Ⅰ 《鐵血昆侖關》:一部被禁多年的國軍精銳將士鐵血抗日戰爭電影
《鐵血昆侖關》這是一部有爭議的抗日戰爭題材電影。根據小說《魂歸昆侖關》改編,由楊光遠執導的,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日的作品,著名的抗戰電影《血戰台兒庄》也是出自楊光遠的手筆。但《鐵血昆侖關》這部作品從拍攝到上映,可謂是一波三,由於當時兩岸關系及昆侖關戰役戰果存在爭議等原因,這部片被禁了足足11年。
是金子總會發光,《鐵血昆侖關》在西班牙電影節上映,卻引起了轟動,好評如潮。因真實還原了昆侖關戰役中的 歷史 片段,而獲得了 歷史 見證獎。
影片主要講述國民黨精銳機械化部隊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部隊抗敵於昆侖關。戰爭異常慘烈,狼煙四起,戰火密布,敵我雙方圍繞昆侖關殊死爭奪,陣地反復易手。日軍第12旅團長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隊包圍。總攻打響中國士兵前仆後繼,與日軍白刃戰。狗急跳牆的日軍使用了毒
氣彈也沒有能讓中國軍隊後退;敢死隊胸前綁滿手榴彈沖向敵人。在將士們鮮血與屍體堆積下,奪回每一寸土地。最終日軍三木大佐剖腹自殺,國軍將士以殺敵五千,傷亡一萬的慘烈代價,讓中國軍旗重新插上昆侖關。
這部影片太接近當時的實際情況,很真實。如家園被日軍佔領,老太太拿起菜刀砍中村正雄,老頭子的火槍打死幾名日本兵的鏡頭,來展現老百姓保家衛國,抵禦外敵的一面。也通過另一個側面來展現當時老百姓對國民黨抗戰不力的不滿情緒。老村民以為國民黨部隊通過墳地要又撤退,前去阻擋而哭訴道:不抵抗日本人,一退再退,流掉了大片的國土。不要老是撤退,你們有槍有炮,趕快去打鬼子吧!不打鬼子,祖宗在地下都要罵你們的。
一部優秀的電影離不開對人物的成功塑造。通過精彩的劇情和細節處理,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李阿牛這是個劣跡斑斑的老油條兵痞,屢次犯規好賭抽大煙,在戰場上偷撿死人的錢財來做賭資,還欺負新兵。但在抗日戰場上,也有熱血的一面,捨身炸掉日軍兩輛裝甲車,最後英勇犧牲。
影片最精彩的是戰爭場面相當逼真,道具幾乎是原型,還原 歷史 接地氣,劇情完全以戰役發展為主線而展開,畫面十分慘烈,以陣亡一萬人的代價殲敵五千。當年的犧牲何其壯哉,勝利之後的路又是何其坎坷,不禁讓人感慨萬千,那些浴血奮戰,奮勇殺敵的抗日將士,都是民族的英雄。
Ⅱ 關於楊靖宇的電影
步入輝煌 電影名:步入輝煌
導 演:顏學恕、周友朝
編 劇:孫毅安
主 演:王剛、師小紅、扈強、徐承林、陳學剛
上 映:199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後,東北抗聯依然頑強地在敵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游擊戰,1994年攝制的《步入輝煌》與電影《趙一曼》、電視劇《東北抗聯》和《趙尚志》等,皆為表現該題材的影視作品。
1940年,抗日名將楊靖宇率抗聯將士在東北與侵華日軍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為抗擊日寇,擺脫圍追堵截,楊將軍與敵輾轉周旋於林海雪原之中,直至彈盡糧絕,為國捐軀!楊靖宇犧牲後,殘忍的日本侵略軍無法理解這位英雄的堅強行為,他何以能夠在冰天雪地里長時間被圍困、且完全斷絕糧食的情況下,頑強堅持戰斗。日軍將他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侵略軍也無不為之震驚。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紀念楊靖宇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吉林省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2009年,楊靖宇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影片以飽滿的激情,熱情謳歌了楊靖宇將軍義薄雲天,寧折不彎的民族氣節及我中華民族的崇高情操;該片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而攝。
此外還有個《楊靖宇將軍》,可能是電影或電視劇劇本,拍沒拍出來我不大清楚。但有關楊將軍的電視作品應該是很多的。有篇CHINESE在瑞士人瑞士人論壇中發表的紀念東北抗聯的文章相當感人,原題是「向想要告別的人告別」,在國內轉載一般叫「時常會想起楊靖宇」,看了讓人悲傷中正氣浩盪。
Ⅲ 發生在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的動人事跡被拍成電影的有哪些
太多了,例如《小兵張嘎》、《亮劍》、《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等等。
Ⅳ 抗日戰爭歷史的優秀影視片
1、《血戰台兒庄》,雖然製作年代比較早,但卻是第一部讓我醒悟的抗戰電影。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打日本鬼子是「如何打的」!這部電影舞台精選在正面戰場,以規模空前的徐州會戰為歷史背景,敘述會戰前期台兒庄大捷的前後經過。
片中大量展現正反兩派著名歷史人物:蔣介石、李宗仁、張自忠、孫連仲、弛峰城、以及磯谷廉介、坂垣征次郎。
這是一部少有的以非常客觀的態度來描繪抗日戰爭的電影。
片中沒有什麼無比快樂的「革命樂觀主義」,更沒有什麼詩情畫意的愛情故事,一切皆被戰爭的火焰所摧毀。
敵人再也不是《地雷戰》或《地道戰》中的弱智傻瓜,而是具有極強戰鬥力的殺人機器,是可以以一兩個師團擊潰多個集團軍的法西斯。
國軍的失敗不是由於貪生怕死(韓復渠除外),而是確實在軍事上的實力懸殊。
南京淪陷後徐州會戰迅速展開。
日軍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向台兒庄方向分進合擊。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統籌全局,派遣抗日名將張自忠英勇擊退板垣師團,而第十師團長磯谷廉介狂妄自大向台兒庄方向孤軍深入。
李宗仁採取誘敵深入,消耗敵人力量,再調集預備隊向敵進攻,日軍磯谷師團撤退不及陷入重圍,損失在一萬人以上。
台兒庄大戰戰況異常慘烈,盡管國軍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本著「奮勉圖功、聚殲頑敵」的精神終於取得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這部電影讓我明白戰爭從來就不是演小品、不是兒戲、更不是把敵人當猴耍!
2、《七七事變》,展現了盧溝橋事變的前前後後。
塑造了29軍的眾多抗日名將:宋哲元、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何基峰。
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就是29軍的大刀。
「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是支持29軍揮舞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的精神動力、也是愛國精神的完美體現。
最為悲壯的就是「南苑大戰」。
29軍與進攻南苑的日軍展開一場空前慘烈的血戰。
在此戰斗中29軍連損兩員大將: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
數不清的抗日戰士血撒疆場。
29軍原屬西北軍,為馮玉祥將軍一手創建。
雖裝備落後,但英勇善戰、抗戰時間和經驗均多於其他各路軍隊;29軍還曾經在喜峰口重創日軍殲滅日軍2000多人。
但南苑一戰,日軍勢大、29軍寡不敵眾、為避免陷入被圍殲的境地不得以而撤退。
片尾的大軍撤離時的場面最令人傷心不已。
聽說當年29軍戰前徵召了大量北京的大學生、中學生入伍參軍,組成學生軍,准備培養成未來29軍的幹部人才。
大戰一開,許多學生以前從未上過戰場仍拚命殺敵。
南苑大戰學生軍損失慘重減員三分之二,許多學生與日寇英勇作戰,以十命換一命的勇氣和代價和敵人血戰、令人心靈震撼。
3、《太行山上》、比較新的抗戰電影,比較客觀的描繪了國共合作、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這部電影重點記敘平型關大捷、太原會戰、忻口戰役、血戰娘子關等重大戰役。
戰爭效果尤其震撼,突出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之配合、突出了戰爭慘烈之程度。
上半部尤其經典、下半部看點主要在於八路軍在山地游擊戰中擊斃日本山地戰專家「名將之花」阿部歸秀的戰斗。
此部片子特點在於較為客觀的描繪正面戰場、較以往電影已很有進步。
4,亮劍
Ⅳ 共和國名將糸列電影共有多少部
截止2020年4月,共有17部。
分別是:《曾克林出關》 、《許世友出拳》 、《血浴羊山》 、《王樹聲征戰豫西》 、《四平保衛戰中的百白衣將軍孫儀之》 、《楊得志圍城打援》 、《彭雪楓縱橫江淮》 、《夜襲》(陳錫聯)。
《楊成武強攻東團堡》、《李志民軍管包頭》、《呂正操1942》、《譚老闆》、《生死騰格里》、《血浴羊山》、《陳毅在茅山》、《徐海東喋血町店》、《趙尚志智取五常堡》。
(5)抗日戰爭名將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2004年,電影頻道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共同拍攝完成《曾克林出關》,這部影片也成為「共和國名將」系列數字電影里一個標志性的作品,曾獲得過華表獎和金雞獎。
由此開始,電影頻道與八一廠確定了前者主題投資,後者主題攝制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一部系列化產品「共和國名將」,以每年兩三部的頻率進行拍攝製作,經過將近十年的努力,這一系列數字電影品牌已經初具規模。
「共和國名將」系列的拍攝對象是從開國將軍中遴選出的,真名實姓地進行創作和拍攝。在劇本創作方面,選取了每個人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華彩經歷,有的是一場戰役,有的是一個事件或一段傳奇,在90分鍾的時間里,通過准確的史詩和適當的藝術加工,將他們永遠記錄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Ⅵ 抗戰電影有哪些
抗戰電影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抗戰電影。
一、
《血戰鋼鋸嶺》《戰狼》《亮劍》《我和我的祖國》《八佰》。
二、詳細解釋:
1. 《血戰鋼鋸嶺》:這是一部描繪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爭電影。影片展現了美軍與日軍在鋼鋸嶺的激烈戰斗,凸顯了戰爭中人性的光輝與英勇。
2. 《戰狼》:這是一部中國製造的現代戰爭電影,講述了特種兵冷鋒在非洲解救同胞和打擊恐怖分子的故事。影片展現了現代戰爭中的英勇和正義感。
3. 《亮劍》: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八路軍將領和他的團隊在抗戰中的傳奇經歷,展現了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和堅韌。
4. 《我和我的祖國》:這是一部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電影,由多個故事組成,其中涵蓋了多個抗戰相關的故事片段,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5. 《八佰》: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為背景,展現了英勇的抗日戰爭,以及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真實寫照。影片中對戰爭的殘酷和英雄主義精神的展現深受觀眾好評。
這些電影都展示了抗戰時期的英勇與堅韌,以及對和平的渴望和追求。通過觀看這些電影,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激發人們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