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老師好於謙電影插曲
擴展閱讀
推薦一部搞笑高分電影 2025-07-14 16:35:21
劉德華電影張學友 2025-07-14 16:24:31

老師好於謙電影插曲

發布時間: 2025-07-14 13:24:39

A. 《老師好》成票房黑馬,吳京等明星客串為何於謙不宣傳

相信大家對於於謙並不陌生,於謙一直都是德雲社的元老級人物,我們都知道於謙的相聲功底也是非常好,說白了,之前的於謙就是一個相聲演員,但是現在的於謙竟然經常的出來演電影,這也讓我們有些不解,而且在他最近主演的電影中,竟然也有許多的明星前來客串。



這次的吳京客串也是電影中的一段小插曲,就是因為這樣也是吸粉的原因,在《老師好》這部電影當中,客串的明星雖然不多,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客串再加上於謙老師的演技,才讓這部電影有看點,讓我們都被其中的內容吸引了,這次吳京竟然沒有要片酬,其實現實中於謙與吳京也是不錯的朋友。

B. 《老師好》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老師好》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老師好》觀後感1

早就聽說它是部好電影,卻一直沒得空那份心思去品評。零零碎碎看了好幾天,才看完,心情卻越發變得復雜起來。坦白地說,我是流著眼淚看完電影的最後一部分。

我不認為它是部喜劇,相反,它卻極為現實的手法描寫了一位教師的悲傷的內心世界,而這份悲傷里卻也不斷地孕育著希望。苗宛秋,本已收到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最終因為政審原因沒有如願,成了一名老師。在他的班上,有桀驁不馴的洛小乙,溫婉恬靜的安靜,新潮率性的關婷婷,是一個充滿了故事的班集體;在他的世界裡,有他潛心鑽研的教學,有他視如珍寶的榮譽,有他捉襟見肘的生活,是一個從未放棄精神追求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孩子們的學習是第一要事,但凡他能幫上忙的地方,他都竭盡全力,不想浪費耽誤任何一個孩子的前程,是一個不斷用自己的行動實踐教育情懷的師者。

「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這是影片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我相信也是打動很多觀眾的一句話。難忘的師生情,是人生最可珍貴的財富。苗老師的學生們從不理解他到理解他,從百般對他的自行車進行「刁難」到為了老師而四處尋車,從專制的師生大戰到融洽平和的氛圍,貫穿其中的是一種感動,這種感動就源於教育的力量,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老師好,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這份責任是種無形的鞭策力量。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想起了曾經班上的一個叛逆的學生,曾經因為作業的問題被我罰站,而如今她自己也是一名老師,才更加體會當年我的心酸歷程。前不久,畢業有些年頭的學生來學校看我,當他們走上了工作崗位,發覺學生時代曾經對他們的要求、鼓勵甚至批評是如此的難得。我不知道自己會對他們產生多大的影響,不知道自己這個老師在他們內心來說是什麼樣的評價,是好評,抑或是差評?但是,有一點,我要肯定的是,無愧於良心當是對責任的最好詮釋!

身為老師的望其成才,卻有時不免遭受著學生的稚嫩抵抗;老師的求而不得,而學生為其努力,付出,感動,回報,並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報,但是一切卻隨之而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可以說,這才是人本來的樣子吧!

我喜歡教師行業的單純與快樂,這種單純與快樂,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為了學生一切的學生好,一切為了學生好,為了一切學生的好。主人公苗老師為學生操碎了心,卻也會享受到學生進步後那種生活中的點滴幸福。

我幸福於教師行業帶來的幸福。決心以此為業,就必須學會接受,接受各種層次的學生,努力地教育他們並自得其樂,所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決心以此為業,就必須從容面對職業生涯中的一切困難與險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身為老師,不是幸運地遇到好學生,而恰恰是因為與學生的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後感2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學校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學校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之後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明白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我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適宜。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所以,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學校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當是當下對那個年代老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老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我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歡樂著學生的歡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補課費,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我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能夠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當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研究外,還有對老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完美。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老師好》觀後感3

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逢與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里遇到了你們,而是遇到你們,成了我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苗宛秋

高中的我們,脫離了稚嫩,逐步邁向成熟的大門。這條路荊棘遍布,坎坷叢生,還不時有許許多多的岔路口和死胡同。我們就像無所畏懼的勇士,被道路盡頭美妙的光景吸引著,四處莽撞,倔強、不馴,張揚、癲狂。但一直有一雙大手為我們圈起一片安全的天地,我們不曾迷失,更不曾跌落。一路走來,有人加入,也有人離開。離開會讓我們糾結,傷感,腦海中便會浮現過往種種,回望過去青澀歲月,但大多成為了過眼雲煙。

可是,有些人和事卻成為永恆。正如影片中說的那樣,當你細細回想,就會發現,有些人看似離去,其實不曾真正離開。老師就是這樣的人,盡管有過怨,有過恨,曾經無數次想著反叛,想著逃離,但真正離開,卻總在不經意的瞬間,被點點滴滴喚醒。和父母一樣,我們的生活里再也缺少不了老師的影子,他們的影響深入骨髓——生活、學習,為人、處世。

苗宛秋身上,帶著幾乎每一位老師的影子。他們時而嚴厲,時而活潑;既是慈父,又嚴母(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學習上中國的媽媽們比們表現的更為急切些)。他們是視每一名學生為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誘,悉心指導,傾盡心血,樂此不疲。是他們挽救無數學子於懸崖,使無數學子勒馬於險境,用無私之愛鑄就了我們。他們嘴上說著朽木不可雕也,卻仍嘔心瀝血;口中念叨著簡直是胡鬧,卻因為學生的一點點關心而暗自熱淚盈眶。

備戰考試,最緊張的是老師;學生生病,最擔心的也是老師。當時遭遇嚴苛的訓斥,年少輕狂不知好歹的頂撞,時過境遷,才發現那是一種幸福,起碼有人在乎你,更能體會那背後的無奈、痛惜與殷切期待。離開那片凈土,父母都不再管著你,還有誰可以為你送上一句忠告,無助時拖你拉你,無私為你保駕護航?

應該,那句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聲謝謝,直到長大後才懂得你的不易同樣適用於老師。當粉塵將他們的鬢發染白,當歲月的痕跡悄無聲息地爬上他們眼角,我們才會意識到:原來,我們的老師為教育奉獻了一生,原來老師平凡而偉大。才會感覺到我們欠老師太多,僅是那句我等你成功,抑或我看好你,或者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你可以的,我們就還不起,至少,我們欠他們一聲——謝謝!

想起一則公益廣告,不同的年齡,不變的場景,一個男孩漸次長大,而那位老師逐漸衰老。走出那片四角的天空,我們各奔東西,分道揚鑣,唯有老師,還留在原地。一群群的鳥兒放飛了,一茬茬的莊稼收獲過了,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只有那塊地從不曾變過。

多年後如果我們心血來潮想回來看看,他們便成了我們同學的紐帶,而過後便成為一種回憶,回憶中的他們總是微笑著,被煽情的鍍上太陽般柔和的光芒,但常常僅此而已。

多年後也許路邊會有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似曾相識,他不認得你了,他有好多孩子,好多好多啊,他記不得了,何況他也老了,但希望你能記得他。陪他走一段,拉拉家常,他孤獨啊,他的記憶里,他的嘮叨里,也許你從不曾缺失。

師恩似海,師情如山,與您師生一場,我感激,您才是我的驕傲!

《老師好》觀後感4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

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職責,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老師好》是學校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趣味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老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感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禮貌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當「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應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老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我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最終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終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觀後感5

最近,學校給老師們布置了一道作業———觀看電影《老師好》,並寫一篇觀後感。說實話,我本人不愛看電影,更何況是有關老師有關教育的電影,就更提不起興趣。即便是學校提供電影票、不計請假,也還是沒能去影院看成。但我還是在網上了解了一些內容,看了幾個片段。現在,就這部電影折枝摘葉地簡談一些個人拙見感受。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於謙飾)為核心人物,講述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師生間的`純真情感。預告片的配樂時髦動感,辦公室跳的disco、推騎著的「二八」自行車、背著軍挎包等畫面,還原了八十年代的真實生活。主題宣傳海報中:「憑什麼,就罰我一個」、「有我在,看誰敢搗亂」、「好想念,有你的時光」等金句再現了這些富有個性的學生們與霸道威嚴的苗老師之間的情感走向,也不禁勾連起作為現今時代的老師的我少時的回憶與感慨。

影片《老師好》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後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老師的望生成才,學生的稚嫩抵抗,老師的求而不得,學生的為其努力、付出、感動、回報,並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報,但是卻隨之而來,你可以說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也可以說,這才是人本來的樣子。這也是那個時代雖沒有更多物質回報但卻依然執著奉獻付出的純真與高尚,當然,這些也依然被當今有良心的老師們傳承並發揚著。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落俗套,走心而有力量。「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與再現,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讓我感慨。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自己也是默默耕耘的班主任中的一員,所以觸景生情以至於要禁不住的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渴望。

當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內心瞬間有一絲過電般顫動……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禁不住的淚流滿面……

《老師好》觀後感6

伴隨著悠揚的歌聲,一隻蝴蝶優雅地停在了一張照片上,褪色得發了黃的紙張似是一個易碎的夢,輕輕撫過,一段似水流年的記憶畫軸在我面前緩緩展開,上面的三個大字紅得有些醒目——《老師好》。

這是一部青春勵志類電影,講述了一個被人尊為「苗霸天」的高中教師——苗宛秋與一群熱血少年「鬥智斗勇」、不斷成長的故事。電影有笑亦有淚,有喜亦有悲,有互相幫助、同甘共苦的同學情,亦有讓人為之動容的師生情。

影片中的苗老師讓我最為敬佩。他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在學習上嚴厲苛刻到不近人情,對於每個學生都寄予厚望,從未放棄任何一個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就算所有人都放棄了你,那個願意批評你的老師,是在你跌落進懸崖時,依然拼了命抓住你雙手的人。」苗老師不正是這方面的典範嗎?而在生活上,苗老師卻如同一個「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好每一個人:他自費買巧克力分給大家,讓大家在艱苦時還能感受到絲絲甜意;他發動大家捐款並將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捐給一個貧困生治病,讓那個學生重拾信心;他不辭辛勞地尋找班裡一個被眾人放棄的「小混混」,以一已之力拚命將那個「小混混」從懸崖上拉回來,讓「小混混」堅定了學習的信念;他免費開辦補習班,為礦工子弟「傳經送寶」。

數不勝數的畫面,讓我看見了一個正直誠實、善良勇敢、兢兢業業、勤懇認真的為人師表的典型教師形象。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班主任——張老師。

張老師五十幾歲,已近退休的年齡了,教育事業已近尾聲,本可以安逸享受晚年生活。

可老師偏不。

老師投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從最後一名學生開始抓起——每天作業定時交,凡是遲交或不交的一個一個請家長;凡是課上稍有走神的,老師立刻喊其名字並讓其站著聽課;凡是作業里出現低級錯誤的,老師豪不留情,嚴肅批評,讓你口服心服,無還嘴之力;凡是上學遲到的,立刻被老師掛上「黑名單」,整整一天都讓你丟人獻丑……老師就是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不斷地揮舞手中的教鞭,拚命地將我們往前趕,不管我們有多少怨聲載道。

起初,我也不理解老師的不近人情,被罰站聽課我也曾羞得面紅耳赤,甚至一度給老師貼上「狠、怒」的標簽,一度自以為是過,可當老師「刷刷」揮舞教鞭時,我沒注意到老師發紅了的眼眶,只注意到她毫不手軟地打著學生的掌心,那「啪!啪!」聲聽著讓人心驚膽顫,我覺得老師太認真,對學生太狠了。但看到這部影片,我想,我懂了——「那個管你最狠的老師,其實,愛你最深。」

只是我們正當不諳世事的青春年華,不懂得去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甚至以叛逆來反抗老師。但幸好,這段青蔥歲月中,我們遇見了你,就像雲遇見了水,交織在一起,化成了人世美好的雨,讓我們不後悔負了這段時光。

老師,因為剛好遇見你,在我最美好的時光中。

《老師好》觀後感7

今天看了於謙老師主演的電影《老師好》,的確看的比較過隱。現在很多電影好像特別注重「大片兒」三個字,那氣勢,那場面,不絢麗好像連屏幕也上不了,但故事情節和內在邏輯有時候真的搞不懂。

我是一個思維簡單的人,太復雜的電影看不懂,今天看了《老師好》的確勾起了多年沒有的那種感動的感覺。裡面苗老師和一個學習好的同學說:「你是保送師范還是自己考大學?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人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幾個十字路口,但關鍵的那麼一兩步特別重要,所以你要想好。當然如果你自己選擇考大學,道路會很曲折,但你終究會體會到那種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但如果你選擇保送師范,你就會像我一樣,當一輩子老師。」這時候那個學生問:「像您一樣當老師不好嗎?」老師隨口說了一句「不好」,但隨後又改口說「不好說」。其實回想自己當老師時的情景,一個學生很現實地和我說:馬老師,您一個月掙多少錢?我當時的工資只有600元每月。這時候學生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家一年種地收入還好幾萬呢,你那麼點工資其實還不如種地了。我當然可以用無數個高大尚的理由說讀書的重要性,但孩子們好像並不太在意,有個別學生還帶著輕蔑的眼神,我知道在這個經濟基礎決定一切價值的時代是很難讓學生真正信服的。其實這也是一個好事,人們發現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這是一個多渠道多元化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是任何一個燦爛的人都不會影響你放光的時代,也是一個 提供各種舞台讓你展示各種才華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是千里馬,就會有無數個伯樂發現你,是一個千里馬與伯樂一樣多的時代,我們有幸能遇到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是無比的幸運。

人們正從學而優則仕中走出來,轉而成為學而優則商,學而優則農,或學而優則其他,但我覺得不能學而優以後就厭其師,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問題,當然個別時候哪裡都會有個別不符合行業道德的人出現,但決不能因為個別現象而否定大部分好的方面。其實我估計現在也有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會不經意間給孩子們傳遞千萬不要當老師這樣的觀點。這里的原因可能很多,有教育系統方面的,有社會方面的,有家長方面的,也有政府方面的,可能會很復雜,但我覺得無論是哪一方面的,最不應該給孩子傳遞這樣觀點的就是老師,但老師們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告誡所教的學生們不要去當老師。其實群體效應是相當可怕的,如果利用好,可以帶動整個社會高速前進,如果利用不好,在面對個別利益沖突的情況下,災難也是毀滅性的。

在一個群體里,如果每個人都個性相當鮮明,說明這是一個不合格的群體,但過於注重群體化,就會壓制個體創造力的有效發揮,所以過牛的人喜歡一個人獨處,或長年累月的獨處,在很多時候我們是應該注重群體還是充分發揮個體,的確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事情。有時候,那些為全人類仰望星空的人,大可不必強拉到群體裡面,可以在不逾矩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自己的專業技術上,讓他們看得更遠。

C. 於謙演的電影老師好出現的兩首插曲是什麼歌有歌詞。

《讓世界充滿愛》
《阿里巴巴》

D. 於謙主演電影老師好片尾歌叫什麼

《老師·好》片尾曲是小柯演唱的《誰》。
而源於對電影《老師·好》的喜愛,小柯此次特別將二十年前舊作《誰》重新編曲,並邀請好友老狼加入演唱,以略帶時光印記的音樂風格娓娓道來那個年代純真美好的師生情誼。
小柯和老狼聯袂獻唱的暖心推廣曲《誰》,悠揚的薩克斯風琴協奏伴著略帶滄桑的口琴旋律展現了於謙飾演的高中班主任苗宛秋的一生,一詞一曲彷彿帶大家回到了那段「最美好的時光」。

E. 於謙演的電影老師好出現的兩首插曲是什麼歌有歌詞。

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陽光照在我肩上

F. 老師好的觀後感

電影《老師好》勾起了很多人對於學生時代的懷念,也讓大家想起了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下面是電影《老師好》觀後感,通過觀看《老師好》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一個好老師的不平凡事跡。下面是我收集的老師好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老師好的觀後感1

《老師好》這部電影選取了八十年代一個看似普通的高中班主任曲宛秋作為背景題材,而較為新穎的敘述方式是通過高中班上的一個男生的整個高中的回憶,串起了整部電影,這部電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本打算以「喜劇」之名緩解壓力,來觀看這部剛上映的差察電影《老師好》。但最後換來的不是這份職業給予心底脆弱的悲傷自嘲,而是淚流滿面的肅然起敬與寂默不語……影院的燈亮了,工作人員來了,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影片結束,沒有七嘴八舌的點評,也沒有立刻走人的沖動,坐在那裡,沉浸其中……我在片尾的音樂聲里聽到了控制不住地抽泣,我想,這些,應該是最好的點評吧。

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師推自行車昂首走在校園,接受著人們艷羨的目光和紛至沓來的恭維。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溫婉可人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八婆海燕、奸商耗子……三班是一個永遠也不缺故事的集體。苗宛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即將走進的這個三班將會成為他以及他身邊這輛自行車的噩夢。三班的同學也沒有想到,這位新來的老師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與以往多塑造的眾多喜劇形象不同,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人物豐富細膩的?情感在於謙的演繹之下流淌出極度煽情的力量,不少現場觀眾悄悄拭淚,直言於謙是「被相聲耽誤的影帝」!

整部電影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對師生情誼的刻畫,對真正好老師的反思方面《老師好》做出了大有裨益的嘗試。難以磨滅的師生情最終成為彼此最珍視的回憶。「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真正打動人心的青春片,不僅僅是遺憾和懷舊,也不單單是只有「青春」一種元素,而應該是讓人看了之後,對生命產生一種理解和開悟,並找尋到人生中新的可能。《老師好》對現實生活中師生情恰如其分的深刻反思,直擊人心,它沒有去刻意迎合觀眾,而是用最大的誠意尊重了觀眾。

「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老師好」,這三個字,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老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後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譜寫生命樂章,四季耕耘無微不至留名青史鑄就中華輝煌。

因為自己是老師,所以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觸景生情感動到淚流滿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理想。

當頃橡影片里的插曲《讓世界充滿愛》和《誰》響起的一剎那,我瞬間熱淚盈眶……當看到苗老師臨走時在黑板上寫下「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我控制不住淚如雨下……

如果把這兩首插曲合起來就是,「誰,讓世界充滿愛」?是老師。它賦予了老師的責任,也體現了老師的偉大。

老師好的觀後感2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雀慶旁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後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並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願,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後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鬥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麼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裡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不收費用,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麼?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現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後,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後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

身為老師,影片中的許多鏡頭在我的育人歷程中也真實出現過,我與學生間也發生過「自行車」故事,我也有過如苗霸天般的強勢、專制,也憑借一己之力努力為貧困生拉資助,也與學生上演過聚聚散散的故事。這些,不是一兩個詞,就可以平面化概括的。

影片是首尾呼應的。以「每個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當然也有離別的痛苦……」(大意如此,記不準了)開頭、結尾。

影片最讓我感動之處,是片尾將所有參演人員名字都打出了,包括沒有一句台詞的演員。這應該是對每一個勞動者的尊重。

影片另一亮點是吳京、張國立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加盟。這些明星加入,除了商業考慮外,還有對教師這一群體的尊重吧。正如影片所傳達的:不是幸運遇到好學生,而是與學生相遇,讓彼此美好。如果師生的每一個相遇,都是幸福的,那麼當老師,真好!

電影《老師好》觀後感3

有人說,老師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熱愛,是青澀年華里最美的引路人;有人說,老師是一種信仰,是一種堅持,是用粉筆書寫明媚四季的工匠;還有人說,老師就是一份責任,無論鮮花還是荊棘,平坦還是泥濘,都會永遠帶著愛在路上前行。

《老師好》這部電影猶如歲月凝成的珍珠偶爾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裡卻炙熱燙手,那份溫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記憶串聯的每一個故事。

《老師好》是校園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師」為視角展開的故事,講述了由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與學生們的「鬥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現了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整部電影對刻意的戲劇沖突進行了消解,平淡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人,從而賦予了電影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

《老師好》的整體敘事並沒有禁錮在愛情層面,而是在劇情上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影片呈現出的人物也都幾乎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典型」,桀驁不馴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靜、新潮前衛的關婷婷、大智若愚的腦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設、愛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觀影現場的不少觀眾連連贊嘆:「我們那時就是這樣」。你有過老師嗎?我說是真正的老師,前不久,「學術圈的`師生關系」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頻頻被人討論,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好老師不僅僅要傳授文化知識,還應該「育人」,而好老師的教育應隨風入夜,潛移默化地留在每個學生的心裡。面對如今逐漸淡薄的師生關系,《老師好》逐漸喚起了人們對80年代師生情誼的回憶與渴望。

影片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麼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終於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最後把電影中的經典台詞送給大家:我堅信,青春不會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綠蔭下慢慢療傷。歲月凝成一顆珍珠卻無法擁有。丟在地上冰涼,握在手裡滾燙。我想擁抱它卻撲了一個空,它化作一片雜物散落在桌上。泛黃的日記本,氣數已盡的鉛筆,褪色的發卡,還有一個空空的背囊。那年,鉛筆在日記本上寫道。真好,我沒有去打攪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沒有戳穿我的刻意堅強。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老師好的觀後感4

昨吃完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坐在客廳閑聊時,冷不丁地我哥突然向我問道:「那部《老師好》的電影你看了沒?」我回答道:「還沒呢,一直說去看,但始終不得空。」之後我倆也沒有接著往下聊這話題了。

十點左右我回到房間完成日更後,感覺還不算太晚,心想,明後兩天剛好是雙休,不如就讓自己加個班將《老師好》這部電影看完,反正自己也心心念念好久了。

果然這部電影沒有讓我失望。「老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聖與高級。

這部電影讓我幾度濕了眼眶,但這部片子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非常「好哭」的片子。它的淚點不在於劇情的轉折,人物命運的坎坷,於我而言它的淚點在於,這一段故事的似曾相識,因為自己是老師,可能對影片里的劇情感同身受,因為看到班主任默默耕耘,所以很容易讓自己觸景生情。

整部電影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老師好》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身著樸素的白襯衫,手腕上帶著手錶,一身復古裝扮完整還原了八十年代老師們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課堂上正言厲色,私下卻展現了慈祥、和藹的一面。於謙老師將把「苗老師」這樣一個中國典型性格的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而且形象非常完整,有因有果,真讓我很驚艷。

這部電影也緊緊圍繞著師生們日常發生的瑣事而展開,並沒有像其他電影一樣禁錮在愛情層面,這也是讓我最終用熬夜的代價來堅持看完這部電影的關鍵因素。

相信老師的扮演者苗宛秋讓無數人想起了曾經學生時代的把這樸素的美好時光。正如「苗老師」最後在黑板上寫道「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這不僅是苗老師的心聲,同樣也是學生們的心聲。

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不能忘記老師的良苦用心,更不能忘記老師對我們的陪伴成長。不做老師,不會明白老師聲嘶力竭背後的期望;不做老師,更不會懂得老師嚴厲要求背後的理想。所以,我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感到自豪!

G. 於謙電影「老師好」當中的口琴曲叫什麼名字

片尾口琴曲叫做《誰》!
青年苗宛秋吹奏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