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金歲月光影留存,當年那些優秀的抗戰老電影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新,電影行業也不例外,在那個時期,由於戰爭結束不久,涌現出一批現實主義的民族抗戰題材的電影,那時的電影大部分都是黑白膠片電影,但故事情節,人物塑造,台詞上,還有場景設置上都非常的用心,非常的寫實,一部電影下來基本上尿點很少,基本讓人看的目不轉晴,多年回來再看一看,雖然年代感強烈,但還是回味無窮非常好看。如觀現在的抗戰題材電影電視劇,什麼褲襠藏雷,包子地雷,手榴彈炸飛機等誇張的讓人直想都是什麼玩意,以前的抗戰電影講究的是與敵人鬥智斗勇,現在的抗戰題材反到做成了反智和主角無敵的 娛樂 化東西,只增笑耳。
一起來回顧那些優秀的抗戰電影吧:
地道戰 (1965)
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地區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其主題曲《地道戰》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經典紅色的歌曲
地雷戰 (1962)
也是講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地區人民反掃盪,利用地雷戰術,消滅來犯的日軍,取得勝利的故事。其中影響最深刻的就是那個子母雷和粑粑雷,還有日軍拿著大版的放大鏡一樣掃雷器在路上邊掃雷邊前進的畫面。
鐵道游擊隊 (1956)
講述了在山東臨城棗庄的一支鐵道游擊隊,百姓人稱飛虎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活躍在鐵路線上,抗擊日寇的故事,裡面飛虎隊員爬火車的鏡頭都是演員們在真的火車上練習出來的。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非常有名。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
講述了金環、銀環兩姐妹等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在敵人內部進行斗爭的故事,
小兵張嘎 (1963)
兒童題材的抗戰電影,講述了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這部電影的嘎子的扮相是最好的。
狼牙山五壯士 (1958)
真實事情改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雞毛信 (1954)
也是一部兒童題材的抗戰電影,講述了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與敵人鬥智斗勇的的故事。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苦菜花 (1956)
該片是反映了抗日戰爭初期人民生活的狀態從而奮起反抗的故事,在王官莊,地主王唯一勾結日寇橫行鄉里。大女兒娟子暗中參加了抗日武裝,在地下黨負責人姜永泉帶領下組織了武裝暴動。馮大娘鍛煉成長成一個有高度階級覺悟和崇高愛國主義精神的戰士。電影插曲「苦菜花開」膾炙人口。
平原游擊隊 (1955)
根據舞台劇《游擊隊長》改編。講述了在1943年秋,游擊隊長李向陽與敵人機智、巧妙的周旋,並最終克敵制勝的故事。
② 八佰這部電影究竟講了怎樣的劇情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一看的,裡面主要講的是淞滬會戰里的最後一戰:四行倉庫的那場戰爭。其實這個電影我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內心都會非常的難受,想通過什麼方式把它發泄出來卻不知怎麼做。淞滬會戰雖然是我們第一次全面的和日軍的交戰,但是我們真的輸得非常的慘,非常的憋屈。這場戰爭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們更多的人應該了解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其實這所謂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沒有什麼非常大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他們拖延時間好讓大部隊可以撤離,其次就是為了能夠讓英國等領事會的人看到我們的決心,讓國際方面給予我們援助,但是最後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場戰爭註定是無法勝利的,但是最終他們八百壯士成功守了下來,最後安全撤退,其實他們做的已經很好了,我們應該敬佩他們,牢記歷史,發憤圖強。
③ 如何評價電視劇《雷霆戰將》
雖然沒有眾多明星,沒有大場面,沒有考究攝影,沒有復雜的劇情,沒有好萊塢粉飾過的商業味道,但是還是能夠扣動心弦的一部戰爭題材影片。
影片讓我想起了【布列斯特要塞】,很是相像的兩部影片,同樣的二戰背景,都是不被關注的關鍵之戰,對於要塞位置而言,兩部影片一攻一守,同樣的血腥,同樣的真實,影片【黎巴嫩】與【呼吸】同可屬該類型,小股部隊的真實戰爭再現。
其實曼寧沒有錯,他是超級聰明的戰士,雖然不知道他如何誤打誤撞成為了一名二等兵,但是他的戰術素養是非常高的,並且是一名聰明的戰士,這是他在隨後的2次重要打擊德軍重火力點成功的要素,他可能沒有領導力,但是他的協調力和策劃力是非常強的,包括在戰爭中應變能力超強,並且在戰場上他並不膽怯,並不簡單的因為他是老兵。
其實第一任指揮官並不想以「第八條」放曼寧走,只是利用了這一點迫使曼寧完成了摧毀火炮的任務,結果老天還同時給曼寧開了個玩笑,不但沒有成功遠離戰場,反而迎來了新上司而不得不面對第二天的死亡沖鋒,無奈曼寧放手一搏,夜襲德軍坦克。
影片的結尾戲劇性的返回開篇的第一幕,同樣的受傷被戰友背回總部,但是這回的傷者變成了曼寧自己,而不是先前被他安樂死的鮑比,一切的一切還是讓曼寧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所以曼寧最後笑了,笑出了聲,戰友此時並沒有理解他的笑聲,只是默默的向前行走著,曼寧的笑就是絕望的沒有任何遺憾的時候,無畏的笑聲。
故事結構很簡單,從一個逃兵變成關鍵人物,但是不同於中國式的英雄主義,曼寧不是愛國或者什麼,他只是想活著,就這么簡單,活著回家,遠離這個fucking game。至於兩次勇闖敵後方不過是被生存所逼,相信大部分二戰期間的盟軍都是這個想法,盡快的結束這場血腥的殺戮,他們的眼中充滿家人的影響,而相比之下的中國戰爭影片就很難看到這些,老前輩的眼裡只有中國共產黨,可想紅色教育的神話。
歲月荏苒,參加過二戰的老兵也越來越少,每年一次的諾曼底登陸紀念也許是老兵們最後一次的聚會,每一次參加聚會的人也越來越少。一位法國歷史學家說:「塵封在人們記憶中長達60多年的故事要保存下來,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一名老兵佇立在墓碑前,剋制良久,最終忍不住掩面而泣。一名男孩在他周圍走來走去,兩代人心境截然不同。「我離死亡不遠了,82歲,再也無法回到年輕時候了。」美國老兵哈里告訴記者。導演斯皮爾伯格引用父親當年一句話說:「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雷霆戰將》即是描述1944年冬季,美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在法德邊界\比德邊界、在阿登森林中面對德軍最後的一次掙扎所展開的反擊的真實記錄,一批批的新兵變成了老兵,一批批的老兵走進了墳墓,身後留下的是一排排的十字和小山,戰爭依然要繼續,一位老兵在給新人介紹戰場情況時說:「我在這里從來沒有看到上尉以上的軍銜,他們只會在地圖上比畫他們的戰爭....」是的,沒有士兵的血肉就沒有巴頓和麥克阿瑟肩上的那五顆將星。戰場就是煉獄,每個士兵都在這里得到重生。這部片子對戰爭細節刻畫得非常仔細,有點象《冰雪勇士》的類型,通過對幾個普通士兵個性的的詳細刻畫和對某個戰斗的仔細描寫,反映出戰爭的殘酷.....
是的,他們不該被遺忘。
④ 《永不磨滅的番號》是抗戰神劇么其中有什麼精彩之處
《永不磨滅的番號》講述的是主角李大本事古靈精怪,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想盡辦法同日本侵略者鬥智斗勇,並壯大自己的隊伍的故事。為了掩護八路軍主力撤退,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幾天幾夜,成功完成了阻擊任務,卻幾乎全軍覆沒,讓自己這支的民間部隊獲得了「永遠的番號」。
總結
個人認為,《永不磨滅的番號》的品質不亞於《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等優秀作品,特別是劇情後段無名英雄慷慨就義的部分,非常值得一看。
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