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足球戰爭在線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唯美電影海報 2025-05-04 16:54:55
演游戲的電影 2025-05-04 16:54:10
香港老電影母女 2025-05-04 16:53:26

足球戰爭在線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5-04 09:22:54

㈠ 我想知道戰爭中的一個足球故事...

《勝利大逃亡》 基本信息
原名:Victory
譯名:勝利大逃亡
類型:動作/劇情
片長:118分鍾
上映:1981年
國家:美國
語言:英語
導演: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德軍的一個戰俘營中關押著很多會踢球的盟軍俘虜。一天,德國少校向一位戰俘———曾經的英格蘭國腳科爾比提出讓德國隊和這里的俘虜隊伍踢一場比賽。科爾比考慮到自己和身邊的俘虜可以趁比賽時逃亡,所以答應了德國少校的要求,比賽被放在巴黎的科隆體育場。
出身美國的戰俘哈奇(史泰龍飾)原先只懂得踢美式足球,後來經過不懈努力,科爾比讓他擔任球隊的替補守門員。可是剛入隊,哈奇就得到一個任務:去巴黎,和地下組織接頭,在比賽那天幫助整支足球隊逃離。哈奇千辛萬苦地到了巴黎,得知科隆體育場下面有下水道可以通向塞納河。於是剛剛越獄的哈奇,又故意被捉回了營地。而科爾比也為了讓哈奇和球隊一起前往巴黎比賽,堅持說他是自己不可少的守門員,原先的主力門將托尼更是毅然打斷了自己的手臂。
8月15日,比賽的日子到了。上半場,德國人在裁判的偏袒下,連進四球,他們粗暴的打法甚至讓劉易斯(貝利飾)不得不受傷下場。但是少一個人的盟軍聯隊反而激發出了鬥志,在上半場結束前一分鍾扳回了一球。中場休息時,按照原計劃,所有人將從更衣室的下水道離開,但是這時劉易斯表示他不願意走,他相信自己能打敗德國人。下半場,當這群堅強的人把比分扳成4比4平時,還有什麼奇跡不能出現呢?最後時刻,斷了手的劉易斯一記漂亮的倒鉤射門反超比分。可是裁判卻判罰給了德國人一個點球,不過這一次,哈奇神奇地撲出了點球。盟軍勝利,全場歡呼,球迷們湧入場內,簇擁著他們的英雄,人浪最終沖破了體育場的大門,沒有從陰暗的下水道溜走的隊員們,以英雄般的方式實現了大逃亡。
這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英雄影片,史泰龍扮演的哈奇也是另一個像「洛基」一樣的男子漢,但是導演休斯頓以體育和足球為切入點,卻演繹出了其他槍林彈雨的戰爭片所遠不能企及的心靈高度,史泰龍和貝利一起證明,有時候足球要比子彈有力得多。

㈡ 盤點被央視叫停的六部抗日神劇,每部都在侮辱觀眾的智商,是哪六部

抗戰題材的劇,一直都是大家很喜歡的劇,這些劇情發生的時期,都發生在抗戰年代。這些故事,讓我們了解了,在當時那個時期,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是,也有那麼一些抗戰題材的劇,真的讓人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以下的這六部劇,被點名停掉的這六部劇,分別是《抗日奇俠》《向著炮火前進》《一個鬼子都不留》《槍神傳奇》《箭在弦上》《正者無敵》。

無數的抗戰前輩,都不是我們能夠取笑的對象,抗戰劇應該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讓我們正視那一段血與淚的歷史,讓我們明白如今的一切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㈢ 請大家推薦描述南斯拉夫內戰(科索沃戰爭的最好)的電影。

描述南斯拉夫內戰的電影有哪些呢?

1、《哭泣的戰爭》(1998美國/加拿大)

兩位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殘酷的戰爭而逼於無奈地成為對立的敵人。維拉多(李納羅契)和史拉柯(文森培瑞茲)兩人是童年好友,長大後還一起進入南斯拉夫國家射擊隊。在1992年,波士尼亞內戰爆發時,由於兩人ZZ理念不同,史拉柯變成專為塞爾維亞訓練狙擊手的射擊教練,維拉多則因看不慣塞爾維亞狙擊手屠殺無辜百姓及婦孺,因而成為游擊隊的自油鬥士,兩人從朋友變成敵人,最後終於無可避免地在戰場上正面交鋒……本片故事內容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寫實的手法描寫戰爭的血腥及人生的無奈,全片還遠至塞拉耶佛及布達佩斯進行實地拍攝。

2、《塞爾維亞的維和軍》(2003義大利)

《塞爾維亞的維和軍》是由皮爾·基佈雷、彼得羅·泰雷主演的電影。影片於2007年1月26日上映。本片敘述的背景是塞爾維亞戰亂時期,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那兒。為了使得戰亂早日平息下來,一支維和軍被派遣到了那兒,去執行一項艱巨的使命。維和軍在塞爾維亞的那段日子裡,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接連發生了。

3、《生活是奇跡》(2004南聯盟/法國)

1992年,南斯拉夫內戰,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族工程師路卡帶著妻兒來到一個小城建鐵路,希望給小鎮帶來源源不斷的遊客。為了實現理想,他和家人在某個波斯尼亞山區定居下來,嘉德蘭卡是個女歌手,她很難忍受鄉村的寂寞;兒子米羅則一心希望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能夠進入國家隊。路卡全身心地投入到鐵路建設上,不去理會周圍戰爭即將爆發的傳聞。但是戰爭卻爆發了。米羅被征入伍。嘉德蘭卡非常沮喪,整夜酗酒。第二日,她離開了路卡,和情人去了貝爾格萊德。不管炮彈隆隆,難民潮洶涌,路卡一直留在那裡等著妻子和米羅回來。嘉德蘭卡沒有回來,米羅也被捕入獄。正在那時,他從塞爾維亞士兵手下救出了一個年輕的穆族姑娘撒巴哈,使她免遭蹂躪。民兵建議他用撒巴哈去換他的兒子,但是路卡和撒巴哈卻墜入了愛河……

4、《深入敵後》(2001美國)

《深入敵後》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發行的一部戰爭類影片。該片由約翰·摩爾執導,扎克·佩恩和約翰·托馬斯共同擔任編劇,歐文·威爾遜、蓋布瑞·馬赫特、吉恩·哈克曼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兩名年輕的美軍飛行員執行任務時飛機被擊落,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的故事。

有能力、有干勁的年輕海軍上尉飛行員克里斯出發執行他復員前的最後一次任務。他和隊友兼邁克飛越波斯尼亞上空,按慣例進行地面拍照時,不幸被擊落。正在克里斯發出呼救信號時,邁克被塞族秘密軍事領袖殺害了。克里斯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努力向拯救地靠近。路上,他無意中發現了被塞族屠殺的穆族人的大片墓地。他意識到自己和邁克在飛機上一定無意中拍到了這個秘密,這也是他們被擊落、邁克被謀殺的真正原因。

美軍指揮官瑞格特上將希望盡一切力量拯救克里斯,但卻受到北約司令官出於政治考慮的阻撓。時間一點點過去,克里斯的情況越來越危急,瑞格特決定孤注一擲。

5、《戰火硝煙》(1996南聯盟)

主要情節來自真實事件,影片從1994年的一所醫院里兩名受傷青年的回憶始,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一個是塞爾維亞人,另一個是穆斯林。1992年南斯拉夫發生種族沖突,使得兩人的友誼受到嚴峻考驗。塞爾維亞巡邏兵和一名美國記者被一群穆斯林民兵困在一個連接貝爾格萊德的隧道里,昔日的朋友如今因為屬於不同的種族而成為死敵,他們一困就是好多天,缺水缺糧,逃生無望。既然等死,他們居然在裡面表現起雜耍來了,黑色幽默可見一斑。

6、《格巴維察》(2006波黑、克羅埃西亞、德國、奧地利)

《格巴維察》是由波黑、克羅埃西亞、德國、奧地利聯合製片的107 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亞斯米拉·茲巴尼克執導,米爾亞娜·卡拉諾維奇、露娜·米喬維克、Dejan Acimovic、Kenan Catic、加斯娜·貝瑞等主演,於2006年3月1日在波黑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巴干爾戰爭中,一對母女在戰亂過後的悲苦命運。

7、《無主之地》(2001美國)

《無主之地》是由丹尼斯·塔諾維奇執導,布蘭科·德加力奇、勒內·比托瑞傑克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於2001年9月19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在1993年波黑內戰期間,一個波斯尼亞人和一個塞爾維亞人在一個戰後陣地發生的故事。

8、《驚變世界》(1994塞普勒斯 / 義大利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這是一個當代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片名指一個克羅埃西亞鎮,跟塞爾維亞人居住區隔多瑙河相望。多年來,這個南斯拉夫城市的各民族和平相處,男女主角剛好屬於這兩個不同的民族,從小相親相愛。但伴隨他們婚姻的卻是戰火和互相殺戮。丈夫應征入伍,妻子的家人慘...

9、《拯救者》(1998美國)

《拯救者》是由Predrag Antonijevic執導,丹尼斯·奎德、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戰爭電影,於1998年5月1日在西班牙上映。

《拯救者》講述男主角的妻兒被回教徒殺害後,當上僱傭軍加入塞族陣營,期間認識了年輕女子維拉,因同情母女的遭遇而開始設法帶她們脫險。傷感而又溫馨的結局使人感到人性的美。

10、《完美的圓圈》(2007波黑/法國)

一個嗜酒如命的波斯尼亞詩人把妻子和女兒從動亂中的薩拉熱窩遠送他鄉,使她們免受動盪之苦。沒過幾天,一對孤兒兄弟不請自來,擾亂了他的生活。這對兄弟剛從他們村子的一場屠殺中逃脫,他們來到波斯尼亞尋找一個失散多年的姨媽。詩人和男孩們成了朋友,他們並肩對抗薩拉熱窩的恐怖劫難。

11、《屠殺證據/819號決議》(2008法國 / 義大利 / 波蘭)

該片講述聯合國法庭派遣條子,追查1992年至1995年期間巴爾干半島塗殺M斯林的事件。此片獲得羅馬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最佳影片獎。

導演喬科摩·巴蒂亞托在頒獎典禮上說:「我認為公眾理解我的觀點,那是對二次大戰以來最惡劣、就發生在眼前的戰爭的憤怒、悲痛。」

12、《烽火驚爆線》(1997美國、英國)

影片根據國際新聞網(ITN)記者邁克爾·理查德森1992年在南斯拉夫的親身經歷編拍而成,是反映南斯拉夫內戰的影片。故事描述一個美國記者弗萊恩和英國記者漢德森在戰地的經歷和他們對戰爭的不同看法,從而著意揭示了西方對南斯拉夫的這場戰爭漠不關心的態度,也闡明了西方國家應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㈣ 這部足球電影,上半場愛情,下半場戰爭,那「加時賽」呢

一提到馬其頓,你會想到什麼?我會想到古代大希臘的馬其頓王國,也稱亞歷山大帝國。

馬其頓共和國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原來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

一提到馬其頓的足球,你會想到什麼?我只會想到曾經效力於國際米蘭的潘德夫,還有以前那一身顏色像「西紅柿炒雞蛋」的球衣。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

但是,這部電影《The Third Half》,譯成中文叫《加時賽》或者《一球定江山》,講訴的恰恰是馬其頓足球的故事。

這部電影於2012年上映,基於真實事件的動人故事改編,從一個國家對足球狂熱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的忠誠和戀愛。

看似老套的電影沖突情節,比如平凡的足球運動員和家庭富裕的女孩墮入愛河,而女孩的父親不同意兩人在一起;又比如體育類電影的傳統劇本,從開始的弱小到慢慢變強。但是這部電影確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一是大歷史與小人物。電影講訴二戰納粹時期保加利亞接管下的馬其頓,馬其頓人民在殘暴的統治下艱難生存,大量吉普賽人和猶太人被囚禁、驅逐和槍殺。

本片女主角瑞貝卡是猶太人,這奠定了影片必定有悲歡離合的場景。曾經的豪門家族一瞬間落破潦倒,生存便是唯一的希望。

在大的歷史事件下,平凡的普通人只能默默生存,但是明天的太陽依舊會升起,希望與感動仍在。

這便是大歷史時代中的小人物,小故事裡的大情懷。

二是足球與戰爭。這部電影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男主角,男性角色主要有三人:與女主角瑞貝卡相愛的馬其頓足球隊前鋒科斯塔、球隊經理巴普洛夫、傳奇教練斯皮茨。插一句,科斯塔長得有點像幫助國米奪得第三個歐冠冠軍的米利托,場上位置也同是前鋒。

當納粹佔領了馬其頓並開始驅逐猶太人的時候,科斯塔和他的隊友們決定鼓起勇氣在足球場上捍衛正義。這也成為了軍隊的重點打擊對象,毆打球員、黑哨等等。這支小球隊代表馬其頓一路殺進保加利亞足球聯賽決賽。

而擁有德國猶太籍血統的教練斯皮茨,則被規定在馬其頓對陣保加利亞的決賽里不能進進球場。狂熱的他站在球場大門外,全神貫注地聽著球場里的廣播和觀眾的吶喊,自言自語地比劃著戰術。

當他們最終戰勝保加利亞隊,斯皮茨不顧一切地沖入場內,對著軍隊吶喊著。那一刻,像極了穆里尼奧在2009/2010賽季歐冠半決賽中,在諾坎普淘汰巴薩後單手指天奔跑了大半個球場的場景。

影片的最後,軍隊軍官要求球隊經理巴普洛夫效忠納粹並去槍斃教練斯皮茨,讓馬其頓球隊在與德國士兵的足球賽上故意輸掉比賽。他們會如何選擇?我就不劇透了……

㈤ 戰爭中有足球賽的是那部電影

1981年的電影 勝利大逃亡 主演有史泰龍,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