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電影《私人戰爭》
因為裴淳華的精湛演技和敬業精神,以及瑪麗·科爾文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才對馬修·海涅曼執導的電影《私人戰爭》充滿興趣。看得出,這是一部具有沖奧潛質、彰顯人文精神的作品,是《聚焦》、《華盛頓郵報》之後,最值得期待的「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的電影。
然而,一切始於期待與幻想,一切終於無奈的現實。與其說,《私人戰爭》是一部記述著名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的傳記片,不如說,這是一部宣揚西方自由觀念、人道主義的主旋律電影。
如此極盡所能、明目張膽的直奔主題,讓我彷彿看到了獻禮片的影子。
作為一名親身奔赴最危險的戰爭前線,在槍林彈雨中記錄人性善惡的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的傳奇一生,讓本片佔得題材的先機。畢竟,極端強調政治正確和多元化的奧斯卡,早已被女權、同性戀、種族歧視、文化沖突、邊緣人群題材緊緊捆綁了。
相繼接拍了「雷聲大、雨點小」的《貝魯特》和《火狐一號出擊》,以及 歷史 劇情片《敵對分子》和《刺殺蓋世太保》,這兩年,因《消失的愛人》而差點拿到奧斯卡小金人的英國女演員裴淳華,似乎跟政治、現實題材卯上了。
有了好題材和好演員,奔著《華盛頓郵報》、《拆彈部隊》使勁的《私人戰爭》,自開拍起便備受關注。然而,成片的成色除了失望就是失望。這當然和同類型題材太泛濫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想得太多、內容空洞,兩面不靠、不倫不類。
以一言難盡的方式展示一個病態、矛盾的復雜靈魂,《私人戰爭》的表演門檻很高,裴淳華幾乎憑一己之力,差點成功挽救了本片。然而,全片在思想與主題上的「差之毫釐」,讓主要人物的動機變得模糊又感性,難以得到觀眾的共鳴,人物站不住腳,整個故事也跟著變得七零八落、不知所雲。
《私人戰爭》的布局相對比較傳統,選擇了人物與戰爭兩條敘事主線,試圖用雙主線並駕齊驅的敘述方式,從精神層面關注和探討,在「人為災難」的戰爭中人性的痛苦、無力、悲憫與扭曲。然而,糟糕的節奏與失控的剪輯,讓本該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兩條主線,成了相互競爭、相互踐踏的惡性循環。
結果就是,觀眾感受到了很多「復雜的情緒」,接收到了或殘酷、或溫情的視覺暗示,卻很難能真實的感觸到痛苦與歡樂,觸及到人性與心靈。震撼人心並不難,但淺嘗輒止的故事和不明所以的表達,很難引發人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
浪費了好題材和好演技,這是《私人戰爭》失敗的表象,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主創並沒有想明白究竟該如何挖掘角色的矛盾內心,以表現戰爭的殘酷與溫情,留下的只有流於形式的西方普世價值觀,與觀眾茫然、失望的尷尬表情。
⑵ 被地雷炸死的女記者電影叫什麼
被地雷炸死的女記者則喚電影叫新映《私人戰爭》。記者(Journalist)是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擔任采訪報道攝影的工作人員,被地雷炸死的女記者電影叫新映《私人戰爭》。簡介:傑米·多南孫碰凱加盟裴淳華、塔倫·艾格頓主演傳記新片《私吵激人戰爭》,馬修·海涅曼(《販毒之地》《幽靈城》)執導。
⑶ 私人戰爭裴淳華幾分幾秒
54分12秒。《私人戰爭》一部戰頃岩伏爭類電影棗鬧,在該電影的54分12秒時裴淳華作為反方基地的頭目出現,且在該電影中只出現過1次。整部電影情節環環相扣,深受廣大雀攜群眾喜愛。
⑷ 裴淳華私人戰爭三點是幾分
54分。
2018年的她,帶來了自己的沖奧作品《私人戰則運搜爭》,為新聞孫歷而死的悄困短暫、激烈、豐滿人生被裴淳華在《私人戰爭》54分鍾綻放!
該片擔任米爾谷電影節開幕片,北美11月2日小范圍上映。
⑸ 如何評價電影《私人戰爭》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9vNp--Gx7opJvobYGkjE2Q
《私人戰爭》是由馬修·海涅曼執導的傳記戰爭片,裴淳華、詹米·多南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11月16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依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美國記者瑪麗·科爾文,不懼危險,從事戰區新聞報道,在2012年向國際組織報道敘利亞霍姆斯省慘案時,被政府軍炮擊中身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