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一些電影,上面是講類似於一名成績不好的學生,最後考的很好的電影,要勵志點的,最好是講英語的
《叫我第一名》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最後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傳》
《風雨哈佛路》一個很可憐的女孩最後成功的故事
《弱點》
如果是電視劇我倒是能推薦很多呢
② 12部教師題材電影推介
探索教師力量的銀幕之旅:12部深具啟發性的電影推薦
電影,作為光影的藝術,總是能觸動人心並引發深思。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通過12部精選的教師題材電影,感受教育的力量與人性的光輝。這些作品按照上映日期排序,每部都蘊含著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深刻的人生啟示。
- 《死亡詩社》(1989)——羅賓·威廉斯精湛演繹,這部影片挑戰傳統,探討生命的意義,IMDb評分8.0,豆瓣8.9,讓教師們思考教育的邊界與個人潛能的釋放。
- 《生命因你而動聽》(1995)——理查德·德萊福斯以堅韌的中學音樂教師角色,展現教育的堅韌與魅力,IMDb 7.3,豆瓣8.5,讓人相信每一個音符都能觸動心靈。
- 《心靈捕手》(1997)——羅賓·威廉姆斯與桑恩老師的互動,以心理學視角探討教育的治癒力,IMDb 8.3,豆瓣8.7,是關於自我發現與引導的深刻寓言。
- 《一個都不能少》(1999)——張藝謀的中國力作,講述了感人至深的鄉村教師故事,IMDb未評分,但豆瓣高分,是展現中國教育現狀的佳作。
接下來,我們走進全球的教師故事:《黑板》中,北野武與深作欣二導演的《大逃殺》(Battle Royale),雖然有爭議,但通過極端情境揭示教育的反思,IMDb 7.7,豆瓣7.5,值得深思。韓國的《老師你好》,車勝元主演,評分6.7,探討師德與現實挑戰,提供教育改革的啟示。
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合拍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傑拉爾·朱諾的精彩演出,IMDb 7.9,豆瓣9.2,展示了音樂如何成為教育的橋梁,觸動人心。《熱血教師》講述蘭達·海導演的美國教師傳奇,適合年輕教師從中汲取力量和靈感。
《羅恩·克拉克老師》以勵志故事,IMDb 7.7,豆瓣7.8,為青年教師提供了一面鏡子,而《自由作家》(《Freedom Writers》)希拉里·斯萬克主演,IMDb 7.5,豆瓣8.5,展現新教師的成長和微課理念,是教育創新的靈感源泉。
《超脫》由阿德里安·布洛迪主演,IMDb 7.7,豆瓣8.8,挑戰教育的極限與心理邊界,為教育者敲響了警鍾。《狩獵》則以麥德斯·米科爾森的細膩表演,丹麥出品,陰郁中蘊含悲劇,讓教育管理者深思。
最後,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以伊藤淳史的出色演繹,講述了一個逆襲的故事,IMDb未評分,但翻譯精準,傳遞了永不言敗的教育精神。
慶應大學備考電影《坪田老師》以獨特的視角揭示考生挑戰,坪田老師的耐心與智慧,讓觀眾看到了教育的溫暖與責任。影片通過細致入微的描繪,引發對教育輔導和考生心理的共鳴。
這12部電影,每一部都是一份教育的禮物,等待著教師們去發現、去感悟,去在光影之間,尋找教育的真諦與力量。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電影之旅,啟發自我,影響他人。
③ 感恩老師主題的勵志電影推薦
教師節就到了,我推薦九部和教師相關的電影,衷心祝福所有的老師節日快樂!
《死亡詩社》
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其畢業班的學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學期文學老師約翰·基汀(羅賓·威廉姆斯 飾)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
基汀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 ;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 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
基汀教授、基汀老師、基汀隊長,他的教育宛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留在每個人心裡…
《放牛班的春天》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傑勒德·尊諾 飾)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飾)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
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然而,事情並不順利,克萊門特發現學生皮埃爾?莫安琦(尚·巴堤·莫里耶 飾)擁有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性格異常敏感孤僻,怎樣釋放皮埃爾的音樂才能,讓克萊門特頭痛不已;同時,他與皮埃爾母親的感情也漸漸微妙起來。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只有十四歲的農村少女魏敏芝,臨時頂替高老師的空缺,幫助他管住班級一個月。高老師的要求是學生人數「一個都不能少」。於是魏敏芝讓學生抄課文,她自己就在教室門口守著。可是一個叫張繼科的學生卻因為家庭貧困而拋去城市打工。對高老師有承諾的魏敏芝只好孤身一人來到城市尋找學生。
也許這個學校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農村中學的一個,也許每年都有無數的農村適齡的孩子接受不到教育。而沒有粉筆、沒有教材的魏敏芝也成了銀幕上最令人心酸的教師。她的學生跑到城市裡打工,毫無社會經驗、也毫無社會資源的她執意來到城市找自己的學生。那段在電視台里錄像找人的片段亦成為影片里最動人的段落。而張藝謀也憑借著這部紀錄片風格的影片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山村猶有讀書聲》
法國奧弗涅地區的中心平原,山村的生活恬淡寧靜,時間在這里彷彿變得緩慢而悠長。在這個小村莊里,有一座似乎穿越了時空、如古時私塾般的學校。一個老師,一 個班級,幾名不同年齡的孩子。喬治(Georges Lopez),村中唯一的老師,20年中送走一批批學生。這所學校如同與世隔絕一般,靜靜走過春夏秋冬,喬治和孩子們讀書、學習、玩耍,用平淡的言語帶他 們認知眼前的繁華世界……
本片榮獲2003年凱撒電影節最佳剪輯獎、2002年歐洲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03年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影評人獎、2004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紀錄片獎、2002年路易德呂克獎。
《心靈捕手》
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藍波在席上公布了一道困難的數學題,卻被年輕的清潔工威爾(馬特·戴蒙 飾)解了出來。可是威爾卻是個問題少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萊特 飾)等人四處閑逛,打架滋事。當藍波找到這個天才的時候,他正因為打架襲警被法庭宣判送進看守所。藍波向法官求情保釋,才使他免於牢獄之災。
藍波為了讓威爾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浪費他的數學天賦,請了很多心理學專家為威爾做輔導,但是威爾十分抗拒,專家們都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之下,藍波求助於他大學的好友,心理學教授尚恩(羅賓·威廉姆斯 飾),希望能夠幫助威爾打開心房。
經過藍波和尚恩的不懈努力,威爾漸漸敞開心胸,而好友查克的一席話,更是讓他豁然開朗。
《音樂之聲》
瑪利亞(朱麗·安德魯斯 飾)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下高聲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了修道院里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嬤嬤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飾)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 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 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一家人准備逃跑……
《地球上的星星》
對於8歲的男孩伊夏(達席爾·薩法瑞 Darsheel Safary 飾)來說,世界是充滿了驚奇和快樂的萬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夠想到的方式和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著交流,同時也充分的享受著大地萬物慷慨的贈與。可是,患有閱讀障礙症的伊夏卻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
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發展的美術老師尼克(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走進了他的生活。發現了伊夏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對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吾愛吾師》
黑人影帝西德尼·波埃特膾炙人口的名作之一,他飾演一名中學教師,應聘到倫敦的公學任教,學生都是喜歡惹事生非的頑劣青年,甚至有人向他下面挑戰。他施展渾身解數感化這群壞學生,終於贏得了應有的尊敬。
《叫我第一名》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一個樂觀向上的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男人,經常性無法控制的發出怪聲和脖子抽動。小學時,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中學時,受到校長愛的感化和教育,打開了他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門。大學畢業後,為成為一名教師而不懈的努力著,盡管遭遇了無數的失敗和冷嘲熱諷。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且用他的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一定要說《叫我第一名》的男主帥的一塌糊塗!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祝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節日快樂~
④ 電影《自由作家》教育啟示
電影《自由作家》主要講述了一個把自己的愛和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備旦納業的白人女教師愛琳和她的孩子們的感人故事。是一部催人淚下和震撼人心的勵志片。愛琳老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理念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敬佩和學習的。
一、職業道德
1.愛崗敬業
愛琳在電視上看到洛城暴動不斷,想拯救那些青少年,選擇了在威爾森學校擔任高中種族融合實驗203班的英語老師。
為了拯救學生們的一顆顆被仇恨扭曲的玻璃心,為了改變他們的灰暗的人生觀和狹隘的世界觀。在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慷慨解囊為學生購買書籍和日記本,於是她兼兩三份職掙錢,遭到了丈夫的質疑。
為了挽救這些孩子,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以至於最後還影響到了自己的婚姻生活,最終丈夫和她離婚。正如他父親所說:「是名出色的老師。」
2.關愛學生
愛琳之所以能夠拯救一個班的問題學生。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愛琳老師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愛。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琳老師為了這份愛,不顧父親的反對,不顧丈夫的反對。堅持教育這幫問題孩子。有了愛就有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寫的日記是否交給老師閱讀,完全尊重學生自己的意願,尊重了學生的隱私權。
3.教書育人
愛琳老師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因材施仿沒教。她採用了游戲和體驗式等教育方式,先從思想靈魂上去挽救學生,而後再傳授知識。引導學生看小說同組織與大屠殺倖存者人士見面會相結合。
二、教師觀
一)教學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教學與研究關系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愛琳老師上第一節課不到5分鍾,孩子們就打起架來。第二天,他班的學生艾娃和同夥,為了正佔地盤在校園里跟另一幫人火拚。她想到這種依循慣例的教育方式,不適合該班的學生。因為這幫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只求生存。通過反思,他改變了教學材料和方法,採用了與學生生活更接近的有關反映社會幫派團體的小說以及《安妮日記》等有關種族歧視的閱讀材料,使學生從與自己相關的不同角度來閱讀與品味小說,從而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2.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愛琳老師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利用寫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中找到希望與自由。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猶太歷史博物館和自行聚集資金,請曾收留過安妮·弗蘭克的荷蘭女人到學校交流。
通過這些路徑,使學生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使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嶄新的認識。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使孩子們回歸了家庭,回歸了社會。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是師生關繫上,強調尊重、贊美
安德烈你會處理哥哥的事情,好些天沒有上課,愛琳老師沒有當眾指責批評,而是進教室之前,單獨在走廊上和他談話,用同理心與他共情和鼓勵他通過考試。
2.在對待教學關繫上,強調幫助、引導
她自掏腰包為學生買書書籍日記本,激發他們的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從而拯救他們的靈魂。
三、學生觀
1.學生是獨特的人
愛琳老師對學生記錄各自真實生活的日記,並不像一般老師一樣打等級。正如愛琳老師所說:「既然這些日記都是學生生活的真實記錄,怎能有等級之分呢。」在安妮老師的眼裡,學生都是獨特的人,具有個性和差異的人,正是這種任由學生真實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的寫作教學,實際上也是在協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認知圖示。
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203班的學生是典型的問題學生,是教育體制下,被放棄的學生檔案,她沒有放棄這些學生。相信他們具有巨大的潛力,這些學生最終愛上了閱讀和寫作,也成為了自由作家。其中電影中的艾娃改變脫胎換骨,在一起槍殺案中,勇於去指認自己幫派真凶帕克,拒絕去誣陷陷害他父親入獄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愛琳老師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把他們當作學習的主體。
德國電影《自由作家》早已落下了帷幕,希望「愛琳」式的老師不會落幕,更希望拯救遲吵學生靈魂「愛琳」式的老師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