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泰國電影男女主癌症晚期
擴展閱讀
電影字幕截圖製作 2025-07-12 22:10:56

泰國電影男女主癌症晚期

發布時間: 2025-07-12 19:35:13

A. 電影《棺木》是講什麼的看過的進!!!

影片講述了阿蘇修改了命運,換回來的卻是意想不到的殘酷代價的故事。在泰國,有個古老習俗,只要在棺材裡待上一夜,以欺騙死神,消除厄運的儀式,就可以擺脫厄運、招來好運。

一名在澳洲長大的泰國籍男子克里斯(阿南達飾),即使患有幽閉恐懼症,為了救罹患癌症的未婚妻,在眾人的游說下,參加了儀式。來自香港的蘇(莫文蔚飾)在結婚前一周得知自己得了肺癌,為了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也來到泰國投入這個傳說可以扭轉命運的儀式。

儀式後,克里斯的未婚妻與蘇都奇跡的復原了,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一件又一件無法解釋的恐怖事件。離奇的景象將他們帶入未知的恐懼之中,究竟儀式的真相是……

(1)泰國電影男女主癌症晚期擴展閱讀:

《三更》之後又一部亞洲合力製作的恐怖片面世,泰國的導演、韓國的投資、香港的演員莫文蔚,只不過這次是大家齊心合力製作一部電影。英語對白巧妙的彌合了各國團隊之前的罅隙,國際化的語言必然也為《棺木》帶來更國際化的市場。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本片最大的看點就是莫文蔚的出演,看火辣美女被虐總是很有快感,當然,莫文蔚流利的英語是導演呂翼謀選中她的最大理由。本片導演呂翼謀是泰國人,之前並沒有涉足恐怖片領域,新手將為我們帶來新鮮的刺激還是幼稚的技術?這還是未知。

《棺木》在恐怖氣氛的營造、特效化妝上算不上太突出,但影片最聰明的是它選擇了一個對的點。預告片最恐怖的段落是在最後,男主角被釘死在棺木中,一片漆黑,只有他絕望敲擊的空洞回聲。

B. 求電影《棺材》的詳解。

「都不知它做什麼~」
其實,看得不仔細,聽得不清楚,沒有認真去想,是不會明白,電影說的是什麼。

電影本身不難看,要表達的就是「不要破壞命運的齒輪,一切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有人說「冥王要你三更死,不許留人到五更」。
命不久矣,死神饒你一命,當然需要付出代價。
沒有免費的午餐,饒你一名,就要另一個人填命。

個人,其實不敢說完全看得明白,可是以下是個人見解,如果有誤解的點,希望可以糾正我。

1.代價
我覺得莫文蔚想要病癒,所以就去『睡棺材』希望可以轉運,死神繞了她一命,卻要了她的未婚夫的性命。
而Ananda他要喚醒植物人的愛人,也『睡棺材』,結果女朋友醒了,卻喚出前死於火災的出軌女友的鬼魂。
這是兩個人所付出的代價。

2.填命
由於莫文蔚得的是肺癌,卻憤怒煙不離手的未婚夫卻健康快樂,深感世間不平,所以在『睡棺材』時,希望死的是未婚夫。
另一方面,個人猜測Ananda在棺材裡想到前女友,因為怨恨前女友,所以希望前女友的鬼魂就被喚出來了。(Ananda看著愛人畫的作品,隱約道出對前女友的一些感覺。)
個人覺得,可能Ananda不知道前女友已經死了,所以當見到屍體的時候才會顯得有點意外。

3.真相
這是五年前後的故事。
莫文蔚見到Ananda的時候,Ananda對莫文蔚說他的女友還是死了,就證明了那是沒有人能逃得過死神做出決定的。這個行為,就只是會破壞自然的循環。
所以最後,Ananda的未婚妻,還是死了,莫文蔚也一樣。

4.渴望被救贖的愛情
所以,最後莫文蔚決定睡多一次棺材,想糾正自己的錯誤。當未婚夫抱著他的時候,她還一度想掙扎,掙扎過後,她才發現原來自己深愛著未婚夫,所以企求癌症重臨,為與未婚夫重聚。
而Ananda他也明白到,其實前女友也是活在內疚里,最後他也原諒了她。
最後大家才明白,原來莫文蔚渴望的是被原諒,Ananda的前女友也是一樣。Ananda也皈依了。

5.結局
莫文蔚最後,還是向未婚夫表達了一直沒有對他說清楚的情感。只是大家都已經離開了世間了。
Ananda也還是接受了愛人們的離開。
結局時,骨頭終於堆砌出完整的人型,循環也平衡了,一切已經結束。債也已經還清了,故事也宣告了一個段落。

以上,是個人的愚見,可能有些點,我還是閱讀電影錯誤。
不知為什麼,每當看鬼魅電影,我就會理智的接受不了像:為什麼不願意開燈?為什麼明知道是鬼,卻願意跟上去看個究竟?為什麼腳步要放慢?為什麼都不喜歡白天做事?諸如此類的,我都會覺得很奇怪。
我是沒有被電影嚇著,可是還是在戲院里看到很多肩膀突跳的影子,覺得很好笑。
我是沖著莫文蔚和Ananda去看的,所以對於他們兩個人的表演,我是覺得還不錯。就只是故事時而英文時而泰文,變得很奇怪,像是Ananda的前女友,我還是不能完全肯定她的身份與死因,完全是猜測。故事節奏有點慢,一個不留神,就會錯過些什麼。

而一直給不了四星,就只是單純覺得這部電影,不是我那一杯茶,整體就覺得還好,雖說比起很多鬼片好,對我而言,卻也就只是這樣。

C.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送你一朵小紅花》這個電影主要圍繞著兩個抗癌家庭來展開,網友在這個作品當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與愛。在最開始的時候男主角總是非常的喪氣,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對。在這個時候男主角感受不到周圍人的愛,可是當男主角遇到了女主角以後漸漸的被女主角改變了。雖然說女主角也是一個癌症患者,但是女主角在生活當中非常的積極開朗,並且這樣的情緒也感染了男主角。

傳遞愛

《送你一朵小紅花》主要就是想要讓這個社會上的愛得到傳播,並且所謂的小紅花其實也是一種鼓勵。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人都需要鼓勵,因為生活當中遇到的挫折實在是太多了,如果沒有鼓勵的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在這個作品當中女主角送給男主角的小紅花其實就是一種鼓勵和獎勵的行為,同時也讓男主角真正的感受到了愛。

D. 我頂多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是什麼歌

「我頂多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卻從沒懷疑過自己的才華」出自電影爾冬升導演的電影《新不了情》中,這段話當時的背景插曲是同名歌曲「新不了情」。
另外如果是短視頻剪輯的視頻中可能插入的背景音樂是「情意結」,一般截取的是這首歌的高潮部分。
《新不了情》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了身患癌症的女主阿敏與懷才不遇的男主阿傑之間的愛情故事,男女主分別由劉青雲和袁詠儀飾演。這部電影在1993年播出,一經播出反響巨大。雖然說這部電影本身的劇情是悲情的,因為直到最後,阿敏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但是她對生命的那份執著卻深深的感動著每一個人。阿敏不斷鼓勵著阿傑,這也是阿傑能夠走出低谷期的原因,而阿敏病情的再次發作也讓阿敏性情大變,雖然說最後阿敏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病魔無情,還是讓阿敏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他們兩個之間的愛情只能成為阿傑一生的遺憾。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新不了情的原因了。

E. 《送你一朵小紅花》:講好癌症主題不需要眼淚做背景

Ps:本文含有嚴重劇透,還沒看過電影的慎點。

與癌症有關的主題電影,不出意外就是奔著收割觀眾淚水來的。上一部《滾蛋吧腫瘤君》里的那顆光頭讓我又笑又哭。這部《送你一部小紅花》走的卻完全不是大開大合的路線,上一秒男主癌症復發的場景還讓人揪心不已,下一個鏡頭男主在醫院檢查完畢,坐在車上問媽媽要去青海的一萬塊錢,整部電影展現癌症病人帶病生活的鏡頭都十分克制,不讓人的眼淚有掉出眼眶的機會。

主線故事情節很簡單: 男主韋一航,幾年前得了腦瘤,因為癌症孤獨自閉。女主馬小遠,五歲就得了癌症,但性格樂觀活潑。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兩個人相遇後,通過相處和交流互生情愫、互相支持和鼓勵的故事。

電影講的是帶著癌症生活的人,所以沒有讓男女主光頭,表面看上去,他們與正常人無異,但影片用大量的鏡頭刻畫了他們生活的特別之處。

韋一航家中吃飯的桌子,有一個支撐腿短了一截,平時用紙墊著,暗示著家中為他治病,沒有餘錢添置新的傢具。飯桌上,韋一航的媽媽提醒做飯的爸爸,抗癌蔬菜前十名單有更新,好笑之餘,也立住了癌症病患飲食清淡忌口的習慣。關於葯的鏡頭中,韋一航要吃的膠囊放在一個長方形葯盒中,一格的十幾顆膠囊就是一天的用量。

十幾歲的少年,因為癌症敏感而孤僻,韋一航走起路來背都是佝僂的,生怕別人注意到他。

「你好,我叫韋一航,你想看看我的腦瘤切片嗎?」

本意是用這個開場白嚇走別人,結果遇到了癌齡更長的馬小遠,她不但接招,而且懟了回去。

韋一航的邊界第一次被人鑿出一個豁口,他惱羞,但也對這個女孩產生了好奇。

在病友群里發現了馬小遠的直播預告海報後,韋一航在電腦上悄摸摸搜她的微博賬號,點開了她的直播視頻,他被這個女生調制的奇怪飲料勾起了興趣,怎料媽媽突然闖進房間,他慌亂不已的扣上了電腦......

媽媽和他都一愣,隨即媽媽反應過來了,帶著一種很懂的微笑退出房門,說,「怪媽媽,進來應該先敲門的......」

啊,不是你想的那樣啊......

韋一航感覺自己的形象坍塌了,追了出去,想要解釋,但又張口莫辯。

媽媽依舊帶著很懂的微笑,手搭上兒子的肩膀:「媽懂的,我們兒子長大了。」

不止媽懂了,我們觀眾也懂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韋一航又羞又氣地回到房間,繼續看剛才未看完的直播視頻,看著視頻里明眸皓齒的女孩將調制的失戀水一飲而盡,對著鏡頭飛了一個親吻,少年低垂的眼睛亮了一分,視線不自覺的閃躲開來,暴露了心跳的節拍。

夜黑如墨,他心裡驀地開出了一樹桃花。

他也有點悶騷,心動了也只是偷偷關注了馬小遠微博,聽到馬小遠誇了好幾句極限運動紅人時,他的手翻來覆去的揪著礦泉水的包裝紙,下沉的嘴角出賣了醋意,不怎麼運動的瘦弱身桿,逞強要求嘗試超負荷的舉重,舉不起沒關系,青筋得爆出來:你馬小遠看著,我也是男人!

走出健身房,悶騷的少年開始找馬小遠的茬:「你是不是就喜歡在微博上私信別人瞎撩啊?」

哪怕是滿臉膠原蛋白的男孩女孩,萌芽愛情里若開始無聊的爭執,故事也會開始失色。但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就在於,導演總有辦法讓故事在有庸俗化的趨勢時,下一步用轉折作為點睛之筆。

「我懂了。」面對言行反常的韋一航,馬小遠突然悟出了什麼,狡黠一笑,斷言「你在吃醋」,隨即騎車揚長而去,如果韋一航擁有觀眾視角,一定能看到女孩羞紅又開心的臉龐。但他沒有上帝視角,所以他萬般緊張的回到家,開始網路「女生發現男生吃醋會怎樣......」

故事簡單,想要出彩必然得在細節處著力。因此電影前半段將男女主相處的各種小細節拿捏的死死的,給足了易烊千璽本色出演青春大男孩的機會。

癌症患者難以出遠門,但韋一航夢想著去滿世界看看。於是兩個小孩充分利用生活的地方,在冰庫里放企鵝娃娃假裝是南極,水產市場蒙上眼睛假裝魚腥味來自海邊腥鹹的海風,在游泳池泡澡假裝在日光浴,表面看好像是馬小遠在以小孩的方式滿足韋一航的夢想,但其實也是韋一航願意配合她玩這場粗糙的游戲。

種種笨拙的用心沒有打動韋一航,韋一航清楚的知道,這些過家家似的把戲再投入也不是真的。但馬小遠不管那麼多,她橫沖直撞的來到韋一航的世界,帶著他聽狼叫,吃燒烤,一切都是為了讓韋一航盡興活一次。

「你想過自己老了是什麼樣嗎?」

看到廣場上的爺爺奶奶矯健地交誼舞,馬小遠問韋一航。

「我都不知道我有沒有老了的那一天。」

韋一航直起的背又彎了下去,開始習慣性喪氣。

馬小遠不讓韋一航喪,拉起他沖向舞池,燈光炫目,他們有樣學樣地跳起了交誼舞。少男少女模仿交誼舞的動作很拙劣,但是一圈一圈地轉下來,男孩臉上的笑容像湖中的漣漪一樣散開,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感到快樂,像正常人一樣的快樂,這一瞬間,他感到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老去。

她之於他,不只是少年的初次怦然心動,更是孤獨世界亮起的一束光,給他帶來了被判癌症的人生里,膽敢憧憬未來的勇氣。

愛情線發展至此,已經囊括了大多數高光時刻,後續的發展的便再沒跳脫出想像空間,無非就是男孩女孩之間相互試探、確定心意、浪漫表白,這個過程中韋一航和馬小遠先後發病,而馬小遠住院時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活力,韋一航此時充當起了她的照明燈,害怕死亡的男主發現自己現在居然比起怕死更怕失去女主,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從一個需要別人的人,也變成被需要的人,感受到了生命更豐富的層次。

主線愛情故事簡單,但細節豐富,貢獻了框架內的驚喜,但這部電影真正的亮點在我看來,是在親情線里討論到了以往類似題材里被忽略的東西:患癌者的歉疚,以及怎樣面對死亡。

我們太習慣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了,而當重疾來臨時,父母不但要付出更多,還要遮掩著這份多出來的辛苦,打破牙齒活血吞,轉過身抹淚,轉過來陪著笑臉,來引導自家患病的孩子減少心理壓力。

遇到馬小遠以前,韋一航深陷自己對隨時可能復癌的恐懼中,哪還有心情看到父母在暗處的艱辛。當他一步步看到身邊人的苦難,才終於把注意力從自己的不幸中轉走,看到了周六幫人打第二份工的爸爸,看到了一下班就一片片幫人掰菜葉的媽媽,看到了這兩個靠山背地裡怎樣用盡全力,只為給他營造一個表面的雲淡風輕。

和馬小遠去夢中出現的青海湖,需要錢,怎麼辦呢?

他設法要到了當醫葯志願者的渠道,在自己身上實驗醫葯的副作用,以此賺錢。

一個癌症病人拿自己當醫葯試驗品,這和送死有什麼區別?

果不其然,事情被父母發現了,素來和善的像個彌勒佛的爸爸氣得摔了他的碗。

爸爸吼他,你的命不是你自己的,也是我們的!

韋小航面無悔意,眼神銳利地狠盯著爸爸說,我生病以來,家裡沒添過一件新東西,這桌子腿都折了,沒錢換,爸你胃疼得睡不著覺,也不敢去做胃鏡,媽扣扣搜搜,也存不下錢。

爸爸情緒激動地大吼,為了你我願意!

韋小航聲嘶力竭回吼,可是我不願意!

這場戲是全電影戲劇張力最強的一段,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癌症患者一直以來被憐憫,被同情,被愛護,終於有一部電影用激烈的方式,讓人注意到了他們背負這份愛下的愧疚和自責。

韋一航繼續吼道,我害這個家變成這樣,還不如去死。

「啪」——爸爸甩來一個聲音響亮的巴掌。

中國家庭本就忌諱談死,更何況是一個如履薄冰的抗癌家庭,死直接就是語言紅線。

這一巴掌,既打跑了倔強的韋一航,也打破了這個家對死之一字的諱莫如深。

當晚,爸爸提著一大袋葯找到了韋一航,道歉後又恢復成了那個和氣的彌勒佛。

這個家裡的確有些什麼發生了變化,爸爸偷偷給了韋一航開專車賺的一萬塊錢,讓他和馬小遠一起去旅遊,韋一航說,這錢你拿著做胃鏡吧,爸爸嘿嘿一笑,說自己單位體檢,專門安排了胃鏡。

家就是這樣,我們總是在和父母發生沖突後,才能在爆發中知道彼此的想法,我們的心總是要狠狠碎過一次,才能和彼此粘合得更緊。

去青海的路途中,馬小遠發病,被送去最近的醫院。

在醫院對人撒氣反被毆的韋一航回到家中,問媽媽,如果我死了,你和我爸爸會怎麼過?

媽媽和藹的笑容凝固在了臉上,不知道說什麼,借著洗衣機的滴滴聲及時地叉開了話題。

一段時間後,韋一航收到了來自父母的視頻。

「兒子,我和你爸爸認真討論了好多次,如果你不在了,我是說如果,啊,假設那什麼,我和你爸啊,會這么過。當面實在不好意思跟你講,就錄個視頻給你看了......」

視頻往後放,爸爸媽媽煞有介事的錄了個一天的vlog,早上十點,介紹媽媽平日看的書——抗癌大全、癌症康復秘籍,中午十二點吃火鍋,微辣,下午兩點參加癌症家屬心理健康互助會,完畢後一起手拉手過馬路...

視頻里的爸爸憨厚幽默,笑著介紹抗癌家屬互助會,打趣孩子他媽非拉著他來,說什麼抱團取暖。——「可是我不冷啊!」

韋一航看著看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如果說,韋一航之前是一隻易碎的玻璃瓶,父母將他捧在手心裡怕摔了,他自己也擔心碎掉了以後會扎得父母鮮血淋漓;那麼現在,韋一航可以當個安心的玻璃瓶,萬一真的碎了,父母即便會受傷,但至少提前備好了一副手套。

這部電影中,韋一航家庭線的部分給出了預想之外的驚喜,足見編劇的用心。

仔細觀察韋一航這個人物,他從頭到尾對互相報團取暖的病友會都充滿質疑,哪怕最後病友會即將解散,他和眾人一起喊著「我能戰勝病魔」,旁白里他的聲音依然迷茫迷惑。

一部影片下來,韋一航邂逅了愛情,重新審視了親情,視線也越過了自己的病情,看到了他人的苦痛,可是結尾幻想的平行時空依然表明,他最希望的,仍舊是癌症從未來過,所有人擁有正常人的生活軌跡。

可惜那終究只是幻想出來的平行時空,那裡的事情不會應驗於真實的生活,也沒有人送他一朵小紅花。

沒有明確的主題大概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遺憾,但電影的遺憾,恰恰也是癌症生活無解的答案啊,唯有盡力活得像那句歌詞,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是片刻組成永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