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贊美媽媽對孩子的恩情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世上只有媽媽好)
《美麗的大腳》
電視劇:《親恩情未了》
《母親》
《春天後母心》
《親媽後媽》
《忠義封神演義》
《我的丑娘》
B.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電影。這是我在2006年的時候在CCTV6上看到的一片電影,是法國的,關於孩子與母親的故事,
媽媽市場
三個孩子對媽媽一直不滿,媽媽太嚴格了,媽媽太嘮叨了,媽媽太無趣了,媽媽太不了解他們的需要了。天哪,換一個媽媽該多好呀。
這時,老神仙告訴孩子們,在這個城市的某處,有一個媽媽市場,他們可以到那兒任選一位母親。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利好消息!三個孩子激動壞了,他們每人得到一個金幣,每人都有機會選一次媽媽。
女孩一進市場,就選中了一個優雅的母親,她很漂亮,濃妝艷抹,珠光寶氣。在小姑娘眼中,這樣的女人就是仙女,她真想像她一樣完美。可這位母親回家後,卻諸事不管,只顧吃喝打扮,只想聚會舞會。唉,這樣下去還得了,換!
第二次輪到二公子選了,他挑中了一個運動型母親,他認為這位好媽媽一定會陪他們玩野營游戲、踢足球、玩壘球。果真如此,這位媽媽成天把他們當上等兵一樣訓練,而且要求嚴格,三個孩子苦不堪言。沒辦法了,再換一個吧。
小兒子原本想挑甜點師,想想要是變成肥豬就不好了,於是就挑中了馬戲團媽媽,多好呀,沒事就在家玩空中飛人。結果,家裡成了馬戲排練場,一群雜技演員在家鬧哄哄,只好把這位媽媽趕出家門。這下可好了,沒有媽媽了,金幣也用完了,也不能再挑一位了。重要的是,誰也沒有親媽媽好呀。
終於有一天,媽媽奇跡般地回家了,她完全不知道媽媽市場的事,但孩子們一下子對她親近了許多,太令人開心了。影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茜茜·斯派塞克的個人演技秀,所有媽媽包括親媽都由她一個人扮演,真不愧是奧斯卡影後!
C.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女兒》
畫面和故事都很乾凈的電影《女兒》,像大多數韓國倫理電影一樣,都有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但《女兒》卻有著很多韓國現實主義題材所沒有的溫情。
作為具惠善演員轉型導演的作品,《女兒》算是很不錯的作品了,也很值得每一個人去感受這部影片想帶給我們的思考。
D. 《小委託人》電影短評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不幸運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小委託人》這部電影講述了父母虐待兒童的事件,在一個媽媽早逝的單親家庭里,父親帶著兩個孩子,然後父親找了個新的媽媽,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已經忘記「媽媽長什麼樣子」,來了新的媽媽有了依賴,但是新媽媽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子,除了日常照顧他們,當他們做出讓新媽媽感覺不好的行為(吃飯不會用筷子、回家晚了),媽媽會打他們,父親完全不管,孩子們去兒童福利社求助,警察、律師們也只是上門提醒,對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幫助,新媽媽打的更狠了。
孩子遭受到虐待,當孩子們求助這些所謂的「大人們」,大人們有鄰居、老師、警察、律師,他們以沉默不語、置身事外的態度對待,那是一把刀插進了孩子弱小的心靈里, 孩子們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父母才會用「不好」的方式對待自己。
孩子們年齡還小,還不具備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只能依賴大人(心理學上稱之為全能依戀),不得不作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在電影里新媽媽告訴孩子是你打死的弟弟,姐姐被虐待的恐懼和想要生存的念頭,在法庭上不願說出是媽媽打死的弟弟,當孩子遇到虐待,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罷了。
雖然電影里找到證據,證明了新媽媽是在虐待孩子們,但現實中父母們打打不聽話的孩子是很正常的,誰叫孩子不聽話呢。
對於兒童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不管父母怎麼對待他們,他們都是想依賴父母,但是當孩子長大了心理上就會出現問題,對待異性關系會有抵觸的心理。
電影的結尾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現在,兒童被虐待舉報案在每年增加,在受理的案件里5個施暴者中4個是父母。
感覺一個人來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接受好的教育,他們的人格是扭曲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可是誰有能保證每個人生下就是幸運的,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通過自我學習來治癒我們不好的童年, 過去發生的事情不能改變,可以改變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已經發生的事情。
電影讓人反省,當我們身邊有人遭受到不公平對待,你有沒有勇氣站住來,還是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