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邵氏電影為什麼那麼經典
擴展閱讀
美國經典電影監獄 2025-07-13 08:23:22
1884年中法戰爭電影 2025-07-13 08:11:05
2021台灣最新的電影鬼片 2025-07-13 08:07:38

邵氏電影為什麼那麼經典

發布時間: 2025-07-13 04:33:52

1. 為什麼邵氏的電影都那麼好看精彩

古裝片布景、服裝、發式都很美(張徹除外),賞心悅目,時裝片的視覺效果不行
爛片也有不少,像大部分金庸劇,還有什麼女殺手之類,都蠻無聊的

2. 閭墊皬姝︿緺鐢靛獎(鍗庤姝︿緺鐢靛獎鐨勪唬琛ㄤ箣涓)

閭墊皬鐢靛獎鍏鍙告槸棣欐腐鐢靛獎涓氱殑閲嶈佷唬琛ㄤ箣涓錛屽畠鍦ㄥ崕璇姝︿緺鐢靛獎鐨勫彂灞曞巻紼嬩腑錛屾壆婕斾簡闈炲父閲嶈佺殑瑙掕壊銆傞偟姘忔︿緺鐢靛獎浠ュ叾綺炬箾鐨勬︽墦鍦洪潰銆佹繁鍒葷殑鎯呮劅鎻忓啓銆佺嫭鐗圭殑瑙嗚夋晥鏋滃拰浼犲囩殑鏁呬簨鎯呰妭璧㈠緱浜嗕紬澶氳備紬鐨勫枩鐖卞拰榪芥崸銆

涓銆侀偟姘忕數褰卞叕鍙哥殑鍘嗗彶

閭墊皬鐢靛獎鍏鍙告垚絝嬩簬1941騫達紝鐢遍偟浠佹灇絳変漢鍒涘姙錛屾槸棣欐腐鐢靛獎涓氱殑閲嶈佷唬琛ㄤ箣涓銆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鎬互鍒朵綔姝︿緺鐗囥佽﹀尓鐗囥佺埍鎯呯墖絳夌被鍨嬬殑鐢靛獎鑰岃憲鍚嶏紝鍏朵腑浠ユ︿緺鐗囨渶涓哄嚭鍚嶃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稿埗浣滅殑姝︿緺鐗囧湪涓鍥界數褰卞彶涓婂崰鏈夐噸瑕佸湴浣嶏紝鏄鍗庤姝︿緺鐢靛獎鐨勪唬琛ㄤ箣涓銆

浜屻侀偟姘忔︿緺鐢靛獎鐨勭壒鐐

1.綺炬箾鐨勬︽墦鍦洪潰

閭墊皬姝︿緺鐢靛獎浠ュ叾綺炬箾鐨勬︽墦鍦洪潰鑰岃憲縐般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哥殑姝︽湳鎸囧煎ぇ甯堜滑鍦ㄦ︽墦鍦洪潰鐨勮捐″拰鎷嶆憚涓婁笅浜嗗緢澶х殑鍔熷か錛屼粬浠灝嗕腑鍥戒紶緇熸︽湳鍜岀幇浠g數褰辨妧鏈鐩哥粨鍚堬紝鍒涢犲嚭浜嗚稿氱粡鍏哥殑姝︽墦鍦洪潰錛屽傘婂皯鏋楀恆嬩腑鐨勫皯鏋楀哄儳浜哄拰姝︽灄楂樻墜鐨勫瑰喅銆併婂ぇ閱変緺銆嬩腑鐨勯唹鎷熾併婇搧琛涓瑰績銆嬩腑鐨勫墤鏈絳夌瓑銆

2.娣卞埢鐨勬儏鎰熸弿鍐

閭墊皬姝︿緺鐢靛獎涓嶄粎鍦ㄦ︽墦鍦洪潰涓婂仛鍒頒簡綺炬箾錛岃屼笖鍦ㄦ儏鎰熸弿鍐欎笂涔熼潪甯告繁鍒匯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哥殑瀵兼紨浠鍦ㄦ晠浜嬫儏鑺傚拰瑙掕壊濉戦犱笂涓嬩簡寰堝ぇ鐨勫姛澶錛屼粬浠閫氳繃緇嗚吇鐨勬儏鎰熸弿鍐欙紝璁╄備紬鑳藉熸繁鍏ュ湴浜嗚В瑙掕壊鐨勫唴蹇冧笘鐣岋紝鎰熷彈鍒頒粬浠鐨勭棝鑻︺佸揩涔愩佺埍鎮ㄧ瓑鎯呮劅銆

3.鐙鐗圭殑瑙嗚夋晥鏋

閭墊皬姝︿緺鐢靛獎鐨勮嗚夋晥鏋滈潪甯哥嫭鐗癸紝瀹冧滑鍦ㄩ暅澶磋繍鐢ㄣ佺敾闈㈡瀯鍥俱佽壊褰╂惌閰嶇瓑鏂歸潰閮芥湁鐫鐙鐗圭殑椋庢牸銆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哥殑瀵兼紨浠鍦ㄨ嗚夋晥鏋滀笂涓嬩簡寰堝ぇ鐨勫姛澶錛屼粬浠閫氳繃鐙鐗圭殑瑙嗚夋晥鏋滐紝璁╄備紬鑳藉熸洿濂藉湴鐞嗚В鏁呬簨鎯呰妭鍜岃掕壊鐨勫唴蹇冧笘鐣屻

4.浼犲囩殑鏁呬簨鎯呰妭

閭墊皬姝︿緺鐢靛獎鐨勬晠浜嬫儏鑺傞潪甯鎬紶濂囷紝瀹冧滑閫氬父閮芥槸鍏充簬姝︽灄涓鐨勮嫳闆勮豹鏉般佹睙婀栨仼鎬ㄣ佺埍鎮ㄦ儏浠囩瓑浼犵粺姝︿緺棰樻潗銆傞偟姘忕數褰卞叕鍙哥殑緙栧墽浠鍦ㄦ晠浜嬫儏鑺傜殑鍒涗綔涓婁笅浜嗗緢澶х殑鍔熷か錛屼粬浠閫氳繃鐙鐗圭殑鏁呬簨鎯呰妭錛岃╄備紬鑳藉熸洿濂藉湴鐞嗚В姝︿緺綺劇炲拰奼熸箹鏂囧寲銆

涓夈侀偟姘忔︿緺鐢靛獎鐨勪唬琛ㄤ綔鍝

閭墊皬鐢靛獎鍏鍙稿埗浣滀簡璁稿氱粡鍏哥殑姝︿緺鐢靛獎錛屽叾涓鏈钁楀悕鐨勪綔鍝佸寘鎷銆婂皯鏋楀恆嬨併婂ぇ閱変緺銆嬨併婇搧琛涓瑰績銆嬨併婇湼鐜嬪埆濮銆嬬瓑絳夈傝繖浜涗綔鍝佷笉浠呭湪鍗庤姝︿緺鐢靛獎鐨勫彂灞曞巻紼嬩腑鍗犳湁閲嶈佸湴浣嶏紝鑰屼笖鍦ㄤ笘鐣岀數褰卞彶涓婁篃鏈夌潃閲嶈佺殑鍦頒綅銆

鍥涖佸備綍嬈h祻閭墊皬姝︿緺鐢靛獎

瑕佹h祻閭墊皬姝︿緺鐢靛獎錛岄栧厛瑕佷簡瑙f︿緺鏂囧寲鍜屾睙婀栨枃鍖栥傚叾嬈★紝瑕佸杽浜庢h祻姝︽墦鍦洪潰銆佹儏鎰熸弿鍐欍佽嗚夋晥鏋滃拰鏁呬簨鎯呰妭絳夋柟闈㈢殑綺懼崕銆傛渶鍚庯紝瑕佹敞鎰忚傚獎鐜澧冿紝閫夋嫨閫傚悎鐨勫獎闄㈠拰瑙傚獎鏃墮棿錛岃╄嚜宸辮兘澶熷畬鍏ㄦ矇嫻稿湪鐢靛獎鐨勪笘鐣屼腑銆

3. 《十三太保》為什麼會是邵氏經典電影

《十三太保》的卡司是十分強大的,演員都是一時之選。主角自不必說, 就連戲分不多的大太保也是由金漢出演。谷峰把那個粗曠豪放有餘,政治遠見不足的李克用演得透活。說到這兒,真是不能不贊一句谷峰的演技。雖然總演配角,忠奸善惡, 全都信手拈來,演得像模像樣。陳星演的朱溫也當真是個頗具野心,滿肚子壞水兒的陰謀家。十三個太保雖然戲份有多寡, 卻都是個性鮮明,各有各的特色。其間最引人注目的,當然要算是狄龍的十一太保史敬思和姜大衛演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年輕的狄龍確是英挺不凡,他演的史敬思自然也是卓爾不群。他槍法出眾, 和十三弟一起攻克長安,立下汗馬功勞。看起來,李克用最寵信的義子,除了十三太保李存孝以外,就數他了吧。看過此片的觀眾,肯定不會忘記在汴梁城中史敬思力保李克用突圍的情景。那時李克用中了朱溫的詭計, 帶去的部下都在醉中被朱溫的人殺得精光,只剩史敬思殺出一條血路保他逃出城去。是時晨曦微明,史敬思屹立橋頭,一身紅色的披風在風中飄搖。雖然身負重傷,他依然驍勇地像一頭獅子,以一敵百, 銳不可當。然而,他還是沒能等到十三弟趕來,就力盡而亡。死後依然持槍而立。(想起了《雙俠》,汗,張徹是不是覺得站著死更能顯示英雄氣概?不過,不得不承認,這種Pose更適合於狄龍)

史敬思的這場血戰現在看來依然令人震撼。可以想見,對於三十年前的觀眾, 這樣的場面真可以說是視覺盛宴了。不過,張徹還不滿足,他還要策劃另一場更驚心動魄的血的祭奠,那就是凡提到《十三太保》就不得不說的五馬分屍。

無疑,這場「五馬分屍」拍攝得是意味十足,唯美之極,其視覺沖擊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張徹本人對這個場景十分滿意,連姜大衛在多年後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說:這是一場浪漫的死亡。然而,這場「浪漫的死亡」之所以會具有如此強烈的悲劇力量,是因為被毀滅的是十三太保李存孝, 不是歷史上的李存孝,也不是倪匡書中的李存孝,而是姜大衛演繹的李存孝,一個生命如夏花般燦爛, 雖然是勇冠三軍,骨子裡卻單純如斯的美麗少年。

李存孝這個角色,真是非姜大衛演不可。按倪匡書中形容, 李存孝「身形極小,看來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 張徹旗下這幫演員,除了姜大衛,也再沒有別人符合這個條件。值得慶幸的是,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姜大衛塑造的這個李存孝,多了許多書中人物沒有的特性,因而格外地惹人憐愛。書中描寫的,是一個機勇沉著的少年將軍,而姜大衛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勇猛善戰,更是一個青春飛揚,意氣風發的鮮活的生命。他懶洋洋倚槍而睡的姿態,被朱溫辱罵「胡兒」後,委屈地撅著嘴向父王抱怨的樣子,讓人覺得他不過只是個恃寵而驕的孩子;他輕盈地從城樓上躍下和孟絕海一戰時,在藍天的映襯下那抹耀眼的笑容,真如一道突如其來的陽光,直直地射進觀眾的眼裡;在雅觀樓執意搶奪朱溫的玉帶,到手後卻又滿不在乎地丟掉的舉動,又淘氣又無賴;而他和哥哥們痛快地喝酒,肆意嬉戲打鬧的樣子,很難讓人不為他全無掩飾的那份張揚的快樂而動容。影片一開始,張徹就以層層的鋪墊,把這樣一個意氣張揚的陽光少年推到觀眾面前。他是個將軍,勇猛非凡,而且沉著應變,因此不僅能生擒孟絕海,還能成功地組織夜襲長安。但他更是一個大孩子,單純而快樂。世界在他眼中是燦爛而美麗的,他恣意地享受著這個世界給他的幸福,包括父王的寵愛, 同時他也以自己單純的心去回報著這份幸福。所以,他在看到汴梁起火的時候不顧一切地領兵沖去。不是為了領功,只是擔心,擔心父王受到傷害;所以,他在被傷心過度的父王一腳踢翻後, 表情是如此的委屈, 彷彿一個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的孩子, 無端地遭到大人的責罵,想辯解卻又怕惹大人生氣;所以,在四哥和十二哥誘殺他的時候,他一點也沒有懷疑。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哥哥們,在他單純的心裡,決計想不到哥哥居然會殺自己。

張徹的確夠狠。 他用盡全力塑造了一份美麗,卻又用最殘酷最血腥的方式將他毀滅。即使是死亡里的李存孝,依然如此美麗,像一個熟睡的孩子。然而這染血的美麗,卻深深刺痛了熒屏前的我的心,只因我在看電影時已經愛上他,十三太保李存孝,張徹的「阿多尼斯」。當然,李存孝死了,痛的不只是我這個觀眾,還有他的父王李克用和一乾哥哥們。不知為何,看到李克用傷心欲絕的樣子,我心裡隱隱感到一絲報復的快樂。出於某種說不清的陰暗心理,我這個歷史白痴居然一頭栽進故紙堆,只是為了想知道李存孝死了以後,李克用究竟如何收場。在翻閱了《五代史》和網上五花八門的介紹之後,濾去和影片中故事矛盾的信息,勉強整理出以下結果:李存孝死後,李克用如失左右手,在戰場上連連失利。原本實力遠勝於朱溫的李克用節節敗退,失掉了河中,最後兵困晉陽。不過,在這最後關頭,李克用和其他的太保拚死一戰,總算打退朱溫, 給自己保住了一塊存身之地;公元907 年,朱溫殺死唐哀帝,建立後梁;李克用打著「復唐興唐」的旗號和當時的其餘割據軍閥聯合,與朱溫對壘;公元908 年,李克用死於晉陽,是年53歲。那一肚子壞水兒的朱溫,下場也不怎麼樣。 皇帝剛剛當了5年,就因為荒淫無度,在病重時被自己的兒子所殺。公912 年,其子朱友貞繼位,是為梁末帝。十一年後,即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 殺朱有貞, 滅梁,立後唐。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歷史有時更像一個玩笑。

在時間的長河裡,那些曾經叱剎風雲的歷史人物,已化作故紙堆里的符號。而張徹鏡頭下那意氣風發的少年將軍,在多年以後,依然會透過屏幕向我們露出陽光般炫目的笑容。

4. 邵氏電影為什麼這么好

在邵氏字典中「賺錢」永遠是第一位的。於是如何賺錢就看邵逸夫的幾個高招,首先是清水灣開山填土,大興土木建造「邵氏影城」,有大型隔音攝影棚、置景場、辦公大樓及彩色沖印廠,員工宿舍及各種技術室,是遠東最大片廠。邵逸夫還打造了一套管治制度,保障片廠可流水作業。從1959年建廠到1979年的20年間是邵氏稱霸天下的時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國的黃金時代,陣容強大,出片水準高,當時實施的計劃就是———投大資、拍大片、賺大錢。而如李翰祥、胡金銓、張徹等大導演逐漸組建自己的製作隊伍,演變出不同的派系陣營。邵逸夫自18歲開始就直接面對觀眾,哪些影片一定賣錢、哪些影片可能冷門,都很清楚,可以說他是在觀眾群中成長的,所以貫穿始終的就是「觀眾至上」的傳統
作為一位資本家除了善於經商的精明頭腦外,克勤、克儉表率作用也是關鍵所在。邵逸夫的勤奮和毅力非一般人能比,如張徹所說「每天工作16小時,數十年如一日。每天9時上班,上班前練兩個小時氣功,從不間斷。上班時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寫好紙條,每人一張,到廠後第一件工作先看導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著看,一邊看一邊做甩手運動。每個月開拍影片劇本、故事,他要親自審閱,自己不看劇本時,由導演或看劇本人向他報告,由他最後裁決。」邵逸夫曾說,他沒有娛樂,看電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娛樂,他自稱自己是全世界看電影最多的人,80歲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令員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點一定到片廠,工作人員遲到可以容忍,開會、試片等,他一定先到,其他人員遲到也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金牌導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業高峰期離開邵氏到台灣另謀發展,並帶走大批技工好手,幾乎動搖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愛才如命,70年代允諾他重返邵氏,這或許只有邵逸夫能夠做到。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派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其中,又分成兩個支派,一個是張徹力主的新武俠電影;另一個則是楚原,他擅長和古龍合作拍攝那些超現實主義的武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張徹已經分別於1996年和2002年離我們而去了。

5. 為什麼在香港電影中,七八十年代的邵氏電影,甚至要比九十年代的港片還要清晰

邵氏這些老電影都是花大價錢把膠片進行數碼修復翻新製成dvd的,90年代那些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錄像帶,vcd版本的,自然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