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3年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你看过几部
2023年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中,我并未实际观看过任何一部。但根据提供的信息,这些电影各有特色,以下是对这些电影的简要介绍:
《战士》:豆瓣评分6.8分,由沙鲁克·汗主演,表演引人注目,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商业大片。
《帕坦》:豆瓣评分6.2分,展示了宝莱坞天王的魅力,是一部精彩的动作片。
《猛虎3》:IMDB评分7.7分,作为YRF间谍宇宙的延续,融合了中东风格和国际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误杀瞒天记2》:豆瓣评分7.4分,是翻拍与真实故事的结合,深入探讨了教育与社会问题。
《第12次失败》:IMDB评分高达9.2分,是一部极具深度和影响力的影片。
《偶滴神啊2》:豆瓣评分7.2分,勇敢触及性教育话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思。
《里奥》:豆瓣评分7.4分,以其紧张刺激的场面吸引观众,是一部优秀的动作电影。
《印度式救援》:豆瓣评分7.2分,同样以其精彩的场面和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瞒天劫》:豆瓣评分7.2分,以独特的剧情和沙鲁克·汗的喜剧表演吸引影迷,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DUMK》:虽然未提供具体评分,但作为12月上映的影片,其推荐指数达到★★★★,预示着它可能具有不俗的品质和吸引力。
这些电影涵盖了多种风格和主题,从商业大片到现实题材,从动作冒险到社会反思,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㈡ 找一部印度做生意电影
我知道这部电影你给分吗
电影名《商业钜子/古鲁》
导演Mani Ratnam
主演Abhishek Bachchan艾西瓦娅·雷Madhavan (I)Vidya BalanMallika SherawatMithun ChakrabortyKunal Kapoor (II)Arya Babbar
年份2006片长142分钟
类型剧情 爱情 地区印度
这部电影是印度大美女 艾西瓦娅·雷和他老公阿比谢克巴·赞 一起演的
2006年12月22日,好莱坞备受期待的电影新片《Guru》将在印度和美国同时上映。近日,《Guru》的片中音乐提前向外界发布,部分宝莱坞顶级明星齐聚孟买,出席了音乐发布会。
发布会由印度超级巨星阿穆布·巴克强(Amitabh Bachchan)主持,巴克强的儿子阿比谢克在影片中扮演男主角。享有印度西施美誉的前世界小姐艾丝维亚莉(Aishwarya Rai)饰演女主角,当天身穿白色纱丽参加了发布会。
《Guru》一片的音乐由古扎尔创作,里赫曼(A.R. Rehman)谱曲。该片导演马尼·拉纳姆(Mani Ratnam)是印度南部名气最盛的导演,以拍摄当代现实主义主题的电影而著称,能够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很好地把握分寸,取得了事业上的很多成功。拉纳姆的电影,还以令人侧目的技巧、强烈的个性和充满深情的音乐见长。此前,拉纳姆和里赫曼已经合作过《洛加》(Roja)、《孟买》(Bombay)和《迪尔·瑟》(Dil Se)三部影片,为观众创造出余音绕梁的音乐篇章。
拉纳姆介绍说,《Guru》讲述的是年轻村民古鲁肯特·迪赛获得事业成功的故事,生活简单的迪赛经过奋斗,最终成为一名工业界大亨。宣传《Guru》的电影片花介绍说,迪赛首先是个村民,后来被人认为是幻想家,最终获得了成功。
“不要做白日梦,那永远无法成真”,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当地学校的校长这样告诉我。但是我却总是梦想着,当我渐渐长大,梦也随着我长大,比我的粗壮的胳膊,比我的小屋,比我们的村子都要大……?
下面是在线地址
㈢ 2023年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你看过几部
印度电影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从传统歌舞片到现实题材的突破,每年2000部的产量展示了其电影工业的繁荣。2023年,评分最高的10部印度电影中,既有商业大片如《战士》,沙鲁克·汗的表演引人注目,也有《帕坦》这样的动作片,展示了宝莱坞天王的魅力;《猛虎3》作为YRF间谍宇宙的延续,融合了中东风格和国际景观;《误杀瞒天记2》和《第12次失败》则是翻拍与真实故事的结合,探讨教育与社会问题;《偶滴神啊2》勇敢触及性教育话题,引发社会反思;动作电影《里奥》和《印度式救援》则以其紧张刺激的场面吸引观众;《瞒天劫》和《DUMK》则以独特的剧情和沙鲁克·汗的喜剧表演吸引影迷。这些影片在风格、主题和票房上各有亮点,值得一看。
1.《战士》
豆瓣评分:6.8分,推荐指数:★★★★
2.《帕坦》
豆瓣评分:6.2分,推荐指数:★★★★
3.《猛虎3》
IMDB评分:7.7分,推荐指数:★★★★★
4.《误杀瞒天记2》
豆瓣评分:7.4,推荐指数:★★★★★
5.《第12次失败》
IMDB评分:9.2,推荐指数:★★★★★
6.《偶滴神啊2》
豆瓣评分:7.2,推荐指数:★★★★★
7.《里奥》
豆瓣评分:7.4,推荐指数:★★★★
8.《印度式救援》
豆瓣评分:7.2,推荐指数:★★★★
9.《瞒天劫》
豆瓣评分:7.2,推荐指数:★★★★
10.《DUMK》
12月上映,推荐指数:★★★★
㈣ 《嗝嗝老师》:印度特色商业大片,笑着让你思考
昨日观看了《嗝嗝老师》这部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位梦想成为教师的患有图雷特氏综合症患者,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如愿,带领全校最差班级的学生们走上逆袭之路的感人故事。
电影是从一位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会时常打嗝)的女老师奈娜拉开帷幕。开篇,就迅速点出了她异于常人之处和影片的几个主要冲突点。
身揣教育学学士、理学硕士的她参加一场又一场面试,5年过去了,被18所学校拒绝无数次,光是被自己毕业的母校就拒绝了足足5次……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常抽动的病症。
这是一种无法被根治的疾病,患者在紧张时症状就会加重。童年的奈娜因此而受尽了嘲讽,成年后也被不断质疑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这些,都是她不断碰壁的前史。
终于,母校还是给她送来了橄榄枝,却不料这背后是更大的困境。因为她面对的,不是一群尖子生,也不是一群“普通班”的学生,而是因为土地征用,被并入圣蒂克这个“私立高端学校”的14位“贫民窟问题学生”。圣蒂克的学生和老师们几乎来自于中产或富裕阶层,时不时会对他们流露出歧视的倾向,而9F班的这些学生也各有各的家庭问题和性格问题。
所有问题的交加,很快在9F班的同学身上化为了叛逆,他们不但荒废学业,还经常恶搞奈娜老师,与9A班的学生们发生冲突。如何因材施教,成了“嗝嗝老师”最苦心积虑的事。但大家面对她的善意并不太领情,还一再给她各种打击,她的病情也因此多次严重发作。
可以说,《嗝嗝老师》和许多其他国家涉及教育观念的电影们最大的不同点,还是在于它“印度电影”所特有的社会性探讨。
这类电影的最大共同点,就在于——
它们通常能通过各自百转千回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塑造和严格可控的高潮收尾,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令人感动的人际情感,面向尽可能广的全年龄段受众群,从而在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与观众共鸣上做到平衡。
它在充满喜剧类型元素的前提下,让观众收获期待中的欢笑和感动,同时带出了大量社会性上的探讨,事关阶层与教育体制等。
在电影中,有一个如今我们在印度电影里看到,可能都已经会“见怪不怪”的镜头:在贫民窟眺望时,会发现离这片破败之地最近的,就是高楼林立都市。
随着嗝嗝老师挨家挨户的家访,这部电影再一次地,为我们展现了印度这样典型的“格差社会”。
什么叫“格差社会”?简单而言,就是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阶层有了明显的分割,民众间形成了严密的阶层之分。在印度,1%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50%以上,而50%以上的穷人阶层只拥有全国财富的4%。
随之,经济、教育、社会地位差距甚大,阶层区域固定不流动,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是极难的事。很多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就处于“再拼命,也无法逾越贫富的鸿沟”的状况,日复一日,代复一代,形成循环。富人坐享丰厚的物质资源,贫民窟里的人却连日常用水都要抢。
但其实,很多被人视而不见的贫穷境遇,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9F班的孩子们,在日常下课之余,就各自过着在破败的菜市场里卖菜、贫民窟聚众赌博小喽啰、货车司机的子女、修自行车店打工的日子。甚至于,有个同学见到老师,还会因自卑而装作不识。他们的父母,甚至迫于生计,没有一人能来参加家长会。
有个家长对老师说道:“整个世界都在贫民窟外面,而我们仅仅希望孩子能做到自己从未做到过的事情。”
这是底层朴素而真实的愿望,自己的孩子也许并不会出人头地,成长的路上也绝对不会一帆风顺,但还是要寄希望于他们。
在学校里,贫民窟的孩子们被安排到了F班,和他们发生冲突的同学不来自别的班,都是9A班。
一方面,这是因为阶层不同、学习成绩差异的摩擦所致。生活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仿佛在一个现实中,便能开辟出另一种现实的平行宇宙。学校与社会生活给予了9A班的“学霸”以看不起人、趾高气扬的资本,更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与信任;而这一切,都是9F班的孩子们所不曾拥有过的。
但另一方面,电影并没有刻意对9F班的孩子们进行洗白,甚至直接指出:产生冲突的更大责任方,是9F班。因为这些贫民窟出身的孩子们有着更为自卑、消极的人生态度和青春期的反叛心理。他们责怪自身原生家庭的境遇,因为身份的不同,放弃了和A班的同学进行更好地沟通与结交,反而选择了抽烟、赌博、恶作剧等恶习,企图用这些将内心里向善的自我封闭起来,以满身的獠牙和锐刺示人。但其实,这些不是他们的本来面貌。
有人说,“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爱。”嗝嗝老师显然身体力行地做到了这一点,她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她鼓励孩子们直视自己的出身和天赋、缺点,擅用启发式教学,将操场改造成了“另一种教室”,自由发散的思维让学生们产生学习欲。
她知道该如何维护孩子们脆弱的自尊,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活在周遭的目光里,就连自己的父亲也会区别对待自己。
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9F班的同学开始学会积极地处世,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也在缓慢地弥合与冰释。嗝嗝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对自我和对群体的双重拯救。
但这些,也许还是不够多。作为一个患病的女性,奈娜一直都在碰壁——她光找上这个无人问津的工作,就花了五年时间;她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在考试前能在学校里学习,而这些学生们也差点就要被集体退学。
这绝对不是在刻意“卖苦”,社会便是如此。很多时候不是靠“努力味道的鸡汤”就能顺心如意,无可奈何也是常态。
在电影的最后,没想到会是一直戴着反派脸谱的那位9A班的老头老师,在台上进行了点睛式的一段演讲。
他说道“二十年前,以为老师的教学难,如今发现原来做学生更难。因为老师教的不好,不会被人批评、不用承担后果;而当学生,则要面对老师的批评、考试升学的压力。”这既是他对自己一贯用“有色眼镜”待人的行为所作的反思,也是对印度社会的教育体制现状的反思。
《嗝嗝老师》讲了很多主题,但电影的核心,其实就是展现出在遇到社会与人生的困境时,要如何选择勇敢地去打破、去革新,而非回避问题。
嗝嗝老师不仅破除教育的教条主义,给我们展示了即便在一个并不理想的社会里,也能拥有的理想化教育环境。同时,她也战胜了自己。即便身患疾病、饱受嘲笑与欺侮,面对再多、再大的质疑,也能坚信心中的善念,并凭此做出自我选择,为人生找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年来上映的大批量印度电影中,第二部以“大女主”戏为主的,带有鲜明女性视角的电影。
和上一部《神秘巨星》比,我更倾向于这一部的表达。女性不再是等待救赎的客体,也不再是只有拥有巨大天赋才能成功逃离残暴生活的人,而是真正能自由地为自己发声。如《死亡诗社》中所言:
“只有你的内心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也许,在经历了众多印度电影的大卖和《我不是药神》的暑期轰炸之后,这类带有深厚“印度电影印记”的作品,已经没那么让我们的观众感到“新鲜”了。
但《嗝嗝老师》依旧有它的优势——它融“春风化雨”的教育理念、战胜自我的平民励志和格差社会的探讨为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