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韓國電影熔爐應該怎麼樣
擴展閱讀
我們都是壞孩子豆瓣電影 2025-07-12 11:33:03

韓國電影熔爐應該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5-07-12 06:59:10

Ⅰ 韓國電影《熔爐》讓人痛心也讓人反思,大家對於這部劇作何評價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句來自韓國電影《熔爐》的經典台詞曾經打動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我。看完《熔爐》之後,總覺得有一股悶氣郁結在胸口,有憤怒,有悲哀,更多的卻是沉重的無力感,是手中雖然有劍,卻也斬不開黏膩濃重的黑暗那種無能為力的絕望。

之前看印度的《真理訪談》慶幸印度有阿米爾汗那樣的天王巨星願意冒著風險扛起改變國家的大任,現在看《熔爐》又羨慕韓國有孔劉這樣社會自覺的好演員,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能有。

Ⅱ 大家覺得韓國電影《熔爐》應該如何看待

我對於這部電影,我看過幾遍之後還是會被悲傷絕望的「校長性侵女童案」劇情虐到。


在韓國社會引起震盪,在民眾呼籲下,光州案件被重新審理,涉案人員被重新起訴、量刑。這部電影還促使韓國政府重新修訂一系列法律,加大對殘疾人和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懲罰力度,制定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稱《熔爐法》。這部電影結尾傳達的微弱希望,終在現實中引發了蝴蝶效應,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熔爐》最後的台詞——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令人淚崩,但我寧願相信,電影要說的潛台詞是——我們一路奮戰,不僅是為了改變世界,也是為了讓世界改變我們。

Ⅲ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靜音的吶喊
初二的晚上被零星的鞭炮聲吵醒,就起來看了《熔爐》,看完之後,再也睡不著,一直到天蒙蒙亮。其實,相同的題材的電影如今已經不算少了,但我總覺得這個話題還是被放在尷尬的「禁區」。
改編自孔詠明[韓]根據2005年韓國光州聾啞學校學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說《熔爐》。

這樣一來,所有的努力全部都坍塌在最後的審判結果前。
可能是出於電影表現方式的考慮,導演對小說進行了一些加工改編,安排了受害孩子之一最後的復仇,而這死亡並沒有緊接著一個普世的大結局,逍遙法外的依舊逍遙,受到傷害的人還需要慢慢的平復,而努力抗爭的人們終歸是要回到生活里,無論是否繼續抗爭。
當事情慢慢被人遺忘,姜仁浩回到首爾,穿梭在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之中,沒有人知道他曾經親身在「霧津」這個地方看到過什麼,經歷過什麼,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這里曾經發生過的暴行。地鐵通道里被白霧籠罩的風景區廣告上寫著「歡迎來到霧津,白色濃霧之都。」美英在信里說,我們努力奮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我們不被世界改變。

Ⅳ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熔爐》

浦志強律師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拘捕之後,引發網路熱議,在這之中,章子怡小姐的挺身而出讓人尊敬。章小姐以推薦電影的方式,明確又隱晦地表達了她的態度。章小姐推薦的電影分別是《辯護人》、《熔爐》、《素媛》,這其中,《辯護人》更是引起觀影熱潮。看韓國的電影,觀望中國的現實,實在是有意思極了。

相對於《辯護人》,後兩部電影倒是沒有引發觀影潮,但的確也值得細看,並深思。《素媛》我暫時還沒有看,這里只說《熔爐》,的確是一部佳作。同樣可以與中國對比起來,同樣的社會黑暗,同樣的官官相衛,同樣的政治腐敗,同樣的屌絲都不過權貴,都讓人不忍直視,血淋淋的現實壓抑的人無法呼吸。這就是冰冷而現實的社會,但起碼,韓國人還可以拍出來,而我們不要說觀看,連拍的可能性都幾乎不存在。

對於韓國電影,我看的不算多,僅喜歡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許秦豪等少數導演的片子,近兩年看的更少。沒有章子怡在此時的推薦,可能連看都不會看,完全沒有想到《熔爐》會這么好。

這同樣是一部根據現實題材改編的影片,電影拍攝於2011年,現實故事則發生在2000至2005年之間。當然,電影改編的藍本是同名小說,小說則是根據現實寫作的,有虛構有超越,但現實體驗則沒有改變。

故事發生在韓國的霧津市,一個相對偏遠的城市,那裡有一家聾啞學校。學校的創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後,校長由他的兒子接任。這個兒子同樣是當地基督教會里的顯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偽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心底殘忍,他不僅對聾啞學校的未成年孩子們實行慘無人道的強奸,而且專挑沒有父母的孤兒下手,手段殘忍,毫無人性。不僅他這樣,而且縱容手下的教師及其他人員對孩子們進行虐待,其中包括孌童、雞奸、毒打、嗆水等歹毒的手段,將整個聾啞學校變成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直到一位外來教師的到來,才揭開了這所學校的醜陋的蓋子,並將惡魔校長及教師送上了法庭。

但訴訟之路,並不如想像的那樣簡單。不是將惡魔送上法庭,罪惡就此結束,而是新的抗辯剛剛開始。這前後,有不作為的警察的蔭護著學校,還有不明真相的教眾也處於樸素的感情為惡魔校長吶喊,更有明知後果仍依然為惡魔代言的律師,更有為了私人利益而貪張枉法的檢察官,一張權力與資本交織的大網,使得孩子們的抗辯者成了徹底的弱者。最終的結果,以對惡魔的輕判為終點。

正義不彰,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回報。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但當這句話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欲哭無淚。

電影是感人的,我們卻能夠發現,即便是韓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依然存在著諸種不公正,存在著貪張枉法,存在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無論什麼樣的社會,都有它的不堪之處,完美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

但民主社會的好處卻在於,正義在此處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遠掩蓋。此處不公正,還可以以其他的形式進行彌補。《熔爐》里的故事,那些可憐的孩子們沒有得到他們應得的正義,但好在他們找到供養他們成長的施主,可以讓他們生活的更好一點,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被寫了出來,更被拍攝了出來,將少數人的不公進行放大,當做社會黑疤來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類的事情再次發生。

想像看我們的社會,類似霧津聾啞學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沒有,而是數不勝數,但至於教訓,似乎卻很少吸收。一件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悲傷有陣,然後一陣風過來,就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樣發生,然後在冷卻,不吸取教訓,再等著下一個悲劇,惡性循環一直滾下來。唐山地震發生後,到汶川地震發生,救援經驗幾乎沒有,到了玉樹地震,依然沒有多少長進。還有一個地方的橋塌了,然後另一個地方的橋又塌了,再接著還會有橋塌下去,之間似乎沒有任何聯系。此處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樣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

如果有報刊發出點反思與討伐的聲音,依然迅速會收到壓制,或者陷入虛無之中,直到毫無動靜。《天註定》好不容易出來了,卻跟沒有出現過一模一樣。而論電影的觀賞性,《天註定》還遠不如《熔爐》這樣好看。但掌握權力的人眼裡,才不管這些,更多的題材,壓根就不讓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會給你演出來。好大的一個鴕鳥,將自己的腦袋埋在沙子里,就以為身外的危險就不存在了。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