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地下電影是什麼
擴展閱讀
暖春免費觀看全集大電影 2025-05-30 06:19:22
多來a貓最新電影 2025-05-30 06:15:22
2016電影勵志 2025-05-30 06:11:08

地下電影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5-28 22:27:25

⑴ 什麼是地下電影

地下電影

地下電影 (UNDERGROUND CINEMA)
地下電影(underground film)五十年代末出現在美國的一個秘密放映個人製作的實驗性影片的運動。不久後,這個詞就被用來指稱美國和西歐的一切實驗電影。
從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多次對一個專門放映實驗電影的電影資料館進行干預,因為那裡映出內容淫穢,放肆地描寫性愛、同性戀、易裝癖、色情舞會和頹虛生活方式等違禁題材的短片。有一次還逮捕了這種放映會的組者. "美國新電影集團"的首領約•梅卡斯。由此,這類實驗影片的製作和放映活動便愈來愈轉人地下,因而得名。
地下電影運動的初期代表人物是傑克•新密士(《燃燒的生*物》,1963,等)和安第•瓦霍爾(《吻》,1963,等).在他們的影片里,引人注目的是赤裸裸的性描寫和毫不掩飾的虛無主義思想,而不是表現技巧上的創新。誠如約納斯-梅卡斯在1967年發表的《我們在哪裡--地下?--"美國新電影"》一文中宣稱: "我們對自己說:我們不知道什麼是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電影。因此我們要完全開放。我們將朝任何方向行動……我們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則。"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愈來愈多的具有不同創作傾向的實驗電影導演加入了地下電影的行列,並明確提出要使電影成為一種現代派的藝術,盡管這些個人影片製作者風格迥異,競相標新立異,但有兩個共同的特徵:一是無例外地使用18毫米膠片,以此作為與商業電影相對立的一個標志:是在題材上繼續趨向於性的表現和鼓吹反傳統道德觀念.如美國影評家帕克•泰勒所指出的: "地下電影的歷史是從這樣一個論斷開始的:電影攝影機的最重要的、不應該被遺忘的功能著之一,就是要深入到那些成為禁忌的領域中去,這些領域對於照相性的再現說來過於隱私,過於令人震驚,過於不合乎道德規范。"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地下電影運動也出現在西歐各國,特別是西德、義大利、荷蘭和英國。西歐地下電影的主要傾向是拍攝結構主義的抽象影片,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馬爾科姆•勒•格里斯和彼得•吉達爾,西德的成爾納•奈克斯和奧地利的彼得•科佩爾卡等。

⑵ 影片《地下》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地下》(Underground)這部影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是由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執導,拉扎爾·里斯托夫斯基、米基·馬諾洛維克、米里亞娜·約科維奇、斯拉夫科·斯提馬科主演的一部超現實荒誕喜劇電影,於1995年10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南斯拉夫從1941年納粹佔領時期至1995年內戰結束的曲折歷史,該片故事情節縱越半個世紀,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半個世紀以後,時間一眨眼到了1995年,在德國精神病院里關了數年的伊萬無意看到報紙上通緝Marko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道哥哥欺騙了自己,於是沿著地下隧道走回了故鄉,但此時南斯拉夫卻已土崩瓦解,戰火紛飛,Petar成了戰爭的領袖。坐著輪椅的Marko還在做軍火生意,憤怒的伊萬將他打死,自己隨後在教堂中上吊,陪伴Marko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殺。而孤獨的Petar彷彿聽到兒子的呼喚,縱身跳入了水井,穿過那裡同妻兒重聚,跟朋友冰釋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從抑鬱悲觀氣氛貫穿了整個影片,因此取名為「地下」值得觀眾深思!

⑶ 《地下》是一場什麼電影

作為埃米爾·庫斯圖里卡這位極具個人化色彩的電影大師的代表作,影片《地下》向世人展示出的卻是戰爭的荒謬與可笑。至於造成所有這一切惡果的,其實只是人類自身難以遏止的慾望而已。

1941年,德軍轟炸貝爾格萊德,隨著《莉莉·瑪蓮》的歌聲而來的是國土的淪喪和美好時光的永遠消逝。於是,影片中的馬克和佩塔不得不轉入「地下」,做起了地下工作者。然而兩個人英勇抗德衛國的行為似乎與愛國主義無關,只不過是為了佩塔的情婦,一個蹩腳的女演員娜塔麗亞。她正被德國軍官弗朗茨熱烈地追求,而賣身投靠德國主子是她的最佳選擇。在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搶奪之後,馬克和佩塔終於殺死了弗朗茨,搶走了娜塔麗亞。可是由於受傷和遭到通緝,佩塔不得不在一處地下暗堡里安家落戶,並在撫養自己的兒子尤拉長大的同時,又和眾多的「地下工作者」一起為革命製造武器。至於馬克,卻能夠在「光天化日」之下如魚得水,不僅勾引了娜塔麗亞為妻,而且還在革命事業中快速地成長了起來。

就這樣,兩個人從此陰陽兩界上下永隔,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業已結束,但馬克仍然欺騙著地下暗堡中的人要「繼續戰斗」。而他本人則高高在上,名義上還說自己是在「為人民服務」。

為了製造階級敵人隨時可能進攻的假象,馬克不得不偶爾製造一些空襲警報,並繼續播放著《莉莉·瑪蓮》的靡靡之音以及早已遺臭萬年的希特勒的「現場廣播講話」,以此作為假象迫使「下層社會」中的人們保持著那種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好鬥精神。至於他自己,卻在「上層建築」里裝模作樣,比如說站在鐵托領袖的身邊接受獻花,或是為「永垂不朽的無產階級戰士佩塔同志」的雕像揭幕剪綵,甚至還為他們的「英勇事跡」專門拍攝了一部主旋律式的影片以作為紀念。

幾十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佩塔為兒子尤拉在地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他也早已准備趁此機會重返地上,去與子虛烏有的法西斯敵人進行最後的決戰。同樣被馬克安置在地下的弟弟伊萬是動物園里的一位飼養員。他飼養的寵物猩猩竟然開動了地下的大炮,打出了最荒誕也是最有力的一顆炮彈,將地下的鐵壁牢籠徹底打穿了!可是佩塔和兒子尤拉帶著花崗岩的陳舊腦殼重返人間時,卻發現這里的游戲規則早已完全改變。無奈之下,這對孤注一擲的父子開始在地上的世界裡橫沖直撞,他們嘴裡高聲呼喊著「革命啦,造反啦」的口號,將那個所謂的地上世界攪鬧得一塌糊塗。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藉此來達到他們頭腦中的世界大治、天下太平的理想罷了。

故事就在這樣荒誕不經的發展中漸漸顯示出超越了現實經驗的隨意性。當時間恍然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戰火也真的在巴爾乾地區重新點燃了。於是,馬克和娜塔麗亞又搖身一變成為了國際武器販子,開始大發血腥的戰爭財。佩塔則帶領著一支部隊,當起了濫殺無辜的土匪式的人物。至於覺醒後的伊萬,卻一直在苦苦地尋找著馬克,以此來報復自己被欺騙被利用了幾十年的深仇大恨。到了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在漫天的戰火中,伊萬自殺,馬克和娜塔麗亞被佩塔的軍隊誤殺,而佩塔又帶領著逃難的百姓重新回到了頹敗的地下暗堡……

⑷ 地下電影的介紹

地下電影(underground film)是五十年代末出現在美國的一個秘密放映個人製作的實驗性影片的運動。不久後,這個詞就被用來指稱美國和西歐的一切實驗電影。從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國紐約市警察局多次對一個專門放映實驗電影的電影資料館進行干預,因為那裡放映出的內容淫穢,放肆地描寫性愛、同性戀、易裝癖、色情舞會和頹虛生活方式等一切違禁題材的短片。有一次還逮捕了這種放映會的組者. 美國新電影集團的首領約·梅卡斯。由此,這類實驗影片的製作和放映活動便愈來愈轉入地下,因而得名,地下電影具有先鋒性,不同時期的地下電影對於核心主題有著不同的追求。

⑸ 什麼是地下電影和正常的有什麼區別

分類: 娛樂/明星 >> 電影
解析:

地下電影

專用名詞,它來源於上世紀50年代美國興起的一種秘密放映個人製作的實驗性影片的運動,不久後就泛指西方的一切實驗電影。在西方,它一般說來都不會在院線上映,內容上比較遠離「主流」,觀眾一般是年輕人。在西方,它的實質是區別於主流電影、具有實驗色彩的影片。

而在中國,上世紀90年代之後興起的「地下電影」,顯然與西方的實驗影片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未經審查、游離於電影發行體制之外的影片,當然,這些影片一般也帶有實驗色彩,有著對藝術的大膽探索。

在第六代導演張元、賈樟柯等人的眼裡,「地下電影」並不是一種對現行電影體制的對抗,而是為了填充主流電影所不能涉及的空白,它能夠比較充分地表現那些「邊緣化」的生活方式。並且,它可以蔑視電影生產的商業法則和工業化生產方式,通過提供新視角,和一些常被人忽略的事情,來帶給觀眾新的藝術感受。

「地下電影」較多地出現於第六代導演手下,但第五代導演如田壯壯、陳凱歌、張藝謀等,也曾經分別有《藍風箏》、《霸王別姬》、《活著》等片歸屬此類。

一部影片沒有接受或沒有通過國家電影局的審查,而成為「地下電影」,大致有幾種原因:或者是拍攝之初就投資極少,採用16毫米的膠片,只想小圈子內流行;或者是最初影片的取材就不合「大眾口味」,只想追求一種藝術一種對生活的表現;或者是不待審批就提前拿到海外的電影節上參與評獎……原因林林總總,但它們根子上,與電影生產方式的逐步多元化、海內外資金滲入電影市場、國家電影工業有很強「計劃色彩」等三大因素緊密相關。

近年來,「地下電影」中的一批優秀影片頻頻在海外電影節上獲得大獎,並且其中幾部影片最終通過了審查,可以在國內公映,比如婁燁的《紫蝴蝶》、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賈樟柯的《世界》等等。

一般來說,由於「地下電影」無法進入正常的發行渠道,普通觀眾很難看到。它們在國內的傳播,主要通過高校的觀影組織、電影酒吧等來實現。

現在能感覺區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