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奪冠電影怎麼拍攝比賽
擴展閱讀
十大最變態的兒童電影 2025-08-18 10:44:07

奪冠電影怎麼拍攝比賽

發布時間: 2025-08-18 09:00:11

『壹』 電影奪冠是歷史事實

提起女排精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奪冠》中關於老女排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們在訓練的場景,提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練」,女排姑娘們手上扎了木刺,身上都是傷。除夕夜萬家團圓,她們還在打排球。

這種「魔鬼式」的訓練確實是真實發生的,1979年,中國女排開始在郴州集訓,當時郴州女排基地條件艱苦,教練的訓練更嚴格,不符合質量過不了關,完不成指標下不了課。對於女排姑娘們來說,加練、補課是常事,而且一個隊員沒完成,其他人都要跟著一起練。

為了讓隊員們盡快提高成績,教練只能「鐵石心腸」。為什麼練這么狠?電影通過教練之口說出了大背景,當時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很多方面與國外相比差距太大,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女排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吳剛飾演的教練說,他到國外看著高樓大廈哭了,中國太落後了,所以他心裡總想著快點快點。「我們要證明給他們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

1981年女排奪冠,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女排的勝利,還象徵著明燈和號角。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敵、飛身魚躍的畫面,讓許多處於迷茫中的人看到希望和方向,讓很多低沉的人重拾信心和力量。

『貳』 電影奪冠真實評價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鍾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之所以選擇郎平為主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成績和影響力,更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郎平運動員時期隨中國女排拿到4個世界冠軍,執教期間又率隊拿到3個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中,有7個直接跟郎平相關。

《奪冠》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老女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

『叄』 電影《奪冠》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什麼

你好,電影《奪冠》講述了我們女排在賽場上怎麼獲得冠軍的故事,細思極恐的的細節也有發生在她們身上,為了奪冠可謂是拼盡全力是不為過的。

女排訓練

在去年中國女排奪得了9連勝之後,中國女排得到了很多媒體和觀眾的關注,這是我們體育的榮耀。電影拍攝用130多分鍾還原了30年的歷程,這是完成了中國女排新老隊員的過度和使命交接。告訴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敗,頑強拼搏的精神的延續和發揚。相信這種精神一樣可以鼓舞我們的籃球,足球等體育項目。這次通過很多細思極恐的誇張手法,來說明中國女排的不容易,但是她們從來不讓我們失望。

『肆』 電影奪冠有啥拍錯的情節

看之前,我對這部電影不抱太大希望,一方面是運動電影,一方面是要拍女排集體主義精神。

運動電影主要是國內這種風格的電影太少了,集體主義是前面有一部類似的《攀登者》。

集體主義的電影很難拍,容易拍的假大空,人物臉譜化,角色單薄,看得見事,看不到人。

特色是女排精神,又很容易和舉國體制,和獻禮,主旋律之類的話題扯上關系,先天不佔優,

所以我最擔心的就是這部電影的里「人」味特別淡,看不到人性在電影里的閃光點,一味喊口號。

但看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陳可辛還是陳可辛,這部電影超乎了我的預期,比我想的好太多了。

不論是《中國合夥人》還是《親愛的》,陳可辛在拍攝「人」的角度是非常成熟且厲害的。

這部《奪冠》最大的優點恰恰體現在這里,以女排奪冠的事件,來突顯出女排姑娘人的光輝。

所有的角色不再是為了奪冠而服務的工具人,每個人都有情緒,矛盾,嬉笑怒罵和個性。

她們不是一味地團結,一味地努力,姑娘們也有耍脾氣,鬧情緒,搞小團體,放棄的時候。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奪冠》講的不奪冠這件事,而是奪冠這件事情里每一個閃光的巾幗英雄。

就憑借這點,我就推薦大家去電影院觀看,相信你會看到了一個和你想的不太一樣的女排電影。

此次視頻不涉及劇透,大家放心食用,看我這么努力,還請三連關注,你們的關注對我很重要啊!

首先是評分,這部電影我可以給到7.5分,超乎預期,整體非常優秀,但依然有明顯瑕疵的電影。

電影主要以中國女排的三次奪冠比賽的賽前賽中賽後為時間線,以郎平為主人公,

講述了中國女排這么多年的起起落落,也講述了女排精神的傳遞和不同時期女排姑娘們的故事。

具體的劇情我這里不劇透自己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體育電影,

它更像是在體育的背景下,講述中國新時代女性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一部女性題材電影。

因為目前沒有看過其他的電影,但就本片來看,非常有可能取得超出預期的票房,原因如下:

首先這部電影的節奏非常好,剪輯優秀,劇情不拖沓,觀看很舒服。

這部電影的劇情採用了典型的三段式,通過三場比賽,將整部電影切成了三個部分,

同時,每一個比賽的部分又切成了比賽前,比賽中和比賽後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關鍵點,

比賽的部分扣人心弦緊張刺激,比賽前後段的設計點到即止,不刻意煽情,不拖沓,不冗長。

整部電影一氣呵成,除了第二場比賽和第三場比賽中間略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