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奪冠》劇情及角色介紹
《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國家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斗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該片於2020年9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2016年8月22日,里約熱內盧。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槌,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角色介紹
郎平
演員鞏俐
中國女排總教練,人稱鐵榔頭「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
陳忠和(中年)
演員黃渤
2001年陳忠和上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提拔新人,陳忠和指導是開創了中國女排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冠軍主帥,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女排走出沉寂17年的低谷,接連奪得2003年女排世界盃冠軍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
袁偉民
演員吳剛
1974年,袁偉民開始出任國家女子排球隊主教練,助中國女排在世界排壇上首次取得三連冠的歷史性突破。在沒有專業場地,幾乎沒有醫療保障的年代,袁偉民親手打造出了一隻所向披靡的女排隊伍。
陳忠和(青年)
演員彭昱暢
1979年,22歲的陳忠和被調到國家女排任陪打教練
郎平(青年)
演員白浪
主攻手,創下單場扣球102次的奇跡,成為家喻戶曉的「鐵榔頭」。
孫晉芳
演員陳展
中國隊隊長,曾忍著腰傷打封閉上場,賽後卻疼到無法站立,憑借鬼斧神工的傳球,一人獨得最佳運動員、優秀運動員、最佳二傳手三大獎項。
張蓉芳
演員馬雪純
主攻手,球員時期以球路刁鑽的「怪球手」聞名,後身懷有孕仍以主教練身份帶領中國女排奪得1986年世界冠軍,著寫「五連冠」輝煌。
周曉蘭
演員羅慧
副攻手,極具天賦,16歲才接觸排球,20歲就入選國家隊,因城牆般的攔網獲贊「天安門城牆」,更是促成郎平1995年回國執教的功臣。
陳招娣
演員李冬徐
接應,攔網受傷橈骨斷裂,仍打著綳帶單臂出戰拼完五局,贏得「獨臂將軍」美譽。
幕後花絮
為了出演郎平這一角色,53歲的鞏俐提前數月前往女排訓練基地和比賽現場,貼身觀摩。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不時記錄。
導演陳可辛為了電影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盡量去還原,希望使觀眾看到真正的女排精神和年代變遷。影片從選角、到服裝、再到場景道具,1:1還原歷史,扮演老女排「十二金釵」的演員們,身高腿長全是專業排球運動員出身。
白浪是在媽媽郎平的兩次鼓勵之下,經過慎重思考才接下這個重擔。為達到郎平年輕時偏瘦的體型,白浪在四星期內減肥30斤。
影片開拍前,彭昱暢進行了半個月的排球訓練。正式拍攝中,有不少技術性較強的動作:一場臨時增加的戲中,需要陳忠和「魚躍」救球,彭昱暢為做出標准動作,反復撲倒在地,練習兩個小時後終於成功,得到導演和排球指導認可。
Ⅱ 剛拿下金雞獎最佳影片又代表中國內地參加奧斯卡,《奪冠》這部影片有多牛
由陳可辛導演的電影《奪冠》,原定於除夕上映,後來因為疫情影響被撤檔。在國內疫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這部電影終於在國慶前夕上映,一經上映就獲得廣大網友的好評,成為國慶假期電影檔的爆款。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以郎平為主的關於女排的故事,從中國崛起之初,中國體育在普遍被外國人低看直到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國際的認可,並且拿下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的勵志故事。
而電影《奪冠》更是拿下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後面還有消息透露,《奪冠》會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
國內好的影片有很多,為什麼要選擇《奪冠》參與奧斯卡呢?我認為是演員陣容強大,核心故事強,代表了中國的精神。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演員陣容強大這部影片中,除了由大家熟悉的演員黃渤,鞏俐,吳剛彭昱暢等主演,還有一些演員是我們無法忽略的,就是飾演女排隊員的是由真正的中國女排隊員出演的比如朱婷,就是本色演出,讓這部影片多了一些真實性。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Ⅲ 陳可辛稱不會捍衛自己的電影,《奪冠》這部影片的口碑怎麼樣
陳可辛導演的《奪冠》在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上斬獲三個獎項 ,可謂是本屆金雞獎的最大贏家。而我也看到之前就看到網上有一些嘲諷的聲音,說陳可辛是在消費中國女排的情懷,中國女排的精神已經跟不上時代,中國已經不需要一個冠軍來證明自己雲雲……
在今天,《奪冠》電影的意義非凡,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也不過時。中國女排所擁有的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它不僅僅是女排精神,更是時代重新拾回精神的表現,我們終將出發,帶著最美的姿態出發。
Ⅳ 《奪冠》是由哪位導演指導的,還曾指導過哪些電影呢
《奪冠》是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由陳可辛導演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
還有很多比如:親愛的、甜蜜蜜、七月與安生、投名狀等經典的電影。
陳可辛是香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電影人之一。更重要的是,陳可辛真正讓人欣羨之處在於,他是為數不多的、能讓電影的商業票房與藝術效果實現互贏的導演之一。初見他在媒體上的形象,似給人以其貌不揚、平和淡泊之感,但他執導的電影作品,卻像是不間斷變化翻新的風景,或者多聲部復調迴旋的樂曲,始終保持了一種不斷尋求轉變與創新的可貴激情 。不可否認,陳可辛雖然不斷尋求電影類型上的突破和轉變,但情感主題是他一以貫之,也最為得心應手的題材。在他所執導的十餘部電影中,愛與被愛、漂泊與駐留、別離與重逢、選擇與被選擇、背叛與忠貞。這些表現豐富人性、或喜或悲的情感故事,都折射出細膩動人的質地 。
Ⅳ 獲得金雞獎的電影
獲得金雞獎的電影:《奪冠》、《我和我的祖國》、《白雲之下》、《烈火英雄》、《少年的你》、《中國機長》、《受益人》、《我的喜馬拉雅》、《掬水月在手》、《哪吒之魔童降世》、《點點星光》、《貞觀盛世》、《只有芸知道》、《解放·終局營救》等。
一、《奪冠》
《奪冠》展現近40年幾代中國女排歷經沉浮不屈不撓為國拼搏的傳奇經歷,經過三次關鍵賽事,中女排隊員及教練內心的徘徊選擇與真實渴望,寫出了女排精神的不屈不撓,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時代的新內容,使其更豐富更有深度。
Ⅵ 奪冠第一場贏了嗎
《奪冠》第一場贏了。
第一場就在電影的前半段,也就是1981年中國女排在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上,打敗了日本隊獲得世界冠軍,這也是中國女排拿下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這場比賽展現了那個年代中國女排的朝氣和激情。
《奪冠》第二場比賽:
《奪冠》第二場濃墨重彩的奪冠比賽,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和巴西女排的比賽。這場比賽是電影的高潮,「郎平上身」的鞏俐和中國女排配合默契,真實再現了激烈的比賽場景。
當中國女排站在奧運會冠軍領獎台上,國歌奏響時,不僅片中的演員在流淚,觀眾也不由地紅了眼睛。
Ⅶ 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奪冠》劇情細節解讀
電影《奪冠》自上映以來,反響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裡面的女排精神,看哭了不少人,而且電影還還原了當年時代的一些場景,勾起許多人回憶,那麼,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下面餐飲美食網小編就來說說。
電影《奪冠》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
1、為什麼選擇漳州?有人說是當地物產豐富,尤其盛產水果,這在食品匱乏那個年代是一個必要考慮的先決條件,並且當地也有專門的「女排集訓食譜」作為考量。也有人說漳州地理海拔、經緯度有關,因為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女排隊員在漳州訓練後彈跳提高,反應靈敏,身體趨向平衡,集訓前後判若兩隊。究竟是哪種原因咱也不得而知,但當年排球處處長錢家祥帶隊在南方甄選排球訓練基地的時候,來到漳州,回饋了16個字:「領導重視,群眾喜愛,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大概這就是答案。
2、「從頭開始」電影中有個很有意思的80年代印記,就是燙頭,中日大戰中,包括中國女排和日本女排,全部燙頭,這是真事兒。那個年代相對純朴,頭發是黑色的,眉毛都粗粗濃濃。但也是那個時候,流行風氣開始進入內地,年輕人流行起燙發。燙發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時尚,又趕時髦又好打理,那種頭上卷著無數個塑料夾子的卷發技藝,至今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最起碼在一些老照片老電影里還能見過。電影中女排出征前做頭的場景,據郎平回憶說是真實考究,那家「四聯美發店」,也是80年代有名的美發店,這家坐落於北京王府井金魚胡同西口的理發店,承載了很多老北京追求「發型時尚」的記憶。這家店1956年由上海遷至北京,因為時代原因一度關張。1978年改革開放,「新風理發館」宣告終結,四聯美發店重新開業,並購置了四台電燙機。沒想到卻引起了轟動,因為「中國許可燙發了」這件事,當時可以說世界轟動,一堆老外扛著攝像機跑到「四聯」一頓狂拍,連理發店價目表都登在一家日本媒體上。至此,中國理發業,從單純的剪發,擴展到美容美發的領域,就是從「四聯」這幾台電燙機說起,目前這家店還在王府井。
3、《廬山戀》電影中,女排姑娘一起看的電影叫做《廬山戀》,同樣也是一代人的記憶。這部電影算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偶像劇。在80年代不但出現了「中國銀幕第一吻」,而且堪稱時尚指南,據不完全統計,電影中男女主角一共換了43套戲服,掀起了「來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的全民名山大川談戀愛的風潮,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的廬山堪比如今的麗江,無數男女前往廬山期盼艷遇,堪稱思想首次啟蒙。電影中女排姑娘從燙頭到看《廬山戀》,就是顯示那個年代女孩對時尚的追求,都是年輕女孩啊,這幾處設計蠻有人情味的。
4、「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電影中,這句標語很醒目的出現在了訓練基地的牆壁上,對於80後來說,這個詞含橘是很有時代印記的都知道1981年中國女排實現了中國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標,但並不是最早的,這句話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也與中國女排無關。那是在1979年9月8日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第一次參加重大國際比賽的17歲中國跳水新星陳肖霞擊敗前蘇聯名將卡列尼娜,奪得女子跳台跳水金牌。當時《中國體育報》刊登她奪冠的消息時候,專門配文就是這個標題——《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並被《人民日報》全文轉載。當時中國剛剛迎來改革開放初期,一切百廢待興,從經濟到科技全方位落後,體育也是一樣。PS,就在這句口號提出兩個月之後,1979年亞洲錦標賽上,中國女排首次擊敗如日中天的日本女排,奪得亞洲冠軍,無疑也是一劑強心針。所以,在電影《奪冠》中,對老女排姑娘那句話:「我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中國人,行的!」幾乎就是當時中國體育界的主旋律,就是要用體育賽事,讓世界認識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這是「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背景條件,振興中華的口號從體育開始。
5、教練我想打排球為什麼大家那麼看重冠軍?因為那個時候太需要這種東西了,女排恰恰是應了當時整個社會發展的大的局勢,正確的姿態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上。而如今呢,「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個口號真的過時了,所以在教練員對待隊員的激勵上,片中吳剛與鞏俐採用了不同的方式。老女排時期吳剛可以用家國榮耀來給隊員們上課,但新時代就不同了,片中鞏俐的話說得很明白,你是否奪冠,沒人care你,但你打球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6、改帶「時代之聲」宋世雄《奪冠》前半段最讓人驚喜的就是談殲團宋世雄的聲音,那才是中國好聲音。宋世雄是中國第一代體育解說員,也是對當代中國人影響最深的一位體育解說員,哪怕您可能記不起他解說過什麼比賽,但一定記得他的聲音。宋世雄從1960年就開始擔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直到2000年退休,40年解說生涯,他的聲音可謂影響了好幾代人。而且宋世雄與中國女排有著不解之緣。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冠軍的時候,當時國內環境電視機還是少數(主要是黑白電視),收音機居多。作為比賽解說,宋世雄氣勢磅礴,高亢激昂,語言流暢,聲情並茂,讓聽者感覺就像坐在現場看球一樣,而且就在那個時候,「女排精神」這四個字,就是通過宋世雄的聲音,傳遞給當時電視機和收音機前的觀眾,並影響至今。所以電影《奪冠》也是完全的還原了這個瞬間,而是這段音頻是錄音重放,是81歲高齡的宋世雄老師重新配音,瞅瞅這么多年人家這嗓音保持的多麼鮮活。
7、「鐵榔頭」郎平和宋世雄,二位已經相識於1978年(當時郎平才18歲),如今已經他們自己的友誼已經度過42年了。但是到如今,宋世雄老人依然會說:「這么多年,別人問我偶像是誰,我就說,是郎平!郎平!」郎平「鐵榔頭」的綽號就是宋世雄解說時給起的。據說源自宋世雄看比賽的時候,郎平扣殺通常沒人能接得住,一錘定音,結合郎平的姓氏,「鐵榔頭」這個稱號由此誕生。
8、魏秋月電影中新女排全部由真實隊員本身出演,僅一人除外,就是魏秋月。為什麼不演?人家正處於孕期,無法出演,就這么簡單。(電影中也展示了魏秋月談戀愛的情節,這也是源自真實)電影中飾演魏秋月的,是現任國家隊隊員姚迪,她和魏秋月同為津門姐妹,兩人打的都是二傳,在顏值方面二者也是旗鼓相當(姚迪曾被日本球迷評選為中國女排第一美女),並且她在2019年,跟隨中國女排獲得了女排世界盃冠軍。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