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林則徐電影最後撞船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新鄉電影院兒童電影 2025-08-23 12:27:10
杜拉拉升職記電影泰國 2025-08-23 12:22:47

林則徐電影最後撞船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8-23 07:31:29

❶ 鴉片戰爭 電影 簡介

19世紀上半葉,英帝國主義將大批鴉片輸入中國,百姓深受其害,清道光皇帝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禁煙;反對派頭目穆彰阿和琦善暗中將此事告之英國大鴉片販子顛地。

林則徐到廣州後,立刻採取行動,聯合兩廣總督,加強海防,並通知外國商人在三天內將所存鴉片煙土全部繳出,同時扣留可疑英國商船,收繳大量鴉片煙土;隨後,林則徐親自督導,將收繳的二萬余箱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道光帝昏庸無能,為討好英國,以林則徐禁煙不力為名將其職位革除,另派琦善前往廣州,商量向英國投降。後道光帝又將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但英帝國主義並不滿足,將侵華的戰火由沿海燒到內地,面對敵人的侵略,廣州三元里人民展開了一場英勇的抗英斗爭。



(1)林則徐電影最後撞船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林則徐

欽差大臣。正直剛毅,樂觀豁達,精力充沛,胸襟開闊,平易近人,嫉惡如仇,做事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是一位有韜略、有膽識、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深切感到鴉片對國家、民族的危害,所以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以身許國、為民除害。

鄧廷楨

兩廣總督,林則徐的老友,是禁煙抗英斗爭中抵抗派在廣州的核心力量之一。個性深沉,老成持重,深謀遠慮。他做官多年,在宦海浮沉中養成了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的習性,老是投鼠忌器。

關天培

水師提督,忠心耿耿、勇敢無畏的老將軍,是林則徐禁煙運動的堅定支持者。在琦善不發援兵的情況下,堅決抵抗英國侵略者,最終在虎門以身殉國。


❷ 鴉片戰爭電影簡介100字

本片故事發生在清代道光年間。

英國商人每年向中國輸入近兩千噸鴉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萬兩白銀……鴉片,在嚴重威脅著大清帝國。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詔,命湖廣總督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英商顛地帶著滿船鴉片到達珠江港面。負責驗貨的水師總兵韓肇慶與顛地里通外應,使顛地的鴉片得以順利進關。加上益和行老闆何敬容對內賄賂守關總督,對外為英商販賣鴉片,使得林則徐禁煙步步維艱……

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處死了一批煙販,將何敬容關進監獄,這使以顛地為首的英商大肆驚慌。林則徐派兵圍住了洋商館,英商們以絕食抗議,拒不交出販運到中國的鴉片。

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來到商館,英商們以為救星已到,熱烈歡呼。一面策劃回英國四處游說,要求英政府以此為借口向中國開戰……

英商們向大清國政府交出了兩萬多箱鴉片,道光興奮異常,以為鴉片之害已除,命林則徐在虎門將所有收繳的鴉片全部銷毀。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廣州虎門海灘,一群群袒胸赤腳的工人、兵勇將一個個黑色鴉片球切成四瓣,倒入碩大的化煙池。化煙池邊緣圍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人山人海。一筐筐鴉片、鹽巴、石灰被倒入化煙池中,最後被化成黑色的濁流,流入大海之中……

❸ 求介紹影片《鴉片戰爭》

影片《鴉片笑慧戰爭念備》介紹如下碰高答:

❹ 電影《鴉片戰爭》的觀後感

鴉片戰爭,歷史上鮮明的一頁,記下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也刻下了動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強入侵,山河蹂躪,不但沒有撲滅人們斗爭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燒更旺,虎門硝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偉大形象;三元里抗英,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入侵的勇氣,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這些閃著光芒的愛國主義動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國人民不可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有志氣,雖然出現了鴉片戰爭,如此血淋林的事實,但這不能表明中華的柔軟,林則徐.關天培不正在我們中間廣為傳頌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為祖宗在如此境況下有如此氣概而自豪嗎?

但也是這一頁,帶著軟弱,帶著污點,給中華以奇恥大辱;割地賠款;奴顏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它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2100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美國.英國.法國隨之也接踵而至,先後脅迫清政府與他們簽訂不平等的條約,道光29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船利炮打開,許多彈丸小國排隊而來,他們一一和中國簽訂了條約,我泱泱大國五千年來從未受此侮辱。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致使北洋艦隊出師失利,旗艦被日擊沉。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斗,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該片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為主線,將這一歷史事件中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

這是不僅僅一個國家的悲哀,更是一個民族永遠的傷痛。

但是,一個政府的腐敗,並不能代表整個民族的墜落。民族英雄鄧世昌,他就是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勇於抗爭性格的體現。對外國的侵略,鄧世昌態度堅決,積極抵抗,為民族而犧牲,表現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換著是我,未必敢勇敢去撞擊敵船,與船同生死。

一個民族要有骨氣,活著的人一定要有骨氣。對外來侵略我們要想方設法組織抵抗,要明白無條件地一味退讓不能解決問題。像片中的李鴻章命令全軍躲進威海衛港,不許巡海迎敵,導致全軍覆滅,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心血化為烏有,更主要的是那麼多的熱血男兒就這樣輕松的被葬送,讓中國人的顏面丟盡。

100多年前的戰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至今還隱隱作痛。鄧世昌和那些愛國將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十分痛恨那些貪生怕死的清朝官員,他們雖然是中國人,卻不想為人民的利益而戰,遇到戰爭就退縮,和鄧世昌等愛國將士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鄧世昌是個願為國家和人民犧牲自己的人,雖然他有點魯莽,但在人民的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那些日本帝國的人卻不斷侵略中國。讓愛好和平的人民痛恨!我們要學習鄧世昌這種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的愛國精神。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由過去外國瞧不起的「東亞病夫」到今天的「體育強國」,以及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神七問天」都是我們的英雄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和一代一代的中國人民的勤奮和努力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振興中華」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無法與世界孤立,只有相互間的合作才是發展的關鍵。但是合作並非是一味的退讓與妥協,只有站在歷史的角度,在認清歷史的基礎上的合作才能久遠,才能真正的為我所用。

3
電影一開始就讓我的心情沉重起來,後來的情節讓我更是觸目驚心,最後從影院走出來的時候我的心

情完全變了,也感覺頭暈惡心異常難受!這是多麼恥辱的事情呀!我不能相信這是一個事實,在我一再問媽

媽後確定這就是一件發生在我國近代史上最悲慘事件!多麼驚人的數字呀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殺死我們的同胞

三十萬人之多。在整個事件之中,中國人民竟沒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濃烈的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與死亡籠罩著驚慌失措的人們。難民們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命,哭喊聲,驚叫

聲,和那一雙雙失神的眼睛,飽受摧殘的憔悴的面容,更給這城市増添了幾分恐慌。此刻,明朝的牆,清朝

的廟,還有那五千年的繁榮與輝煌,都在這混濁不清的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動,消失。只有那血紅的太陽旗在

污濁的空氣中耀武揚威的飄舞。令人觸目驚心的殺戮在街頭巷尾進行著。我身臨其境般地目睹這場殘無人道

的大屠殺,心幾乎走向崩裂的邊緣,心中熱血沸騰,掀起陣陣的憤怒。那是一場中華民族遭受的浩劫。30萬

呀!!!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陰雲重重籠罩。遭受洗劫的又豈止是一個南京?日本

侵略者的獸蹄踐踏著東北三省,華北平原,甚至大半個中國。這真是中國的恥辱!一個曾經拔萃與世界民族

之林的泱泱大國,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躪!為什麼?原因只有一個:落後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

認為屠殺可以征服一切,但中華民族的血能夠白流嗎?華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華兒

女獻出了無數不屈的靈魂和鋼強的軀體,拯救著這古老的民族。半個世紀彈指一揮間,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

勇的中國人趕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們不可能向日本發動一場報復性的戰爭。我們現在只能做的就是從國

力上超過日本,趕上世界。這樣,才能告慰那殘遭劫難的30萬英靈。

還有很多鏡頭也是非常氣人的,可我寫不完,也是我也不完的,即使是能寫完的東西,中國三十萬同胞

流的血能用哪種方式來測量,可恨的日本兵能用多少代價來償還對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如果每個國家都無

視國際公約法,都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另一個國家的利益,這個世界還會和平嗎?人類生存在這

個地球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的更多的是,日本兵輕而易舉地殺害我國那麼多人,在我國行惡那麼多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國高科技尖端武器水平的低下,如果當時中國人民有武器的話也一定會向日本兵舉起反抗地武器的!在心

里我暗暗下了一個決心,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為我國開發更多的高科技產品,讓中國立於世

界強國,不要再受任何國家的侵犯!在這里我也號召全國的人民都行動起來,增強每一個國民的水平,發展每

一個科技領域,加速我國的經濟發展,為我國的全面發展做出每個人最大的貢獻!

❺ 《鴉片戰爭》經典台詞

《鴉片戰爭》經典台詞:「我從沒有看過這么堅的船,也沒有見過這么利的炮!但是我大清將士,有死無降!」

《鴉片戰爭》是紀念香港回歸而創作的一部獻禮片,從史實出發,真實地反映了中英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的始末,謳歌了中國民族不屈外國列強欺壓、奮勇抗爭的英雄氣概。該片突破了國產片面譜化的弱點,將一個個歷史人物再現於熒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該片投資一億人民幣,創下了國內電影投資的紀錄,也創下了國產片在國內的票房紀錄。該片以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為出發點,是以往相關題材電影中的上佳作品。

角色介紹:

林則徐演員鮑國安:林則徐湖廣總督,因為英國不斷的運輸鴉片,所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但是英國商人一面假裝聽命林則徐,一面策劃更大的陰謀。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下令燒毀所有大煙,英國商人拿此事大做文章,對華宣戰,道光不派兵應戰,把一切怪罪到林則徐頭上,將他撤職。

琦善演員林連昆:琦善,直隸總督因為道光皇帝怕英國人發動戰爭,責怪林則徐惹怒洋人,將他撤免,並派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去與英方和解。

❻ 歷史兩部電影《鴉片戰爭》《甲午風雲》的事情。急急急急急急急!!!!!

甲午風雲: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於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葯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分為三步:
1、英國傾銷商品;
2、走私販賣鴉片;
3、發動鴉片戰爭。
日期:1840年6月28日- 1842年8月 。
地點:廣州珠江口。
結果: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煙活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
導火線:虎門銷煙。

英國勝利以後的要求
簽訂《南京條約》,條約內容規定:
⑴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派駐領事。
⑵賠款2100萬銀元。(1西班牙銀元在中國白銀7錢2分和3分之間)
⑶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⑷英商進出口貨物需繳納的關稅,中方應與英國協商。
影響:
1、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開始。
2、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獨立發展的道路被迫中斷。
3、戰後的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4、加大百姓的負擔。
5、客觀刺激了資本主義發展,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6、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英殖民主義者利用「亞羅號事件」製造戰爭借口。「亞羅號」是一艘中國船,曾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國當局注冊,但已過期。10月8日傍晚,廣東水師在「亞羅號」上逮捕幾名海盜和涉嫌水手。這純系中國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英國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兩廣總督葉名琛,稱「亞羅號」是英國船,捏造中國兵勇曾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葉名琛初據理力爭,但旋又妥協退讓,將全部人犯送到英領事館。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戰爭。接著,英軍炮轟廣州城,並一度攻入內城。當地軍民英勇抵抗。英軍因兵力不足,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
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胡作非為,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此案迄未議結。1857年,法國政府將它作為侵略中國的借口,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協同英軍行動。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軍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結,准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其時,清政府正以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葉名琛忠實執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戰守。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陸攻城。都統來存、千總鄧安邦等率兵頑強抵禦,次日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侵略軍佔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反帝國主義斗爭。廣州附近義民在佛山鎮成立團練局,集合數萬人,禦侮殺敵。香港、澳門愛國同胞也紛紛罷工,以示抗議。
廣州陷落後,四國侵略者合謀繼續北上,以便對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脅。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權大臣進行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咸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辦理交涉,並把希望寄託在俄、美公使的所謂「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時間,加緊軍事准備。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望風披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大沽失陷。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轉折點。

❼ 求一部香港古裝電影名字

武狀元張保仔
導演: 蔣國權
主演: 葉童 盧惠光 李元霸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片長: 90分鍾
上映日期: 1994
清道光年間,海盜橫行並與洋人勾結微向中國偷運鴉片,一次,洋人的商船撞沉一隻漁船,倖存的幼兒張保仔被海盜首領收養,教他練就一身好武藝,成為首領。他帶領兄弟們有海上繼續和洋人斗爭,劫富濟貧,維護邊民的生命安全,被人們稱為「義盜」。張保仔痛恨洋人用鴉片毒害人民,經常打擊偷運鴉片的洋人船隊,朝廷下令剿滅他們,在和清軍搏鬥中,他們發現林則徐是一位愛國的朝廷大員,毅然協助林則徐禁煙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