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關於《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範文(通用7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1
青春、勵志、陽光、友情……依然炎熱的10月,看一場小清新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很多年前,日劇版和日影版的《水男孩》我都看過,而且印象很深。所以我更關心的是,本片能不能把原版的故事比較好地本土化,至少不要出現很多翻拍片水土不服的現象。
一整部電影看下來,感覺做得還真不錯,沒有多少違和感。對中國高中里為什麼會出現男子花樣游泳隊,解釋得還比較合理。更讓人驚喜的是,比起日式的溫情和中二,本片植入了一個中國化的精神內核,很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主角張偉是個各方面都很普通的男生,成績不上不下,在家裡和學校都不太受重視。本來打算把平淡無奇的生活繼續下去,卻陰差陽錯成了花樣游泳隊的隊長。帶領著幾個「問題少年」,張偉克服了不少困難,也戰勝了自我,真正地成長起來。
從主角的名字就看得出來,本片想表達的就是平凡人也有無窮的潛力,也有權利去追尋夢想。就像電影里說的,只有我們自己能定義自己。
青春勵志片好拍,也不好拍。說好拍,是因為只要照著套路來,就算不出彩,也至少能穩定在及格線。說不好拍,是青春勵志的尺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過火,產生反效果。比如同樣在今年上映的《燃野少年的天空》,就因為情節過於浮誇,非但沒能勵志反而變得有些黑色幽默。
這兩年,《嘉年華》《少年的你》《過春天》等青春電影的質量都不錯,口碑也是有目共睹。但「殘酷青春」的風潮,又讓國產青春片滑向了另一個極端,作為主角的青少年,似乎不慘一點都不好意思和觀眾見面。
其實,大多數人都和本片中的張偉一樣,普普通通、不好不壞,在青春時代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也不會有什麼一波三折的戀情。換句話說,青春片還是應該回到現實化、普遍化的語境裡面來。在這方面,《五個撲水的少年》做了比較可貴的嘗試。
不管是沒有朋友所以想找朋友的學霸,還是從小就愛耍酷的體育生,甚至是聒噪的好友「蛐蛐」,都比較貼近日常生活。他們遇到的問題,觀眾在青春時代多多少少也經歷過,因此,對他們的選擇和堅持,大家也更感同身受。所謂青春電影,不就該是這樣嗎?
有意思的是,本片除了出演過《悲傷逆流成河》《如果聲音不記得》的辛雲來,其他主演幾乎都是生面孔。雖然這么做有控製成本的考慮,但也給本片帶來了難得的清新感。尤其是這些新人正式開啟演藝生涯的心境,恰好和花樣游泳隊員的忐忑不安、激動興奮的心情完美契合,更讓他們塑造的角色多了幾分可信度。這倒比找一些熟面孔來演高中生要更好。
當然,本片的問題也挺明顯的。最後那場高潮戲里的花樣游泳表演,未免也太簡單了些,直接導致影片的震撼效果大打折扣。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本片的幾位男生可能還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很有可能,這又是一部為了速成而放棄了精工細作的影片。
在《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大製作的擠壓之下,本片的票房成績確實不容樂觀。不過,在擁擠的國慶檔里,有更多選擇,終歸是觀眾的福音。《五個撲水的少年》就如一碟清新的小菜,值得一試。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2
今天上午11點10分看的《五個撲水的少年》,我們這邊電影院一天就這一場,今天去電影院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這個,一部是《長津湖》。
這部電影和《長津湖》肯定是沒法比的,但在青春電影中其實是很不錯的。
故事裡有五個少年,每個少年都有自己的特色且性格鮮明,而男主角張偉說實話他一開始給我的感覺讓我會忽視他,不喜歡他,好像沒啥特點,明明在《悲傷逆流成河》里還挺帥的,但是在這部電影里,真的是變普通了。
就像影片中他說自己,成績不上不下,不好不壞,普普通通,也沒有感覺普通不好。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他,哪怕他是主角,後來慢慢的我注意到他,並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那個曾在年少普通的自己也渴望過不普通,想要讓別人看到,得到認可。
我一開始對主角張偉的忽視不喜,原來是因為我不喜歡那個普通泯然眾人的自己。當他哭著說他只是想練好花游的時候,我笑著笑著也哭了,我看到了他的努力,想到了年少時面對很多否定的自己。
周邊很多人都說,不上大學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沒前途,他們用簡單的語言隨便去定義我的人生,就像影片中張偉的媽媽一樣,可是我還是不會放棄,我不想成為他們口中的人。
當初上高中時輕易的放棄學業,讓我一直很後悔,可是後悔已經晚了,而我現在做的就是找出另一條道路,去收獲我的成功。
我一直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不只有一條道路,雖然放棄學業,但我一直都在私下買好多書學習和寫作。
現在面對旁人的質疑我不會再解釋,因為我知道外人只會看到結果,不會看到過程。面對否定時會有些小沮喪,但我會在內心說去你的,我才不聽,我人生是自己的,我會默默努力,靜待花開。
影片中其他少年各有各的優秀,對比他們張偉很普通,但是他身上還有一種信念沒有被打敗,而他的堅持努力,終於有了結果,雖然一波好幾折,但結果是好的。
電影的導演也還是一個少年,他身上還有那種少年的熱血,他和演員彷彿是兄弟一樣,他就像電影里的張偉,跟大導演比他真的是太普通了,但他為了自己的電影,為了那些演員幕後工作的兄弟姐妹們,用直播的方法,笨拙且心酸的努力著。
看這部電影有哭的有笑的,哭的是那些曾經被否定夢想的大人,笑的是那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他們的未來還有更多可能。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遇事不要輕易放棄,不要自我設限否定自己。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3
我在8月初看到介紹這部電影幕後的一個視頻,被五個少年和整個團隊所感動,現在這個時代,如果真的是請小鮮肉的話他們估計不會有這樣的辛苦,所以我覺得應該去支持一下。後來就等到了電影原本由8.13號延期到9.30號上映,我心裡咯噔一下,為什麼要選在國慶檔上映呢,這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到了國慶節,我去看了這部電影,因為是翻拍(看過原版),不免得會把它與原版做比較,在看以前我就很期待,因為原版有很多情節是不適用於中國本土的,看完之後發現確實有不小的改動。
首先,我覺得五個少年湊在一起的原因有點牽強,還有就是他們訓練的時間,明明就是上課期間,每天訓練的時間並不多,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從毫無基礎到最後呈現的效果,我覺得略微有點不真實,但原版是把這個時間放在了假期,他們可以全天練習,這就是我覺得國內翻拍不真實的地方!
第二,我想批評的是主演的演技,尤其是辛雲來,因為據說他是五個少年裡唯一有演戲經驗的,他對應的應該是日版妻木夫聰演的那個角色,就是一個沒什麼天賦有點傻氣的普通人,但是感覺他太想演一個普通人了,讓我覺得有點用力過猛,顯得有點呆,甚至尷尬,而不像原版一樣覺得有點可愛的那種。還有一個就是那個在電影里和辛雲來一個班的男生,感覺有點太咋呼了,像一個猴甚至於小丑,這個是真的用力過猛啊!
最後想說的還有台詞,台詞寫的真的有點水了,有的地方感覺就是為了搞笑而故意說的,不是劇情推動的,有點刻意牽強。
說了這么多的缺點,優點有嗎,當然有。比如一個小細節,張偉被教練罵了之後,不想拖大家的後腿,大晚上還在天台練習,但是第二天沒有像傳統的那種影視劇呈現的那樣他一下就翻過去了,而是他依舊翻不過去,這個片段讓我覺得真實,如果真的是前者就讓我覺得有點毒雞湯了。還有就是張偉在醫院哭被拍上傳到網上火了之後反哺到學校讓他們得以繼續學習花樣游泳,這個本土化改編很真實。
最後的最後,我還想說一下為什麼我全篇一直在說真實這個詞,因為我覺得翻拍國外的`電影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因為你只有符合本土的真實情況,才能讓觀眾真正的代入,而不是會讓他們覺得為了翻拍而翻拍,劇情也是飄起來的。在這個基礎上劇情合理,演技過關我覺得可以算的上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4
暑假一次偶然的機會,刷視頻刷到了這部電影的簡介。簡介上說這應該是最虎的國產青春片,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
點進去看了一下,之所以被稱為最虎的是因為這部電影中沒有流量明星、沒有甜膩愛情、也沒有爆點話題,這么沒有什麼排面的電影幾乎就是必死的了。但是這部電影卻讓銀幕下的觀眾笑了哭哭了又笑,因為他們在電影中看到了熱血青春最真實的樣子。電影一開始就是一群由菜鳥組成的男子花樣游泳隊大步奔向賽場,別看他們聲勢浩大,但一開始這支隊伍其實只有五個人。有的是為了逃課、有的是為了應付老師,反正沒一個正經想學花樣游泳的,並且在老師同學眼裡他們這幾個人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剛開始訓練沒多久,教練就因為懷孕休假待產了,這只花游隊眼看就要解散了,不久後的演出估計也黃了。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幾個少年的熱血竟燃了起來,越是經歷嘲諷困難和不被看好就偏要讓那些看輕他們的人打臉。輸不丟人,怕才丟人。隊長為了練好360度旋轉落水刻苦訓練,而沒過多久最初的熱情開始衰退,艱巨的訓練讓這幾個少年有點撐不住了。海洋館老闆告訴他們:「沒人會在乎你累不累,只在乎你行不行。」這句話點醒了他們,也促使他們把一個笑話變為了一段佳話。
《五個撲水少年》是一部幽默的勵志體育片。影片中導演著意描繪在夏日裡閃閃發光的泳池,揮灑青春的少年們,為了目標努力刻苦奮斗。五個高中大男生克服重重難關,在校慶中成功地表演了水上芭蕾。影片不僅吸引了正當青春的學生們,也讓曾經青春的大人們為之激奮。五個少年,五中不同的性格,卻都展現了青春追夢的朝氣,告訴我們追夢之路不能輕易放棄。面對困境和嘲諷的時候,我們最好的回應是用實力來證明自己。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5
五個性格迥異的少年,出於青春的熱情,雖然困難重重,卻堅持要練水上芭蕾。這是很難想像的,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世界錦標賽還是其他的什麼比賽中,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幾個漂亮的女孩子在水中起舞,從來都沒有想過女孩子會變成男孩子,想想都覺得很好玩。最開始,只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看的,因為先前聽說這部影片很搞笑,會讓觀眾哈哈大笑的。看到後來,我竟然覺得,自己好像被感動了。無論是他們的激情還是他們的執著,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
誰都有年輕過,很多年輕人就是靠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理成就一些大事的,當然,更多的人是失敗了。不過,正是因為年輕,也不怕失敗,誰沒有失敗過呢,無論是怎樣的失敗,都是可以理解的吧。況且,五個少年最後不是成功了嗎?最後他們的精彩表演正在的震撼了我,太精彩了,我不知道該用哪個詞來表達他們表演的精彩度,只能說好精彩。突然就想到去年的我們了,那時候的我們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枯燥的學習生活,父母期待的眼神,無時無刻不在壓迫著我的神經,可是,現在回想起那時的生活,卻覺得是一段很美好的記憶。充實,有壓力,有目標,有激情。有過一段這樣的日子不也是一段美麗的回憶嗎?當以後去回想起那段日子的時候,會欣慰,自己也有一段美好的奮斗的日子啊,真好。
我想提下裡面的感情,不多,也不是影片的主要元素,可是還是讓我在意。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自不必說,清新,美好,很多高中生都經歷過的青澀的感情。我想說的是佐藤和早乙女的感情,內容更少,只是稍微一帶,卻也讓眾腐女尖叫了。或許日本在性向方面比較開放,很多日本影片中都有提到同性戀,不過我個人倒不排斥,感情是個人的事,又何必因為傳統的束縛而放棄自己的感情呢,何必去在乎別人的眼光,自己幸福快樂就好啊。
青春,年輕,激情,回首過去,希望不會有遺憾。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6
今年的國慶檔形成了罕見的「2+6」格局。第一梯隊的重磅片是倆主旋律,第二梯隊的中體量電影包含一部青春片、一部兒童片和四部動畫片。
在《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這兩座大山的包圍下,《五個撲水的少年》就像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溪流,輕松、歡快地穿過國慶檔這片已成定局的戰場。
電影《五個撲水的少年》是由宋灝霖執導,辛雲來、馮祥琨、李孝謙、吳俊霆、王川主演,辛柏青特別出演的一部青春片。國慶電影市場,家國情懷遇上勵志的小清新,在其他人都想弄哭你的時候,這部電影只想讓你笑。
笑過之後如果還能贊嘆出一句「青春真好」,就算是值回票價。
年少時的夢,是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五個撲水的少年》乍一看這片名,還以為是關於五個落水少年的奇遇,其實講述的是五名高中男生陰差陽錯地加入了花樣男子游泳隊,開始了一場搞笑又熱血的挑戰訓練,最後代表學校參加正規花游比賽的故事。
平凡無奇的高中生張偉(辛雲來飾)因過分在意外界評價而無法自信地融入高中生活。直到意外被任命為男子花樣游泳隊隊長,他和隊員高飛(李孝謙飾)、陳銘涵(馮祥琨飾)、蛐蛐(王川飾)、王子(吳俊霆飾)之間逐漸產生羈絆。從來不被家長和老師信任的他們,第一次有了想贏的執念,決定投身青春反擊戰。
通常來說,在青春片中的少年,內心矛盾主要體現在與外界的對抗。這部電影中,五個少年對訓練在態度上的轉變,也標志著他們成長的開始。
為了爭一口氣,他們自己在校外找了曾經的教練,並在暫時廢棄的海洋館里練習。感覺一切都在走向正軌的時候,教練卻被爆出是個騙子,五個人開始猶豫、悔恨,也互相埋怨。
在爭吵中,王子受傷了,作為隊長的張偉自責不已,在醫院大哭,結果被人拍成視頻上了熱搜。得益於此,領導開始重視他們的訓練,不僅提供場地,還專門請了專業教練悉心指導,就連之前看不起他們的同學也積極加入。他們不斷練習,只為站上賽場,被看見,被認可。可是,在最後關頭,他們卻被通知節目被砍。磨難與曲折一直伴隨著主人公的成長。
影片的故事以張偉的視角展開,可以看做是他對自己這段經歷的自述。與好友從陌生變得熟悉,一起經歷著成長的煩惱和蛻變的陣痛,直面走向成人世界的困惑,明白了拼搏與堅持的意義。
高三的學生、不安躁動的群體、對自己懷疑、遇到難關、得到轉機……都是常規片段的組合。雖然套路,但卻並沒有讓人過多反感和不適。而這,主要勝在「簡單」和「克制」,沒有過多的探討應試教育這個龐大議題,而是講一個簡簡單單的事,展現一群普普通通的少年。
正如電影主題曲名叫《普通》,其中的一句歌詞所講的那樣,「哪怕此刻一腔孤勇,哪怕徒勞無功,再小的光芒也終會閃耀照亮那片天空。」這是一個關於夏天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我們自己的青春」的故事。
即便是和日版的對比,本片也不乏之處,人物的邏輯情感和行為動機更切合我們熟悉的社會語境,尤其是通過木訥中庸的男主角和片中哪吒的彩蛋聯動,點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
雖然電影在人物塑造上還欠了點功夫,人物和沖突的類型化又稍顯力道不夠,有些情節設置也稍顯套路。
但在大陸青春片失智和矯情的語境內,很多觀眾願意給到及格分之上。沒有青春疼痛和憑空想像,這種敢於打破青春片窠臼,尋找新的敘事切入點的嘗試,已經很值得贊賞。
勵志是燃點,美少年是賣點男子水上芭蕾是沸點。
找對人,是青春片成功的關鍵。
《五個撲水的少年》觀後感 篇7
提筆之際,卻發現不知道從何入手。關於青春關於勵志的電影太多太多,可是《五個撲水的少年》卻不一樣。搜索腦海中「關於青春的電影」,不假思索地就想到了它。《五個撲水的少年》正是這樣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讓人深刻的,也許正是因為它的題材,它的演員,還有它蘊含的東西。
關於體育運動的電影其實沒什麼好驚奇的,即便是少人關注的水上芭蕾。然而借用片中電視主持的話:「本來是沒什麼新聞價值的,但隊員全是男高校生……」——這才是電影的最大賣點。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英國片《Billy Elliot》。從選材上來說,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鈴木是唯野男子高中游泳社唯一的社員,而且已經高三的他也面臨著升學,也就是說游泳社即將解散。就在這時,學校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游泳教練佐久間,吸引了眾多的學生的參加。讓大家想不到的是,這位佐久間老師以前是水上芭蕾的選手,而她的理想就是組建一支水上芭蕾隊。知道這個消息後,瞬間男學生們都逃得不見影了,只剩下包括鈴木在內的五名男學生。可是,佐久間老師再次讓他們陷入了困境——老師因為懷孕而回家修養了。騎虎難下之下,五人決定用自己的辦法來學習水上芭蕾,誓要在文化祭上表演水上芭蕾。
導演矢口晴靖借用了周坊正行的《五個相撲的少年》的名字來為這部關於水上芭蕾的電影定名。同樣借用周坊正行的,是他的名作《談談情,跳跳舞》的原班製作班底。除此以外,還有妻夫木聰和玉木宏這兩個瞬間就可以吸引人注意力的漂亮男生,清新女生平山綾,還有一流演員竹中直人。說到玉木宏和竹中直人,就忍不住想到《交響情人夢》。無獨有偶,《交響》的野田妹扮演者出道後的第二部作品《Swing Girl》也是和妻夫木聰、竹中直人合作的。有著如此強大的演員和製作人隊伍,可以說,《五個撲水的少年》有著先天的雄厚實力。
可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僅僅在於它的先天實力,更在於它故事的動人之處。許多電影介紹都說,這是一部「敘述五個高中大男生如何克服重重難關,在校慶中成功地表演水上芭蕾」的電影。可是在我看來,電影並沒有描述太多的難關,而更多是日式搞笑的好運氣。無論是竹中直人錯有錯著的教育方法,還是最後得到櫻木女中的幫助,都好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得你笑不攏嘴。
在關於青春的故事裡,所有的難關其實都不是難關,正如那句廣告詞:「希望在明天。」所以電影給了我們更多青春的元素,例如曬得黑黑的男生,羞澀的愛情,讓人期待的文化祭……竹中直人特有的搞笑方式讓我一眼就認出這個色色的「指揮」,還有打了個擦邊球的同性戀,都讓人忍俊不禁。
沒有另類的蒙太奇,沒有搞怪的音樂,沒有離奇的故事情節,和《六號出口》不一樣,《五個撲水的少年》講述的只是一個純粹的關於青春的故事,一個讓你看了會懷念,或者懷疑自己的故事——我的青春都哪裡去了!?
那些努力,那些奮斗,那些執著,還有那些友誼,那些因為即將離去而拚命的熱血,都讓我想到了我們自己。就在一個月前,為了一場音樂會,我幾乎花光了我二十幾年積累下來的熱血。
可惜我已經是一個大學生了,我的青春沒有存留在高中時期。但是我的大學,我最親愛的朋友們,給了我一個難忘的青春。
2. 日影推薦|《再見,嘴唇》——給總有一天要停止的這顆心臟澆澆水
看到《再見,嘴唇》這部電影,純屬機緣巧合。一個極其無聊的漫長夜晚,不知如何打發時間,在世界上存在的無數風格迥異的影片之中選中了它。
總的來說,《再見,嘴唇》的評價不算好,這可能跟這部電影的本質有關。這部電影本身,跟它的主人公和它講述的故事一樣,都是脫軌的、背離主流的、不受認可的、見不得光的……
幾個loser抱團取暖,打造出一部不那麼上檯面的作品,you might say.
對於這部電影最大的批評,就是它「不三不四」,你很難給它找一個歸類,有點四不像的感覺。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支樂隊ハルレオ,但它不是一部偶像紀錄片,這個樂隊在整部電影里來來回回只唱著三首歌,本來快要出名了,樂隊成員間卻撕得不可開交,對前來采訪的雜志惡言相向,天天念叨著開完這幾場live就解散。
這部電影主角是兩女一男,好像是要講一個三角戀的苦情故事,但看到後面你發現每個人都似乎同時愛和恨著另外兩個人,他們只是無休止地糾纏和混亂,沒有誰要和誰談戀愛。
樂隊的兩個女孩有一個是同性戀,於是你預設了一個文藝或苦情的故事,但她們的故事卻套不上任何一個模板。
最後的最後,你以為這是一部青春疼痛片,這幾個天天抽煙的男孩女孩解散後即將各奔天涯,繼續到工廠打工,就像做了一場夢時,電影的基調卻又來了個大反轉,在最後一幕來了一場青春勵志。
所以這部電影到底要表達什麼?要帶給觀眾什麼?我應當帶著怎樣的期待去了解這個故事?
其實,貫穿全片的這三首歌就是答案。
在這部電影中,《再見,嘴唇》這首歌擔當感情基調的總旋律,它唱的不僅是Haru和Reo這兩個女孩的故事,而是Haru、Reo、志摩這兩女一男關系運轉的邏輯。
心中的感情,無法傳達,無人回應,讓這根刺留在心裡,並時時品味著這種痛感,就很好。
電影中有過三次「再見嘴唇」,最打動我的是Reo對Haru的吻(這里的長發小松菜奈真的太美了)。
我們看慣了性少數的那一方默默痛苦無限等待的故事,這里卻讓異性戀的一方,那個一心想要愛,想做傻瓜的Reo吻了上去,說著「我想要勉強」。
但是Haru把她推開,因為心裡這根刺留著就好。
另一次是Reo對志摩的吻。
從他們第一次見面,Haru就略帶醋意地說,禁止隊內戀愛。也許那是Haru的神經過敏,也許感情早已埋下伏線。但因為志摩愛的卻是Haru,Reo也不可能得到他的回應。
Reo是三個人裡面最天真,最純粹的那個,她一遍遍說著「當傻瓜有什麼不好」,完全自願地請他人愛或是傷害自己。
而Haru和志摩這兩個遍體鱗傷的人,則一遍遍像大人教小孩那樣,試圖讓Reo學會「再見,嘴唇」的邏輯,讓她也只把愛埋在心裡,帶著傷痛一天天生活下去。
還有一次,是志摩對Haru的吻。
Haru一直有一個苦澀的想法,Reo遲早會跟志摩在一起,他們兩人是互相喜歡並且也沒有世俗偏見的障礙。但最後志摩向她表白了,她卻覺得那是同情和安慰。
這個首尾相接,看似荒誕的三角戀情,我非常喜歡。裡面的每個人都遵循著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規則,他們作為三個靈魂在彼此糾纏,而非一個同性戀者和兩個異性戀者,對於他們三人來說,這樣的標簽並不重要。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對性取向的處理。我認為性取向跟任何標簽一樣,最終都是應當被撕毀的,世界上每一個人,只是不同的個體,各種各樣的標簽只不過是為了偷懶,人,是不能像垃圾一樣分類的。
我喜歡Reo因為太喜歡、太感激Haru,太想為她做點什麼,說著「我想要勉強自己」並吻上去。我喜歡志摩痛苦地說「因為你這樣我會心疼」而吻上Haru。我喜歡Haru說「你這樣只會顯得我很可憐」而推開志摩,而不是義正言辭宣布自己是同性戀不能親吻男性。
我喜歡他們三人超出了邊界,超出了既定的軌道,變成了復雜、混亂的「人」。
我也喜歡他們在愛情里,享受著愛情帶來的快樂與疼痛的分分秒秒,不為自己追求任何結果,卻希望另外的人幸福。
這是這部電影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歌。
當劇中發生感情糾纏時,樂隊唱著《再見,嘴唇》,當三人遇到低谷時,則會唱起這首歌。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一個念頭是:怎麼會有這么差勁的樂隊啊?
他們是這樣地貌合神離,上台後安安靜靜唱著歌的他們,前一秒在後台還在爭吵得你死我活。難道不是對台下粉絲的欺騙嗎?
他們是這樣的生活在陰暗角落中的一群人,一個退役牛郎,兩個工廠打工的女孩,即使組成地下樂隊,有了自己的專輯,有了一群粉絲,也不會改變他們的命運和生活方式。
他們活在痛苦的拉扯之中,每次開口前都要不耐煩地點起一支煙,不斷地傷害別人也被別人傷害。
他們明明說想要紅,可是雜志采訪時又因為對方不懂自己拂袖而去,明明知道樂隊解散只能繼續去工廠打工,還是義無反顧要解散。
但是隨著這首歌一遍遍地唱下去,我漸漸明白了。
這群看似乖戾、孤僻、頹廢的人,也都有他們的緣由,他們是因為一些緣由而唱起這首歌,他們不尋求他人的理解,只是靜靜地以自己的方式痛苦和快樂。
比起他們,似乎更加健康和陽光的我們,當然,也有同樣充足的理由活下去。
我喜歡這種悲觀的樂觀主義。
這首歌是三首歌中唯一一首「正能量」的歌曲。彷彿是怕觀眾看不出這部電影悲觀中的樂觀主義內核,結尾時突然來了一個反轉,再次配上這首歌。
是的,我們可以脫離現有的軌道,雖然在現在的我們看來,「脫軌」好像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們希望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良好的工作,即使996、007也不敢停下來,而電影中這三個人,即使樂隊一解散就要餓肚子,也不願意勉強貌合神離地撐下去。
我們希望有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但這部電影里的每個人都在追求不可能,同性戀愛上異性戀,異性戀愛上同性戀,即使深愛的對方向自己表白,如果無法使對方幸福,也會拒絕。
我們希望功成名就,但Harureo這個樂隊,不開心就解散,不喜歡記者的問題就拒絕采訪,即使下一頓飯還不知道在哪裡,也可以繼續任性,大不了就回到工廠打工。
我知道上面這些都太理想化了,可是,看多了充斥著奮斗、成功學的所謂正能量,我們也需要給心臟澆澆水,在生活的縫隙中喘口氣。
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大概就是,告訴我們,即使生活已經這么差,完全脫離了成功人生的軌道,你還是可以擁有百分之百純粹的喜怒哀樂,那些感受才是到人世間走一遭真正寶貴的東西。
3. 全國上映的青春校園喜劇電影《年少有你》,講訴了怎樣的故事
這部電影講述的東西遠比我想像的真實。本以為又會是一個典型的青澀校園愛情故事,但從影院出來才發現,是我狹隘了。青春絕對不只有愛情,美好的友情、曾經的夢想、為夢想而拼搏的那份勇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獨屬於青春的一份美好,無可比擬,難以復制。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沒有天生美貌萬人追捧的女主角,沒有天選之子完美無瑕的男主角,也沒有一個又一個“有情飲水飽”的少男少女。從墨彩寧、顧天琦到張梅、袁遲、童輝,甚至班主任,每一個角色都是我們校園時代所識之人的剪影。
每一個人都曾擁有過的青春校園時光,是記憶中永遠閃閃發光的一個美好片段。 感謝這樣一部電影,讓我時隔十數年又重溫到了獨屬於校園的那份悸動和熱血,個人認為是很值得一看的一部電影,值得安利。
4. 青春勵志電影《左耳》劇情簡介
青春勵志電影《左耳》劇情簡介
《左耳》 是2014年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與北京譯林影視文化聯合出品的一部青春電影,改編自饒雪漫同名小說《左耳》,由蘇有朋導演,陳都靈、歐豪、楊洋、胡夏、馬思純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李珥、張漾、許弋、吧啦等一群擁有不同性格的年輕人的青春疼痛故事。該片於2015年4月24日公映。
劇情簡介
該片主要講述了左耳失聰的女主李珥與壞女孩黎吧啦、高中暗戀的男孩許弋以及張漾等幾人之間的青春成長故事。黎吧啦因為愛上張漾而幫助他勾引許弋,暗戀許弋的李珥偶然間與其成為好友並目睹其被張漾毆打的情景,兩人關系越走越近。黎吧啦出車禍死亡,對許弋造成傷害使其墮落,李珥也因此憎恨張漾,張漾與蔣姣分手後與黑人一起干起了生意,李珥在上海與許弋重逢相戀又目睹其偷情後心碎。
張漾感慨李珥的好,多年來堅持對其贈送禮品,兩人在家鄉再度重逢。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饒雪漫所著同名書籍《左耳》,原著陪伴了很多的年輕人的青春路途,也有很多人在這本書中或多或少都會找到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
選角過程
該片女主角原來謠傳是網路紅人奶茶妹妹章澤天出演,不過2014年8月5日蘇有朋導演於微博辟謠,奶茶妹妹不會出演,2014年8月6日,奶茶妹妹轉發此微博,稱不會出演。2014年8月10日該片正式開機,女主角為南航校花陳都靈。
影片評價
正方觀點
電影《左耳》上映10天,票房已經突破四億。在青春片近乎泛濫成災的電影市場中取得如此不俗的票房,《左耳》一時間成為極具話題與爭議的影片。四億的票房,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為“青春疼痛系列”的代表作,它可以說展現了另一種青春畫面。而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大多數的'青春是“無痛”甚至“蒼白”的。故而,這樣帶著一股不以好好學習為主體的青春題材吸引了每天掙扎在題海中的孩子們。影片里的叛逆與任性,比之前的青春片要真實許多。蘇有朋這一次也任性、叛逆地挑戰了他的人生。
反方觀點
《左耳》的定位是一部關乎青春成長的電影,但從電影來看該片甚至連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成長的呈現都是蹩腳而幼稚,幾位頗有顏值的男女主,卻始終只是在玩著泛善可陳的情感游戲,角色的塑造也不過僅是一堆偶像的堆砌,生離死別的意外煽情更令人難耐,而電影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合理的暴力渲染,浮於表象所謂的殘酷青春,就是靠意外的生離死別,早戀床戲和拳腳相向。這些不合適宜的矯揉,不但未能帶來青春主旨的升華,更有以一定程度負能量的錯誤導向。
電影里這群人沒有一個值得同情和憐憫,他們能為了一點點大的破逼事搞得好像要對方家破人亡,實際又完全沒這個能力。饒雪漫就像是縮小版的郭敬明,郭敬明好歹還能在《小時代》里整出兩個叱吒上海灘的風雲家族,橫跨大中華時尚界、金融圈,動輒就幾十億上下,但《左耳》里這群人爭來爭去卻不知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