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萊蕪戰爭電影
擴展閱讀
獵戶座完整版電影 2025-05-15 14:53:50
新上映的2020愛情電影 2025-05-15 14:25:54
電影法國鬼片大學生是鬼 2025-05-15 14:24:57

萊蕪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18 19:21:19

A. 《南征北戰》這部經典電影講的是什麼

影片讓人感覺很真實,這是因為拍攝時戰爭才過去沒幾年,片中有些演員當年就親自參加過那些戰斗,自然不會像現在電影那樣憑想當然胡編亂造。我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服裝,比如鄉親們穿的黑棉襖黑棉褲,現在哪兒還有啊。戰士們的軍裝、國軍傷兵俘虜的打扮也都很有時代感。還有,片中部隊行軍的大場面很有氣魄,1952年就能拍出這么大的場面很了不起。
影片也有一些可探討之處。比如高營長這支部隊,從影片中戰士們對話得知,他們是屬於粟裕的華中部隊,應該都是江蘇兵,但部隊裡面卻有很多山東當地兵,這就跟戰士們發牢騷反攻反攻反到山東有矛盾了。不過也沒辦法,華野是由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並而成的,不反映一下山東部隊也不合適。還有,萊蕪戰役前,華野已經打了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也就是說,華中野戰軍部隊早已到山東打過仗了,反攻反攻反到山東之類的話也不太符合實際。有些倒是可以虛構的,比如張軍長原型是張靈甫,但他最後下命令放毒氣突圍應該是黃維乾的,而拿石頭砸破自己頭裝傷則是杜聿明的事跡。片中老稱蔣介石為總統也不合適,蔣是1948年才當上總統的,1947年時只能稱主席或委員長。

B. 好看的抗日電影老電影

《地道戰》和《地雷戰》就很不錯

C. 電影《南征北戰》,解放軍跟誰打仗

和國民黨打

《南征北戰》以內戰時的山東戰場上的萊蕪戰役為原型
是華東野戰軍和國民黨第二綏區,李仙洲率領的3個軍,在萊蕪地區交戰

最終消滅了3個軍

D. 有萊蕪戰役這個電影嗎

沒有,地方上的戰役很少有拍成電影的

E. 萊蕪戰役的硝煙背後

萊蕪戰役的勝利,打亂了國民黨的軍事部署,迫使其暫時採取守勢。華東野戰軍趁此有利時機,於1947年3月上旬,在以淄川為中心的膠濟路兩側地區進行了全軍大休整。3月8日到12日,華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在淄川礦區大荒地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上,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作了《關於萊蕪戰役初步總結》的報告,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總結說:經過了萊蕪戰役這個大殲滅戰,蔣介石南北會師侵佔整個山東的狂妄計劃變成了一場春夢。我渤海、魯中、膠東、濱海4個軍區完全打成了一片,不僅山東我軍的勝利基礎因此穩如磐石,影響所及,全國獨立民主陣線上的鬥士也得到了極大的鼓勵。陳毅所述,一語中的,道出了萊蕪戰役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60年彈指一揮,如今,硝煙散盡,塵埃落定,翻開發黃的歷史葉片,細看萊蕪戰役前後敵我雙方的運籌帷幄與縱橫捭闔,以及主要將領的悲歡遭際,不禁讓人廢書而嘆,掩卷猶思。 萊蕪戰役戰果紅
三天兩夜時間,我華東野戰軍以一當十,殲敵5.5萬餘人,隨之收復縣城13座……萊
蕪一戰,我軍面對美械武裝的蔣軍,以傷亡不足萬人的代價,取得了山東會戰第一階段的完勝。1947年2月26日,《大眾日報》曾在社論中盛贊此次戰役是「運動戰殲敵的又一光輝範例」。
然而,勝利來之不易。時任華野副司令員的粟裕在《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中說:「此次萊蕪戰役,情況變化之多為前所未有。」
原來,就在南線敵人佔領臨沂,認為我軍不戰而逃後,我華東野戰軍正北上伺機殲敵。孰料,北線敵情一變再變,給我軍的戰略部署和給養供應構成了極大挑戰。
1947年2月15日晚,王耀武估計我主力部隊北移後,立即命令部隊從新泰、萊蕪等地全線北縮,眼看我軍失去殲敵機會,不料,17日 ,國民黨參謀總長陳誠嚴令確保新泰、萊蕪,我軍隨即恢復原作戰方針。我軍部署剛定,19日,王耀武發覺了我軍進攻新泰、萊蕪的意圖,再次向新泰、萊蕪守軍下達了北撤命令。
粟裕早料到王耀武發覺我軍動向後,將拔腿逃跑,因此,事先擬定了採用聲東擊西之計,以誘敵深入。其中,南線部隊秘密向膠濟線運動,同時又派出小股部隊在山東西部運河上架橋修路,對兗州蔣軍擺出包圍之勢,聲稱將進軍魯西南與劉鄧大軍匯合,使陳誠誤認為我軍不堪再戰,嚴令李仙洲等確保萊蕪、新泰,延遲了軍隊撤退時間,為我軍全殲李仙洲兵團埋下了伏筆。
據介紹,當時的萊蕪城並不大,但城牆堅固,且有李仙洲的主力部隊據守在內。我軍如果強攻,代價極大。為此,粟裕等在萊蕪北面故意給李仙洲放開一條生路,讓他決意往吐絲口鎮方向逃跑。我軍則在萊蕪到吐絲口鎮的公路兩旁,集中了6個縱隊的兵力,布下了一個大口袋,專等著李仙洲突圍後鑽入。
2月23日中午12時許,李仙洲撤出萊城。粟裕一聲令下,我各路大軍從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來,在敵機瘋狂的轟炸掃射之下,穿煙躍火,向擁擠在狹窄公路的敵軍發起猛攻。許多戰士負傷了,自己撕下一片衣襟,草草包紮一下又沖上去,跟隨在部隊後面的支前民工隊伍,也搶過敵人丟下的槍支,殺入重圍。
由於我軍勇猛的近戰、混戰,敵人空軍完全失去了作用,其地面部隊亦兵敗如山倒,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
延安總部發言人發表評論,「盛贊華東人民解放軍全體將士及其領導者陳毅、粟裕將軍。」陳毅對記者發表談話,認為萊蕪戰役的空前大勝,「證明了我軍副司令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紀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粟裕在總結萊蕪戰役的經驗教訓時,滿懷深情地說,我們能夠調動敵人,使敵人聽從我們的指揮,最終殲滅敵人,再一次證明了毛主席戰略指導的正確和人民戰爭思想的光輝。如果沒有當地廣大群眾的全力支持和與部隊的並肩作戰,萊蕪戰役的勝利也是不可能的。 一「諜」抵得幾萬兵
萊蕪大捷,不能不提韓練成。
韓練成,寧夏固原人,祖籍山東。1925年1月,貧民出身的韓練成靠借自他人的一紙文憑考取了西北軍馬鴻逵部軍官教導隊。1943年夏天,韓練成在重慶見到周恩來,提出投身革命,周建議他「在那邊為共產黨工作」。一說,韓練成從此與我方建立了內線聯系;也有人說,早在西北軍中,韓練成就通過劉志丹和我黨建立了聯系。
韓練成一生充滿傳奇。1930年,蔣馮中原大戰,馮部一度包圍了蔣介石在河南歸德車站的「列車行營」,後蔣在韓練成保護和營救下脫離險境,蔣介石遂頒發手諭,特許韓為軍校三期畢業生,列入學籍,從此韓練成被視為蔣介石嫡系。這一年,韓練成僅20歲。1946年,韓練成出任桂系46軍軍長。
1947年1月,46軍從海南調防山東,隨後,中央把韓練成的關系轉到我華東局,華東局派華野政治部主任舒同等人和韓練成接上了頭,並與之簽訂了三條秘密協議。根據協定,我軍特工楊斯德化名李一明,解魁化名劉志彬進入46軍,並分別擔任軍部高級情報員和軍長秘書。
萊蕪戰役打響前,46軍從新泰趕赴萊蕪,韓練成擔心該軍被我軍消滅,通過楊、解二人向我軍要求保全其部隊。我方答復說:果不撤回萊城,可以。否則,難以保證。」隨後,雙方曾短暫交火,46軍撤回萊城。
戰鬥打響後,1946年2月23日凌晨6點,楊斯德力勸韓練成離開蔣軍部隊,並保證其安全。韓練成帶著一個警衛排離開蔣軍,「不見蹤跡」。此前,李仙洲已察覺我軍意圖,他在《萊蕪戰役蔣軍被殲始末》一文中回憶說:「23日,他決定率部定於凌晨6時突圍,各部隊均按命令到達指定地點集合完畢。但此時,一直與李仙洲同吃同住的韓練成,借口到城東高地找一個團長,離奇失蹤了。整整等了兩個多小時,仍不見蹤影。恰恰就是這兩個多小時,遲滯了國軍的突圍時間,李仙洲兵團上下失控,亂成一團。」戰後,華野在《萊蕪戰役初步總結中》評價說,韓練成此舉「減少了我之傷亡代價」。後來,台灣某報紙痛心疾首評論說:韓練成「對黨國之害,尤甚於××之流」。國民黨中央執委會委員、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悲憤地發出:「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五萬頭豬,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也成了《亮劍》中楚雲飛的經典台詞
萊蕪戰役後,韓練成認為自己形跡尚未暴露,回到南京繼續卧底。1948年10月,被人告發。蔣介石盛怒之下,親自電令張治中押他回南京治罪,好在張治中和白崇禧都不忍加害他,用計協助他外逃。
新中國成立後,韓練成被授予中將軍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蘭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等職,1984年2月在北京逝世。由此,他成為我軍歷史上惟一擁有雙黨員、雙中將軍銜的高級將領。他的不少經歷,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被俘的李仙洲
韜略滿腹猶敗績
黃埔一期,抗日名將,卻功敗垂成,受傷被俘,有此大起大落人生遭際的,就是萊蕪戰役中被對手陳毅呼為「豪帥」的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山東省齊河人,1938年3月授國民黨陸軍少將。抗戰期間,先後參加長城居庸關抗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中會戰等,戰功卓著,被譽為抗日名將。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行伍,卻在萊蕪戰役中一敗塗地,受傷被俘。看過電影《南征北戰》的人,可能對電影中那個窮途末路,狂叫「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的李軍長印象深刻,李仙洲就是原型。據說,這一形象曾招致視榮譽為生命的李仙洲的不滿和抱怨。
事實上,萊蕪戰役之後,隨著李仙洲對韓練成身份和我軍戰略部署的日漸了解,李仙洲頗有「非戰之罪,天亡我也」的感慨。因為,萊蕪戰役之前,李仙洲已經通過我軍異動的種種跡象,多次正確判斷出了我軍戰略意圖,尤其是戰鬥打響後,在接到王耀武命令他們撤出萊蕪的密電後,亦堅持認為萊蕪城高牆固,不宜撤退,即便撤退,也應神速行之。但韓練成等人按照我華野「指示精神」,極力主張到23日早開始撤退,此主張被採納。孰料韓竟「臨陣脫逃」,再次延遲了撤退時間,李仙洲敗局已定。
李氏敗績,與來自上峰的「內耗」也不無關系。根據當年《大眾日報》的相關報道,萊蕪戰役後,陳毅探望正在養傷的李仙洲,談及萊蕪戰役,李仙洲說:「我們此次失敗,主要是國防部戰略指揮失誤,而王耀武先生干涉下面太嚴,王先生每直接分電各軍,師甚至團,我雖在前方,有時也不知道——這次到前方來,不過是高級的傳令兵。」
在自怨自艾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令李仙洲百思不得其解:萊蕪戰役中,「我率6萬大軍殺不出一條出路,韓軍長如何能隻身突出重圍呢?」為此,1973年,李仙洲獲得特赦時,曾當面向周總理請教這個困擾了他26年的問題。據說周總理聳肩一笑,答道:「韓練成同志就在北京,你們可以見面嘛!」
解放區的婦女都會打槍
萊蕪戰役中,我軍共計殲滅蔣軍5.5萬餘人。
由於俘虜很多,女民兵也擔當了看押俘虜的任務。支前模範韓玉珍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韓玉珍是常庄區西古德范村人,1946年8月擔任本村婦救會長。1947年2月15日,上級黨組織在西古德范村召開會議,部署了萊蕪戰役支前任務。韓玉珍帶領女民兵班12人擔負起了站崗、放哨、送給養的任務,同村裡的廣大婦女夜以繼日地推磨、推碾、攤煎餅、燒飯湯、做軍鞋。普通(村)戰斗勝利結束後,200多名俘虜被押送到西古德范村。為了讓部隊戰士得到休息,韓玉珍帶領女民兵班自覺擔當起了看押俘虜的任務。當俘虜看到看押他們的是幾個女民兵時,便不以為然,立時生起了逃跑的念頭。其中有一個姓楊的,試圖借小便之機逃跑,其他俘虜見狀也都蠢蠢欲動。韓玉珍見此情景,大聲喊道:「站住!再跑就開槍了!」楊某不相信她們會開槍,像沒聽見一樣繼續逃竄。這時韓玉珍拉開槍栓,朝楊某開了一槍,子彈從楊某兩腿間穿過,楊某頓時被嚇呆了。韓玉珍趁機大聲向俘虜喊話:「我們解放區的婦女都會打槍,警告你們,誰再逃跑就打死誰,只要老老實實服從看管,就給你們留條活路。」俘虜們聽了,沒有一個再敢逃跑。
巾幗英雄在清剿散兵游勇的戰斗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23日傍晚,陳林村婦女主任景如英和12名村幹部正在村北嶺王家林中放哨,發現從吐絲口鎮方向逃來20餘名敵軍,正牽著一匹騾子奔北嶺而來。景如英看準了這是一夥沒帶武器、狼狽不堪的殘敵,當即提出截俘。同志們勸她等等看,她說:「你們先別動,看我的。」說著,她把手裡納的鞋底用小包袱一包,左手拿包,右手拉著納鞋的麻線,一下沖到敵人面前,高喊:「站住,投降!不然我就扔手榴彈了!」敵人誤以為她手裡是真的手榴彈,又看到林中還有人埋伏,便乖乖地舉手投降了。
據統計,萊蕪戰役共繳獲野炮、山炮、火箭筒等各種軍用物資不計其數,僅周村一地,國民黨軍即丟下3個滿儲彈葯的倉庫,50多萬公斤糧食。值得一提的是,據《大眾日報》1947年3月25日報道,戰斗中,萊蕪工商支局魯西酒店店員江懷樹用步槍擊落美國造蔣機一架,並繳獲大批槍彈,經過省工商局報告省府,評為特等功,獎特等獎章一枚,並通令嘉獎。

F. 萊蕪戰役紀念館可以免費進入嗎

可以,需要持證件登記入館。

萊蕪戰役紀念館(Laiwu Battle Memorial Hall)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的黃山之上,佔地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館名為遲浩田題寫。

萊蕪戰役紀念館由革命烈士紀念碑、展覽館和全景畫館三大主體建築構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紀念塔高19米,花崗石砌成,為全國100個重點紀念碑之一。

萊蕪戰役紀念館主體建築由烈士紀念塔、展覽館、全景畫館和緬懷堂組成。

歷史背景:

萊蕪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運動戰的光輝範例,是世界軍事史上100個經典戰例之一,電影《南征北戰》、《紅日》都是以萊蕪戰役原形拍攝的。萊蕪戰役紀念館是1997年在原萊蕪革命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

2007年,為紀念萊蕪戰役勝利60周年,原萊蕪市委、市政府決定投資4000多萬元對萊蕪戰役紀念館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館名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

2017年以來,萊蕪戰役紀念館連續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

以上內容參考:萊蕪戰役紀念館官網-萊蕪戰役紀念館介紹

G. 萊蕪有哪些名勝古跡

萊蕪的名勝古跡有:房干生態旅遊區、萊蕪戰役紀念館、雪野航空科技體育公園、萊蕪龍山、萊蕪呂祖泉、王石門天上人家景區、雪野藍灣歡樂島、吐絲口戰役紀念碑等。

1、房干生態旅遊區

吐絲口戰役紀念碑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坐落在萊蕪城區口鎮政府駐地東2華里處的橡皮壩西側,佔地20.48畝。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

紀念碑於2002年10月1日建成。設計主題是「戰斗、勝利、和平、家園」。主題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主要武器步槍變形組合而成,其四支緊靠的步槍合為一體,寓意革命先烈在吐絲口戰役中緊密團結、共同戰斗的精神。

登上21級台階,映入眼簾的是紀念碑正面飄逸雋永的「萊蕪吐絲口戰役紀念碑」10個鎦金毛體大字。碑座東面用墨色正楷大字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標志著先烈們的英靈和精神將流芳千古、彪炳史冊。

H. 電影南征北戰是孟良崮戰役嗎

《紅日》是1959年面世的小說 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
《南征北戰》: 影片取材於解放戰爭時期發生住山東、蘇北戰場的幾個真實戰例。在劇本創作過程中,曾得到當年指揮過這些戰役的高級將領陳毅、粟裕等的關懷和支持,陳毅還親自修改了幾段對白。

還有一點 關於張靈甫將軍的(暫且說死吧)歷史書怎麼說 ,不代表歷史怎麼說 。請您還是保留意見,不要輕易把歷史拉扯進來。謝謝

I. 反映孟良崮戰役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紅日
電影《紅日》拍攝於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於1947年的「孟良崮之戰」,這場聞名中外的慘烈戰役對交戰雙方有著存亡絕續的意義。影片盡量客觀地塑造了國共雙方的各級將領達20多人,從軍師團到連排班,人物眾多,個個鮮活生動,是為經典。當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更是唱遍全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片 名: 紅日

主 演: 張伐 高傅 中叔皇 康泰

導 演: 湯曉丹 影片類型: 戰爭

地 區: 大陸 上映時間: 1963

語言說明: 國語

1946年冬,蘇北連水城下,硝煙彌漫,火光沖天,講述我軍沈振新、丁元善部,頑強地抗擊著氣焰囂張的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在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以後,為了配合整個戰局需要,奉命主動北撤,廣大官兵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再跟七十四師干」的殺敵決心,離開蘇北根據地的故事。

······················

紅日

故事片(黑白)。天馬電影製片廠1963年攝制。

1946年初冬,蔣介石對華東解放區發 動大規模進攻。人民解放軍沈振新部 在蘇北漣水城外,與蔣軍「王牌」整 編七十四師張靈甫部激戰以後,主動 北撤山東。張靈甫氣焰囂張,與其他 師共二十萬人,向山東臨沂地區齊頭 並進,盤踞濟南的敵人也同時出動, 企圖南、北夾擊我軍。我野戰軍司令 部決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線阻擊,大部 分迎戰北面的敵人。於是展開了著名 的萊蕪戰役。沈振新軍奉命拿下萊蕪 城北的吐絲口鎮,以截斷敵人的退路 。而劉勝團被留下作為軍的總預備隊 ,團長劉勝和連長石東根因求戰心切 ,情緒急躁。戰局急劇變化,萊蕪五 萬敵人在我軍的猛攻下,妄圖向吐絲 口方向突圍。沈振新當即命令劉勝率 部投入戰斗。劉勝用一支突擊力量越 過前沿,直插敵人的師部,獲得全勝 。勝利鼓舞著全軍,然而石東根卻有 些忘乎所以,軍長對他進行了嚴肅的 批評。蔣軍以張靈甫為先鋒,又向我 蒙陰、坦埠進攻,妄圖聚殲我主力於 沂蒙山區。為了分散和牽制敵人,沈 振新部從沂蒙山西側,插到敵後魯南 一帶。敵七十四師進攻坦埠失利,向 南潰退。沈振新部星夜飛兵搶占垛庄 ,切斷敵人退路,將七十四師緊緊包 圍在孟良崮山上。張靈甫想以聲東擊 西的詭計突出重圍,但在我軍凌厲的 攻勢下,陰謀未能得逞。戰斗中,團 長劉勝不幸犧牲。在攻佔孟良崮頂峰 時,石東根連的戰士搭了人梯攀上懸 崖絕壁,直搗張靈甫指揮部石洞。張 靈甫負隅頑抗,被我擊斃。我各路大 軍在孟良崮勝利會師。 編劇:瞿白音(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 改編) 導演: 湯曉丹 攝影: 馬林發 美術: 葛師承 作曲: 呂其明、蕭珩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張 伐 沈振新 楊在葆 石東根 里 坡 劉 勝 舒 適 張靈甫

J. 萊蕪戰役紀念館的景區介紹

萊蕪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運動戰的光輝範例,是世界軍事史上100個經典戰例之一,電影《南征北戰》、《紅日》都是以萊蕪戰役原形拍攝的。萊蕪戰役紀念館是1997年在原萊蕪革命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2007年,為紀念萊蕪戰役勝利60周年,萊蕪市委、市政府決定投資4000多萬元對萊蕪戰役紀念館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館名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