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74年解放戰爭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情人旅館電影視頻 2025-08-18 02:09:16

74年解放戰爭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8-18 00:07:18

㈠ 紅日電影是哪場戰役

紅日電影描繪的是孟良崮戰役。

電影《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部隊第74師的故事。其中,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指揮,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此戰,華東野戰軍以傷亡1.2萬餘人的代價全殲國民黨軍1個“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擊斃該師師長張靈甫,孟良崮上狼煙起,為國捐軀留英名。同時,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

電影《紅日》用磅礴的氣勢和細膩的人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孟良崮戰役的慘烈和人民解放軍的英勇無畏。通過電影,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感受到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艱苦卓絕和犧牲奉獻精神。

㈡ 講述解放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暴風驟雨》:描繪東北土改時期激烈斗爭與農民翻身的影片。

《林海雪原》:反映了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英雄智勇並施的壯舉。

《南征北戰》:聚焦萊蕪戰役,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民軍隊的英勇。

《紅日》:再現殲滅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展示了解放軍的戰力。

《停戰以後》:聚焦軍調談判,描繪和平的曙光與復雜的政治博弈。

《巍巍昆侖》、《延河戰火》:反映黨中央轉戰陝北,展現革命精神。

《挺進中原》:展現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決戰的序幕。

《兵臨城下》:講述了解放戰爭圍困長春,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歷史瞬間。

《黑山阻擊戰》:聚焦遼沈戰役,展現決戰時刻的緊張與激烈。

《濟南戰役》:反映解放濟南,戰役的艱難與勝利的喜悅。

《佩劍將軍》:描繪國民黨軍隊淮海戰役賈汪起義,展現時代風雲。

《車輪滾滾》:展現人民群眾支前的無私奉獻與支持。

《難忘的戰斗》:聚焦征糧剿匪,描繪戰爭與人民的緊密聯系。

《董存瑞》: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犧牲與奉獻,弘揚愛國精神。

《渡江偵察記》、《風雨下鍾山》:描繪渡江戰役,突出偵察兵的智慧與勇氣。

《偵察兵》:聚焦偵察兵戰斗生活,展現他們的專業與犧牲。

《湘西剿匪記》:反映解放大西北,揭示剿匪反霸的斗爭。

《智取華山》:描繪押送被俘國民黨將領,展現軍隊的智慧與策略。

《碧海丹心》:反映解放海南島,描繪人民軍隊的英勇與智慧。

《海魂》、《長虹號起義》、《破霧》:聚焦國民黨海軍、空軍官兵起義,展現時代轉折。

《保密局的槍聲》、《代號213》、《拂曉前的爆炸》、《與魔鬼打交道的人》:展現隱蔽戰線斗爭的復雜與智慧。

《今夜星光燦爛》:聚焦淮海戰役背景,描繪戰爭中的英雄與犧牲。

《斗鯊》、《英雄虎膽》、《虎穴追蹤》、《地下尖兵》、《拂曉槍聲》、《絕密行動》、《總統行動》、《霓虹燈下的哨兵》:反映解放戰爭時期的反特題材,突出情報與戰斗的緊張與智慧。

《戰火中的青春》:聚焦軍中花木蘭郭俊卿,展現女性英雄的英勇與犧牲。

《邊寨烽火》、《山間鈴響馬幫來》、《勐壠沙》、《冰山上的來客》:反映解放戰爭後期少數民族題材,描繪多元文化與時代變遷。

㈢ 巍巍昆侖的電影

演員表如下: 1947年3月,國民黨對我全面進攻失敗後,又對我解放區實行了重點進攻,黨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為敵人首先攻佔的目標。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決定中央機關撤出延安,在外線與敵人周旋。中央書記處暫時分成兩部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劉少奇、朱德到黃河迤東。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代號為昆侖縱隊,任弼時任司令。昆侖縱隊在十分艱險的境遇中與敵人周旋,同時與全國各戰場保持著不間斷的聯系。
胡宗南進占延安後,其主力即被我軍牽向黃河邊。奪取蟠龍的戰鬥打響後,彭德懷親臨指揮,王震身先士卒,戰士們奮勇殺敵,全殲蟠龍守敵,生擒旅長李昆崗,繳獲大批軍用物資。此時,國民黨發動內戰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國統區學生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審時度勢,認為山東戰場殲敵時機已成熟,命陳毅、粟裕向敵人發起進攻。陳、粟大軍果斷地將敵人74師包圍並殲滅於孟良崮,擊斃了驕橫的張靈甫。陳毅打電報向黨中央報捷。74師被殲,蔣介石痛心疾首,學生又包圍了美國大使館,蔣介石怒不可遏,命令立即鎮壓。我黨中央及時抓住這一時機,有力地揭露了蔣介石獨裁政權的真面目。遵照蔣介石的命令,胡宗南一直在尋找我黨中央的蹤跡,藉助美國的無線電測向儀,測出了我中央所在地,並派部隊連夜向駐地撲來。毛澤東神機妙算,率我軍迅速轉移,敵人撲了空。
隨著戰局的變化,黨中央在陝北召開了重要的小河會議,重新高速了兵力,提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黃河戰略。擔任追擊我總部任務的劉戡部隊一直被昆侖縱隊牽著鼻子走。為給彭德懷製造戰機,毛澤東要人在綏德大橋上立下了毛澤東由此向東的木牌,繼續牽制敵人。彭德懷抓住戰機,在沙家店消滅了胡宗南第36師。劉戡覺察上當,失敗已無可挽回。我西北野戰軍開始反擊。劉鄧大軍到達大別山,其他戰場也轉入戰略進攻,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昆侖縱隊的歷史使命也告一段落。我軍節節勝利,國民黨不斷潰敗,使蔣介石十分不安。雪後的五台山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登山眺望,感慨萬千。毛澤東庄嚴地宣告:再有兩年,也許用不了兩年,我們就可以飲馬長江,直搗南京,和蔣介石進行最後的決戰了。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略決戰為期不遠了。 這場戰爭是國共兩黨兩軍最高統帥部的較量,毛澤東與蔣介石自然成了正反兩面的主要人物、影片以他倆的視點來看待這場戰爭以人紀史,以史傳人,這個視點就是焦點。兩個焦點像兩個光球,各自向著周圍部屬進行輻射譜為兩片不同色彩的光海,把敵我陣地區別得十分鮮明這種輻射是連續性的,沒有間歇卻有強弱,影片符力描繪了三次對應性的強輻射,表現了兩種命運的相互逆轉第一次是兩種戰爭觀念一邊是毛澤東對斯特朗樂觀的戰爭預言,一邊是蔣介言石在司徒雷登面前狂妄的戰爭叫囂。第二次是兩種戰略思想。一個是蔣介石對山東、陝北同時伸出兩個拳頭,伺機在河南花園口決堤放水的『「黃河戰略」 一個是毛澤東關於「 三軍配合,兩翼牽制,逐鹿中原」的「 黃河戰略」 第三次是兩種戰爭結局、先是蔣介石在無梁殿門祭奠陣「將士凄凄然如喪考批後是毛澤東仆幾五台上,發出二決戰」 號令,欣欣然如釋重負這三次強輻射分列於片濘、片中和片尾,是這場戰爭發展的三個階段。一則由強到弱,由勝到敗一則由弱到強,由敗到勝,形成對比強烈的審美差。三次強輻射宛如全片之綱,綱舉則目張。兩個聚焦點決非兩個衡位的輻射源,它們自始至終不是處於靜止狀態,而是流動狀態。流動的生活依據,就是人物和事件的自然流向,隨著毛澤東和蔣介石各自的戰略部署和軍事行動,兩個光點即聚焦點的驅動好似黑夜秉燭,劃出了無數個光環。這光環及其射線的相互交叉,便織出了一輻輻蔚為壯觀的戰爭畫面。青化貶、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等戰役,就是這種光環及其射線的編織物。編導者苦心追求的氣勢磅礴的銀幕效果,也就由此而來。
影片的鏡頭,大量的或者說主要的是對准昆侖縱隊以毛澤東為首的幾個領袖人物飛幾次戰役,幾度行軍看似蔣介石的重點進攻在逼著他們被動轉移,實則他們卻是在牽著蔣介石的鼻子走,運籌於帷幄之間。玩敵於股掌之中。海德大橋橋頭石碑「 毛澤東由此向東「 把個驕橫的劉勘像尾巴一樣拖住老甩不掉。便是一個力證、從這層意義匕說,毛澤東之於蔣介石,有如光之一於鏡,後者要受前者的觀照,兩個聚焦點有主有次,決非平分秋色。
《巍巍昆侖》對國共兩軍轄下各部屬及其行動,則採取散點透視的手法,直接關涉三次強輻射的人和事,付諸實寫,使之具有相對獨立的品格。其他一概虛寫確保重點突出。無論實寫還是虛寫,都是兩個焦點輻射的接受點,是它們的對應物。兩個輻射點,多股交叉線,有如蛛網般錯綜復雜而又構築續密聚焦輻射與散點透視結合,一經一緯,縱橫裨闔,有點有面,虛實相濟。如果說這種結構是《巍巍昆侖》賴以支撐的骨架那麼生動的細節則是它獲得活力的血肉廠毛澤東那回頭向人自馬傳口令的齊態走出從林給春天施禮的逗趣,『伙房找酒喝的豪興在馬背上哼小調的樂勁,以及他看到房東老大娘忍飢挨餓用種糧為自己做面條而清然淚下的動情⋯ ⋯這些細節都是服從影片的總休結構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可謂一串串細節,一朵朵火花,倘若影片的骨架撐不起來再好的細節也只能是一盤散珠,甚至成為贅優。
正如丁兆梅所言:「影片中的一系列的細節無不投入者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思想,比如毛澤東對房東老大娘的潸然淚下……」。 1988年度廣電部「優秀影片獎」
1990年獲第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9年崔登高、牛曉林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美術提名
1989年史平一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錄音提名

㈣ 大決戰怎麼沒有孟良崮戰役

孟良崮戰役在大決戰之前,大決戰在後。蔣介石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一個是陝北的延安,一個是山東。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山東,國民黨中「王牌」中的王牌74師三萬餘人被陳粟部隊全殲,74師師長張靈甫開槍自盡。大決戰發生在一年後的事。

《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關於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系列電影,分為《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三部六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和《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分別於1991年上映,《大決戰之平津戰役》於1992年上映。

三部電影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

《大決戰》三部曲作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弘的戰爭史詩,在電影、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套電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決戰。

電影沒有將眾多歷史偉人肖像化,而是把他們塑造的豐富立體,讓觀眾看到了偉人真實生活的一面,全片涉及人物過百,動用的人力、物力資源更是不計其數,是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制。

㈤ 電影紅日講述的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電影《紅日》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具體為1946年至1947年孟良崮戰役的這段歷史。

電影《紅日》以1947年發生在江蘇的漣水,山東的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為主線,講述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影片生動地描繪了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以及他們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也可以看到他們在後方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情深。影片通過展現這些生動而感人的畫面,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此外,電影《紅日》還通過對不同角色的刻畫,展現了不同人物在戰爭中的選擇和轉變。這些角色形象鮮明,各具特色,讓觀眾在感受戰爭殘酷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復雜。

總之,電影《紅日》是一部展現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堅定信念的影片,它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歷史和人物,也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㈥ 推薦一些好看的紅色電影

1] 南海長城(1976)
劉曉慶電影處女作 連番鬥智斗勇對決
主演:劉曉慶 / 王心剛
20世紀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已有十多年,新政權逐步穩定,但是竄逃台灣的國民黨時刻不忘反攻大陸,野心勃勃,接二連三派出特務間諜潛...[詳細]
再生之地
[2] 再生之地(1983)
戰犯丑惡污濁靈魂 努力慢慢開始凈化
主演:夏宗佑 / 戰裕民 / 斯琴高娃 / 胡浩
1950年代,中國撫順。當年參加過反戰同盟的春田告知戰犯管理所所長潘雲,他收養的女兒潘婷是在押戰犯伊藤在戰時失散的孩子。潘雲聞訊...[詳細]
虎踞鍾山
[3] 虎踞鍾山(1997)
百廢待興師資奇缺 南京組建軍事學院
1950年代,根據軍隊現代化建設要求,中央軍委派劉伯承在南京組建軍事學院。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師資力量奇缺。劉伯承苦思冥想,決定啟用原...[詳細]
小騎兵歷險記
[4] 小騎兵歷險記(1988)
解放軍部隊小騎兵 長途跋涉歷經艱險
主演:富大龍 / 塗門 / 韓童生 / 趙小銳
解放戰爭時期,12歲的連福和他心愛的小紅馬,被父親送到解放軍騎兵部隊,當上一名小騎兵。一年夏天,一次夜間急行軍中,大雨瓢潑,小紅馬馱著...[詳細]
少年彭德懷
[5] 少年彭德懷(1986)
自幼聰明生活困苦 不畏強勢尋求出路
主演:李海浪 / 富大龍 / 周光大 / 楊彥強
民國初年,湖南某地。德華(富大龍 飾)自幼聰明倔犟,父親(周光大 飾)為供他上私塾累病,母親(郭漢蘭 飾)也離開了人世。爺爺離家前把大刀傳給...[詳細]
五號機要員
[6] 五號機要員(1984)
共產黨派密件要員 孤軍奮戰接頭情報
主演:林強 / 吳玉華 / 牛娜 / 馬群
930年代初,上海。我黨派5號機要員及助手馮自強(林強 飾)送密件去蘇區,敵別動隊長王文軒(王寶華 飾)獲此情報,偵輯處長潘國梁(馬群 飾)也派...[詳細]
兵臨城下
[7] 兵臨城下(1964)
深入敵穴瓦解敵人 陣前起義決心倒戈
主演:陳汝彬 / 李默然 / 龐學勤 / 中叔皇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某城市。被我軍釋放的鄭漢臣(中叔皇 飾)回城後,即受到蔣嫡系203師的懷疑,而且連上司369師師長趙崇武(赫海泉 飾)也牽扯...[詳細]
乾杯,女兵們
[8] 乾杯,女兵們(1985)
陽光女兵坎坷身世 直面人生勇敢追愛
主演:劉佳 / 李乃倫 / 陳青 / 張潮
薛燁是北京人,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繼母常常虐待她,薛燁忍受不了,只好又回到生母身邊。1973年,她來到部隊當上了一名電話兵。軍訓的艱...[詳細]
阿凡提
[9] 阿凡提(1980)
聰明才智行俠仗義 打抱不平愛憎分明
主演:Abake / 古孜麗努爾 / Tuhadi / 吐依貢
《阿凡提》根據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說改編。主人公阿凡提以其聰明才智為勞動人民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反映了人民強烈的愛與憎。 [詳細]
北國紅豆
[10] 北國紅豆(1984)
努力爭取婚姻自由 矛盾婚姻如何抉擇
主演:劉曉慶 / 張國民 / 金鑫 / 於紹康
農村姑娘魯雪枝遠離家鄉,投奔到大 興安嶺的姐姐家落戶。她經過刻苦學 習,於林業中學畢業

㈦ 講述解放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講述解放戰爭的電影有以下這些:

  • 《暴風驟雨》:描繪了東北土改時期的激烈斗爭與農民的翻身過程。
  • 《林海雪原》:反映了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英勇壯舉,展現了英雄智勇並施的風采。
  • 《南征北戰》:聚焦於萊蕪戰役,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民軍隊的英勇無畏。
  • 《紅日》:再現了殲滅整編74師孟良崮戰役的壯闊場景,充分展示了解放軍的強大戰力。
  • 《停戰以後》:聚焦於軍調談判,描繪了和平曙光初現時的復雜政治博弈。
  • 《巍巍昆侖》、《延河戰火》:反映了黨中央轉戰陝北的艱難歷程,展現了革命精神的光輝。
  • 《挺進中原》:展現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闊歷史,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兵臨城下》:講述了解放戰爭圍困長春的緊張局勢,以及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歷史瞬間。
  • 《黑山阻擊戰》:聚焦於遼沈戰役的決戰時刻,展現了戰斗的緊張與激烈。
  • 《濟南戰役》:反映了解放濟南的艱難歷程與勝利的喜悅。

此外,還有《佩劍將軍》、《車輪滾滾》、《難忘的戰斗》、《董存瑞》、《渡江偵察記》、《風雨下鍾山》、《偵察兵》、《湘西剿匪記》、《智取華山》、《碧海丹心》、《海魂》、《長虹號起義》、《破霧》、《保密局的槍聲》、《代號213》、《拂曉前的爆炸》、《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今夜星光燦爛》、《斗鯊》、《英雄虎膽》、《虎穴追蹤》、《地下尖兵》、《拂曉槍聲》、《絕密行動》、《總統行動》、《霓虹燈下的哨兵》、《戰火中的青春》以及《邊寨烽火》、《山間鈴響馬幫來》、《勐壠沙》、《冰山上的來客》等影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了解放戰爭的壯闊歷史和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