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電影解說真實事件
擴展閱讀
周星馳劉德華拍電影 2025-05-17 14:05:44
印度愛經電影下載 2025-05-17 14:01:15

印度電影解說真實事件

發布時間: 2024-08-28 04:45:33

㈠ 超級勵志!印度電影《超級30》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鏈接:https://pan..com/s/1romPPVPnxvtxmGwskY0XiQ

提取碼:6mfc

《超級30》這部電影捕捉了阿南德生活的考驗和磨難,以及他為建立「超級30」學院所面臨的挑戰。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講述了他的斗爭和成就,以及一個人如何改變貧困學生的生活。

㈡ 「復仇」劇情有硬傷恰恰反映印度現實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根據「德里黑公交案」改編的印度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上映5天收獲了5170萬票房。不同於以往印度片的載歌載舞,《一個母親的復仇》講述了一個母親替遭強暴女兒報仇的悲情故事,不過該片在劇情方面卻受到質疑。新京報獨家專訪導演拉維·德耶瓦爾,他講述了創作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困境,以及自己關於復仇橋段的解讀

背景普及

《一個母親的復仇》取材德里黑公交案。

真實案件情況:201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在印度首都新德里,23歲的醫學系大學生喬蒂和男友看完電影後搭車回家,因誤上了一輛不在當班的公交車,悲劇就此發生。喬蒂男友被公交車上6名男子打暈後關押在駕駛室,隨後喬蒂遭到6名男子輪奸。最終喬蒂經過13天搶救後,不幸傷重離世。事後,1名案犯在被關押期間上吊自殺,4名成年案犯被判死刑,1名未成年案犯被判3年監禁。這個事件曾引發全世界范圍內的討論,是印度正視女性的安全問題的開始。

「黑公交」案改編影視作品一覽

2015年

BBC拍攝紀錄片《印度的女兒》

記錄印度黑公交輪奸案的方方面面。這部紀錄片本該在2015年的三八婦女節在印度播出,但最後影片在印度全面禁播。

2019年

奈飛拍攝影視劇《德里罪案》

瑞奇·梅塔用了最客觀冷靜的方法來講述整個故事,通過德里警察局女性副局長夏爾馬的辦案視角,以7集內容回溯警方6天的破案過程,沒有什麼靈光乍現或者神來之筆,破案全靠實地走訪調查、徹夜查看監控,將各種線索抽絲剝繭,有效整合,最後為觀眾拼湊出事件的全貌。

回應

改編

劇情改動較大? 復仇有真實事件做基礎

《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印度「黑公交」案,但電影沒有按真實事件發生的歷程那樣演繹。影片內容經過不少調整,受害者艾麗婭在夜晚候車時被她曾拒絕的同班男生以及其他3人強行帶走,後來她被實施了慘無人道的輪奸和毆打,但不同於喬蒂,艾麗婭活了下來並對對方進行了指認。可後來對方竟然全都被判無罪,面對鑿鑿的證據罪犯們被釋放,其中一人甚至還繼續返校上學,女孩的繼母戴維琪決定親手向犯罪者實行復仇,展開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戴維琪親手擊斃強暴繼女艾麗婭的犯罪分子。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印度並不新鮮,該片曾在2017年7月在印度上映,也因為故事取材和 社會 話題性險些被禁。不同於「黑公交」案件,艾麗婭的母親戴維琪向傷害自己女兒的犯罪分子舉槍復仇,這樣的改動會讓影片脫離現實嗎?

德耶瓦爾表示,《一個母親的復仇》是由印度人的 情感 製作的,但也有真實事件做基礎。除了「黑公交」案,他把其他真實故事也加了進去,「在一項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發生的一起真實事件,一位母親開槍打死了性騷擾自己女兒的騷擾者」。

劇情

反轉太快太暴力?因為受害者得不到法律支持

《一個母親的復仇》上映之後,部分觀眾對「以暴制暴」的復仇劇情不太認同,尤其是「前期復仇過程太順利」、「警察態度翻轉太快」,影片被質疑劇情有硬傷。

對此,德耶瓦爾談道,這正是自己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心聲。有文化且善良的女主,在家庭遭遇了沉重打擊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才最終不得已用私刑來解決問題。

德耶瓦爾十分理解片中女主一家的困境,「在印度,當你每天醒來,讀到身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感覺非常無助。罪犯逃跑,媒體將事情變成一場審判,這會讓那些受害家庭非常沮喪。沒有人支持他們,沒有人為他們發聲。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只討論幾天,然後一切又回歸正常,一切又都沒有改變」。

警察馬修懷疑戴維琪在實行復仇計劃。

「我的鏡頭展示的是當印度法律失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德耶瓦爾表示,「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我從來沒有說過她所做的是正確的,只是想反映印度 社會 現實,當法律失效時,一個母親能為女兒做什麼。」

而對於警察態度的翻轉,德耶瓦爾解釋說,當法律沒有站在受害者一邊的時候,警察在心中存有疑慮,但他不允許「以暴制暴」。然而,在影片高潮部分,當受害人媽媽哭著說「這種事還會發生,而你們卻什麼都做不了」的那一刻,警察與她產生了共鳴,無力感讓他決定站在受害人這邊。

講述

「導演式演員」希里黛玉遺作

片中飾演艾麗婭母親的演員希里黛玉是印度國寶級女星,她被稱為「寶萊塢最後的女皇」,在寶萊塢堪稱傳奇。2018年2月24日,希里黛玉不幸逝世,享年54歲。

《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德耶瓦爾的導演處女作,同時也是希里黛玉的遺作。談及和希里黛玉的合作,德耶瓦爾談道:「第一部電影可以和希里黛玉這樣的演員合作,我別無他求了。她十分善於接受我在片場的想法。《一個母親的復仇》是她的第300部電影了,也是她最後一部電影。她是一位導演式的演員,非常熱情,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場景,每一段戲她都會耐心傾聽你講,把場景內在化,然後做出自然生動的詮釋,她是我們最好的演員,直到現在我都很想念她。」

拍攝難點在於還原悲慘現場

德耶瓦爾透露,整部電影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邀來兩位非常有才華的巴基斯坦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女兒和父親,但在影片完成90%的時候,因為當時政府頒布的一項禁令「禁止巴基斯坦演員出演印度電影」而不得不推後拍攝安排,刪掉一些拍好的部分。

比起大環境的困難,德耶瓦爾認為要拍攝一個人類永遠不會原諒的場景,是更有難度的事情。如何還原慘無人道的情節,讓觀眾理解並能感受到女性的痛苦,又不能將這種痛苦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德耶瓦爾表示,為拍攝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劇組做了很多 社會 調研,「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去研究所有前後時間跨度大的重要案例以及 探索 調查和法庭審理程序背後的原因,走訪了官員、調查小組、律師、法官和強奸倖存者以及她們家人,他們的堅強才讓我們了解了捲入此類法庭案件的家庭的遭遇。」

原標題:「復仇」劇情有硬傷?恰恰反映印度現實

㈢ 《孟買酒店》還原真實事件 事實面前誰都沒有主角光環

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孟買酒店》,通片都是對真實事件的高度還原,影片很少出現戲劇性反轉的情景,直言不諱的用鏡頭展示出了恐怖分子的殘忍行徑,演譯了一場狹小空間逃生的故事。

故事開篇就是一群乘坐遊艇、面容緊綳的青年人,帶著執行任務才會有的耳機,聽著無線電波另一端的洗腦灌輸,「真主與你們同在,天堂在等待你們,真主至上」。

孟買酒店與往日一樣的安逸和平靜,客人們忙碌著自己的事情,而上岸的恐怖分子已經潛入整座城市,製造了多起大規模襲擊事件。

他們將目標鎖定在了泰姬瑪哈酒店,一群手持沖鋒槍,身背行囊的青年人悄無聲息的混入酒店,對酒店所有客人進行無差別屠殺。

此時酒店一片混亂,所有人四散而逃,而行凶歹徒幾乎殺光了他們視野范圍內的所有人,手無寸鐵的客人雖然數目龐大,但是面對持槍的歹徒絲毫沒有還手之力,只能夠被無情的屠殺。

這群歹徒對酒店的豪華裝飾充滿了羨慕的目光,並且對酒店的甜品幾乎一無所知,基本可以斷定他們是偏遠地區的貧窮青年,受到一些宗教組織的蠱惑和洗腦,從而成為他們的殺人工具。

他們在領頭人的指揮下,對整個酒店展開地毯式搜索,絲毫沒有放過一個人的想法,酒店服務員臨危不懼,暗中悄悄地轉移受困酒店的客人。

此時一名女客人正在洗澡,根本不清楚酒店發生了什麼,直到家人打來電話,以及身中數槍的女士闖入她的房間避難,她才瞬間驚醒,發現酒店遭遇歹徒襲擊了。

她匆忙和孩子躲入卧室的櫃子里,親眼見到歹徒射殺了躲在衛生間的女士,她捂住快要哭泣的嬰兒,所幸躲過了一劫。

同時酒店外面除了圍觀群眾之外,一些普通警察已經趕到現場,他們企圖潛入監控室,幫助後續部隊對歹徒進行精準打擊,但是剛進入酒店就被歹徒襲擊倒一半人。

酒店管理人員將生還的顧客藏在一個密室里,等待著特警的救援,而此時一位胸部中槍的美籍華裔女人打亂了一切,疼痛難忍的一直在喊叫,情況危急管理人員決定讓服務員送她出酒店就醫,途中一波三折,最終還是死在了酒店的樓梯間。

就在此時服務員偶遇警察,並帶著警察來到了監控室,而歹徒開始將有錢人抓到一個房間,准備集體處決,並想拍攝一些處決的視頻,所有人幾乎沒有逃生的可能,只能任歹徒隨意宰殺。

後來歹徒還是發現了客人藏身的密室,想展開二輪屠殺,卻正巧被監控室的警察看到,他們決定殺了歹徒,結果只是打傷了一名歹徒的腿部。

事情越來越一發不可收拾,遲遲未到的特警部隊終於出現了,在特警部隊的護送下,最後有少量人逃出了酒店,所有歹徒也被趕來的特警隊員現場擊斃了,孟買酒店的恐怖襲擊也算被終止了。

這部電影直接從遇難顧客的角度,全新展示了恐怖襲擊對無辜客人內心造成的陰影,並揭示了孟買酒店對恐怖分子零容忍的態度,以及惡劣環境下人類的優秀品質依舊璀璨奪目,影片不同於傳統恐怖襲擊電影那種迴避襲擊鏡頭,而是直接了當將孟買酒店當初每一個細節真實地還原在銀幕上。

《孟買酒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2008年11月印度五星級酒店泰姬瑪哈酒店遭到恐怖分子襲擊。對於酒店的客人進行了長達60小時的無差別射殺,其手段極其殘忍,造成了195人死亡。

泰姬瑪哈酒店

泰姬瑪哈酒店,位於印度孟買的中心地帶,佔有6英畝茂盛的風景花園園區,她與世界同類酒店的差別在於,坐落在海邊的她,入口不是面朝大海的,而是朝向城市的。

店內部富麗堂皇的陳設,令入住其中的賓客無不為之傾倒,不盡其數的藝術珍品,貫穿於整個酒店的內部空間,無盡的拱廊親切典雅,莊重的中央樓梯,碩大的內部空間,以及室外透進來的和煦陽光,還有那交響樂隊的現場演奏,每一個細節都將奢華發揮到了極致。

被譽為「象徵印度的自尊和財富的印度最佳酒店」。

真實慘劇不寒而慄,人性的惡才是最大的「魔鬼」

在那地獄般的浩劫中,酒店的工作人員沒有全部撤出,那些留下來的英雄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守護著酒店顧客的安全。

恐怖事件被撲滅後,為了緬懷這些勇敢的工作人員,泰姬瑪哈酒店門口,出現了一座祭奠他們的紀念碑,每天都有很多民眾在此獻花。

泰姬瑪哈酒店重新開業,當時被困酒店的很多遊客,又重新回到這里,出席了盛大的再開業慶典。

雖然這起恐怖襲擊,彰顯了印度人民的勇敢,但印度當地警方,在處理這起恐襲事件時表現出來的昏庸,引起來印度民眾的大規模抗議,如此嚴重的恐怖襲擊,警方竟然固執的堅持要等特種部隊到達,明顯是缺乏如何對付暴恐分子的訓練,而地方警力和裝備的不足,也是恐襲事件迅速擴大的誘因。

與電影里表現的一致,這起襲擊是有計劃有預謀的,泰姬瑪哈酒店只是恐襲目標之一,還有火車站、餐廳等多個地方受到襲擊,即便是有特種部隊參與,也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徹底平息這場災難,而在背後操縱槍手們的幕後真凶,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個迷。

不管這個人是誰,他和 歷史 上那些恐怖襲擊策劃者們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惡魔」,真心希望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惡魔般的極端主義,人類彼此之間不該有這么大的仇恨,不該如此水為不容,更何況,無辜平民的流血與傷亡,換來的只有眼淚和絕望,它們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答案迷失在盲目的怒火中。

最後,再次向泰姬瑪哈酒店的英雄們致敬,你們用自己的生命護衛了孟買,願世界和平。

㈣ 星期四印度電影是真實事件嗎

用來警醒大家的,引起世人的關注,來推動保護女性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名幼稚園女老師——奈娜,是受小朋友們和父母信賴的教師。星期四當日,她前面讓幼稚園女傭放假回家,後面就取出小手槍,積極報警,表明自身已經挾持了幼稚園16名少年兒童。

掛了電話後,電子門鈴響了,一名同學的家庭司機送過來了三明治與生日生日蛋糕。奈娜使他進家,把食物學會放下,可在奈娜低頭撿物的情況下,讓駕駛員看到了別在腹部的小手槍。因此奈娜將駕駛員綁了起來。這時,忘掉拿手機的女傭又回到幼稚園,也被奈娜綁了起來。

警員抵達以後,奈娜開兩槍,打電話給女警察,規定另一名男警察——賈偉德汗,也一定抵達當場。賈偉德汗來啦以後,奈娜先後明確提出了幾個方面規定:

1.一小時內籌資5一百萬美元打進奈娜的個人帳戶上,不然就依照聲母表的次序,槍擊少年兒童。警員逐漸籌資,一個女警官並不認為奈娜會確實損害小孩,讓突擊隊員逐漸行為,貼近幼稚園,提前准備強入。奈娜發覺了突擊隊員,因此拍了短視頻傳至互聯網上,短視頻里,一個男孩兒被槍擊事件,現場倒下。全部氛圍越來越十分的焦慮不安,警員也越來越乖巧。稍候,資產到賬。2.到某一院校產生倆個人 。警員們考慮去找那兩人,但她們只發現了一個,送到了當場。3.規定國家總理和他語音通話 。假如能語音通話現場放跑兩位小孩。4.規定國家總理趕到當場和他零距離溝通交流。假如能在場,就放跑全部的小孩。

最終,迫不得已社會發展的工作壓力,奈娜的目標實現了——國家總理趕到了當場。可是國家總理表明不容易進來幼稚園,由於她也是一個風險分子結構。奈娜為了更好地獲取信賴,讓女傭帶上那一個被「槍擊」的小孩出去了。她向眾人表明,她沒有傷害所有人,她另有目地。因此,賈偉德汗拿著槍,保衛著國家總理進入了幼稚園。奈娜准備好了直播工具和手機上。二人在攝像頭前,零距離逐漸開展交談。

奈娜表明了為什麼那麼做的緣故。

在奈娜十幾歲的情況下,被校車司機和另一名男子玷污了。她的父母親去警員警報,但復雜的警察在解決另一件要案,針對他們的案子沒有放過多的想法,造成案子最終沒有下文,犯罪分子依然安然無恙。那時候的執法警員便是賈偉德汗,這名超級警察。奈娜得話激起了賈偉德汗的追憶。的確是那麼回事,他的心靈也特別的後悔莫及,放下了疑心。奈娜往往讓這件事情那麼震驚,劫持小孩,讓國家總理零距離交談,便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法律法規的過程,他期待國家總理可以提議,讓搶劫犯一律死刑執行。

她要的五千萬美元是為了更好地轉至這些被害的女孩子們。據官方網統計分析,印度的每16分鍾就有一個女性被玷污,而第三方統計分析呢?不確定性,但只有是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