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部關於多重性格之類的懸疑電影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佳作—《精神病患者》,1998年格斯·范·桑特翻拍過,但翻拍的很失敗,建議只看原版就可以了:
精神病患者Psycho(1960)
劇情:
故事來自一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小說:一個女人偷了錢後,來到一家汽車旅店;她在旅店的浴缸里被謀殺,這便是影史上著名的淋浴戲。旅店的老闆神色似乎不太正常,到底是他謀財害命,還是另有所圖,抑或是他那神秘的母親在幕後操縱?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編劇 Writer:
羅伯特·布洛克 Robert Bloch .....(novel)
Joseph Stefano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安東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Norman Bates
珍妮特·利 Janet Leigh .....Marion Crane
維拉·邁爾斯 Vera Miles .....Lila Crane
馬丁·鮑爾薩姆 Martin Balsam .....Detective Milton Arbogast
弗蘭克·艾伯森 Frank Albertson .....Tom Cassidy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Man in Cowboy Hat (uncredited)
約翰·加文 John Gavin .....Sam Loomis
John McIntire .....Sheriff Al Chambers
Simon Oakland .....Dr. Fred Richmond
Vaughn Taylor .....George Lowery
Lurene Tuttle .....Eliza Chambers
Patricia Hitchcock .....Caroline (as Pat Hitchcock)
John Anderson .....Charlie
Mort Mills .....Highway Patrol Officer
Fletcher Allen .....Policeman on steps (uncredited)
Prudence Beers .....Extra (uncredited)
Muriel Bradley .....Extra (uncredited)
Keith Britton .....Extra (uncredited)
Kit Carson .....Extra (uncredited)
Francis De Sales .....Officer (uncredited)
George Dockstader .....Extra (uncredited)
George Eldredge .....Chief James Mitchell (uncredited)
Harper Flaherty .....Extra (uncredited)
Sam Flint .....Officer (uncredited)
Margaret Furrer .....Extra (uncredited)
Virginia Gregg .....Norma Bates (voice) (uncredited)
Paul Jasmin .....Norma Bates (voice) (uncredited)
Myra Jones .....Extra (uncredited)
Lee Kass .....Extra (uncredited)
Frank Killmond .....Bob Summerfield (uncredited)
Ted Knight .....Guard (uncredited)
Pat McCaffrie .....Police Guard (uncredited)
Jeanette Nolan .....Norma Bates (voice) (uncredited)
Lillian O'Malley .....Extra (uncredited)
Fred Scheiwiller .....Extra (uncredited)
Chief Tahachee .....Citizen/Ned Place (uncredited)
Helen Wallace .....Hardware Store Customer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procer (uncredited)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伯納德·荷曼 Bernard Herrmann
攝影 Cinematography:
John L. Russell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輯 Film Editing:
George Tomasini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Robert Clatworthy
Joseph Hurley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George Milo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Rita Riggs .....(uncredited)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Hilton A. Green .....assistant director
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精神病患者》可謂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心驚肉跳。
這部現代恐怖片之母拍攝時成本很低,拍攝時間也很短,改編自勞勃·柏洛區(Robert Bloch)的小說,約瑟夫·史蒂法諾(Joseph Stefano)編劇,由希區柯克以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餘地操縱觀眾情緒,從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純電影表達。希區柯克拋棄了以前自己電影中已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過視覺、而非劇情去刺激觀眾。片中的「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盡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沖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
導演
「希區柯克」這一名字可謂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正是這位舉世公認的恐怖大師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連續劇,絕大多數以緊張、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的陰暗面為敘事主題,並熟練地將性感、懸疑、幽默融合於一體。希區柯克執導影片的最終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此與現代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可稱為驚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沒有扭曲變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以精巧的情節安排和演員的卓越發揮取勝。
希區柯克1889年生於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經歷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後,於1926年導演了第一部懸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殺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級台階》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1940年,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希區柯克拍攝了這一時期的總結性作品《美人計》。
50年代,希區柯克在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齊頭並進,並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拍出了《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以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情節、低預算的黑白製作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悚的《精神病患者》,從而使該片成為希區柯克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新浪潮的大師們給予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曾在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其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演員
《精神病患者》培養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全球級別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東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於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簽約,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與同為演員的托尼·寇蒂斯(《熱情似火》)結婚後開始演繹成熟女人的角色。後由於在奧遜·威爾斯的《歷劫佳人》和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現而晉身一線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為其贏得當年的金球獎影後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國政府頒予藝人的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司令」。珍妮特·李曾說過,在拍攝淋浴被殺的經典場面時,希區柯克剪接了70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死前的恐懼感,而當她在戲院看罷那場戲後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後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據悉,李在該片的片酬只有2.5萬美元,而此後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該片中的恐懼表情也被英國電影雜志《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精神病患者》還捧紅了男星安東尼·珀金斯,並使其所飾演的角色諾曼·貝茨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美國著名演員安東尼·珀金斯(1932—1992)生於紐約,早在大學時代即熱衷於表演,一次在百老匯演出時被大導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請他與著名影星賈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勸說》,此片獲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此後他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繹了一位具有雙重性格的年輕人,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從此馳騁影壇30年之久。在大西洋兩岸,他主演了《孤獨的人》、《綠廈》、《審判》、《巴黎戰火》等片。
配樂
此片的配樂也居功甚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浴室被殺的場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瑪麗亞的肉體,其實一刀也沒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厲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鏡頭,此外最大的功臣莫過於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後立即改變了主意。
花絮:
·希區柯克用化名僅以9000美元就買下了小說的版權。
·在《西北偏北》、《迷魂記》兩部成本較高的彩色片之後,希區柯克率其電視製作班底用極低的成本拍攝了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區柯克本人的說法是,他是不想此片顯得過於血腥暴力(眾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電影會不會賣座。
·希區柯克製作的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費了80萬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後很快就贏利了1500萬美元。
·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了「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候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浴室殺人一場戲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區柯克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攝影機的移位達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憶說,在拍攝《精神病患者》時,為了實驗劇中的屍體夠不夠嚇人,希區柯克乾脆拿珍妮特當起了試驗品。有時李在吃完午飯後推門走進化妝室,會發現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屍」。珍妮特·李說:「希區柯克會根據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屍體。」
·希區柯克支付給安東尼·珀金斯的片酬為4萬美元,這也正是瑪麗亞從公司偷去的巨款數額。
·希區柯克偏愛金發美女,他曾說過:「金發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發是多麼美阿!」此片中被殺掉的珍妮特·李當然也是金發。
穿幫鏡頭:
·當諾曼從他住的屋子走到旅館辦公室迎接瑪麗亞時,外面正下著瓢潑大雨。但在下一個鏡頭,當他站在旅館辦公室時他的外套卻是乾的,一滴水沒沾。
·在諾曼搬運瑪麗亞屍體的鏡頭中,瑪麗亞的汽車蓋一會是乾的一會是濕的。
·瑪麗亞淋浴時撕開了一塊肥皂並將包裝紙扔在浴盆里,當諾曼清掃浴盆時卻沒看到那張包裝紙。
『貳』 類似誤殺的懸疑電影
調音師(豆瓣評分8.3):同為印度片,假裝盲人卻目睹兇案現場皮隱譽,反轉再反轉,最後誰能成功脫罪。
一個攜畢母親的復仇(豆瓣評分6.8):印度片,叛逆女兒被強暴,正義遲到,高智商後媽親手教做人。
天作謎案(豆瓣評分6.8):印度片,警官德夫正在調查一宗雙重謀殺案,只有兩名證人,他們也是主要嫌疑人。
看不見的客人(豆瓣評分8.8):西班牙燃段,偷情路上意外撞人毀屍,究竟能否成功掩蓋罪行。
安娜(豆瓣評分7.7):呂克貝松,俄羅斯女特工的開掛生活,間諜喬裝,暗殺,竊取情報,偷東西…
彗星來的那一夜(豆瓣評分8.5):你是你嗎?我是我嗎?誰殺了誰?
恐怖游輪(豆瓣評分8.4):生生死死無限循環。
網路迷蹤(豆瓣評分8.6):互聯網時代的犯罪調查。
致命ID(豆瓣評分8.8):到底誰是殺人魔?
『叄』 如何看待《暗殺》這部電影
影片由六次暗殺任務串聯而成,李政宰飾演的廉錫鎮是第一個暗殺任務的執行者,最終任務失敗被捕並且失去了一根手指。廉錫鎮再次出現是在上海,他以臨時政府警務局隊長的身份為了暗殺親日派官員而找到了獨立軍狙擊手安沃允、爆破專家黃德三、新興武官學校畢業生「速射炮」秋尚沃三人組成了暗殺小隊。影片前段廉錫鎮這個人物機智果敢又不失幽默,當觀眾還期待著這個帶著金手指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物會如何帶領手下拿下日本軍官和親日頭子時,廉錫鎮的雙重身份讓原本單純的暗殺任務變成了更為復雜的三重暗殺。廉錫鎮組織暗殺小組刺殺日本高官和親日派要員,背後他將任務透露給日本人,並僱傭「獵人」暗殺三個自己派出的暗殺小組成員。同時,臨時政府特工組因暗殺任務失敗開始對他的身份產生懷疑而發出了如果發現廉錫鎮叛變就地處決的暗殺命令。從20歲到60歲,李政宰立體表現出了廉錫鎮在大約40年的歲月里,在經歷時代的風波的同時,從白到黑的過程。人在面對死亡和非人性折磨時都會恐懼,這是人的本能,為了祖國的獨立有人深埋恐懼在心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但在死亡面前,廉錫鎮最終選擇變成惡人,他賣消息給日本人甚至不惜瘋魔一般殘殺自己的同胞,最後坐上審判席的他是知道自己犯了多大錯誤的,有人選擇為了信念而犧牲,而廉錫鎮幾十年來因為不相信抗日真的會勝利,一直為了活著而發臭著,為了活命他選擇了背叛,選擇了殺戮,為了活命,法庭上,他撒了謊。 全智賢此次首次挑戰「一人分飾兩角」,出演狙擊手「安沃允」和千金小姐「美津子」,兩個角色雖是雙胞胎,卻有截然不同的境遇,一個是扛著狙擊槍戴著一副破眼鏡朴實無華的暗殺領導者,一個是穿著華府畫著精緻妝容被父親圈養的富家小姐。安沃允全片話不多,內心戲不少,破碎的鏡片擋不住她剛毅的眼神,她彷彿就是為了獨立而生,信念是支撐她扛下去走到最後的唯一勇氣,當她流著汗忍著疼痛告訴夏威夷?皮斯托,她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活著,她只是想告訴日本人,還有人沒放棄。看見自己的姐姐死在了父親的槍口,她眼淚奪眶而出卻不敢讓自己哭出聲音,她忍受噩夢的折磨,回到姐姐的家,只因為她還活著,活著就要戰斗,一個女人擁有這般大無畏的勇氣令觀眾動容。片中全智賢不施粉黛,頭發隨意紮起,暗色衣服破碎的眼鏡,那麼樸素卻那麼的美,從那句「上海有個咖啡館叫米拉諾,你去過嗎?」我們聽到了她獨自赴死的決心,她和夏威夷是如何相愛的片中沒有描繪,槍彈硝煙湮沒兒女情長,但卻能從戰火中看到無處不在的溫情,最後訣別時淺淺一吻,她問他:「我們還會再見嗎?」,瞬間淚奔。
河正宇飾演的夏威夷?皮斯托是全片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人物。他大概沒有想到自己真的會愛上一個嘴裡玩笑著「喝個咖啡談個戀愛」的女殺手,他教美女加糖,玩世不恭地送美女圍巾。這個人物很有趣,一個賞金獵人,拿錢辦事帶點黑暗面,他受雇於廉錫鎮暗殺以安沃允為首的三個暗殺小組成員,這個人物前期還只是個有點神秘的僱傭殺手,隨著劇情的推進他不知道自己何時對安沃允動了心,思維發生了轉變,也加入了抗日暗殺的行列,和廉錫鎮相反的是這是一個從黑到白的過程,於是兩人從合作關系變成了對立,本可以靠臉吃飯卻偏要拼演技的二人上演了一場難分勝負的「遭遇戰」, 在崔導演眼中「每個導演都想合作的」河正宇雖然戲份相對較少,但夏威夷皮斯托這個人物絕對稱得上是他出演過的所有角色中最有型的,不同於他以往嚴肅悲情的人物形象,這個殺手帥氣幽默,浪漫不羈, 風衣雙槍成了他耍帥刷臉的利器,影片用很短的篇幅交代了他的背景,殺父同盟的一員,和安允沃的背景巧妙重合了,這也為她後面幫安允沃開槍埋下了伏筆。影片的後面,他毅然送走了安允沃,淺淺一吻告訴她再見面,你會是我的老婆,他大概知道自己活不了了,但他還是笑著開著玩笑和搭檔樂呵呵說「我們逃出去了就去夏威夷,聽說那裡的女人不穿衣服到處走」。他拼盡了最後的力氣走向廉錫鎮,全身都是彈眼,跪地沒了氣息,他死的悲情,我看的痛心,如果我是導演,我一定會安排若干年後他和他未過門的妻子相遇,在最初的那個咖啡館,繼續硝煙戰火中無法言說的愛情。
戰後初期韓國的歷史復雜,親日派並沒有被討伐,反而大多人依舊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導演沒有逃避事實,這段歷史無法用一個簡單的罪人伏法敷衍過去。所以他並沒有用法律的途徑去處置罪人,而是選擇了用16年前他們必須完成的「暗殺」任務結束了廉錫鎮的生命。影片的最後,一根根蠟燭被點起,回憶切片,速射炮和黃德三笑著跳著舞,老頭對安沃允說:「三千塊,不要忘記我們。」
這些為了信念沖鋒在抗戰前列的民族英雄,歷史讓我們記住。
『肆』 如何評價《刺殺據點》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總體感覺還可以,就是廣場暗殺和爆炸的場景前後幾分鍾的情節,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場景、不同目的反復回放的拍攝手法,讓我感覺看起來有點累、有點煩。這種拍法少見,但有多少人喜歡,我不清楚,反正,我是不怎麼欣賞的,尤其是象這部電影回放次數過多的情況,更是讓我感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