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日本拍的國產電影有哪些
《新宿事件》
劇情簡介:
20世紀90年代中國東北,鐵頭(成龍 飾)和女孩秀秀(徐靜蕾 飾)兩情相悅。不久,秀秀作為二戰遺孤返回日本,從此杳無音訊。掛念秀秀的鐵頭偷渡來至日本,投靠同鄉阿傑(吳彥祖 飾),與一眾華人偷渡客過著提心吊膽的黑工日子。
此時的秀秀已經更名結子,嫁給了日本黑幫三和會的若頭江口利成(加藤雅也 飾)。親眼見到這一幕的鐵頭心灰意冷,自此決心千方百計賺錢,留在日本。他們撈錢的手段很快觸及到台南幫的利益,最終導致阿傑被斬斷右手。鐵頭跟蹤台南幫老大高捷(高捷 飾),意外得知一場黑社會的利益仇殺陰謀,他和一眾朋友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
❷ 有哪些在國外反響很好的中國電影
《英雄本色》這部電影在韓國反響很好,《貓妖傳》這部電影在日本反響很不錯。另外,成龍主演的很多電影在國外反響都很好吧。像《A計劃》、《尖峰時刻》、《紅番區》、《飛龍再生》等電影,在國外反響都特別好。
❸ 《八佰》將在日本上映,你覺得這部電影在日本的收視率能有多少
由管虎導演執導,黃志中,歐豪,姜武等演員共同主演的電影《八佰》,上映之後獲得了觀眾的喜愛。並且這部電影也獲得了很高的票房,在國內也引起了很高的熱度。《八佰》這部電影在2020年上映之後,由於一直被贊賞,所以,這部電影也打算在日本進行上映。不過,至於這部電影在日本會不會受歡迎,會不會有一個高的收視率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那麼關於《八佰》將在日本上映,你覺得這部電影在日本的收視率能有多少?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不過,還是希望《八佰》這部電影能夠收獲好的收視率
雖然《八佰》這部電影可能不會在日本獲得一個好的成績,但是,《八佰》畢竟是中國影視劇,中國文化的代表。所以還是希望《八佰》這部電影能夠在日本獲得一個好的收視率,讓更多的日本觀眾也對我國的文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關於《八佰》將在日本上映,你覺得這部電影在日本的收視率能有多少?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覺得《八佰》能夠在日本獲得高收視率嗎?歡迎留言交流。
❹ 鬼子來了的電影在日本的影響
時隔19年,再去看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依然能夠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力度。
不去說電影的拍攝手法,不去說它的攝影技巧,單說其內容,就足夠令人震撼。透過那些荒誕而幽默的畫面和對白,實際上姜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深入骨髓的警醒。
命途多舛的經典力作
為了更好地將一部完美的《鬼子來了》,姜文的電影拍攝透支了,原本投資預算在2000萬元,可是,電影拍攝到最後,超出預支30%,也就是說,電影的拍攝成本在2600萬左右。
然而,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絞盡腦汁的姜文,拍攝好電影,卻卡在了送審的那一關——被總局「槍斃」了,理由很簡單:影片的立場有問題!
總局當年的回復是這樣的:影片一方面不僅沒有表現出在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誇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然而,是否真如總局所說,影片真的誇大了百姓的愚昧、麻木和奴性呢?顯然不是!
「褲襠藏雷」、「手撕鬼子」之類侮辱觀眾智商的電影都能平安過審,為何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反而受盡波折,差點夭折?
為了讓電影能夠面世,當年姜文耍了個「小滑頭」,在未通過審核的情況下,姜文在2000年4月份,私自將影片樣片送往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參賽,一舉引起世界的矚目,還獲得了當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但同時也引起了總局的反感,發文要求《鬼子來了》的3家製作公司從戛納電影節上撤回該影片。
到了2002年,影片在日本正式公映,公映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日本五大暴力集團曾發傳真到影片的發行公司,警告發行公司,說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參與該片拍攝的日本演員將不能保證安全。事實也是如此,《鬼子來了》在日本上映之後,一度讓電影院陷入混亂。
觀影者不同的情緒碰撞,恰好證明其偉大性,一位日本影評家說:鑒賞後的混亂正是名作的證明!
事實也證明,《鬼子來了》的經典,截止目前,豆瓣接近40萬人參與打分,評分9.2分,一直就沒有跌出豆瓣TOP前50。姜文在2001年還憑藉此片獲得法國文化獎。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好的電影也是如此,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准,大浪淘沙之後,《鬼子來了》依然屹立不倒。
藏在鏡頭下的荒誕與冷幽默
電影取材於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但經過改編之後,融入了大量姜文的風格。在拍攝過程中,姜文的確拋棄了原小說「軍民奮勇抵 抗侵略」的主題,更加註重提煉和鞭撻「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
電影台詞幽默而充滿節奏感和爆發力,荒誕的畫面在電影里俯拾即是:
譬如說開始被抓的日本軍人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自詡為日本武士衛道者,實際上弄到最後卻只是個種莊稼的農民,大義凜然慷慨赴死,最後卻膽小如鼠,為了活下來,不惜卑躬屈膝。
再譬如說,花屋小三郎讓翻譯官董漢臣教自己罵人的話,意圖刺激俘虜自己的村民,從而殺掉自己,「捨身成仁」,而漢奸董漢臣卻教給了他討好的話,話語的不對稱形成了強烈的反諷意味。
當花屋小三郎一臉兇相說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觀眾笑了,但是,更多的卻是一種荒誕的感覺。
諷刺農民愚昧的畫面也比比皆是,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姜文飾演的馬大三砍殺日本俘虜後即將被槍斃的畫面。
圍觀群眾的笑聲里透著的麻木、冰冷讓人感到窒息。恰如此前談及劊子手砍頭的橋段時,民眾的看戲心理。看到同胞被殺頭,他們的反應是什麼?是「歡聲一片,看劉爺使刀,如飲美酒!」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這種民眾的愚昧與麻木,被稱之為「看客心理」。
為什麼姜文要撿民眾的「軟肋」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還有可能背負罵名的事兒?
在接受采訪時,姜文曾有一段話很令人深思,他說,魯迅對自己民族與文化中某些問題進行諷刺與挖苦,這也是充滿了愛的。他為什麼不挖苦日本去呀?因為他是想讓中國這「脖沒了,比日本強了,這是最大的愛國。反過來個別人為了自己的私慾違心地故作贊揚歌頌狀,而不讓人們看到問題的實質,那就像我們片子中的翻譯官董漢臣一樣了。
時代在進步,但有些傷疤不能忘
人是容易健忘的動物,「好了傷疤忘了疼」就是這個道理。
姜文在談及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時也曾提到過,其實他對日本人的印象不錯。1982年姜文在上中戲的時候,班上也有不少日本同學,並且和他們的關系都不錯。他們紳士、健談,還和中國同學談起了戀愛,這和姜文印象里的日本人大相徑庭。
他們不該是小時候電影里的松井之類奸詐狡猾的丑惡嘴臉嗎?他們怎麼能夠這么溫文爾雅,讓人依依惜別,戀戀不舍?
可是,隨著對日本文化的不斷深入了解和學習,姜文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想通過影片告訴觀眾一個事實: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恰如電影里的馬大三,他以為自己好吃好喝對待花屋小三郎,他理應講道理,給自己糧食,即使不給糧食,也應該講道理,不應該對自己拔刀相向。但現實很快就甩了他一大耳光。
花屋小三郎的上司確實履行了諾言,給了他們糧食,但其動機卻不在於此,而是要通過押送糧食,將村民聚集在一起,狂歡之後一舉殲滅,用心何其險惡歹毒。那些表面上的和平,那些藏在音樂背後的陰暗如同潮水,瞬間湮滅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日本已經投降了,可是日本軍官還是對掛甲台的村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
戰爭已經結束了,沒有人不痛恨戰爭。二戰中被屠殺的600萬猶太民族,南京大屠殺中慘死的中國同胞……戰爭的無情人人都知曉,但是,誰又能保證不會再有戰爭?
至今依然有許多人本人不願意正視歷史,直面真相,否認歷史,依然在狡辯,這大概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❺ 有什麼中國電影推薦給日本人看
就給他推薦一些抗日神劇吧。。
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等等這一些。。。!
下面開始說了。
你可以給他推薦一些中國比較好的電影啊。
例如高分電影,霸王別姬,等等
被評為華萊塢 90年代的香港電影啊,比如古惑仔,賭神啊。等等
中國式青春系列電影啊,比如中國合夥人,致青春啊,以及那些年,等等。。。
還有一些動作片啊,葉問啊,黃飛鴻系列啊,一代宗師 等等。。。
都是可以的啊。
不夠的話,還有劇情類的,比如我們天上見,可愛的你等等,,,,
❻ 唐嫣燕雲台日本播出,我國走出國門的影片還有哪些
我國走出國門的影視作品還有《還珠格格》、《神鵰俠侶》、《花千骨》、《琅琊榜》等電視劇,以及《湄公河行動》、《捉妖記》、《山河故人》等電影。《燕雲台》是由唐嫣、竇驍、佘詩曼等人主演的一部古裝電視劇,在中國的播出時間是二零年。這部電視劇以中國歷史上的遼朝為故事背景,而唐嫣所飾演的蕭燕燕,人物原型便就是遼朝史上非常著名的蕭太後。就在前幾日,日本方面有報道稱《燕雲台》將會在下個月十號在日本播出。
除了日本、越南以及韓國三國之外,中國影視劇所到往的國家還有俄羅斯。不少俄羅斯人在網站上收看了《花千骨》、《甄嬛傳》等中國電視劇。再有就是,《媳婦的美好時代》也經由翻譯,順利在非洲播出。走出國門的中國影視作品並不單單只限於電視劇,還有諸多電影,比如說九十年代的香港影片,現在的《捉妖記》、《湄公河行動》、《山河故人》等。
走出國門的中國影視作品持續增多,說明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我們在接受韓國、日本以及泰國等外來文化輸入的同時,這些國家也同樣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反輸入。像這些走出國門的電視劇以及電影,便就是中國文化的載體。通過它們,日本人、韓國人等外國人能夠加強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了解。
❼ 妻夫木聰曬出和王寶強的合照慶祝《唐探3》,前者在日本有多大名氣
一:妻夫木聰曬出和王寶強的合照慶祝《唐人街探案3》妻夫木聰曬出和王寶強的合照慶祝《唐探3》,前者在日本有多大名氣?他在日本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一線演員。
2021年2月17日,妻夫木聰在社交平台上曬出了自己和王寶強的合照,以此來慶祝《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突破30億,並配文稱自己想和王寶強一起打高爾夫球。隨後,王寶強也在評論中回復他,表示他也很想念“花蝴蝶”。
作為一個頗有經驗的演員,妻夫木聰的演技無疑是成熟而又真實的,你可以發現他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轉換得十分自如,並且他塑造出來的角色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真實感。我認為這是他身上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同時這也應該是一個好的演員應該具備的東西。
❽ 有哪些在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
其實要說在日本市場上映的中國電影是有很多的,因為畢竟有很多小眾的院線。會上一些他們認為的文藝片或者小眾電影。以我看,要想了解一部電影的影響力還是要看票房。因為這是普羅大眾用錢來投出的選票,更具備參考價值。下面是中國電影在日本票房前20名的名單:
《赤壁(下)》2009年 55.5億
《赤壁(上)》2008年 50.5億
《英雄》2002年 40.5億
《少林寺》1979年,82年日本上映 36億
《A計劃》 1983年 31億
《龍爭虎鬥》1974年,李小龍 30億(配給16.42億)
《死亡游戲》1978年,李小龍 29億
《少林足球》2001年 28億
《十面埋伏》2004年 22億
《A計劃續集》1987年 19.1億(配給10.5億)
《警察故事》1986年 18.7億(配給10.3億)
《功夫》2004年 17億
《五福星》1983年 15億
《猛龍過江》1974年,李小龍 14億(配給7.72億)
《龍兄虎弟》1986年 13.6億(配給7.5億)
《威龍猛探》1985年 12億(配給6.6億)
《快餐車》1984年 11億
《精武門》1974年,李小龍 10.9億(配給6億)
《唐山大兄》1974年,李小龍 10.9億(配給6億)
《龍少爺》1982年 10.9億(配給6億)
第一名毫無爭議的是三國題材的《赤壁》,要知道《赤壁》在日本的票房比大陸的票房還要高。可見日本人對三國題材是有多麼的熱愛。日本對三國題材的拍攝和改變可以說是樂此不疲。有以曹操為主角的《蒼天航路》有比較正統橫山光輝的《三國志》甚至還有娘化的《一騎當千》三國的游戲更是非常的多。所以吳宇森操刀的《赤壁》在日本取得如此的成績,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❾ 《長津湖》譯名《1950鋼七連》定檔日本,還有哪些走出國門的佳作
經常了解電影的小夥伴們一定會了解到這樣一則信息就是我國著名影片《長津湖》即將在日本進行定檔,已經走出了國門。《長津湖》作為我國一部非常著名且非常有實力的影片,一經播出,便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這次在日本進行播出,也是譯名成了《1950鋼七連》這個名字,那麼還有哪一些比較著名的影視片走出了國門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中國優秀影片相繼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進行了上映,這也充分反映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優秀發展以及獲得的成就,相信中國電影在此後的發展中必然會更上一層樓,受到全世界觀眾的喜愛與認可。
❿ 哪些中國電影在日本很紅
《那山那人那狗》:一部中國電影的日本神話
一部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在日本取得了神話般的成功。到目前為止,《那山那人那狗》票房已經超過3.5億日元,取代《我的父親母親》,成為日本境內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
《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片子?聽到這個消息的人恐怕第一反應是像我一樣發出這樣的疑問,並且像我一樣,在發出疑問以後,同樣面臨周圍一片尷尬的沉默。除
了片名聽起來比較熟悉以外,絕大部分國人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新片還是老片,是已經上映還是從未上映。
日前,記者在北京約訪了這部影片的導演霍建起先生,請他詳談了《那山那人那狗》在國內和日本不同的發行遭遇。
霍建起至今一提起這件事還激動不已:日本人真是靠這部片子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們賺多少錢我也不眼紅,我的片子能夠進到影院里,而且一放就是半年一年,對一個中國導演來說,這就足夠了。
十多年前,湖南作家彭見明先生的短篇小說《那山那人那狗》即以詩意的語言征服了不少人。然而,它缺乏情節的散文意象令不少人覺得很難用電影的方式表達。1998年,瀟湘電影製片廠的康健民廠長作為這部小說的忠實讀者在北京尋求改編合作者,得到北影韓三平廠長的幫助,美術出身的導演霍建起對這部具有純美意象的小說也很感興趣,終於使得這部電影在1999年拍竣,並獲當年金雞獎最佳電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但是,這些並不能使這部電影得到發行商的青睞,擁有該片發行權的紫禁城三聯公司一部拷貝也沒賣出去。這部由瀟湘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的小成本電影,像不少國產電影一樣,一出生就被賣給了電影頻道,院線?無人問津。
這樣的情形持續到1999年底,《那山那人那狗》眼看就要被中國電影巨大的黑洞吞沒,突然,轉機出現了,2000年1月,一位日本的老發行人深澤一夫偶然看了這部影片,就通過北京電影學院的倪震老師找到導演霍建起,表示願意為這部片子做日本的發行工作。老先生顯然非常欣賞這部片子,他打算用一年的時間為這部片子的發行做前期工作。深澤一夫很快聯絡了岩波影院(日本最著名的藝術影院)、東寶東和發行公司,並得到了日本《旬報》(日本的權威電影雜志)總編輯植草信和的支持,《那山那人那狗》在異常周密的部署之下開始了它的日本之旅。
據霍建起說,這部片子在日本應該是四方聯合發行,也就是深澤一夫、岩波影院、《旬報》、東寶東和。在發行配合上,他們顯得非常熟練。在從紫禁城三聯手中購下日本發行權以後,日本方面的發行人立刻著手搜集有關這部電影的所有資料,連一個配角的生日也不拉下。為了配合宣傳,《旬報》專門印製了精美的小冊子,而岩波影院還從原作者彭見明手中買下了六個短篇的版權,與《那山那人那狗》一起出了一本日文版彭見明小說的合集,現在,這本書已經加印了五次,每次印一萬冊。
2000年10月,為了便於這部影片的推廣發行,日本方面邀請霍建起和本片的編劇思蕪女士參加東京電影節,由於霍建起當時正在加拿大參加蒙特利爾電影節,未能成行,後來是思蕪女士單獨參加了婦女論壇。2001年2月18日,日本方面正式邀請霍建起赴日本參與該片公映前的宣傳。五天的赴日時間安排得極為緊湊,除了試映會上的公開見面外,其餘四天都是重要傳媒的單獨專訪時間,每天都是上午兩個記者,下午兩個記者,非常辛苦。霍建起開玩笑說,他們似乎是在剝削我的勞動力,但是我被剝削得很愉快,因為他們已經為我的片子辛辛苦苦地做了一年的發行鋪墊,而我只做了五天而已。
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正式在岩波影院上映。作為藝術影院,它的上映方式跟主流電影鋪天蓋地的全面上映完全不同,它採用的是細水長流式,在一間100多個座位的小廳中,這部電影被安排了半年的檔期,也就是說,在半年時間內,這部影片將在這個廳中循環放映。由於反響熱烈,除了東京的岩波影院外,從今年五六月份開始,大阪、神戶、京都都開始放映這部影片,到目前為止,這部影片仍未下線,不少邊遠地區仍在要求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