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戰敗後,當初那些偏激的昭和青年們後來如何了呢
昔日的“昭和男兒”已經不見了,而逐漸回歸為“平成廢柴”!
如果您看過東映老電影《二二六》,就知道所謂的昭和青年們(俗稱:昭和男兒)是如何憤青外加不要命了,他們不再遵循傳統的武士道,而是習慣性的“下克上”,滿口的“天誅”、“尊皇討奸”,認為自己才是大日本帝國的新一代佼佼者,會在天皇的帶領下走向新時代。而且這些狂妄的傢伙時刻准備“玉碎”,從不顧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㈡ 請問當年10萬日本關東軍到西伯利亞勞改是什麼電影
《登陸之日》
該影片於2012年7月10日上映,講述了日本殖民朝鮮時期,日本將軍之孫長谷川辰雄與貧賤子弟金俊植因為奧運會選拔賽跑,卻被誣陷違規。
引發民眾與軍方發生沖突,最終金俊植被充軍,後因為金俊植與戰友不願做敢死隊,索性集體出逃。當俊植看到蘇軍壓境,決定跑回送信。結果,日軍慘敗,辰雄和俊植被俘。
一次騷亂之後,金俊植和好友(辰雄)角斗,結果金俊植寬容了對手。此後,德軍瘋狂反撲,金俊植和好友(辰雄)在敢死隊同歷生死。他們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嶺,來到德軍佔領地。兩人失散,再見竟是諾曼底的德軍陣營,辰雄再次見到了那個奔跑著的身影。
該影片以二戰為背景,由韓國和美國合拍的戰爭片,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
(2)日本二戰下克上電影擴展閱讀:
1945年8月8日晚(亞洲東部時間已到8月9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遞交了宣戰書。此刻集結了150萬重兵的蘇遠東軍已利用夜幕掩護在邊境,天亮前便向滿洲、朝鮮北部和庫頁島南部同時了進攻。
在5500輛坦克(含自行火炮)的掩護下,乘著近10萬輛美製卡車的蘇軍在遼闊東北大地多方向開進,頭頂上有3000多架飛機掩護。
在煙塵滾滾、馬達轟鳴的地空協同交響曲中,蘇軍的遠東戰役成為其現代化閃擊戰最典型的樣板,在內蒙古方向突擊的裝甲集群6天內便開進了600公里而到達吉林西部。
基本由步兵構成的日軍除了少數依託永備工事頑抗外,其餘大都望風而潰而無法招架。關東軍總司令部在開戰第三天便由長春撤到通化的山中,准備放棄北滿,所屬各部隊陷入一片混亂。
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也說,關東軍再打下去連兩個月也堅持不了。蘇聯出兵,使日本最後失去「媾和」希望,天皇裕仁從美國得到不追究他戰爭責任並保存國體的許諾後(由此而論日本投降並非完全無條件),於8月15日令電台播放了「終戰詔書」錄音。
㈢ 日本戰國時期的紀錄片或歷史劇
《亂》:以日本戰國時期的預言故事為背景拍攝的一部電影
《織田信長》:講述日本「戰國傘英傑之一」的織田信長一生的電影
《傀儡之城》:該片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撰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傀儡城主」成田長親以
區區五百兵力對抗豐臣秀吉兩萬大軍,堅守城池的熱血故事
《黃昏的清兵衛》該片改編自藤澤周平同名小說,講述日本幕府末期有著「黃昏」之稱的武士
井口清兵衛的故事
《浪客劍心》該片改編自和月伸宏所著同名漫畫,為慶祝《浪客劍心》的電視動畫15周年而拍
攝,以明治維新初期為背景,講述了殺人不眨眼的劍客緋村劍心,在明治維新之後,發誓不再
殺人,與各色人物因緣際會,展現他獨特生活方式的故事
《關原合戰》講述了關原之戰不僅是日本戰國史上最大的激戰,也是日本史上中世和近世的分
水嶺。慶長五年(1600年)九月十五日,以德川家康為總大將的東軍,以毛利輝元(實際上是
石田三成)為總大將的西軍集結到現在的岐阜縣不破郡關原町一帶,大決戰爆發。真正的戰斗
不過持續了一天,結果卻是翻天覆地的。
《天與地》影片根據海音寺潮五郎的同名長篇歷史小說改編,講述了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與
武田信玄之間的故事。
《四十七人之刺客》該片講述了日本江戶時代大石內藏助帶四十六個義士為主公復仇的故事。
《鳴梁海戰》是根據真實歷史戰爭事件改編,講述了朝鮮名將李舜臣率領12艘軍艦,擊敗了數
十倍於自己的日軍水師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