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電影解說印度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狼人殺的片段 2025-09-12 14:37:04
黎明演雷泰是什麼電影 2025-09-12 14:03:19

電影解說印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8-17 12:12:18

Ⅰ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

表面上看似是一部悲劇,但是結局還是比較溫馨的。

雖說一開頭的時候劇情的確是有點悲劇,但是到中間部分,劇情就有點慢慢變化了,這也起到了改變電影走向的作用,讓《最初的夢想》從貼近悲劇的調性,逐步往喜劇片的風格轉換。轉換過程也稱得上循序漸進、有條有理。

Ⅱ 印度電影蘇丹劇情介紹好看嗎

印度電影《蘇丹》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該片虛構了一個印度奧運摔跤冠軍的人生故事

《蘇丹》講述了來自印度北方小鎮的蘇丹對摔角教練的女兒一見鍾情,為了追求心儀女孩,從未接觸過摔跤的蘇丹不僅從頭開始學,而且在短時間內就獲得了地方冠軍,展現了他的決心和天分。

娶得美人歸的蘇丹和妻子一同參加比賽,但就在蘇丹又一次獲得冠軍時,他卻因為驕傲自大而失去了摯愛的家庭,最後事業愛情雙失落的蘇丹明白唯一能贏回妻子芳心的辦法,就是再次奪回屬於他的舞台。

通過片段可以看出,薩爾曼·汗在電影中的角色遭遇了中年危機,而薩爾曼·汗如何演繹從人生低谷到巔峰,逆風翻盤成為本片最精彩的看點。

據悉,《蘇丹》在印度上映之時,幾乎每天都在打破票房紀錄,影片既有突破,又有傳承,既讓觀眾耳目一新,又乖巧迎合大眾,雙管齊下,使得影片大獲成功。

Ⅲ 印度電影宿敵劇情解析

這是讓人無法心情寧靜的一部好電影,即讓人憤恨又讓人為之動容的感動。據了解,印度這個國家女性地位極低。在印度很多女性對本人的命運沒有自主權,在家遵從長輩的布置:例如婚姻、財產、學業等等。

(不包括貴族)即便出嫁也是要聽丈夫的話,典型種姓制度。影視中女性成為政府官員的墊腳石,黑暗與光明展開了劇烈的戰役,惹起了印度全國的呼聲呼籲,正義的秩序就此拉開帷幕。

故事講述:一名大學女教授遭到遇害。之後學校校長的不作為,話語中凌辱女性,在追悼會上滿是不屑的說:「為什麼她晚上10點半還在外面?失去一個人,有一百個能夠替代!學校榮譽受損,是無法挽回的,她會被人銘記,但不會被人銘刻,而是警告!」

引發女教授的學生們內心的憤怒「他們需要正義」。由此展開了抗議的熱潮。抗議活動固然在全國蔓延只可惜並沒有持續多久。當一位同學說過:「一群警察闖入學校。」便被無情暴力鎮壓。

但在網路言論發酵之後引起了全國的抗議熱潮。找不到兇手,暴力手段無法安撫民眾。因這件事牽扯實在太大了,讓民眾心裡感覺國家政府對於女性的鄙夷、不肖、地位都出現了陰暗的一面。現如今已經是22世紀了。民眾不曉得下一個是為會輪到他們的家人或者本人。

為此國家政府頂不住這樣的壓力,也開始重視了女性的權威。警局成立特別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老胡作為組長進行調查。調查中在目擊證人的指引下,盡管重重阻礙,4名歹徒還是被抓獲。歹徒剛被帶到警察局,就被媒體知道了,顯然是故意的。

而且剛帶警局上級副督察。就要求移交其他分局,副督察極力保護歹徒的作為徹底讓老胡寒了心。老胡心中為了正義,做出了國家警察的舉動,在上級的壓力下,他在移交罪犯的過程中,開槍擊斃四名歹徒。

但同時也意味著他的警察生涯已經結束,等待著他的是一場審判。於是法庭開始審理四名歹徒被擊斃的案件。輿論風起雲涌,支持擊斃罪犯的警察,包括女教授家屬、學生和群眾都紛紛支持老胡這個警察。法庭上,有正義感的殘疾律師申請無罪釋放。「一個尋求正義的警察怎麼了?」現場的每個人都被感動了。

但在庭審過程中,另一位看似正義感很強的律師卻不斷質疑老胡的動機。終於,在一番激烈的唇槍舌劍交鋒後,一步步抽絲剝繭,真相讓人難以置信。女教授的犧牲讓事情變得沒那麼簡單。最終真相大白,原來女教師是被心懷怨恨的同事故意開車撞的。

她犧牲的消息被面臨選舉不利的執政黨利用。副督察已經變成了人民鄙視的對象,操縱事件的執政黨只能徒勞下台。正義殘疾律師和人民群眾最終取得勝利。

Ⅳ 印度電影的介紹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體裁,它直接而形象地再現了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社會狀況。自電影納入工業體系後,其類型化便應運而生,很快就有了相應的類型模式而被固定下來,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類型也逐步走向了裂變重組。
印度電影,在保持原有的表演元素的同時,充分融入歌舞元素,使之呈現一種水乳交融式的化合,創造出寶萊塢式的烏托邦。
它以其獨特的藝術性,成為了當代環球銀幕上一朵華美而浪漫的銀幕奇葩。追求真理,懲惡揚善,愛情、真情無處不在是印度電影的特色。除此之外,印度電影中還有許多傳統民族歌舞場景,具有歌舞特色;故事情節簡單易懂;幽默搞笑;男女演員多才多藝,英俊美麗。印度電影題材開放大膽,在保留和大力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敢於創新。敢於揭露當前印度社會的最尖銳的矛盾。而我國大陸電影的題材卻受到限制。印度電影追求真情和真理,常常使人感動不已,優秀的印度電影看後往往引人深思,並凈化人的心靈。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電影中的舞蹈文化。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毀滅之神濕婆就是舞神。舞蹈文化象徵快樂,也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化方式。印度人普遍喜歡歌舞,熱愛歌舞,電影明星更是不能缺少歌舞這種才華。在印度電影中常用歌舞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心理狀態。
最後,在概括一下,印度電影的特點:

1、戲劇性

2、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

3、思想性比較深刻

4、歌舞輔助的闡述主題

5、情節跌岩起伏

6、鏡頭調度嫻熟

7、對話台詞干凈利落

8、環環相扣

9、造型華麗唯美

10、人物形象塑造的性格突出

11、抓住了大眾關注的話題,選題犀利

12、喜劇和幽默貫穿始終

13、影片構圖考究

14、敘事形式多變、流暢

15、剪輯和後期製作充分運用現代科技

16、整體結構框架完美統一

17、攝影鏡頭運用完美

18、光影色彩掌握的特色鮮明

19、服裝造型頗具民族特色

20、選景多變

21、情節緊湊

Ⅳ 印度電影命運劇情介紹

印度電影命運講述了印度孟買的羅士通飯館來了個醉漢,因為無錢付帳,他將一張彩票作抵押賣給了服務員納姆德、傑吉、拉古、達姆。

這張合買的彩票中獎,隨之而來的是傑吉被殺,納姆德遭陷害,達姆和拉古發了財,合夥辦起了一家高級飯店。

達姆的兒子維基在國外愛上了一個叫阿夏的姑娘,她正是傑吉的女兒,著名的歌唱家。阿夏回國後,遭流氓攔劫,被納姆德的兒子瓊尼救下,二人相愛了。維基回國後對阿夏痴心不改,瓊尼不忍,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而終被阿夏識破,二人終成眷屬。

曾遭拉古和達姆陷害的納姆德被一姓段的毒品販救起並帶到香港,後為段辦事回到印度,並想藉此洗清自己的罪名。這引起了拉古父子的不安,他們策劃要將納姆德父子、達姆父子都斬盡殺絕。經過一場激烈的搏鬥,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

Ⅵ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Ⅶ 雲端之上的大結局 雲端之上電影解說

1、《雲端之上》大結局是強奸埃米爾姐姐未遂的「仇人」最後死了。

2、「仇人」的祖孫三人失去了家庭的支撐,由於「仇人」死無對證,埃米爾無法將姐姐救出來,沒有足夠的錢去保釋。

3、簡介:印度電影《雲之上》又名《雲端之上》。男主角埃米爾是一個販毒的小混混,逃出警察的追捕後,躲藏到姐姐塔拉的洗衣房,姐姐的老闆因此救了弟弟,但老闆卻以此威脅想要侵犯姐姐塔拉,在拉扯中,塔拉誤傷老闆而被判入獄,老闆重傷在醫院,如果死亡,塔拉將因為過失殺人而被判終身監禁。

Ⅷ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印度合夥人》(Padman)

電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老套路電影,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電影啟迪我們的東西確是極好的。畢竟這是以真實人物的事例改編而成的。而且當時在印度上映時還在發起了「姨媽巾活動」,阿米爾·汗也加入其中支持電影。

介紹一下本片扮演拉克希米的演員阿克謝·庫瑪爾。他是是印度寶萊塢著名的動作片演員,在為成為演員之前在香港學習過武術,這也讓他成為寶萊塢紅得發紫的動作片英雄,不光動作片,他還被稱為寶萊塢喜劇之王,也拍過各種浪漫愛情片。他的電影風格和成龍類似。出演的電影也超過120部,並且有自己的電影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為拉克希米頒獎的嘉賓是阿米達普·巴強,這位演員我也在前不久上映的《老爸102歲》的影評中介紹過,感興趣的影迷可以看看。

這次擔任電影製片人的印度草根企業家阿魯納恰拉姆就是這部電影主人公的原型,他的真實經歷被拍成了這部電影。他14歲就輟學,卻被稱為印度的「姨媽巾之父」。電影的時間發生在1998年,而且當時印度女性使用衛生巾的使用率才12%。當然現在阿魯納恰拉姆早已不是電影中那個備受指責和辱罵的「變態」,而是成為了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一位成功的慈善企業家。

這部印度電影再一次將箭頭指向了印度社會的女權問題,影片上映之後也改變了印度人的一些看法。而且電影不屬於假大空的范疇,而是著手解決了社會中最實際的問題。

影片主人公拉克希米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深愛的妻子在「特殊時期」經歷的事情,妻子不光要在陽台度過那段日子,甚至使用的布料非常不衛生。他向醫生打聽得到的答復卻是印度社會普遍的問題,有很多女孩子都會因為這種衛生問題生病甚至死去。這也讓他在思想上收到了打擊,面臨了非常大的考驗。

阻攔他的最大問題,技術支持只是作為一方面,而大問題就是最難改變人們落後腐朽的觀念。這個問題我們也在很多印度電影中看到過,就是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

落後腐朽的思想充斥著印度社會每一個角落,他們認為月經是羞恥的事情,是不潔的事物,而護墊更是男性不可觸及的東西所有人都在避開這個問題,甚至拿著衛生巾都會感到羞恥。而且女性寧願花51盧布向神靈祈求健康,卻不願意用55盧布來獲得真正的健康。

而他千辛萬苦做的東西,卻得不到支持。所有的親人都不願意,就連衛校的學生都覺得不靠譜,他只能自己上陣試驗。這也導致了姐姐哭著回家譴責他,妻子離他而去,兩個妹妹被送走,就連老母親也羞愧地不認自己的兒子。他被全村的人譴責,只能背井離鄉,一邊打工一邊研究。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一切能夠獲得幫助的途徑,做出了那些大公司非常昂貴的製造機器。這個自製的機器僅需9萬盧布,而做出的每一片護墊價格只有2盧布。這個價錢和市場上賣到55盧布一包的「免費」牌護墊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但是哪怕他的機器獲得大獎,村裡人的看法還是如此的羞恥和厭惡。他原本不想申請專利,因為他知道,他歷經千辛萬苦做出的機器,是為了印度女性服務的,是想讓人們能夠用得起,而賣給大公司,護墊的價格不會變化。但是他發現自己錯了,他改變不了人們的觀念。

於是他和他的第一個使用者踏上了一條沒有人敢嘗試的道路——開放了專利,提供給無業的婦女一個就業機會。

他教婦女們使用機器,僱傭她們在自己的工廠打工,鼓勵她們自己開廠生產,實現經濟獨立,這樣既能使得護墊的使用率大大提高,還能為女性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

這就是為什麼能夠把他稱之為英雄的原因。其實不光是他的大無畏精神敢和落後腐朽的思想對抗,敢想敢做的精神,而是他為印度這個國家甚至世界上一些國家做出的貢獻。

最後他受邀去紐約的聯合國大樓做演講,他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大,並不能完全憑借著男人的強大,而女性真正強大起來,才能代表這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這才是本片的現實意義。

當然,很多觀眾認為他不應該再回去找妻子了,雖然我也覺得不應該,但是他的初心不就是為了自己深愛的妻子嗎?所以結局還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