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韩国电影《熔炉》让人痛心也让人反思,大家对于这部剧作何评价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来自韩国电影《熔炉》的经典台词曾经打动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看完《熔炉》之后,总觉得有一股闷气郁结在胸口,有愤怒,有悲哀,更多的却是沉重的无力感,是手中虽然有剑,却也斩不开黏腻浓重的黑暗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
之前看印度的《真理访谈》庆幸印度有阿米尔汗那样的天王巨星愿意冒着风险扛起改变国家的大任,现在看《熔炉》又羡慕韩国有孔刘这样社会自觉的好演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也能有。
Ⅱ 大家觉得韩国电影《熔炉》应该如何看待
我对于这部电影,我看过几遍之后还是会被悲伤绝望的“校长性侵女童案”剧情虐到。
在韩国社会引起震荡,在民众呼吁下,光州案件被重新审理,涉案人员被重新起诉、量刑。这部电影还促使韩国政府重新修订一系列法律,加大对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的惩罚力度,制定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称《熔炉法》。这部电影结尾传达的微弱希望,终在现实中引发了蝴蝶效应,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熔炉》最后的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令人泪崩,但我宁愿相信,电影要说的潜台词是——我们一路奋战,不仅是为了改变世界,也是为了让世界改变我们。
Ⅲ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熔炉》
静音的呐喊
初二的晚上被零星的鞭炮声吵醒,就起来看了《熔炉》,看完之后,再也睡不着,一直到天蒙蒙亮。其实,相同的题材的电影如今已经不算少了,但我总觉得这个话题还是被放在尴尬的“禁区”。
改编自孔咏明[韩]根据2005年韩国光州聋哑学校学生性侵案件始末的同名小说《熔炉》。
这样一来,所有的努力全部都坍塌在最后的审判结果前。
可能是出于电影表现方式的考虑,导演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加工改编,安排了受害孩子之一最后的复仇,而这死亡并没有紧接着一个普世的大结局,逍遥法外的依旧逍遥,受到伤害的人还需要慢慢的平复,而努力抗争的人们终归是要回到生活里,无论是否继续抗争。
当事情慢慢被人遗忘,姜仁浩回到首尔,穿梭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之中,没有人知道他曾经亲身在“雾津”这个地方看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暴行。地铁通道里被白雾笼罩的风景区广告上写着“欢迎来到雾津,白色浓雾之都。”美英在信里说,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我们不被世界改变。
Ⅳ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熔炉》
浦志强律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拘捕之后,引发网络热议,在这之中,章子怡小姐的挺身而出让人尊敬。章小姐以推荐电影的方式,明确又隐晦地表达了她的态度。章小姐推荐的电影分别是《辩护人》、《熔炉》、《素媛》,这其中,《辩护人》更是引起观影热潮。看韩国的电影,观望中国的现实,实在是有意思极了。
相对于《辩护人》,后两部电影倒是没有引发观影潮,但的确也值得细看,并深思。《素媛》我暂时还没有看,这里只说《熔炉》,的确是一部佳作。同样可以与中国对比起来,同样的社会黑暗,同样的官官相卫,同样的政治腐败,同样的屌丝都不过权贵,都让人不忍直视,血淋淋的现实压抑的人无法呼吸。这就是冰冷而现实的社会,但起码,韩国人还可以拍出来,而我们不要说观看,连拍的可能性都几乎不存在。
对于韩国电影,我看的不算多,仅喜欢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昊、许秦豪等少数导演的片子,近两年看的更少。没有章子怡在此时的推荐,可能连看都不会看,完全没有想到《熔炉》会这么好。
这同样是一部根据现实题材改编的影片,电影拍摄于2011年,现实故事则发生在2000至2005年之间。当然,电影改编的蓝本是同名小说,小说则是根据现实写作的,有虚构有超越,但现实体验则没有改变。
故事发生在韩国的雾津市,一个相对偏远的城市,那里有一家聋哑学校。学校的创建人是一位基督徒,在他去世之后,校长由他的儿子接任。这个儿子同样是当地基督教会里的显赫人物,但不幸的是他是一名伪君子。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心底残忍,他不仅对聋哑学校的未成年孩子们实行惨无人道的强奸,而且专挑没有父母的孤儿下手,手段残忍,毫无人性。不仅他这样,而且纵容手下的教师及其他人员对孩子们进行虐待,其中包括娈童、鸡奸、毒打、呛水等歹毒的手段,将整个聋哑学校变成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直到一位外来教师的到来,才揭开了这所学校的丑陋的盖子,并将恶魔校长及教师送上了法庭。
但诉讼之路,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不是将恶魔送上法庭,罪恶就此结束,而是新的抗辩刚刚开始。这前后,有不作为的警察的荫护着学校,还有不明真相的教众也处于朴素的感情为恶魔校长呐喊,更有明知后果仍依然为恶魔代言的律师,更有为了私人利益而贪张枉法的检察官,一张权力与资本交织的大网,使得孩子们的抗辩者成了彻底的弱者。最终的结果,以对恶魔的轻判为终点。
正义不彰,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回报。聊可安慰的,唯有那句: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但当这句话说出来,给人的感觉却是欲哭无泪。
电影是感人的,我们却能够发现,即便是韩国这样的民主社会,依然存在着诸种不公正,存在着贪张枉法,存在社会最阴暗的一面。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都有它的不堪之处,完美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但民主社会的好处却在于,正义在此处不彰,不代表可以被永远掩盖。此处不公正,还可以以其他的形式进行弥补。《熔炉》里的故事,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正义,但好在他们找到供养他们成长的施主,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点,也可以受到好一些的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被写了出来,更被拍摄了出来,将少数人的不公进行放大,当做社会黑疤来展示,以引起更大的反思,在更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同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想象看我们的社会,类似雾津聋哑学校的不公正事件不是没有,而是数不胜数,但至于教训,似乎却很少吸收。一件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悲伤有阵,然后一阵风过来,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直到下一起事件同样发生,然后在冷却,不吸取教训,再等着下一个悲剧,恶性循环一直滚下来。唐山地震发生后,到汶川地震发生,救援经验几乎没有,到了玉树地震,依然没有多少长进。还有一个地方的桥塌了,然后另一个地方的桥又塌了,再接着还会有桥塌下去,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此处的城管打人了,其他地方的城管照样打人,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依然如故。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
如果有报刊发出点反思与讨伐的声音,依然迅速会收到压制,或者陷入虚无之中,直到毫无动静。《天注定》好不容易出来了,却跟没有出现过一模一样。而论电影的观赏性,《天注定》还远不如《熔炉》这样好看。但掌握权力的人眼里,才不管这些,更多的题材,压根就不让你拍,或者是拍了也不会给你演出来。好大的一个鸵鸟,将自己的脑袋埋在沙子里,就以为身外的危险就不存在了。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