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地下电影
地下电影
地下电影 (UNDERGROUND CINEMA)
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五十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的运动。不久后,这个词就被用来指称美国和西欧的一切实验电影。
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多次对一个专门放映实验电影的电影资料馆进行干预,因为那里映出内容淫秽,放肆地描写性爱、同性恋、易装癖、色情舞会和颓虚生活方式等违禁题材的短片。有一次还逮捕了这种放映会的组者. "美国新电影集团"的首领约•梅卡斯。由此,这类实验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活动便愈来愈转人地下,因而得名。
地下电影运动的初期代表人物是杰克•新密士(《燃烧的生*物》,1963,等)和安第•瓦霍尔(《吻》,1963,等).在他们的影片里,引人注目的是赤裸裸的性描写和毫不掩饰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不是表现技巧上的创新。诚如约纳斯-梅卡斯在1967年发表的《我们在哪里--地下?--"美国新电影"》一文中宣称: "我们对自己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因此我们要完全开放。我们将朝任何方向行动……我们就是一切事物的准则。"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愈来愈多的具有不同创作倾向的实验电影导演加入了地下电影的行列,并明确提出要使电影成为一种现代派的艺术,尽管这些个人影片制作者风格迥异,竞相标新立异,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无例外地使用18毫米胶片,以此作为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个标志:是在题材上继续趋向于性的表现和鼓吹反传统道德观念.如美国影评家帕克•泰勒所指出的: "地下电影的历史是从这样一个论断开始的:电影摄影机的最重要的、不应该被遗忘的功能着之一,就是要深入到那些成为禁忌的领域中去,这些领域对于照相性的再现说来过于隐私,过于令人震惊,过于不合乎道德规范。"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地下电影运动也出现在西欧各国,特别是西德、意大利、荷兰和英国。西欧地下电影的主要倾向是拍摄结构主义的抽象影片,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马尔科姆•勒•格里斯和彼得•吉达尔,西德的成尔纳•奈克斯和奥地利的彼得•科佩尔卡等。
⑵ 影片《地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地下》(Underground)这部影片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它是由南斯拉夫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执导,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米基·马诺洛维克、米里亚娜·约科维奇、斯拉夫科·斯提马科主演的一部超现实荒诞喜剧电影,于1995年10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南斯拉夫从1941年纳粹占领时期至1995年内战结束的曲折历史,该片故事情节纵越半个世纪,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半个世纪以后,时间一眨眼到了1995年,在德国精神病院里关了数年的伊万无意看到报纸上通缉Marko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道哥哥欺骗了自己,于是沿着地下隧道走回了故乡,但此时南斯拉夫却已土崩瓦解,战火纷飞,Petar成了战争的领袖。坐着轮椅的Marko还在做军火生意,愤怒的伊万将他打死,自己随后在教堂中上吊,陪伴Marko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杀。而孤独的Petar仿佛听到儿子的呼唤,纵身跳入了水井,穿过那里同妻儿重聚,跟朋友冰释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抑郁悲观气氛贯穿了整个影片,因此取名为“地下”值得观众深思!
⑶ 《地下》是一场什么电影
作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这位极具个人化色彩的电影大师的代表作,影片《地下》向世人展示出的却是战争的荒谬与可笑。至于造成所有这一切恶果的,其实只是人类自身难以遏止的欲望而已。
1941年,德军轰炸贝尔格莱德,随着《莉莉·玛莲》的歌声而来的是国土的沦丧和美好时光的永远消逝。于是,影片中的马克和佩塔不得不转入“地下”,做起了地下工作者。然而两个人英勇抗德卫国的行为似乎与爱国主义无关,只不过是为了佩塔的情妇,一个蹩脚的女演员娜塔丽亚。她正被德国军官弗朗茨热烈地追求,而卖身投靠德国主子是她的最佳选择。在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抢夺之后,马克和佩塔终于杀死了弗朗茨,抢走了娜塔丽亚。可是由于受伤和遭到通缉,佩塔不得不在一处地下暗堡里安家落户,并在抚养自己的儿子尤拉长大的同时,又和众多的“地下工作者”一起为革命制造武器。至于马克,却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如鱼得水,不仅勾引了娜塔丽亚为妻,而且还在革命事业中快速地成长了起来。
就这样,两个人从此阴阳两界上下永隔,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结束,但马克仍然欺骗着地下暗堡中的人要“继续战斗”。而他本人则高高在上,名义上还说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
为了制造阶级敌人随时可能进攻的假象,马克不得不偶尔制造一些空袭警报,并继续播放着《莉莉·玛莲》的靡靡之音以及早已遗臭万年的希特勒的“现场广播讲话”,以此作为假象迫使“下层社会”中的人们保持着那种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好斗精神。至于他自己,却在“上层建筑”里装模作样,比如说站在铁托领袖的身边接受献花,或是为“永垂不朽的无产阶级战士佩塔同志”的雕像揭幕剪彩,甚至还为他们的“英勇事迹”专门拍摄了一部主旋律式的影片以作为纪念。
几十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佩塔为儿子尤拉在地下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他也早已准备趁此机会重返地上,去与子虚乌有的法西斯敌人进行最后的决战。同样被马克安置在地下的弟弟伊万是动物园里的一位饲养员。他饲养的宠物猩猩竟然开动了地下的大炮,打出了最荒诞也是最有力的一颗炮弹,将地下的铁壁牢笼彻底打穿了!可是佩塔和儿子尤拉带着花岗岩的陈旧脑壳重返人间时,却发现这里的游戏规则早已完全改变。无奈之下,这对孤注一掷的父子开始在地上的世界里横冲直撞,他们嘴里高声呼喊着“革命啦,造反啦”的口号,将那个所谓的地上世界搅闹得一塌糊涂。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借此来达到他们头脑中的世界大治、天下太平的理想罢了。
故事就在这样荒诞不经的发展中渐渐显示出超越了现实经验的随意性。当时间恍然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战火也真的在巴尔干地区重新点燃了。于是,马克和娜塔丽亚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武器贩子,开始大发血腥的战争财。佩塔则带领着一支部队,当起了滥杀无辜的土匪式的人物。至于觉醒后的伊万,却一直在苦苦地寻找着马克,以此来报复自己被欺骗被利用了几十年的深仇大恨。到了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在漫天的战火中,伊万自杀,马克和娜塔丽亚被佩塔的军队误杀,而佩塔又带领着逃难的百姓重新回到了颓败的地下暗堡……
⑷ 地下电影的介绍
地下电影(underground film)是五十年代末出现在美国的一个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的运动。不久后,这个词就被用来指称美国和西欧的一切实验电影。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美国纽约市警察局多次对一个专门放映实验电影的电影资料馆进行干预,因为那里放映出的内容淫秽,放肆地描写性爱、同性恋、易装癖、色情舞会和颓虚生活方式等一切违禁题材的短片。有一次还逮捕了这种放映会的组者. 美国新电影集团的首领约·梅卡斯。由此,这类实验影片的制作和放映活动便愈来愈转入地下,因而得名,地下电影具有先锋性,不同时期的地下电影对于核心主题有着不同的追求。
⑸ 什么是地下电影和正常的有什么区别
分类: 娱乐/明星 >> 电影
解析:
地下电影
专用名词,它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秘密放映个人制作的实验性影片的运动,不久后就泛指西方的一切实验电影。在西方,它一般说来都不会在院线上映,内容上比较远离“主流”,观众一般是年轻人。在西方,它的实质是区别于主流电影、具有实验色彩的影片。
而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地下电影”,显然与西方的实验影片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指未经审查、游离于电影发行体制之外的影片,当然,这些影片一般也带有实验色彩,有着对艺术的大胆探索。
在第六代导演张元、贾樟柯等人的眼里,“地下电影”并不是一种对现行电影体制的对抗,而是为了填充主流电影所不能涉及的空白,它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那些“边缘化”的生活方式。并且,它可以蔑视电影生产的商业法则和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提供新视角,和一些常被人忽略的事情,来带给观众新的艺术感受。
“地下电影”较多地出现于第六代导演手下,但第五代导演如田壮壮、陈凯歌、张艺谋等,也曾经分别有《蓝风筝》、《霸王别姬》、《活着》等片归属此类。
一部影片没有接受或没有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而成为“地下电影”,大致有几种原因:或者是拍摄之初就投资极少,采用16毫米的胶片,只想小圈子内流行;或者是最初影片的取材就不合“大众口味”,只想追求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的表现;或者是不待审批就提前拿到海外的电影节上参与评奖……原因林林总总,但它们根子上,与电影生产方式的逐步多元化、海内外资金渗入电影市场、国家电影工业有很强“计划色彩”等三大因素紧密相关。
近年来,“地下电影”中的一批优秀影片频频在海外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并且其中几部影片最终通过了审查,可以在国内公映,比如娄烨的《紫蝴蝶》、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的《世界》等等。
一般来说,由于“地下电影”无法进入正常的发行渠道,普通观众很难看到。它们在国内的传播,主要通过高校的观影组织、电影酒吧等来实现。
现在能感觉区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