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耀南的后世纪念
《地雷战》
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解放军总总参谋部的指示,王耀南组织作家和艺术家将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例改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学片。王耀南在影片中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军事顾问、军事指导。
影片中的所有情节都取之于当年的实际战斗,由于受影片长度的限制,还有许多故事没有得到反映,但人民战争的基本思想得到了体现。徐向前对王耀南指出了影片《地雷战》的不足,徐向前说:“你这个工兵专家的作用到哪里去了,几个老百姓怎么能搞出“地雷战”呢?这次《地道战》拍的不错,教育意义很大,思想性很高,毛主席思想体现的很明确,形象地说明了主席思想的胜利。”
经过反复审查修改,电影《地道战》终于在1965年5月20日正式开机。王耀南担任该片军事顾问。他不辞劳苦,多次冒着酷暑,亲临现场指挥拍摄。在有关各方的通力协助下,电影《地道战》于同年9月封镜,12月30日出拷贝,1966年1月1日正式上映。
《安源儿童团》
2003年10月,以王耀南为主角为原型的电影:“安源儿童团”开机。2006年6月1日,电影“安源儿童团”在全国热映。
2. 电影地雷战中哪些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资源极其匮乏、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敌斗智斗勇的实战战例。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广泛的直接间接的参与战争,并影响战争进程,进行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就是人民战争。
3. 怎么评价《地道战》这部老电影
《地道战》是一部很经典抗战老电影,很值得一看,电影拍得相当精彩。
把《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和《地道战》一并重温了一遍,忽然就理解了《地道战》最后的那句话“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当时的人们,人人亲身经历过那艰难的岁月,所以演员的表演朴实自然却隐含着无限的张力,这不是现在的年轻演员能达到的。
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没有那样沉甸甸的感触,单纯的表演,无法表达那样深刻的内心体验。而从艺术表现来说,这些黑白电影,拍摄手法到现在看来也是精良考究的,还有配乐,民乐、戏曲、大合唱,在在表现着饱满的中国民间特色,这又与30年代的黑白电影不同。
(3)论电影地雷战中的人民战争思想扩展阅读:
《地道战》主要角色介绍
1、高传宝
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叫刘傻子,是个农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鲁、很愣。高传宝在赵区长的教育下顿时醒悟。
带领游击队员们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悄了将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高传宝率领队员们对黑风口展开了麻雀战、破袭战、爆竹战等战术,大败敌军走向胜利。
2、高老忠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与民兵队长高传宝领导村民,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
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为村民敲钟报警,不幸被日军发现,山田开枪打伤了高老忠,高老忠挣扎站起来后继续敲钟,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3、赵平原
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
4、山田
日本陆军队长,多次率队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终在西风口据点被高家庄的民兵生擒。
5、汤丙会
华北治安军司令,人称汤司令,电影中的重要反派,经常带领皇协军跟随山田的日军四处扫荡革命根据地,最后一次扫荡高家庄时,被高家庄的民兵在西风口据点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