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韩国的战争惊悚片《R高地》讲述的是什么意思(不要复制简介)他们小队一直在寻找他们自己的尸体
1972年,越南战争时期,在一场战争中从200名军人当中幸存下来的崔泰宇(甘宇成饰)中尉常常被恶梦折磨。但是他的归队要求却被撤销,并接到了一个秘密搜索的命令。
1972年2月2日晚,这天和往常一样,在通讯部队的无线机上传来尖叫声音。6个月前在“R-高地”的作战中已确认死亡的18名队员那里持续发来了救援要求。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R高地(罗密欧点)是位于越南胡志民市西南部80公里的小岛,越南战争时期,是美军和越军争夺的重要据点。1972年,所属于美军编制的韩国猛虎部队小分队的9名队员失踪,之后6个月的时间里在这片热带雨林中,不断有失踪的队员通过无线要求总部救援。
(1)韩国战争期间有个岛恐怖电影扩展阅读: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R高地(罗密欧点)是位于越南胡志民市西南部80公里的小岛,越南战争时期,是美军和越军争夺的重要据点。
1972年,所属于美军编制的韩国猛虎部队小分队的9名队员失踪,之后6个月的时间里在这片热带雨林中,不断有失踪的队员通过无线要求总部救援。
❷ 韩国电影R高地的含义是什么我没看懂
《R高地》是由孔秀昌编导,甘宇成、吴泰景等主演的恐怖电影。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为寻找6个月前失踪的9名队员,崔泰宇中尉带人在R高地调查时遭遇恐怖事件的故事。该片于2004年8月13日在韩国上映。
剧情简介
1972年,越南战争时期,在一场战争中从200名军人当中幸存下来的崔泰宇(甘宇成饰)中尉常常被恶梦折磨。但是他的归队要求却被撤消,并接到了一个秘密搜索的命令。
1972年2月2日晚,这天和往常一样,在通讯部队的无线机上传来尖叫声音。6个月前在“R-高地”的作战中已确认死亡的18名队员那里持续发来了救援要求。
这次作战的目的就是去调查那些悄然无息的队员们的生死问题。但当崔泰宇带领士兵抵达此地时,一连串的恐怖事情发生了:许多韩国军人的身影在“R-高地”出没,而对于崔泰宇一行人来说,他们无法辨别这些时隐时现的身影,是真人还是鬼魂。
(2)韩国战争期间有个岛恐怖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R高地(罗密欧点)是位于越南胡志民市西南部80公里的小岛,越南战争时期,是美军和越军争夺的重要据点。1972年,所属于美军编制的韩国猛虎部队小分队的9名队员失踪,之后6个月的时间里在这片热带雨林中,不断有失踪的队员通过无线要求总部救援。
孔秀昌导演的《R高地》另辟蹊径,告诉了世人还有战争恐怖片这一独特的类型。与传统鬼片老一套的爱恨情仇题材相比,该片表达的是战争的残酷能够把人折磨到多么疯狂的境地,有人说是“心魔”使这些士兵互相残杀,最后变的人鬼不分。
战争让每个杀过人的士兵内心中产生的不安在R高地这个地方全部暴露了出来。但从该片对战争的反思性上来看,在鬼片里还是相当独树一帜的。
❸ 宋仲基主演的《军舰岛》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军舰岛》是由柳承莞执导,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李贞贤主演的战争电影,将于2017年7月26日在韩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军舰岛内被日军强制征用的400余名半岛百姓试图逃离该岛改变命运的故事
挖土做苦工,扔劳工下海......各种殖民的罪恶行径在预告片中相继出现,让人正视历史的悲剧。
而关于战争的历史题材影片,除了告诫新一代勿忘历史,更有人祸面前的团结、自强,振奋人心。
虽然因为很多战争的爆炸场面,让《军舰岛》花费1.3亿人民币,在韩国要号召700万人次的观影量,片方才能回本。但相比普通题材的商业片,《军舰岛》的现实高度可见一斑。
❹ 电影《R高地》是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恐怖片
起先看这部片子是上了当的。因为无论是看标题还是剧情简介都感觉像是战争片,再加上前一阵子刚看过韩国的战争大片《太极旗飘扬》感觉非常不错,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下载了这部影片。然而等真正看了二十分钟后,越来越感到不对劲,再往下看,看出来了——这不是战争片,而是一部恐怖片!但是这部恐怖片看起来却非常过瘾。要说恐怖吧,好像远比不上《午夜凶铃》、《咒怨》之类的恐怖。要说不恐怖吧,却着实令人心头紧张。这部片子没有不健康的刺激内容,也没有特别血腥和暴力的镜头,但它妙就妙在气氛烘托得很成功,让人好奇并且欲罢不能。不同于以往那些情节上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恐怖片,这部恐怖片并不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却能将种种恐怖的现象塑造得合乎情理并接近真实。片中所出现的鬼魂之类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是人都会有犯过错误的时候,也许许多人心中都有会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人如果做了亏心事那么它总是会沉积在心中的。这种沉积在心中的秘密有可能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被再次激发出来,对身心形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产生种种幻觉,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心魔”。尤其对久经杀场的士兵来说,可能更是人人都有“心魔”的。为什么?因为战争!战争一旦发生肯定会发生很多滥杀无辜的现象,士兵们有可能会错杀或屠杀很多平民。即便没有错杀,那么杀死对方的士兵双手也是沾了鲜血的。而R高地的入口处正是写着“粘血者不归”这样的字样。对于士兵来说,因越南战争而埋葬着许多冤魂的R高地就是这样一个激发“心魔”的理想地。
由于“心魔”被激发出来,士兵们纷纷产生各自的幻觉,有拿起枪支互相残杀的,也有受不了心理压力自杀解脱的。眼看着意志坚强的士兵们意志逐步动摇并逐个死去,实在是触目惊心。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神像、香火、R高地入口处神秘的话语:“粘血者不归”等等场景将东方的宗教文化成功融入一体,使影片显得更为神秘。其实根本没有鬼
越南的这个地方草木杂生,可以隐蔽很多东西,包括人进入这个地方,在士兵的主观意识上就已经被一具死尸弄得方寸大乱,失去理智,更出现了一系列的疯狂行为,告诉自己有鬼但是有四样东西是实物没有虚幻,电台,被打伤的女人,手上铃铛,R高地入口那块石头,只有上面的字引人入误区参战的士兵都手上沾血,不可避免的有着心理上不安,一旦经历过一些诡异的事件,会陷入心理上恐惧的困境,导致心理防线崩溃影片里的中尉招妓不是主要角度,杀死藏匿枪支的越南女是关键,而且这个中尉视杀人如任务,非常之冷静,因为他经历无数,经验十足,观察力与感觉也非常敏锐,在众多乱去了手因错觉而误导战友后自相残杀后,他依然冷静,而后出现的越南女人转换的镜头只能证明两件事,被他打死的女人与进入高地打伤后拿走铃铛的女人两人有必然联系而恐怖电影艺术处理恐怖手法的内容是,女鬼通过眼睛控制中尉使其无法自制,只能叫瞎了眼的下士按他说的位置开枪射杀,而那个位置并不可能置女鬼于死地,女鬼是虚幻的,其结果只能将中尉打死但抛却恐怖手法回到现实中来分析,再冷血的杀手也有心理防线,他虽然杀人无数,经验丰富,终无法承受因为一连串因诡异的事件而死去的士兵,他在进入高地前已经杀过人,加之进入高地后人心惶惶,心理崩溃的士兵一点占侵蚀他的心理底线,别人看不到的女鬼他能看到,别人因为自己的染血而心有内虚,心理崩溃疯狂残杀,中尉眼见之事也是虚的,而且是相当诡异的,不能不说是因为看到了一些美军坟墓消失的事而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出有鬼的臆断,而这些东西也并非刻意制造,可能也是幻觉引起的至于尸体失踪一说,并不能成就鬼怪一说,眼睛瞎掉的人,纯洁的人,可以用鬼怪之任何说法推进他可以留存下来唯一成为散播鬼怪之说的作俑者,就战争策略而言,完全可以有人在一个瞎子面前清理现场而后留下一个悬念继续让人为此心存余悸,使之成为一个神秘不可探测之地恐怖的手法令人叹之完美处在电影中任何一个角度来分析影片,内容仍然留有谜团,这才是悬念的高深之处。
❺ 求一部韩国战争电影名字
看你的描述,我想这部片子应该叫<实尾岛>.很经典.
片名:实尾岛
英文片名:
国家/地区:韩国
区域:亚洲
出品:Cinema Service
发行:
类型:战争
导演: 康佑硕
编剧:
制片:
主演:薛景求 安圣基 郑在泳
分级:未分级
上映时间:2003年12月24日
全部剧组成员:
剧情:这是一群囚犯,这也是一群战士,一群随时准备去死的特种战士。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当时正是南北朝鲜关系极度恶化的时代,震惊全球的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更加剧了南北朝鲜关系的恶化。青瓦台事件发生于1969年1月,北朝鲜特攻队穿越三八线进入韩国境内准备刺杀当时的总统,但由于与韩国警察发生冲突,在汉城北岳山路开火,导致该计划失败。为了报仇雪恨,韩国政府决定以牙还牙,挑选31名囚犯组成“684北派特遣队”,目的是刺杀金日成,一旦任务完成,他们所犯的刑罚将全部被撤销,脱胎换骨可以顶天立地的活着。而任务失败就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必须死去。
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自己获得新生,这些囚犯甘愿忍受非人的训练,31名训练者在艰苦的训练中随时都可能因为一点点矛盾而产生激化,但为国家荣誉而战的信念让他们克服了种种苦难,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眼下,他们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艰苦的训练终于完成了,就在他们刚刚踏上刺杀金日成的路程,南北局面发生了扭转,组建这支部位的前情报局领导卸任,计划被取消,“684北派特遣队”成了烫手山芋,政府不再理会这件事情,如何处理这些被社会抛弃了的人?政府命令岛上的士兵将他们全部处死,否则政府将处死所有的人,无论是士兵还是特种兵。
是处死自己呕心训练的特种兵,还是听从政府的命令?如何进行抉择?面对人性与政治,指挥官“无心”地将秘密泄露给他们,士兵与特种兵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消灭与自己朝夕相处三年的人,为了生存,他们将会如何抉择?
❻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军舰岛》
故事根据日占时期朝鲜人被强征去军舰岛这一真实历史改编也令韩国人民对《军舰岛》格外关注《军舰岛》讲述了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5年,一群被强征骗到军舰岛的朝鲜人最终改变了命运的故事。这群朝鲜人中,李姜宇(黄政民饰)和素姬(秀安饰)父女在京城酒店乐团工作,团长李姜宇负责演奏,秀安跳舞唱歌,李姜宇为了找朋友安排在办公室的新工作带着女儿和团员们上了船。这艘船上有突然被抓来的小男孩,有刚刚结婚的新郎,也有高材生,他们都以为去劳动一年,就能大赚一笔衣锦还乡。臭名昭著的“打架王”崔强星(苏志-燮饰)也在船上,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混乱。他们下了船就被全体拉倒另一个地方——军舰岛。来到岛上大家才发现,这里跟他们想的一点也不一样。他们需要把所有值钱的财物全部交出来,女性都被拉到别的地方脱光衣服检查,不服从的人被一顿胖揍。在军舰岛上,男人成为劳工做苦力,女人被送到端岛妓院共日本人玩乐,孩子也不放过。路费、吃饭、住宿……各种费用都要从工资中扣除,而所谓的经费从来都发不到他们手上,开采煤矿的人们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吃出老鼠和蟑螂是最正常的事。在这个年代,不光日本人压榨朝鲜人,手里有点权力的朝鲜人也在压榨自己的同胞,这种人比日本人更可怕。明白自己的命运后,当惯了当头头的崔强星以暴制暴成为朝鲜人中的老大,他对将来朝鲜人的出逃有很大的作用。滑头的李姜宇利用自己活跃气氛的能力收获了好人缘。他的女儿素姬在陪酒的时候听到唱片里播放了她的歌,立刻跑到台上焦急的哭着跳舞,告诉日本人自己是这首歌的原唱,唱歌跳舞乐器洗衣服……她会的很多,什么都能干。一直保护她的吴末年(李贞贤饰)帮素姬翻译,希望日本人能够放过她,最终素姬躲过一劫,可以在这里干活,偶尔会跟爸爸一起为日本人表演。他们暗无天日的人生在朴武英(宋仲基饰)到来之后有了改变的机会。朴武英是独立运动部队队员,他的最新任务是潜入军舰岛救出困在这里的重要人物尹学哲尹学哲在军舰岛上的朝鲜人中很有号召力,他一直拒绝跟日本高层的私人见面,维护朝鲜人的权益。《军舰岛》影评豆瓣7.6分 《军舰岛》真实历史是怎样的?朴武英跟尹学哲接头之后开始策划如何掏出军舰岛,为了进入房间用电报机,朴武英把计划告诉了小聪明很多的李姜宇,李姜宇同意帮助朴武英,要求是离开时一定要带上他和女儿素姬。为了营救尹学哲,朴武英答应了。《军舰岛》影评豆瓣7.6分 《军舰岛》真实历史是怎样的?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但目标任务尹学哲出了问题。朴武英发现,尹学哲早就跟日本人狼狈为奸,朝鲜人的工资一半都进了他的口袋,大家多次逃跑失败也都是有他在通风报信。《军舰岛》影评豆瓣7.6分 《军舰岛》真实历史是怎样的?突然的反转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❼ 国历史战争,电影军舰岛只要活下去
韩国历史战争,电影军舰岛只要活下去
韩国主旋律抗战题材电影
《军舰岛》
由《老手》导演柳承莞执导,黄政民,苏志燮,宋仲基,李贞贤等主演。
影片讲述日本殖民时期,400余名朝鲜难民受到强征来到日本军舰岛,试图逃离以免遭到杀害的故事。
故事分三条主线
第一条线是音乐团长李姜玉(黄政民 饰)和他的女儿(金秀安 饰)的故事。
第二条线是某黑帮老大崔七星(苏志燮 饰)和一位慰a妇(李贞贤饰)的故事
第三条线是潜入军舰岛的军方特工(宋仲基 饰)和需要他解救的一位老先生(李璟荣 饰)的故事。
一部有血有肉的电影,还原了军舰岛人间地狱般的那段真实的历史。
黄政民的演技炸裂在影片中可以八面玲珑,可以绝地奋起,也可以大义凛然。
苏志燮死的姿态太偶像剧,宋仲基满脸煤灰还是好帅。
❽ 实尾岛事件50年:憋屈的韩国,与被出卖的敢死队
2003年12月,韩国上映了一部南北对抗题材的电影《实尾岛》。
影片上映58天,观影人数超过1000万,是当时的现象级电影,也是韩国影史上第一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电影。韩国 社会 因此掀起了对实尾岛事件的讨论。
《实尾岛》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突破了一个大禁区。
历史 上,实尾岛事件,一直被韩国政府刻意掩盖,相关资料被封印,相关人员——活着的人,被强制签署了25~30年的保密合同,违反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1987年韩国民主化以后,虽然允许民间讨论实尾岛事件,但官方却一直讳莫如深,由于缺乏资料,民众对实尾岛事件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直到1993年,当年岛上的教官金一泰,将相关资料寄给《新东亚》杂志披露后,实尾岛事件才逐渐被韩国民众所知道。
1999年,韩国作家白浩东根据真实的实尾岛事件,创作了小说《实尾岛》。
2003年,韩国导演康佑硕,结合 历史 资料和《实尾岛》小说,创作出了电影《实尾岛》,引发了韩国 社会 的强烈反响。
2004年2月,韩国政府迫于民意和舆论压力,首度承认了这件尘封已久的事件,随后公布了敢死队的名单,公开了实尾岛事件的报告书,但相关档案仍然是绝密级。
与此同时,当年敢死队的家属们,与《实尾岛》制片公司和韩国政府打起了官司,要求制片公司道歉(电影中,敢死队全部来自犯罪分子,真实的情况是,敢死队中也有守法良民),要求韩国政府赔偿。
相比《实尾岛》电影本身而言,影片背后的 历史 极其后续,也同样精彩。
如今,《实尾岛》电影上映了18年,实尾岛事件过去了50年,影片、影评以及相关文章,大家可能都看腻了。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从冷战大背景看实尾岛事件。
01
电影《实尾岛》,是在 历史 事件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剧情与 历史 事件有出入。
影片的前言对此作了说明:“本片取材自1968年的实尾岛第684部队。由于该小队的确切资料仍未被公开,本片对该小队的细节描写,包括队员背景等,皆为编导的创作。”
因此,有必要简单说说 历史 上的实尾岛事件。
1968年1月21日,来自半岛北方的31名突击队员,越过三八线进入汉城,企图潜入青瓦台,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
行进过程中,刺杀行动被发现,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一名叫金新朝的突击队员被俘虏,并交代了整个行动计划。
朴正熙震怒不已,指示中央情报部长金炯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月,中央情报部和韩国军方,在实尾岛(位于仁川外海)秘密组建了“684派北部队”(得名于1968年4月),成员也是31人。
“684派北部队”的成员很复杂,有流氓、小偷、犯人,也有马拉松选手、马戏团表演者、武术精湛者,他们是被招聘而来的,而非电影中所说的立功赎罪。
在实尾岛,队员们接受了魔鬼式的训练,战斗技能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极限。期间,有7人因各种原因而死亡。
1968年7月后(具体时间不明),训练完成,中央情报部命令从“684派北部队”中,选拔一出个9人分小队,执行任务。
其计划是从白翎岛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乘坐氢气飞艇抵达平壤上空,刺杀金。
小分队登上飞艇后,最新命令来了:终止行动,等待命令。
小分队在白翎岛徘徊了一个月左右,还是没有新的命令,回到了实尾岛。
终止命令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反对,根本原因,是南北紧张关系逐渐缓和,和平曙光来了。
不需要刺杀,自然也就不需要“684派北部队”了。
呆在实尾岛的“684派北部队”,成了一颗弃子,应得的津贴要么少发,要么被中间部门贪污,待遇大不如前,目标已经撤销,但训练依然残酷,队员们觉得长此以往都会被折磨死,不满情绪蔓延。
1971年8月23日,“684派北部队”暴动了,他们杀死岛上的教官和警卫(没杀完,损失了1名队员),乘船在仁川登陆,劫持一辆公共 汽车 ,欲冲向青瓦台,向政府讨个说法。
韩国政府调集大批军警,围追堵截,在首尔特别市-永登浦区-大方洞-柳韩洋行大楼前,包围了他们,双方展开激烈枪战。
期间,4名队员弃车逃走(很快被抓,判处死刑),陷入绝境的19名队员,引爆手雷自杀。
韩国政府混淆视听,称他们是朝鲜渗透过来的游击队,为了避免朝鲜不满,随后又改口称其为“军管理特殊犯”暴动。
暴动发生后,“684派北部队”的信息被人为消除了,就像他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在朴正熙、全斗焕时代,韩国媒体受政府控制,没有人敢追求真相。
此后,实尾岛事件成了禁区。
02
在实尾岛事件中,两件大事推动着整个事件的发展:一是北方发动1.21青瓦台袭击事件,南方为了报复,组建了“684派北部队”;二是南北缓和,南方终止了刺杀行动,间接导致“684派北部队”暴动、毁灭。
可以看出,不管是北方袭击南方,还是南方袭击北方,双方行为,取决于双方的关系——紧张的时候,相互攻击,缓和的时候,相互克制。
问题来了:南北关系好与不好,取决什么?是随机的,还是另有讲究?
在冷战背景下,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50年代,以及60年上半期,朝鲜还比较温和,想用和平方式,实现半岛统一。
朝鲜战争后,朝鲜在大国的援助下,很快恢复了战争创伤,各种建设稳步推进,欣欣向荣。
相反,韩国动荡不安,经济疲敝,是绝对的贫穷落后国家。虽有美国援助,但烂泥扶不上墙。
两相对比,韩国相形见绌。
民众不会真的相信各种口号,他们往往用脚投票,走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
此时朝鲜的 社会 经济成就,更能吸引民众,统一的话,民心必定会倒向北方。
除了自信之外,朝鲜选择和平统一还有外部原因。
当时美国没有卷入别的战争,它有充分精力,来应对半岛发生的各种危机,朝鲜无隙可趁。
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时代,推行“三和一少”的方针,大唱缓和调子,减少了对朝武器援助。
没有苏联支持,美国又严阵以待,朝鲜想动武也不可能。
到1965年前后,事情起了变化。
自1961年朴正熙政变后,韩国结束了政治动荡的局面,经济走上了正轨,随着“一五计划”全面铺开,韩国经济开始起飞。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增强韩国的军力,提出了对韩5年军事援助方案,计划每年向韩国提供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意味着韩国军队将获得大批美军先进装备。
不仅如此,美国还大力撮合韩日邦交正常化,加紧在韩国部署各种先进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所期望的和平统一,无法实现。
显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国经济、军事迅速发展,朝鲜的相对优势一天天消失,等到韩国赶上或者超过朝鲜,朝鲜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暇顾及半岛,这为朝鲜搞事提供了一个机会。
而北越的抗美统一斗争,也大大刺激了朝鲜的战斗欲望——同样南北分裂,北越敢打,北韩为什么不行?
此外,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加大了对朝鲜的军事援助,提供了苏式潜艇、导弹艇、坦克、雷达、地空导弹、米格-21等等,这两件事给了金很大的底气。
种种因素交织、叠加,使得朝鲜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开始变得激烈、好斗。
02
朝鲜的策略是一面大力援助北越,一面加速推动南朝鲜革命。
韩国派兵援助南越,朝鲜自然要援助北越,这很好理解。
重点说说推动南朝鲜革命。
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大国支持它,但并不支持它发动战争,这是两码事),大规模的南下入侵不可行。
朝鲜想到的办法是,以游击战的方式,对韩国进行渗透和打击——渗透成功,就建立根据地,形成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那样的局面。渗透不成功,可以制造紧张感和压迫感,动摇韩国的军心士气,促使朴正熙政府垮台。
韩国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可能减少甚至撤回派驻越南的军队,这会减轻北越的压力,同时,也会造成美国和韩国的不和——美国认为,北边的挑衅对韩国构不成成真正的威胁,韩国应该加强反渗透能力,反对韩国从越南撤军。
挑衅韩国,必然激怒韩国,朴正熙一贯对朝强硬,很可能会反击,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会支持朴正熙反击,这又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美韩不和,同盟关系削弱,驻韩美军可能会撤离,投入越南战场。到时候,北方单挑韩国,胜券在握。
从1966年10月开始,南北武装冲突次数激增,短短两个月,交火事件的次数,就赶上了自1953年停战以来的总数。
打冷枪,扒营房,摸哨卡,炸军卡、炮艇,成了常态,激烈的时候,双方还会相互炮击。
在前线制造紧张的同时,北方还从军队中挑选精英士兵,组建突击队,进行特训后,派往南方从事游击战争。
这些人渗透到韩国后,到处搞袭击,煽动民众起来革命。仅1967年,突击队就与韩国军警发生了至少215起武装冲突,200多名突击队员被打死。
1968年是冲突最激烈的一年。青瓦台事件,“普韦布洛号”事件,以及武装入侵蔚珍-三陟事件,都是这一年发生的。一年下来,韩国共逮捕了1245名突击队员。
这种冲突和对抗,是这一时期的大势,青瓦台事件,实尾岛事件,都只是其中一个点。
光看一个点,只是知其然,联系起来看,探究背后的原因、发展脉络,才是知其所以然。
03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行动终止?
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立即召见美国驻韩大使波特,要求美国支持韩国发动报复行动。然而,波特表示,美国不愿半岛发生战争,拒绝支持韩国,此举令朴正熙大失所望。
当时,韩国军队的指挥权在联合国军手里,美国不点头,朴正熙无法调动军队反击,所以只能秘密组建敢死队,玩些小动作。
青瓦台事件发生两天后,“普韦布洛号”事件爆发,朴正熙认为必须强硬反击,否则北方会得寸进尺。
与对青瓦台事件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为解决“普韦布洛”号危机,竭尽所能——这关乎80多名美国人质。
期间,美国却抛开韩国,与朝鲜展开谈判,朴正熙要求把青瓦台事件纳入谈判,美军直接拒绝,为了避免激怒朝鲜,美国还一再警告朴正熙: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单方面攻击朝鲜。
为了安抚朴正熙,美国做出了其他方面的让步,如加大对韩国的援助力度,扩大韩国军队的自主权等等。
拿到好处后,朴正熙向美国特使万斯承诺:韩国不会因青瓦台事件和“普韦布洛号”事件而采取报复行动,即使因别的挑衅而发动报复,也会在事前与美国协商。
朴正熙承诺,发生在2月,组建“684派北部队”发生在4月,由此可见,朴正熙并没有被美国人说服。
报复不报复,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但报复的准备工作不能停,所以中央情报部还在秘密训练“684派北部队”。
“普韦布洛”号危机从1月持续到了11月,几乎贯穿整个1968年。
在实尾岛事件中,“684派北部队”收到终止行动命令,是在7月之后,当时“普韦布洛号”危机还未解决,双方围绕“另签”展开了激烈舌战,谈判进入最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684派北部队”去平壤搞个事,会造成什么后果?
朴正熙当然明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终止了命令。
以上是直接原因。
当然,电影没有表现这一点,只说南北关系缓和,所以停止了行动。
04
从1968年11月“普韦布洛”号危机解除,到1971年8月“684派北部队”暴动,这中间有将近3年的时间,为什么朴正熙始终没有动用“684派北部队”呢?
因为国际局势变化了。
1969年1月,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高唱东西方缓和,释放了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信号。第二年,尼克松单方面决定削减2万驻韩美军,还把驻扎在三八线附近的美军第二师后撤,代之以韩国军队放在最前沿。
不仅如此,美国还建议韩国与朝鲜展开对话。
韩国对此很不满,觉得美国正在逐渐抛弃自己,美国的保护伞不靠谱。
东方阵营里,中苏关系恶化到了顶点,爆发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双方都视对方为最严重的威胁,进而双双开始缓和与美国的关系,都不支持朝鲜的强硬行为。
尤其是苏联,一再暗示对朝鲜“擅自行动”和“过激行为”表示不满。
另一方面,朝鲜过去几年推行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朴正熙政府不仅没有垮台,反而更加强大,美韩联盟也没有瓦解。这迫使朝鲜再度调整政策。
此时,韩国的国力已经赶上来了,南北双方总体军力基本平衡,在没有外部大国的支持下,双方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方。
南北双方背后的大国,都不支持半岛冲突,且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对方。
再激烈对抗下去,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激怒背后的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和,才是大势所趋。
自1969年8月击落美军直升机、俘虏美军飞行员之后,朝鲜明显减少了越界挑衅行为。1970年6月,朝鲜再次提出了和平-统一的的主张。
朝鲜释放缓和信号后,朴正熙很快做出反应,发表了南北对话、和平-统一宣言。
1971年8月6日,金表示愿意与南朝鲜所有政党、 社会 团体、个人进行接触。
12日,韩国红十字会提议与朝鲜红十字会举行会谈,解决离散家属通邮、见面等问题。这个提议,获得了朴正熙的首肯,也获得了北边的响应。
8月20日,南北方红十字会代表在板门店初步接触。
在这关键时候,任何影响南北和谈的因素,都要服从大局,“684派北部队”成了不安定因素。
3天后,“684派北部队”暴动。
在电影《实尾岛》中,韩国中央情报局命令负责人处理掉“684派北部队”,部队因此暴动。
在真实的 历史 中,有没有这个命令,不得而知。
不过,处理掉他们,符合韩国政府利益,逻辑上也讲得通。
05
“684派北部队”是一个牺牲品,他们身不由己。
其实,韩国何尝不是一个牺牲品,在大国角逐的棋局中,它一样身不由己。
半岛上的那些小事,只是两大阵营全球对抗的一个投影,南北双方是进是退,取决于大势。
什么是大势?
大国多方较量的结果,决定着世界政治走向,这个走向就是大势,小国只能顺势而为。
【参考资料】
《韩国政治事件电影研究》
《1960年代中后期朝鲜半岛危机研究》
《1968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朝韩关系的缓和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