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历史战争电影
1. 《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是一部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电影,展示了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被认为是二战战争电影的盖棺之作。
2. 《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讲述了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其中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令人印象深刻。
3. 《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描绘了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导致德军功亏一篑的失败。
4. 《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是早期二战经典,讲述了英军在马耳他的困境。
5. 《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以情节紧凑、精彩纷呈著称,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 《红一纵队》(The Big Red One,美国,1980)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强调了“活着”的重要性。
7. 《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展现了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 《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美国,1998)展现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9. 《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以斯大林格勒的雪原为背景,展现了德军士兵的悲惨命运。
10.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讲述了苏德狙击手之间的较量,穿插了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故事。
11. 《星星敢死队》(The Star,《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以诗化的意境和信念的力量展现了不朽的军魂。
12. 《唯闹颂狙击手》(Sharp Shooter,苏联)讲述了苏军女狙击手的传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
13.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苏联,1972)以战争与女人的关系为主题,曾感动过一代中国观众。
14. 《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1970)是客观看待珍珠港事件的电影,抚摸了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15. 《中途岛战役》(Midway,美国,1976)展现了胜败之机的瞬息万变,强调了信息、判断与应变的重要性。
16. 《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细细的红线》,美国、加拿大,1998)是一部墓志铭式的故事,展现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国与日军的对决。
17. 《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国、美国,1957)是一部战俘题材经典,展示了战争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18. 《反攻缅甸》(Objective Burma,美国,1945)是早期二战经典,曾因过分夸大美国在缅甸战争中的作用而遭删剪。
19. 《血战台儿庄》(中国,1985)是中国第一部以正面战场抗战为题材的电影,是华语经典之一。
20. 《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壮士雄风》,英国,1968)是一部战争冒险题材经典,悬疑、动作,起伏跌宕、惊心动魄。
21. 《六壮士》(The Guns of Navarone,《纳瓦隆的枪声》,美国,1961)是一部战争冒险题材经典,动作、悬疑,人物、景观,美不胜收。
22. 《伦敦上空的鹰》(Stukas uber London er Eagles Over London,法国、西班牙、意大利,1969)是一部战争间谍题材经典,德军的渗透与英军的反渗透,轻喜剧,精彩、幽默。
23. 《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红粉忠魂未了情》,美国,1953)是早期二战经典,展示了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故事。
24. 《战争的呼喊》(Battle Cry,《硝烟中的呼喊》,美国,1954)是一部早期二战经典,战争与人生的抒情诗,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的成长故事。
25. 《百战雄狮》(The Young Lions,美国,1958)讲述了四个年轻人的二战传奇,试图站在德国与美国之间思考战争。
26. 《爱在战火蔓延时》(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缘》,美国,1992)是一部战争间谍题材经典,讲述了九死一生的命运与淋漓尽致的爱情。
27. 《第22条军规》(CATCH-22,美国,1970)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军中游戏规则的荒谬。
28. 《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尔传》,美国,1971)以不虚张、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的方式展现了隆美尔的故事。
29. 《从海底出击》是一部关于海战的经典电影,展示了核潜艇的紧张刺激。
30. 《黑爵士》是罗文·艾金森的一部经典喜剧系列,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英国历史。
4. 推荐一些西方古代战争电影
《宾虚》(Ben-Hur)是最伟大的史诗电影,曾获14项奥斯卡提名,囊括11项大奖,至今无人打破此记录。
《勇敢的心》(Braveheart)讲述了中世纪威廉姆华莱士反抗英王长腿爱德华的故事,梅尔吉布森自导主演,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获赞誉无数。
《特洛伊》(Troy)取自《荷马史诗》的故事,有着神话色彩,但实在是比较经典所以说一下。
《亚瑟王》(King Arthur)克里夫欧文和凯拉奈特莉主演。亚瑟王是什么来头也不用我说了。
《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讲述十字军东征的故事,和前面的两部相比逊色不少,但场面恢弘,故事也比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诗电影。
《角斗士》(Gladiator)前面有朋友说了,的确是很经典是史诗电影,拉塞尔克劳主演,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奥斯卡奖。
《埃及艳后》(Cleopatra)很经典的电影,伊丽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艳后绝对是影史经典,一个被历史风云推至风口浪尖的女人,一个心怀叵测、狼子野心的女人,一个利用男人达到失现自我的女人,一个最终自我发现的女人。
《王者之心》(Kingdom of Heaven)又叫《崔斯汀和伊索尔德》,这两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与罗密欧朱丽叶并称两大爱情经典,讲的是英格兰部落领袖之子和仇人爱尔兰国王之女这对身负国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为千万人传颂。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奥利弗斯通导演,科林法瑞尔、安吉丽娜茱莉、安东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简直是豪华之师,但是风评很一般,但还是可以一看的,看看这位马其顿的传奇人物建立的旷世功勋。
《圣女贞德的故事》(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吕克贝松导演的作品,根据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故事改编,如果对英法的百年战争或是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这片不得不看。
《斯巴达克斯》(Spartacus)我说的不是老库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风云群英会》,讲述奴隶英雄斯巴达克斯的成长及奋斗的一生。
《斯巴达300勇士》(300)近两年来被说烂了的片子。是靠电影特效打造出来的一部战争史诗,讲述了著名的温泉关一战。
《匈奴大帝》(Attila)讲述一支来自东方的匈奴族军队由阿提拉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挑战罗马帝国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战争场面宏大,展示一段我们并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国的历史。
《最后的兵团》(The Last Legion)讲述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诗电影,但故事单薄了些。
『贰』 敦刻尔克讲的什么故事敦刻尔克历史背景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将带你重新回顾被困在敦刻尔克海滩、处于绝望和悲剧中的超30万英国士兵的撤退行动,也就是所谓的“狄那莫计划(Operation Dynamo)”。
电影分成海陆老枯空三段叙事,英国皇家空军进程为一小时,小型民用游艇进程为一天,而被困在海滩上的英国士兵的进程为一周侍雹洞,导演通过对时间段的打散和编排,叙说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外媒FoxtrotAlpha近日撰文,为我们带来了电影《敦刻尔克》所看到内容背后的历史,以及在电影中无法看到的内容,包括英国人如何在海滩上被德国军队包围、失败和撤退的后果(对欧洲的影响)等等。
当然,一些信息可能会被视为电影剧透。
电影《敦刻尔克》以德国传单从天掉下,警告英国人已被完全包围,主角Tommy此时跑着穿过街道为开场。
与德国丢弃在敦刻尔克的传单相比,荧幕上大量散落的招降单是真实而精确的。
当时,德军军队已经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大公国。
此后,德国军队深入法国北部,分裂了英法盟军防御,使得40多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法国北部临海城市,敦刻尔克海滩上。
.
英法盟军在反击失败后,强化了敦刻尔克,从而足以延缓德军包围做出撤离。
此外,德国最高统帅部在空军总司令影响下,决定推迟进攻英法盟军:因为空军总司令认为,他们可以通过飞机投掷炸弹来阻止撤退和消灭英法盟军。
在电影中,Tommy被德国军队赶到了海滩上,看到成千上位战友站在海岸线旁边。
此时英国撤退面临的问题就是,缺少运走士兵所需的可用船只。
第二段叙事是三名RAF飞行员,他们负责护航敦刻尔克撤退任务。
在电影中,地面上的人经常提到英国海军和空军没有援助的情况,但英国首相更关心保留剩余资源,从而能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德国军队入侵,不愿意为成功撤退提供必要资源。
初步撤退预计仅能救援3万人。
第三段叙事是三名英国平民乘坐的小型私人游艇,这是成千上万驶往敦刻尔克,为撤退行动服务船中的一只。
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这些船大多用于把人从海岸线运输到停泊在英吉利海峡的大船上去,这是因为海岸线遭遇空袭破坏,大船无法安全入港停泊。
这些小船依然会面临德国轰炸和海军打击的威胁,但它们毫无疑问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转折点,使得30万人(原计划人数的十倍)撤退成功。
电影《敦刻尔克》的三段叙事都是以历史为基础,并带来了一些小的创新,但对普通观众来讲,这并不应该是一种消遣。
《敦刻尔克》将撤退行动缩小到了三段叙事,但“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失误,让盟军在战争中早早陷入灾难性失败,导致欧洲西部因德国闪电战的压倒性力量,不可避免的走入衰落。
尽管有上千士兵在敦刻尔克地区周围不断的战斗,但电影却并未走出沙滩。
在臭名昭著的帕拉迪丝大屠杀(Paradis Massacre)中,涉及到97名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被德国军队包围,仅有2人最终幸存了下来。
战后,下达该命令的德国指挥官Fritz Knochlein被绞死。
另一个疏忽是对敦刻尔克平民的影响(虽然电影开始已处于战争时刻),由于害怕德国的轰炸和迫近的包围,数以百万计平民已经逃亡了。
当敦刻尔克战役于1940年6月4日结束时,大量英国供给品被留给了德国军队,数千名英国人的法国和比利时盟军成为了囚徒。
英国军队的撤退,带走了相当多英国对法国防线的支持。
6月14日,巴黎被德国占领,随后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停战协议。
在 *** 迁往法国西南部后,总理保罗·雷诺提出了类似“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法国军队可迁都北非殖民地继续与英国联盟坚持抗德。
但由于法肆芹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议,这一想法被法国 *** 放弃了。
对英国而言,“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次奇迹般地突破,一个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到一起的小小胜利。
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其著名演讲《我们要战斗(We Shall Fight)》中称其为“敦刻尔克精神”,该演讲也堪称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
而直到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四年之后,数百万盟军才通过诺曼底登陆,与德国一决雌雄。
《敦刻尔克》完全忽略了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的视角,只关注了英国撤离时的绝望。
在《敦刻尔克》电影中,一个最令人困惑和不安的时刻包括了一名法国士兵,他似乎隐喻了英国腐败的态度,以及敦刻尔克对整个法国的影响。
电影《敦刻尔克》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意在描述非常私人的,英国人在撤退 *** 时的动机、经验、态度和牺牲。
电影做了一些小创新,主要是形势范围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场景,其中包含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一个特殊时刻看起来有点牵强。
不过电影《敦刻尔克》非常好的将观众笼罩到混乱、绝望和隔离气氛中;展示了缺乏希望情况下人类精神令人震惊的灵活性。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现代史最重要的生存故事之一,电影展示出的感情,和悲剧真相一样值得尊敬:至少在规模缩小的范围内,它为自己勾画了轮廓。
在此前出炉的影评中,《敦刻尔克》烂番茄新鲜度为97%,Metacritic均分高达96分,IGN更是给予了9.5分的高分好评。
IGN评价称,《敦刻尔克》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恐怖,而是通过较小规模的人员行动、震耳欲聋的冲突场景成功地向观众们全面展示了世界大战的可怖。
『叁』 记得有一部电影讲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和德军放下武器爬出战壕共度圣诞节的故事,这部电影叫
《圣诞快乐》,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罗马尼亚电影,克里斯蒂安·卡西雍、ChristianCarion导演,吉约姆卡内、丹尼、丹尼尔·布鲁赫主演。2005年上映。
剧情:
故事发生在1914年的冬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一块三角形的阵地,英军、法军抵制德军的进攻。英军中有想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兄弟,也有与世无争的牧师军医巴尔迈尔;德军里有刚刚从舞台上征招入伍的演员斯普林克;法军中有妻子即将临产的青年军官阿德贝尔特,每天闹表调到10点、给妈妈准备咖啡的彭瑟尔。因为战争,他们远离佳人,聚集在一起。战争是残酷的,咫尺之遥的战壕里双方死伤都很大,眼睁睁看着战友和兄弟倒下,却无法救助,士兵们都被眼前的血腥吓住了,内心充满恐惧。
寂静的平安夜,英国牧师吹响了风笛,优美动听的笛声回荡在布满尸体的战场上;斯普林克说服女友安娜陪自己离开豪华明亮热闹的军官聚会,来到寒冷紧张的战场上为士兵们延长,他一点点走出战壕,把装饰璀璨的圣诞树也摆在了战壕上;英国风笛慢慢随着歌声飘散战场上空,士兵们也慢慢走出封锁线。三个军官达成协议,要平安度过平安夜,快乐地过个圣诞节。于是,三国士兵走到了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平安的平安夜。
『肆』 一战德国和英国踢足球电影名叫什么_
《圣诞快乐》是由克里斯蒂安·卡西雍执导,本诺·福尔曼、黛安·克鲁格、吉约姆·卡内、丹尼·伯恩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于2005年5月16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国和英国士兵在圣诞之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继而宣布停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