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部十来年前的电影啊,讲的是在二战时一个苏联女人,一个日本女人还有一个中国男人在深林里迷路,后面
《紫日》,冯小宁导演,是其“战争与和平”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荣获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大奖。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
中国电影《紫日》导演冯小宁与三位主角合影
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
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友谊的笑容。
中国电影《紫日》DVD封面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愤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❷ 求 《战争与和平》 主要内容
以1812年俄国法国战争为中心,描写了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拿破仑溃退等大事件。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网络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2)前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第三部概括扩展阅读
《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根家族
库拉根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根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
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
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
4、别素号夫家族
别素号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彼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❸ 《战争与和平》苏联版的主要成就和剧情简介 赏析
《战争与和平》是闻名世界的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哲理深邃。内容简述: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11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1807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1809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1812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❹ 战争与和平电影故事梗概
战争与和平Война и мир 1968
这是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合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1968年前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是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5亿6000万美元的投资,即使到了现在,许多美国大片还是望尘莫及。
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好像铁了心要把托尔斯泰的名著拍成一部爱情电影,丁香花一样美丽的奥黛丽·赫本,被压缩得几乎只剩下一条爱情主线的剧情……没办法,让美国人去感受俄罗斯的历史,是深刻不起来的。
而前苏联版,其宏大的场面,史诗般的镜头语言,让观者无不清晰地看到俄国人自身对本国历史的切肤感受。
不知有没有受之前美国人的影响,前苏联版的女主角柳德米拉·米哈伊诺芙娜·萨维里耶娃像极了奥黛丽·赫本,除了带点本民族气质,身材更丰满一些,一样的高挑美丽、一样的清纯活泼,表情、动作也有些相似。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演技的发挥。《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萨维里耶娃更是一跃成为全世界知名的苏联演员。
在那个年代,前苏联电影居然得到了那些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美国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到了让人无话可说的地步。
四部总共算下来应该有六个多小时吧,看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非常宏大的史诗巨片,真实地还原了列夫.托尔斯泰原著的精髓,以恢宏的气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复杂的人性刻画,再现了那段关于国家、战争、爱情、命运的荡气回肠的19世纪俄罗斯的那段悲壮史诗。影片的战争场面非常地壮观宏大,特别是19世纪初拿破仑侵俄的那场博罗迪诺战役,在当时没有电脑特技的年代下,得需要调动多少的临时群众演员、使用多少的拍摄设备才能完成这场极其悲壮的大战役啊。还有最后的莫斯科大火也表现得相当不错,镜头调度地很好,看着这座美好又古老的城市在大火中煎熬,让人不得不对战争的残酷报以切齿地痛恨啊。演员选得真不错,很有那种俄罗斯民族的高贵冷俊气质,特别是饰演娜塔莎的演员简直就象城堡里的公主小天使,就象一股春风拂过整部影片,尽现其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更重要的一点,人长得比奥黛丽赫本还赫本(网友语),真得象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