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日本电影变化
扩展阅读
悬战电影片段 2025-09-17 06:35:47
刘德华演毒犯的电影 2025-09-17 06:29:26

日本电影变化

发布时间: 2023-06-07 07:08:42

1. 日本电影发展史

神户。

1896。

首次放映西方影片《西班牙人射击图》《旅馆中的扑克游戏》。

东京。

1899。

扶桑人亲自将瞬间的影子变成了永恒,拍出了记录电影《京都祗园节》《大相扑》《北清事变记》。

吉泽商店。

1900。

国产放映机摆进店堂。

明治座。

1902。

吉泽试验发声活动照相。

1904。

首次送电影《日俄战争实录图》赴美国、曼谷巡回放映。

1909。

拍摄首部舞台记录电影《赏红叶》,完成武打片《本能寺决战》。

1919。

第一部起用女演员的纯电影《生的光辉》诞生。

导演归山教正创办第一本电影杂志、写出第一本电影理论书籍《电影剧作法与摄影法》。

导演牧野省三开拓了制片和经营放映的处女地。

他们成为日本电影草创期的先驱者,被尊为《日本电影之父》。

20年代。

日本电影与东西方艺术精华拥抱,完成了一次艺术的飞跃。

1923年。

日本表现派电影《灵与血》在沟口健二手中诞生。

评论界欢呼第八艺术——电影艺术诞生了。

1924。

日本电影旬报奖创立。

1926。

衣笠贞之助创建新感觉同盟,拍摄了《疯狂的一页》。

1929在浅草影院公映夏本健一喜剧电影,被誉为《日本的卓别林》。

1927。

第一个有声摄影所诞生。

1931。

首部有声电影《夫人与老婆》公映。

日本电影迎来了第一个辉煌期:它创造了巨匠沟口健二与小津安二郎,为世界电影史写下了默片经典《浪华悲歌》、《青楼姐妹》、《东京合唱》、《生来第一次看到》。

默片与有声片并行直至50年代末。

1937,芦沟桥的炮声断送了日本电影战前的辉煌。

《户田家的兄妹》、《父亲在世时》、《小岛之春》、《小林一茶》、《无法阿松的一生》等,成为日本战时电影的佳作。

1946。

日本电影获得了新生。

名作《我对青春无悔》、《晚春》等迎来了电影的第二个辉煌期。

1950。

黑泽明的《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奖、意大利记者联盟外国电影优秀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敲开了世界影坛的大门,黑泽明被誉为日本的“电影天皇”,日本电影的国际时代来到了。

小林正树的《切腹》《怪谈》《东京裁判》威震戛纳、柏林;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山椒大夫》威震威尼斯;新藤兼人的《裸岛》威震莫斯科及欧美,日本电影进入世界电影经典的殿堂。

1954。

首部彩 *** 《地狱门》登上戛纳奖坛。

1960。

电视冲击电影,日本电影处于低潮。

大岛渚以敏锐的洞察力与预言性创作了《日本的夜和雾》,触动了政坛。

日本影坛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被禁演事件。

法国新浪潮东行,日本电影进入战后第二次创作 *** 。

松竹新浪潮取代了战后的巨匠们。

大岛渚的《少年》、《绞死刑》、《爱的官能王国》;筱田正浩的《情死天网岛》;《盲女阿铃》;吉田喜重的《秋津温泉》;寺山修寺的《死于田园》;敕使河原宏的《沙丘之女》等游弋国际影坛。

日本电影美学与世界接轨。

70、80年代,日本电影派生出三个新类型:以今村昌平的《诸神的欲望》、《猷山节考》为代表的民俗论文电影;以黑泽明的《蛛网宫堡》《乱》为代表的将西方文化移植于东方土壤的融会东西方文化的古装电影;以山本萨夫的《战争与人》三部曲、《野麦岭》、《阿西们的街》、《华丽家族》等,以及《德尔苏·乌扎拉》、《海与毒药》、《大战末日》、《非正义的战争》、《新干线大爆破》等为代表的社会巨片。

1980。

小栗康平的《泥之河》获威尼斯电影节金奖。

1983。

《猷山节考》获戛纳电影节金奖。

战后一代巨匠黑泽明、今村昌平、新藤兼人、大岛渚等面临着大制片厂的解体,来自各行业的独立制片新人进入影坛,创新与怀旧、返朴归真与标新立异共存的,没有巨匠的第三个辉煌期来到了。

大林宣彦的《与幽灵同在的夏天》用现实与虚幻对比的手法创造了温柔的东方科幻,高岭刚的《冲绳草莽英雄》朔造了东方超人,森田芳光的《家庭游戏》创新了视觉形象,相米慎二的《台风俱乐部》描写了少男少女的心理骚动,金子修介的《就职战线无异常》、《每天都是暑假》用漫画式人物来写现实题材,伊丹十三的《丧礼》、《女税官》、《幸运女》、《女律师》等依据社会调查信息的作品构成了日本电影史上“情报电影”的新流派。

90年代。

个人电影与独立制片的兴盛形成了以个人命名的电影。

在国际影坛上享有盛名。

小栗康平电影《死之荆棘》1990获戛纳影平家奖。

竹中直人的《无能的人》在威尼斯发出了富裕社会中追求贫困的感叹。

北野武的《焰火》1998获威尼斯金奖。

还有追求快节奏的阪本电影。

在现实与虚构间走钢丝的大林电影。

新颖的城市喜剧作家周防正行,等等,构成了90年代群体。

1990。

第一位东方电影人黑泽明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完成了东方电影的又一次飞跃。

1997。

今村昌平的《鳗鱼》再次获戛纳金奖。

显示了日本电影新的活力。

2.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的发展

日本电影起步萌芽时间历程(1896年~1918年)1896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镜”传入日本,而真正的电影是从1897年由稻胜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后引进了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始的,其时,小西六兵卫也购入摄影机。在这一两年间输入了放映机和影片,并在全国巡回放映,称为活动照相,并沿用这一名称至1918年。

1899年日本本土摄制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闪电强盗》将当时社会上流传广泛的新闻话题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最早迎合时尚的故事片。横山运平遂成为日本第一个电影演员。

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最早的制片厂是1908年由吉泽商行在东京目黑创建的。《本能寺会战》(1908年,牧野省三执导)为日本第一部由解说员站在银幕旁用舞台腔叙述剧情的无声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父”,但这类影片只是连环画式的电影。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公司)成立,拍摄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旧剧”电影。松之助原是巡回演出的歌舞伎演员,1909年被牧野省三发现,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盘忠信》问世后,使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武打演员,有“宝贝阿松”之称。1914年,天然色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活)成立,最初以摄制彩色电影为目的,但因仅有两种颜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电影,并且仍以拍摄“旧剧”影片与日活相抗衡。当时日活的向岛制片厂已在拍摄现代题材的“新派剧”。

在日本电影黑暗的二十世纪40年代,青年导演黑泽明以处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处女作《热闹的码头》(1943年),冲破种种不利条件脱颖而出。

3. 日本电影的特点有哪些

日本这些作品体现了日本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保持了导演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民族传统,均被列为日本电影史上的佳作。黑泽明的《影子武士》还在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与外国合拍影片之风盛行,黑泽明和市川昆均分别与美国合拍过影片,其它艺术家也与欧洲及澳洲等国家合作拍片,这与日本电影事业不景气不无关系。

日本电影发展:

日本评论界认为,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电影在题材的选择及表现手法方面,均有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带来电影事业复兴的征兆。

1985年,日本首次举办第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有来自世界42个国家的137部影片参加展映,观众达10余万人次。这一年电影界涌现出不少初露锋芒的年轻导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相米慎二,他导演的《台风俱乐部》(1985年)及《雪的断章──热情》,均系采用长镜头摇拍的独特手法,技巧难度较大。

4. 让人咸到脑洞大开的日本经典科幻片,你觉得哪一部最经典、最值得我们一看

谈及日本的电影作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重口味、惊悚、变态。不可置否日本曾经凭借其优秀的恐怖片为世界所熟知,像《午夜凶铃》、《咒怨》、《下水道美人鱼》等影片都被列入世界十大恐怖片之中,甚至被其他国家翻拍和改版。其实,日本的科幻片和它的恐怖片一样有名,除了应用新颖的科幻元素之外,不少科幻影片中还蕴含了深层的社会意义。

看了那么多日本科幻片,可以说,《我的机器人女友》是很甜蜜的一部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次郎的日本宅男在自己20岁生日那天偶遇了一个女孩。女孩告诉他,她是未来次郎创造的机器人,被派过来保护现在的次郎。为了保护次郎,女孩住在了他的家里,二人的奇妙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5. 求高人归纳日本电影的特点

它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心理啊,思想上的变化。侦探片,注重推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医学片,注重现在的技术。比如犯罪分子,他注重写他为什么犯罪,心理,表情,动作上的各种变化,而不是表现犯罪人怎么恶毒,警察怎么英明。它宣传的目的,指在告诉人们一些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让人去怀念去珍惜。而不是,这个片子有多精彩,制作的多么高科技。

6. 日本电影100年怎么样

日本电影在100年中呈现出丰富多彩、变化繁复的发展历程。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人文内涵,成为东方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日本电影既体现了与传统文化的血肉关系,又反映了近百年来日本政治、经济和民族命运的沉浮遭际,是一部民族灵魂的影像历史。要在一本篇幅不大、字数有限的书中,精炼而又不失全面地描述这一段历史,是一件艰难而颇具风险的事情。但是,日本影评家四方田犬彦故意给自己提出了这一挑战性的任务,并且很好地完成了它,这就是我们见到的《日本电影史100年》。 四方田犬彦是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教授,是一位以电影批评为主,又涉猎广泛的文论家。他写作勤奋,著作极丰,是一位典型的多产作家。他不但深入研究日本电影,而且对亚洲各国电影十分关注,经常实地考察有关电影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民俗状况。我认为,这是一个文化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直观经验,也是比较电影学渗透在他字里行间的感性来源。 《日本电影史100年》首先是一本极具个人色彩的史论文集。诚然,历史研究必须以事实为立论的根本,严格的真实是历史研究的首要标准。但是,任何一位作者的全面与客观,事实上仍然带有特定的取舍和选择的角度,而不存在绝对的客观与全面。因为,绝对的真实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人撰写的历史,都是一种加入主观判断、主观意识的“历史复原”。 电影史对研究者来说比较有利,因为它的历程相对比较短,获取真实史料的途径和把握比别的学科要来的方便。四方田犬彦的这本日本电影简要史略,显示出明显的个人化特点,这种特点表现为:以论带史,夹叙夹议,大胆取舍,不以线性时间发展为绝对的脉络,而以重大历史阶段和电影工业兴衰为叙述的经纬,从而突现日本电影与日本社会之间密切的泛本文关系,以及电影工业、经济原因对电影作者电影本文之形成的直接影响。 四方田犬彦以一个非民族主义者自居,强调自由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文化主张,因此,在对日本电影发展史中20年代和60年代两个高峰的评价上,反映出某种个人偏爱和与众不同的褒贬态度。电影史的撰写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多姿多彩的局面。除了方法论和切入角度的日益丰富之外,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的突现也越益明显。以论带史,发他人之所未发,主次分明,突出春秋褒贬的一家之言,这样的著作读起来,常常比四平八稳、貌似全面、公正的史论有所收益。 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史100年》,又是一本具有明显国际化视点的史论著作,不仅在论述每一阶段的日本电影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日本电影与欧美电影或亚洲别国电影的异同,从横向对照的角度来比照分析。而且,在行文之中,论及某一部影片,某段落或镜头的艺术处理时,也大量地、旁征博引地举例说明日本电影与他国电影在技巧语言上的互本文关系。四方田犬彦在“文化杂种”这一节当中指出:“日本电影的制作未必在所有情况下都处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延长线上或受其影响。恰好相反,当我考察具体影片,首先会注意到压倒优势的文化杂糅性,即与外来的异质文化母体重合,生成全新混合体的努力。”在其余各章节里,涉及到类型电影或作者特色的论述中,将外国电影的个例或与日本电影并列比较的引证比比皆是。例如,在谈到太阳族影片《疯狂的果实》与欧洲电影的互动关系时,作者认为,不但特吕弗高度评价了这部电影,甚至认为“《疯狂的果实》一定给克劳德.夏布罗尔拍摄《表兄弟》带来了某种启发。”这种渗透到文脉肌理之间的深入的国际意识,体现了四方田犬彦个人的特点,又是日本研究者共有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传统。众所周知,日本历史上经历了1868年明治维新和1945年战败之后接受盟国托管的两次全面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时期。日本民族素以吸收外来文化为长,把西方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融合、交织成一个新的文化实体为“第二传统”,是日本文化实现传统向现代转化的途径之一。这种国际意识渗入电影史研究的写作,在四方田犬彦这本著作中也是明显特点之一。 四方田犬彦的这本著作,由于篇幅过于有限,行文过于简略,好比走马观花的一种历史巡礼,致使对日本电影的艺术分析和作者评论显得十分仓促,如同一个外国人拿着东京地图指南寻找各路地铁入口处的感觉。换旧话说,读者必须对日本电影史相当了解,才能对本书的扼要精炼产生击节赞叹的阅读快感。反之,则会有一种兴致所至、意犹未尽的遗憾。当然,中国读者对于沟口健二、小津二郎、黑泽明这些日本电影的重要人物是了解较多的。尤其对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日本电影,更是比较熟悉。因为那一时期中日两国电影交流十分密切。但是,对于早期日本电影和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比较陌生。这种阅读期待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对于战后的一代重要导演中平康、铃木清顺、增村保造、今村昌平、大岛渚、莜田正浩、深作欣二、簌使河原宏等人的贡献和特色虽有论述,但却行色匆匆,点到为止。至于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导演的论述,虽然作者对冢本晋也、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杰出的后起之秀,作了精炼的分析,然而,毕竟给人过于简略的印象。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稍后由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四方田新作《创新激情:80年代以后的日本电影》得到部分的解决。诚然,作者的主旨是以二十世纪日本社会演变和日本电影工业的起落为纲目来构筑本书,而不以电影作者和艺术分析作为论述的重点。然而,重社会泛本文和工业经济分析而轻电影艺术和本文分析带来的得失,也是新电影史观写作中普遍遇到的一个矛盾。 《日本电影史100年》以其概括、清晰的结构和明白畅晓的史论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丰富多彩的日本电影百年历程。它在中国的面世,无论对于电影史和文化研究者,或是对于有兴趣于电影的读者而言,都是一件很有裨益的事。我们从这本史论著作中获得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将大大超出电影艺术本身。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感受到一种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比较文化研究所带来的思想启迪。

7. 日本电影现在在世界是一个什么地位为什么日本人的电影拍摄的内容差异那么大

日本电影,领先亚洲的水准,其中不乏一些好片可以和奥斯卡获奖影片竞争。也许那些所谓的特效大片不如国外,但是日本的电影胜在剧情。可以说如果给世界家庭感情电影排名,十名里面有四名是日本的影片,不是开玩笑的,不谈之前老派导演,就是是枝裕和拍的几部情感片,很少有人能做到那种平凡之中不乏温馨情感,也不会让人觉得有视觉疲惫的效果。

8. 日本恐怖电影的发展历史

日本恐怖片的另类风格和东方色彩,以及依赖故事和角色来制造心理恐怖的方式,大大有别于好莱坞依靠特效和血腥的手法。
日本恐怖片都是利用了人的心理才获得成功。每个人在心里总是有害怕的东西,有些东西就算原来不怕,听过看过之后,会在脑海里留下一些印象,就是潜意识。再加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和音效,就让人的沉浸在一种恐惧的心理中。也许就是对死亡的恐惧,那是最本能的心理。这个通常是惊悚片里用来折磨人精神承受力方法。
简略阐述日本恐怖片的历史发展与美学特色,并据此将日本恐怖片粗分为三类:

怪谈片
形成于战前并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臻于全盛,至七十年代趋于消亡。此类影片以日本传统的怪谈(故事)为剧情蓝本,将歌舞伎能剧美学融入电影。其情节模式或较为单一,这恰使其摆脱了叙事铺陈的束缚,而致力于古典美感的场面调度与视觉营造,甚而追求那种幽玄的意境。

过渡时期的诸种日本恐怖类型
成于五十年代,并往往以英美恐怖片为原型或从中汲取灵感。(二战时期欧美多数国家的电影在日本被禁) 怪兽片(无疑可以看到King Kong的影响,但将其置于核战阴影下的日本,并从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scifi horror中汲取了不少类型元素) vampire film(以Universal Horror与Hammer Horror为原型) torture film(以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刑罚为原型。) 怪奇映画(改编自日本怪奇小说或推理小说,或以日本历史上的带传说色彩的真实事件为蓝本) 这一时期的日本恐怖片也逐渐变得erotic(怪谈片同样如此甚至更甚),一如当时的European horror。 七十年代片场制式微后对于恐怖片的面貌有很大影响。体现在地下电影开始冒头,最著者如冢本晋也的《铁男》.原有的torture film也变得更阴暗,并逐渐与splatter film合流(形成我所谓的torture-splatter film),后者受70年代美国的splatter,proto-slasher film的影响。这些似乎有些庞杂凌乱的发展趋势最终在90年代初催生出所谓的

J-Horror
这一时期的日本恐怖片不再简单模仿西方,且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相对2而言) 表现在制作层面,片场制的式微使得绝大多数作品难以获得高昂的预算,因而多为低成本电影或为电视,录像制作的类电影产品。这对于其美学风格有很大影响,表现在手提,实景的运用(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不少影片也表现出伪纪录片倾向(这种趋势在欧美恐怖片中也有,不过日本似乎更突出些)。最重要的,此类影片在国内被冠名为心理恐怖--这其实不太准确,也未能与欧美早已有之的psychological horror区分开来,但不管怎样,J-Horror确实表现出一种区别于欧美乃至日本传统恐怖片的特色,这正是我试图在文中所详细分析的。 日本恐怖片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以<;午夜凶铃>;、<;咒怨>;等为代表作的恐怖片无论从内容上、或是风格上、还有内在意识上都和世界恐怖片的总体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一批影片中,"御灵"这一题材频繁出现,具有母题的意义,与西方同类的复仇题材的恐怖片相比,御灵复仇反映出了深刻的审美和文化差异,因此,御灵成为日本恐怖片与西方恐怖片相比最为特殊的题材.

吸引人的五大要素
具有双重性的女性主角
日本恐怖片中的主角多为女孩,她们既美丽又恐怖。在表现出骇人的残忍和邪恶的同时,也有令人同情和惋惜的一面。无论是贞子、花子或是恶灵,她们身上邪恶而恐怖的力量都源自人性深处的黑暗,源自心灵的不安宁与强烈的孤独感。影片在恐怖的外表下呈现的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这种双重性因素正是日本恐怖片的关键元素之一。《午夜凶铃2》中的莎玛拉就秉承了贞子的特质。
虚无缥缈的恐怖意象
日本恐怖片深得东方神秘主义的传统,恐怖不是来源于视觉刺激,而是来源于想像。《午夜凶铃》系列、《鬼娃娃花子》等日本恐怖片中鬼怪的形象都是不确定的缥缈幻影,这种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的处理手法让观众的期待心理愈加浓厚,恐怖感水涨船高。这体现了东方文化长于写意的一面,有浓郁的东方玄学色彩。
寓动于静的内敛气质
日本文化有内敛气质,寓动于静是日本恐怖片的一大特性。日本版的《午夜凶铃》中没有好莱坞恐怖片中常见的血腥和暴力,黑白灰的基本色调、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对白,用日本文化中独有的沉稳与冷静来叙事,却步步为营地迎来让人屏住呼吸的至惊至恐。它用一种相对原始的电影语言,突出表现了对意境的营造、悬念的铺垫,用影片节奏、光线、化妆和配乐来给观众营造一种从内至外的恐怖。
源于日常生活的恐怖元素
日本恐怖片的道具都是日常用品,常常出现录像带、电话、头发、镜子、影子、水、废弃的建筑以及莫名其妙现身的东西。真正的恐怖不是恶形恶状的鬼,而是一束冰冷的目光、一丝邪恶的微笑和某些你欲知未知的、带禁忌性质的隐秘。中田秀夫此次在《午夜凶铃2》中,仍旧反复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突发的电话声和没关的水龙头。
末日意识的时空观
日本恐怖片中常有的主题是人类如何在封闭的空间中招惹鬼灵。撞鬼的空间往往幽闭如同荒岛,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对岛国的暗喻。由于日本时常受水害的侵扰,因此水被看作死亡的象征,“水”的意象也成为日本恐怖片中标志性的元素。另外,时间也一直给日本人带来恐惧,尤其是当时间被注入讯息,变成历史之后。这可以追溯至如樱花般短命的大正时期,大正天皇在位期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造成死伤无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醒目坐标,由此产生的末日意识成了近代日本的恐怖源头。此次《午夜凶铃2》为了拍出水的恐怖和末日感,就专门到一个荒岛取景。

比较著名的日本恐怖片
午夜凶铃系列
咒怨系列(清水崇的,东方恐怖,极其邪恶!)
鬼娃娃花子(跟贞子一样出名)
美发尸(又名《恐怖爆发》)
鬼水凶灵(原著铃木光司,《午夜凶铃》作者)
预言(鹤田法男导演)
富江系列(伊藤润二原着,清水崇导演)
鬼来电系列
东瀛鬼咒(分五个故事,有大导演)
稀人(冢本晋也+清水崇)
壁男(风格很特别)
铁男系列(很cult,冢本晋也作品,特技不错,不太恐怖)
感染(清水崇导演)
恶梦侦探系列(冢本晋也作品,特技没的说)
出航噩梦(铃木光司原着,鹤田法男导演,被收在美剧《恐怖大师》里了)
轮回(清水崇导演)
濒死之绿(乙一原着)
催眠
匹诺曹946号
漩涡(伊藤润二原着)
阴阳师系列(绝对经典)
怪谈比留子(冢本晋也编导)
裂口女(感觉很像《咒怨》)
涉谷怪谈系列
半身死灵
美味地下铺
日韩恐怖片(非排行榜)
1303大厦
死魂曲
怪谈新耳袋
裂口女
恐怖童话
下水道的人鱼(禁片,非常恶心,不建议观看)
传染歌
鬼卜怪谈
灵缚
怪谈鬼人偶
尸怨
鬼家怪谈
大逃杀
真奈的诅咒
鬼样少年少女
最后的晚餐
鬼井

望给分,谢谢。

9. 一部日本电影说的是在海边演习的时候天气变化回到了战国时代

新战国自卫队关原合战 一共2集 2008年出的

新战国自卫队关原合战第1章再见了兄弟!

新战国自卫队关原合战第2章为了爱着的人!
在优酷上能找到, 注意不是老版的《战国自卫队1549》

剧情介绍:

由伊庭明义(反町隆史)、嶋村卓也(渡部笃郎)两名2等陆军上尉率领的两队小分队26名队员,在赶赴富士山麓的演习地点的途中,突然时光倒流,返回到了400年前的琵琶湖畔。
感觉到异常的伊庭等人,马上进行了侦察和搜集情报,发现自己身处徳川家康(津川雅彦)和石田三成(竹中直人)两军对垒激战的关原战役的前夕时代,而且所在之处正是离战场极近的地方。
发现了这支实力强劲的队伍的家康,来到伊庭等人面前,请他们为自己参站。这游早期间,伊庭等人遇到了有着清爽笑容的年轻武士小早川秀秋(藤原竜也),并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猜磨漏根据历史,拥有1万7千精锐穗烂部队的小早川是掌握关原战役的关键人物,秀吉的正室·高台院〈奈奈〉(古手川祐子)的外甥。最终,被家康老奸巨滑的战术所玩弄的伊庭等人,被慢慢卷入了战役中。。。

10. 感觉近10年日本的电影,动漫风格变了很多,没有以前那么好看,有吸引力了比如现在很多男的打扮得很娘

没办法,就拿现在的动画来说好了,我也很不喜欢现在清一色的卖肉后宫番,但是那些死宅们喜欢,这么做制作商们才能捞到钱,如果不这样做除非能有出众的质量,让观众们信服,就想jojo系列,无后宫不卖肉,只凭借出色的质量,而那些后宫买肉番绝大多数质量不高,却也能捞一笔,因为死宅们只是冲着舔妹子去的,谁管你剧情怎样,一句话:死宅的钱真好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