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在国际的地位
扩展阅读
好看的禁忌恋电影 2025-07-13 04:06:03
蝴蝶恋电影完整版 2025-07-13 03:57:31
香港李菁电影 2025-07-13 03:51:19

香港电影在国际的地位

发布时间: 2025-07-12 23:25:12

❶ 为什么香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有这么发达的娱乐业

香港娱乐业的发达举世闻名。香港娱乐事业大约可分为电影、唱片、电视剧、经理人公司、娱乐刊物等。其中香港电影更是香港娱乐业的代表。香港电影代表著香港文化。

在香港,电影业一直是其重要的产业。在它的鼎盛时期,电影出口曾高居全球第二位,仅次於美国好莱坞,是亚洲的梦工厂,甚至被称作“东方好莱坞”。它每年要拍摄大约300部各类影片,港产电影年平均票房收入超过1亿7千万美元。

港产片无疑是娱乐艺术的高峰,它“也许煽情与纵乐,也集吵闹与愚昧、血腥与怪诞于一身,但香港电影亦敢於破格,技巧纯熟,诉诸情感亦坦率直接,因而赢尽全球观众的欢心”,“那些张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饱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最佳的港片,不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更满载可喜的艺术技巧。”

香港电影发展的简史

在即将开放的以纪念碑方式记录的香港电影史中,我们将看到香港电影发展的几个阶段———

1、默片时代:1913年,首部香港电影《庄子试妻》制作,由黎民伟编剧及主演。1923年,黎民伟兄弟创办公司,出品香港首部新闻纪录片,1924年拍摄香港首部故事长片《胭脂》;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导致香港电影停产。

2、上世纪30至40年代:1931年,香港影片公司出品大罢工後摄制的首部电影《左慈戏曹》。1933年,香港首部完全有声影片《傻仔洞房》诞生。

3、上世纪50年代的粤语片:胡鹏1949年执导的《黄飞鸿传》在上世纪50年代续拍了60多部,是世界上最长寿的电影。任剑辉、白雪仙主演的粤语戏曲片《帝女花》等长盛不衰。

4、上世纪50年代的普通话片:1956年,新华公司以《桃花江》开启了以普通话歌唱喜剧片的风气。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电懋公司拍了不少出色的普通话配音的电影。1957年,邵逸夫接掌邵氏父子公司并改组,制作了大量高品质、包装华丽的电影。

5、上世纪60年代的粤语片:这个时期是香港电影产量最高的年代,题材从反映社会民生的写实片转为新兴中产阶级背景的喜剧与爱情文艺片,陈宝珠、萧芳芳、谢贤等成为影坛偶像。

6、上世纪60年代的普通话片:邵氏出品的黄梅调歌唱片、新派武侠片、历史宫闱片与大型歌舞片,以彩色宽银幕、豪华制作为卖点,在与电懋公司的竞争中日渐占了上风。邵氏还力图建立新武侠世纪,发掘了王羽、姜大卫、狄龙等形象独特的男演员。

7、上世纪70年代:1970年邹文怀自组嘉禾,翌年聘请李小龙回港拍摄《唐山大兄》,开创了功夫片新高峰。由於无线电视启播,普通话片及欧美电影渐受欢迎,粤语片停产达32个月。1973年,楚原执导的《七十二家房客》使粤语片复蘇。1976年,许冠文执导的喜剧《半斤八两》刷新了票房纪录。1978年,成龙因主演谐趣功夫片《醉拳》等一举成名。

8、上世纪80年代:新艺城将传统粤语喜剧加上好莱坞的包装,令人耳目一新。洪金宝等人的灵幻喜剧也一度成为票房保证。1986年,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成为票房冠军。此後,一批逃避现实的无厘头电影与赌片趁势兴起。

9、上世纪90年代:《黄飞鸿》等动作片、《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等武侠片、《跛豪》等人物传记片兴起,到中期“古惑仔”系列卖座,香港电影人也逐渐为好莱坞注意,吴宇森、袁和平、周润发、李连杰等先後被好莱坞“收罗”。王家卫、萧芳芳、张曼玉等导演和演员屡在海外影展获奖,香港影片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来源:广州日报

关於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於1982年由《电影双周刊》创办。这是从《电影双周刊》每年邀请影评人评选十大电影的扩大和延续。二十多年来,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地位与香港电影的地位息息相关,虽然金像奖是一个纯粹的地区性电影奖项,却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继奥斯卡後即时转播的第二个电影颁奖典礼,可见其受关注的程度。

关於香港国际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于1977年由当时的“市政局”创办,最初几届为期只有一星期时间,後来由於受到各界支援,逐渐发展为如今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的规模。 作为一项国际影视文化交流活动,香港国际电影节中的本土电影回顾专题每年都能引来不少对亚洲电影深感兴趣的国外观众及电影研究家,同时也为香港地区市民提供了系统欣赏在著名国际影展中获奖电影的机会。香港电影节几十年来在亚洲打下的坚实根基,使它一直是西方片商以及世界级影人东来必停的驿站。(节选自网易香港电影节专题)

香港星光大道

香港“星光大道”位於尖沙咀海滨长廊,毗邻香港艺术馆,总投资4000万港元,全长440米。“星光大道”的路面镶嵌著为香港电影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电影工作者的手印或名字,道旁设立9座红色的电影“里程碑”,用文字介绍了香港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星光大道于2004年4月28日正式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成为东方之珠又一个游客流连的好去处(节选自网易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

❷ 印度的宝莱坞和中国的香港,哪个在国际的影响力更大(电影方面)

如跟香港电影行业比,毫无疑问是宝莱坞的影响力大。能跟庞大的宝莱坞进行对比的,目前只有好莱坞。对比影响力,不能只看一两部片子,而是应该从发展历史、制作能力、受众范围、电影行业产值、文化传播的影响等多方面去综合衡量。
简单来说吧,印度电影已经有1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香港电影?
观众群来说,印度电影是除好莱坞电影外,拥有最多电影观众市场,且还以每年15%的速度在递增。加上受宗教因素等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不能看好莱坞以及其他地区的电影,但是可以看印度电影。可以不夸张的说,印度电影起码占据了地球上将近1/3的人口及地区的有绝对垄断的地位。(甚至英国,每年都有几十部印度影片在院线上映,印度影片占据了英国院线总票房的35%,香港影片能在别的国家或地区做到这一点吗?)
从电影行业产值来说(以近五年为例),别说香港电影,就算整个中国电影的年产值加起来,与宝莱坞电影年产值比较,还不够人家一半呢;

剩下的就不详细分析了,如果有人认为宝莱坞的电影国际影响力为零的话,我只能说那你对于印度电影或者是宝莱坞的认识及了解基本为零。甚至就算比单部影片,《无间道》当然是港产影片的精品,但是仅凭说无间道被好莱坞改编就盲目认为港产影片的国际影响力超过了宝莱坞,这就太片面了。远的不说,印度电影《印度往事》《德芙达斯》还接连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呢;而李安的《卧虎藏龙》,你说它是港片还是好莱坞片?

❸ 从产业和文化输出两方面看,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算是可以。香港电影的存在,为中国的娱乐产业在国际上提高了很高的档次,但是它在我们普通群众的心中其实也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记得小时候,并不是家家都有电视里的时代,于是我们就经常去邻居家或者村里面比较有钱的人家去看电影。甚至于有时候别人家的电视机还是黑白的,但是并不能磨灭我们的激情,也正是从那个时候结识了香港电影。

❹ 香港电影对大陆和国际的影响是什么香港电影目前的现状是什么谢谢帮助啊!

这问题有时代划分性与地域差异性,但简而言之概论的话就是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大陆分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与后起地区,当中如广东里面又分为一线城市和城镇区域等。香港电影在这些区域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香港电影在国际上能具备竞争力的还是武打片或动作片,如早年的李小龙和近年的成龙等电影,在国际、中国内陆、广东全域都有较大影响力。而香港的搞笑片则对广东城镇类地区影响较大,如河源、梅州、湛江等半城市半乡村地域的影响比较浓厚。都市言情片、警匪片则在如广州、深圳、珠海等相对都市化及国际化的城市有一定影响力。其次,谈谈香港电影在同语种地域广东的细分影响。由于78年改革开放后,广东属于跑在最前的地域,文化、经济、金融、影视作品等得到空前的发展趋势,国际对广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可以感受得到,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广东人,伴随长大的不再是早期的只通过传统渠道获得的影视娱乐音乐信息,而是多元化的国际内容,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所以,广电对广东的影响力也是在全国中相对较弱的,同理,近20-30年广东难产生本土影视音乐明星也是这原因,因为有对比就有选择,面对国际水平,明显本土节目是有落差的,自然难聚焦和被仰视。数据表明,广东内的一二线城市原生家庭中,每十个家庭就有一个海外留学生,每十个家庭中有年度出国旅游、工作、公派进修的人就有10%的比例,因此视野与涉足面是比较开阔的。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广东人,看得最多的国际影视剧分别是《Friends》、《Bones》、《Person Break》等电视剧,最早期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大多是西洋乐类,包括了管弦乐和琴乐等,最早期接触的pop star有例如west life、Backstreet boys、Céline Dion等,最早期接触的幽默影视文化包括了卓别林、昂斗先生和各类带有戏剧色彩的Drama类作品。所以,香港电影要在广东产生影响力,不亚于在其自身地域上的激烈性和竞争性,甚至更为严峻。基于以上基础原因,香港的动作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成功辐射到整个广东,但幽默类电影如周星驰的特色则在河源、梅州等地最为风靡(他们始终还是会把周星驰作为搞笑的代名词),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此类略带市井色彩的接地气搞笑是不及国际上的幽默巨星的地位的。另外,都市言情剧类,香港的代表作也比较多,但和国际电影比还是存在落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香港电影的影响力要分类、分地区,特别在广东。如在一线城市,还是国际化的明星及作品容易产生影响力,如成龙、刘德华、梁朝伟、王力宏、金城武、吴彦祖、谢霆锋、陈冠希等;如在河源、梅州等地则周星驰是属于陪伴他们长大的巨星,容易被列作无厘头的代名。看每个人口头禅拿来形容和比喻的明星类型,大概能推断出其出身成长的区域,这也是反映出香港电影、音乐在广东不同地区的细分影响基础支撑。

❺ 香港金像奖和金马奖在国际的地位如何

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国际上地位都很高。香港电影金像奖是香港以及大中华电影界,特别重要的奖项之一。它成立于1982年,独立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电影员的发展。一般在每年四月在香港举办,是华语电影最高成就奖项之一。比如说,《卧虎藏龙》《一代宗师》《甜蜜蜜》《投名状》《桃姐》《十月围城》《胭脂扣》,这些经典影片都曾获香港金像奖,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特别高。

台湾电影金马奖,成立于1962年,当时是为了促进台湾电影事业的发展。金马奖在华语电影, 历史圈中是非常悠久的。台湾电影金马奖鼓励了一批又一批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比如说,《人在天涯》《茉莉花》《老炮儿》《父子》《色戒》,这些优秀影片都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在国际上享誉甚高。

❻ 上个世纪香港电影在亚洲的地位

香港电影是中文电影的先驱者,有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的影踪」,港产片多年来风靡全球,成为华人文化的一大标记。 相较於中国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香港电影的质素和数量已经有在长时间累积下来的实力及口碑。

多年来,香港电影广为华人熟悉,香港电影金像奖亦为华人电影的一大指标。香港一直以来都是大中华地区的电影殿堂,被誉为与印度宝莱坞、美国荷里活、日本东京、尼日利亚瑙莱坞齐名的全球五大电影生产基地、出口基地。1980年代的港产片无论在产量、票房,还是质量与艺术性上均创作出了惊人的奇迹,形成了庞大的电影工业,电影总产值超越亚洲电影强国印度的宝莱坞,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於拥有全球市场的泱泱美国荷里活,香港更为亚洲第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和电影出口基地,被称为东方荷里活、华人娱乐码头及华语梦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