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生留守儿童校园剧本
第一幕
第一场 离别
时间:小首子开学前一天
地点:家中
人物:父母,兄妹,奶奶
音乐起:《 》
母亲:娃呀,明天就要上学了,这下上了高中就是大孩子了,一定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好好的学!爸妈可盼着你三年后的大学通知书呢!不要让爸妈失望呀.来妈给你做了件新衣服,明天去学校就穿上!(母子相视而笑)
小文:妈妈偏心,哥哥都有新衣服,我没有(嘟起小嘴)
母亲:小雯乖,你生日的时候妈妈一定给你买新衣服.比哥哥的更好看,行不?
<小雯跑跑跳跳的走了>
<翌日清晨>
刘首:爸妈我要去上学了,不用为我担心,我会好好照顾好自己的,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爸妈,再见!(向爸妈挥手)
母亲:去吧,孩子!爸妈会想你的.(眼框湿润)
母亲来到小文的床边,静静的看了会儿......
父亲:孩他妈我们该走了,再不走就赶不上火车了.妈,您老一定要保重身体呀,我们到了那边就给您打电话!我们走了,妈~
奶奶:走吧,孩子我一定会给你们照顾好的.
<父母齐下>
小雯:爸爸~~妈妈~~(张望着)哎?奶奶,爸爸妈妈呢?
奶奶:来,小雯乖,听奶奶说啊,你爸妈出去打工了,为了不让你们担心就没给你们说!
小雯:爸~妈~(小雯跑到家门口带着哭腔大喊起来)
<半个月后,刘首回家了>
刘首:爸,妈我回来了.(转了一圈都没有看见爸妈,这时妹妹跑出来了)
小雯:哥哥,你回来啦。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他们不要咱们了是不是呀?(委屈的哭了)
刘首:傻妹妹怎么会呢,爸妈是为了咱们这个家,怎么会不要咱们呢?
(刘首沉默了,他觉得自己好象一下子长大啦,他觉得爸妈的外出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他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更不能辜负爸妈!)
第二场 日记
时间:晚上
地点:家中
人物:小雯
音乐起:背景音乐--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幕起(只亮台灯)
(台灯亮着,小雯一人坐在桌边写日记)
旁白念日记内容)
今天是爸爸和妈妈走的第15天,哥哥从学校回来了,我问他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他说爸爸妈妈是为了我们才去打工的.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不去打工,偏偏我的爸爸妈妈要走.虽然妈妈说了要给我买新衣服,我之前也很希望得到.可是现在,我不想要新衣服了,我想他们了,我想爸爸妈妈了,我想他们快点回来!因为我每天放学一到家就喊妈妈,可是喊了没人答应,才想起爸爸妈妈都走了.一连好多天都这样.想到邻居家的孩子每天回家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我的心里就更加的难过,更加的想念他们,更加希望他们回来.我好想给妈妈说我不要新衣服了,我要她回来.可是......这好像不太可能.爸,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你们知道我在家里想念你们吗?
幕落(关灯)
音乐响起:背景音乐-- 《》
插入独白: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成为所谓的"留守儿童",但是让我们再仔细想想,在这么庞大的人群背后,有多少无奈和无助呀!他们的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划订为"留守儿童"......其实,在着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
第二幕 留守的日子
第一场 生日事件
背景:父母离家几个月后,小雯生日这天,恰好也是周末,刘首回家给妹妹过生日.
时间:小雯生日
地点:刘首回家路上&家中
人物:兄妹,奶奶,社会青年甲乙丙
幕起(开灯)
音乐起:背景音乐-- 《 》
旁白: (哥哥带着礼物回家给妹妹过生日,途中遇上了三个喝醉了的社会闲杂青年,甲乙丙,三人一人手里提着一个啤酒瓶,跌跌撞撞地一齐围了上来.)
甲:哥们儿,带着礼物去哪里啊?
乙:去见女朋友啊?晚点去!晚点再去!走,我们再去喝两杯.
刘首:我~~我不认识你们.
丙:不~~不认识?不认识刚好呢!那就交~~交个新朋友吧!一~~一回生,二~~二回熟嘛!你没听过"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呵呵~~路好走"!
刘首:我~~我还要赶着回家呢!
乙:回家?哈哈哈...他说他要回家?哈哈哈...还早呢!这~~~这样...吧,今天...就我请客,交个朋友!怎么样?
刘首:我不能去的!我奶奶和妹妹还在家等我.
甲:哥们儿,怎么那么...不给面子呢?你让我们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啊?
丙:就是,你让我们今后在社会上怎么~~立足啊?给个...面子,别把大哥惹火了!大哥的耐信~~不好!
刘首:我不认识你们!
甲:再给你...一次机会,去...不去?
旁白: (哥哥没有回答,转身想溜,却被混混乙绊倒,重重的摔在地上.)
丙:小子,叫你...不要把我们大哥...惹火了,你...听不懂吗?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
甲:老二...交给你了,给我教训教训...教教他.
丙走到刘首身前,一把拉起刘首,又立马一拳送过去,刘首再一次跌倒在地.)叫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叫你...不给面子,叫你...不去!
(说完又是一脚,刘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甲:真...没意思,走!
乙:老三...走了!
(甲乙丙丢下啤酒瓶,大摇大摆的走了,刘首依然躺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甲乙丙齐下>
音乐起:背景音乐-- 《 》
旁白刘首慢慢的艰难的爬了起来,缓慢的拖着步子去捡礼物,背起书包回家了)
(刘首回到了家门口,妹妹来开的门,看到了受伤的哥哥,急的要哭了.)
音乐停
小雯:哥,你怎么了?你和别人打架了?
刘首:没有.
小雯:那你怎么受伤了?
刘首:妹,这是你的生日礼物,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小雯:哥,我问你呢?你怎么受伤了?
刘首:没事,我路上不小心摔的.
小雯:你骗人!怎么能摔成这样?你骗我!
刘首:别说那么大声!我不想让奶奶知道.我没事的.
小雯:我去拿药给你擦擦.
(说着就马上奔去取药)
刘首:不用了,没什么的.我去洗一下就行了.你别给奶奶说啊,免得她又担心!
(说完就进里屋去了)
幕落(关灯)
第二场 刘首变坏
背景:妹妹生日后不久,甲乙丙老是不停的找刘首的麻烦,为了不受欺负,刘首开始和班里的一些坏学生走在一起.
时间:下午放学
地点:网吧,酒吧
人物:刘首,刘首同学,社会青年甲乙丙
幕起:(开灯)
音乐起:背景音乐-- <网吧嘈杂声>
旁白: (乌烟瘴气的网吧里,刘首和几个同学在打CS,正玩的兴高采烈,网吧里一片喊杀声.正在这时,网吧里进来了几个人,直奔到刘首身边,其中一个一把抓起哥刘首.)
同学甲:(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们想干什么?松手!
青年丙:(松开手)哦!没什么,我们只是想和他谈谈.
青年甲:关你屁事!
同学甲:你说什么?
青年甲:我说什么了啊?我说关你屁事!
同学甲:呀哈!敢和我叫真,不想活了你!
(大个儿话音未落,其他几个同学也都一股脑儿跳了起来,踢开椅子.)
同学乙:怎么招,想打架啊?
刘首:(见事不对,立马说)大个儿,算了!反正我也没事!
同学甲:算了?难怪你要被他们欺负,今天有我们在这里,你怕他们干什么.算什么算?没门!
青年乙:老大,我看我们今天还是算了吧?他们人多!(支了支老大轻声说)
同学丙:怎么?怕了?不敢打了啊?
青年甲:老子从来就没怕过谁!你们?还嫩了点!
同学甲:嫩?那就让你瞧瞧!(说完,就朝老大狠很飞了一拳,老大顿时鼻血直流.)
(老二,老三见老大挨打,疾步上前,一群人便打了起来.刘首见事,也顾不得什么了,也跟着打了起来.毕竟是人多力大,刘首和他的同学把那三个混混打倒在地.)
同学甲:~跟我斗?说我嫩!我看你也就那两下子,嚣张啥?(不屑状)
同学乙:走,我们去庆祝庆祝.
同学丙:好主意!我们就去***酒吧!不醉不归!
音乐切换:背景歌曲-《 Dragoste din tei 》
*酒吧
旁白: (几个懵懂的少年装出一副二流兮兮的样子,大摇大摆的走进了*酒吧.刘首在里面看起来格格不入.)
音乐停
旁白:(出来的时候天已经漆黑了,刘首没法回学校,于是便醉醺醺的回家了.奶奶出来开门,看见哥哥醉醺醺的样子,当场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了,直接晕了过去.)
小雯:(闻声出来)哥,你怎么喝酒了?
(小雯看见地上的奶奶,一下扑了过去,大喊)奶奶!~奶奶......
音乐起:背景音乐-- 《O S T》
(刘首似乎浑然不知,径直回房去了.留下哭泣的妹妹和躺在地上的奶奶.)
旁白:(奶奶由于受的打击过大,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后病逝.父母恰好刚搬了工地,也没和家里联系,兄妹俩一下子就像孤儿一样.没人管的日子,哥哥开始和那帮曾经帮过的他的兄弟一起抽烟,喝酒,逃课,游戏......而小雯则变的更加孤苦无依.)
幕落(关灯)
第三场 小雯寻亲
背景:奶奶病逝,兄长变坏,父母身处异地,小雯开始过孤苦无依的生活.过着一种与自己年龄及其不符的生 活,承受着常人无法承载的痛苦.但,她只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而已!年少无知的她决定去找身处异 地的父母.踏上了艰难的寻亲之路.一条不归路.
时间:傍晚
地点:街上
人物:小雯
幕起(开灯)
音乐起:伴奏乐-- 《哪里有我的家》
小雯演唱: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妈/中国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妈一个家 /哥哥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妈/中国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妈一个家/哥哥一个家/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妈 /中国那么大/有没有我的 /爸妈一个家/哥哥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爸爸呀 妈妈呀 / 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小雯:(蜷缩着瘦小的身体蹲坐在街道旁,用极低的略带抽泣的声音)爸~妈~你们在哪儿啊?我好想你们!你们在哪儿?我该怎么办?你们在哪儿?在哪儿?......
(小雯筋疲力尽,终于沉沉的睡去.)
音乐切换:火影忍者-《sadness and sorrow》
旁白:(漆黑的夜里,可怜的小雯躺在哀伤的音乐里,显得异常的凄凉.次日清晨妹妹醒来,依然的茫然,无助,继续着她的寻亲之路……)
幕落(关灯)
第三幕
背景:奶奶去世了,年幼的小雯独自一人走了,不知去向.家已不再是家.
第一场 堕落
时间:某天上午
地点:网吧
人物:刘首,混混若干
幕起:(开灯)
音乐起:背景音乐-- 《 》
旁白: (网吧里,刘首异常颓废,嘴里叼着一支烟,坐在电脑前玩CS,完全不像一个15岁的少年,彻底和那群混混一起堕落了.)
哥哥:(喊道)杀!杀!......快,左边,左边,开枪啊!杀!
混混甲:后面,后面来了.
混混乙:跑快点,杀来了!
幕落(关灯)
第二场 噩耗
背景:父母终于在另一个工地总算安顿好了,然而却听到了来自家里的噩耗.
时间:下班后
地点:公用电话亭
人物:父母
幕起:(开灯)
旁白: (父母来到的另一个工地安顿好了,刚干了几天,这天夫妻两下班后正往住处走,路上经过一个公用电话.)
母亲:好久没打电话回家了,打个电话吧!
父亲:也好.打个回去.
旁白: (电话拨通了,但家里没人接.)
母亲:家里好像没人.
父亲:那打给张姐吧.
(于是电话打到了邻居家.)
母亲:喂,张姐吗?我是首子妈.(母亲刚刚说了自己是谁,就听见对方传来了噩耗,听筒随之滑了下来,母亲怔怔的站在原地.)
音乐起:背景音乐-- 《 》
父亲:(一把抓起电话)喂,喂,张姐,出什么事了?(父亲静静的听着,之后听筒也掉了下来.父亲表情痛苦的定在那里,全身开始抽搐.母亲晕在了地上.)
(父亲掺起母亲,使劲的摇了摇妻子,妻子醒了过来,泣不成声.一切为时已晚)
幕落(关灯)
后记
全体演员:
音乐起:背景音乐-- 《》
独白:小雯就这样失踪了,不只去向,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刘首就这样走上了歧途,不知道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奶奶也去世了;原本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这样毁灭了.父母本是出于无奈外出打工,怎么知道,美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家就这样...没有了.
全体演员:所以我们呼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的孩子
----献出你们的爱心吧
所以我们呼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的孩子
----让这样的不再悲剧发生
所以我们呼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的孩子
----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
所以我们呼吁----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的孩子
----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备注:背景音乐大多是班得瑞的轻音乐。
② 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或电视剧。谢谢
你好!
《崀山生死恋》很感人。是关于留守儿童和被拐卖儿童的数字电影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③ 我们都一样的基本信息
1、《我们都一样》:电影剧本,三建编著。
主题词:
农民工、留守儿童、爱情、家庭;
故事梗概:
主人公程建因左眼残疾难觅工作,同时又与妻子离婚。万般无奈之际,得到好友代军的帮助。进入一家脚手架租赁公司打工。
谁知刚到工地的程建,却亲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是制造了这场战争呢?
先是刘工头随意克扣工人工资,又伙同王大川一起造假账、偷卖搭建脚手架的钢管……后来,被性格耿直的刘冬所揭发,同时,谢老板也从安插在工人中的“内线”那里得到“情报”,两人因此被开除。谢老板在送刘工头和王大川回家时,给了两人张假火车票,激起两人对刘冬的仇恨。再回工地时,却被不明的“黑社会”所阻、殴打、致残……
作为朋友,代军和程建可谓兄弟情深!当代军得知程建被解雇时,忙着给他找工作;当了解到程建离婚,又把张月虹介绍他;当得知程建出了车祸,倾囊相助……
谢老板在得知程建出了车祸后,不仅不同情,还克扣工资,使代军看到了谢老板的真面目!于是,搜集证据,向谢老板发起了“维权战争”!最后,在谢老板的“内线”倒戈下,将谢老板绳之以法……
程建通过在工地的经历后,决定自主创业,先是推销家乡的特产,发展特色农业。后来,又和代军组建了一家实业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农民工和社会上的每个劳动者都做到了“我们都一样”……
主要人物:
1、程建:剧中男主角,左眼瞎,离异,有志向的70后青年,性格善良正直,通过与女主角张月虹结合,成就一番事业;
2、张月虹:剧中女主角,年轻寡妇,70后的女青年,先在工地做饭、打点杂工,与前夫生育一儿一女,在乡下跟爷爷上学;后与程建结为夫妻,一起打拼、创业;
3、代军:程建好友,70后青年,为人正派,头脑灵活,遇事圆滑、老成,后来成为工头,敢于与狡猾的谢老板斗争,多次帮助工友,最后作为工人代表,为工友们维权;
4、谢老板:上海人,80年代的暴发户,一家脚手架租赁公司的老板,头脑精明,通过自己制定苛刻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人行为,对待工人吝啬、小气,对背叛自己的工人不择手段;
5、赵刚:湖南人,程建工友,90后的年轻人,也是谢老板亲戚,特意被谢老板安排在工人中的“眼线”,帮助谢老板暗中记账、管理工人;
6、秦一明::山西人,程建的工友,90后的年轻人,未婚,喜欢上网,为人大方、豪爽,遇事敢作敢当;
7、刘冬:东北黑龙江人,程建的工友,90后的年轻人,好打不平,为人侠义;
8、王大川:四川人,程建工友,80后的青年,品行极差,到处沾花惹草,被谢老板发现后解雇、致残;
9、刘工头:江苏人,70后的中年人,为人刁滑狡诈,待人苛刻,经常扣发工人工资,后被谢老板解雇、致残;
10、程建娘:程建的母亲,农村老妇女,滑稽可笑,但不乏心细、善良的一面;
11、魏华父:张月虹前夫的父亲,农村老头,心地善良,能为他人考虑;
12、万丽:程建前妻,因傍大款与程建离婚,后遭抛弃;
13、魏平:张月虹与魏华的女儿,小学生五年级学生;
14、魏安:张月虹与魏华的儿子,小学生一年级学生;
15、佳佳:程建与万丽的女儿,初中一年级学生;
2、专辑:《明天过后》
演唱:张杰
发行时间:2008-08-27
作词: 苟庆/曹轩宾 作曲: 曹轩宾
④ 求留守儿童的电影/电视剧,
韩童生主演的国产电影《马东的假期》
⑤ 关于留守儿童的电影
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
单身妈妈叶喃从城市回到家乡展开新生活,常年在外工作让她与家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上产生了一些不同。他们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彼此的生活,而在融入女儿生活的过程中,修补关系的过程却不是那么顺利。有一天,女儿和小伙伴因为偷走寨子里最神圣寺庙中供奉的钱花被抓起来,村民们认为孩子们被“恶魔附身”,为了“拯救”她们,村民们决定泼水节期间去祭拜一尊藏在具有1.2亿年历史溶洞中的石佛。
⑥ 《大山里的孩子》电影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大山里的孩子》,本片通过讲述“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想念父母,共同攒钱买手机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取得联系”的感人故事,深刻反映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弱势群体对亲情的渴望和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主要讲的是留守儿童的故事。这次联谊会有好多媒体参加,还有河北省人大,联妇,红十字会等重要人物参加了这次联谊会。我还作为演员代表上台发言,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让我们携手努力,让他们成为跟我们一样拥有幸福童年的孩子。
⑦ 有没有关于留守儿童的感人故事啊可以做舞台剧剧本的更好!,人在这里等,急急急急急!!!!!分数好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使人掩卷兮长太息。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恪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