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儿童可以看的关于民族团结的电影
扩展阅读
小丑鱼电影完整版国语版 2025-05-25 00:49:50

儿童可以看的关于民族团结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4-10-03 15:08:49

㈠ 《好人是盐》的观后感怎么写

好人是盐,因为这个世界不能没有盐。”5月10日下午,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微电影《好人是盐》在乌鲁木齐举行首映礼,影片不仅反映了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展现了新疆各民族群众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时代风貌。
《好人是盐》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阿迪·艾沙”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第四部微电影。影片讲述了原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刘乾坤与女儿刘青青以及白力克孜·亚森一家之间的感人故事。
“别人的爸爸是糖,我的爸爸却不是,爸爸有时候是涩的,有时候是苦的,我想他是盐。”影片以刘青青对爸爸的评价拉开序幕。一次意外车祸,刘青青的眼睛受伤急需救助,但刘乾坤没有能力承担手术费用。危难时刻,曾经被刘乾坤帮助过的白力克孜·亚森卖掉自己的房子,为刘青青筹集医疗费。那些曾经受过刘乾坤帮助的人也纷纷响应,汇聚爱心帮助刘青青重获光明。也是因为这次受伤住院,刘青青才知道父亲为战友遗孀捐赠房屋的往事,了解了父亲助人为乐的大爱精神。
时长约23分钟的影片,多处感人细节戳中观众泪点,500人的观影现场有不少人数次抹眼泪。市民刘鹤在观影后久久不能平静,她说:“刘乾坤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打动人,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
当天,影片的导演和主演也来到现场与观众们分享感受。该片编剧和导演李侬说,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大爱,这种爱可以跨越民族和血缘,传递的是付出、信任、温暖、责任,更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最好体现,影片体现了这种爱。
在片中饰演刘乾坤的演员桑宗忠说:“在拍摄过程中,为塑造形象我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片中白力克孜·亚森原型人物的儿子伊力亚尔·扎依提,也一直被刘乾坤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作为神秘嘉宾,他也来到了现场。“影片真实地还原了刘乾坤爸爸帮助我们一家的事。这么多年来,我们秋天一起扫落叶,冬天一起扫雪,逢年过节在一起庆祝,我们就是一家人。受他的影响,我也会帮助别人,将互帮互助的民族团结精神传承下去。”伊力亚尔·扎依提说。
水磨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祖海峰说,“阿迪·艾沙”奖是水磨沟区最具影响力的民族团结进步奖项,从2017年起,水磨沟区陆续将“阿迪·艾沙”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典型事例拍摄成系列微电影,包括《宝贝别怕》、《同心树》和《阿依宝塔的心事》,把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搬上荧屏,走进大众视野,传递“阿迪·艾沙”精神,以影响更多的人。
据介绍,阿迪·艾沙是原乌鲁木齐化工厂的技术工人,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病逝前,阿迪·艾沙将1000元存款捐献出来,希望用于奖励工作积极、民族团结的先进个人。同年底,当时的乌鲁木齐化工厂设立“艾沙民族团结奖”,1992年,水磨沟区委、区人民政府将此奖扩展到全区。至今,水磨沟区已连续举办15届评选活动,共选出500多个先进集体和个人。

㈡ 小学生看电影《马木斋和他的母亲》观后感

观看了电影《马本斋和他的母亲》,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驻华北日军为了蚕食、重兵进驻八公桥。,向冀中军区领导提出“牛刀子钻心”战术,以一军司令员身份,亲自三进八公桥侦查,最终协同军区主力,一举攻克八公桥。然而,叛徒告密,日本侵略军山本司令抓走了马本斋母亲,想利用马本斋的孝心迫使他投降。马母在敌人的各种严刑和精神折磨下不屈服,最后绝食七天以身殉国。观影之后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马本斋和他母亲的光辉事迹,而且深刻感受到了马本斋身上的爱党精神、爱国精神、英勇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这些精神让我记忆犹新、内心无比激动,激励着我要向马本斋同志学习。

㈢ 《伊犁河谷》影评

“英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都是普通人。”这句台词是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最好写照。军人的故事,不一定是战火硝烟。男欢女爱的小故事,同样可以动人。

《伊犁河谷》,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1951年,新疆解放,17万战士放下枪、拿起锄头,加入生产建设行列。“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在王震将军这一考虑下,五十年代初,数万女兵先后入疆,与男兵们结成革命伴侣,在新疆坚守终生。

影片以此为背景,描写了我们的女兵们融入骑兵团这个从前只有男子汉的大家庭、找到自己另一半的历程。五个女兵的爱情,各有特点,没有血与火、没有玛丽苏,却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对这些事实,创作团队并没有为了歌颂而予以回避,而是把这些不人性的现象大胆展现出来,不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吗?因为一些事件不符合现在的价值观,就把它全都篡改和抹杀掉,整部影片只有简单的伟光正和虚幻的浪漫美好,而背离了自己所致敬的历史,这难道是艺术人的历史情怀,这样的作品难道还算是良心之作?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可能是因为控制时间的剪辑,使得个别地方显得有点生硬。比如,路华从开始怒怼团长到心生爱慕,以及悄然和吴文化瞬间就成了伴侣,其中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解释,这就有点突兀。

其次,原著和剧本中提到:“这次抓阄是联谊,如果大家接触之后发现不合适,也不强求。”我认为影片中如果体现了这一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也符合当时政策的初衷(不过可能这样拍也影响后面的剧情,比如路华对团长最后的质问。亦或导演有意批评执行中的过激行为)。

此外就是细节,例如团长从44年到50年代初,居然一直是团长,这对于一个战斗英雄、留苏高材生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原著中,他在整个二战期间在苏联留学并参战,解放战争中回国,从连长打到团长,而一同留学的前妻在苏德战争中牺牲,我认为这个设定更为妥当。

顺便说一下,他留学的伏龙芝是中高级军官院校,那么他在国内怎么也得是营长了,因此学校也应改为基层军官学校。但瑕不掩瑜,它打动了我,将我深深带入到剧情里,久久不能忘怀,因此,这部作品无疑是成功之作,如果未来有人在翻拍或借鉴的时候,能够填上这些坑,也许可以像《芳华》一样,引领人们追忆革命年代的军垦往事。

就像西南那个文工团承载了刘峰、小萍、穗子他们的芳华,伊犁河谷、建设兵团,也承载了这一批人的芳华。他们献身新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韬先生和刘凡先生谨以此片,致敬最可爱的人们,和他们远去的芳华。的确电影中的一些行为和观念,不适合被今天的人接受,但是,请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

㈣ 关于民族团结的电影有哪些

1、《阿诗玛》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音乐歌舞故事片,由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主演,从1964年开始曾在小范围内放映,于1979年元旦在中国大陆公映。该片根据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讲述了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勇敢的青年阿黑不畏金钱权势,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

2、《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制作的音乐爱情电影,由王家乙执导,杨丽坤、莫梓江、王苏娅等主演。该片讲述了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大理三月街一见钟情,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寻找金花,经过一次次误会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3、《红河谷》,是1996年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类电影,该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多布吉、应真等共同出演。影片讲述了以20世纪初的中国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的故事。

4、《刘三姐》是1978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影片。由吴永刚、陈正鸿联合执导,傅锦华、张青、岑汉伟、罗亮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刘三姐以歌声为武器与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故事。

5、《冰山上的来客》于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由赵心水执导,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

㈤ 民族团结电影爱无疆观后感

一个叫苏萌的女孩,到胡杨林写生,偶然遇到了沙尘暴,迷了路,到了晚上,遇到了狼,是一个叫阿布拉多的小男孩救了她,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掏鸟蛋来解渴,小男孩从树上摔下来,树枝戳坏了他的肾,为了救小男孩的命,这个叫苏萌的女孩,把自己的肾捐给了这个男孩。

民族团结电影《爱无疆》观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组织同学们看了一部反映民族团结电影《爱无疆》,这部电影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感触,不少同学都留下了热泪。

这部电影生动塑造了苏萌和阿布都拉两个形象,写了苏萌在胡杨林里写生,偶遇沙尘暴,并遭遇饿狼,是一个叫阿布都拉的小男孩救了她。在走出沙漠途中,为了一颗鸟蛋,阿布都拉从树上摔下来,树杈插在了他的肾。为了挽回阿而都拉年轻的生命,苏萌捐出了自己的肾脏。最后,手术非常成功,阿布都拉得救了。阿布都拉的父亲异常感动。他动情地对阿布都拉说:“孩子,从今天开始,你又多了一个姐姐……”从这句话,我能体会到爱的无私,爱的伟大,爱的相辅相成。感受到他们两个民族之间的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美好,同时也讴歌了人性中最善良的大爱。

这个故事虽然不算复杂,情节说不上多么曲折,但却真实、感人,看后胸中涌起一股暖流。

但却书写两个民族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动人诗篇;同时,也讴歌了人性中最闪光的知恩图报的大善、大美和大爱。苏萌美丽善良,阿布都拉活泼可爱——两个青年人,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了两个民族相互救助,血肉相连的感人诗篇,在浓重的感动之中喻示了一种民族团结崇高人生境界。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也存在着不少和苏萌,阿布都拉一样来自两个不同民族却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的故事。在玉树,就随处可以感受到各族群众友爱互助、相互支持的点点滴滴。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打击民族分裂份子,共同一个安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片净土吧!

;

㈥ 主题电影《世界屋脊的歌声》观后感

导语:是什么样的歌声一直传扬在世界屋脊之上,是什么样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不止。我收集整理了影片《世界屋脊的歌声》的精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屋脊的歌声》观后感1:

《世界屋脊的歌声》以诚信、感恩、奉献社会为主题展开故事,展现出主人公与藏族师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奉献人民过程中创造出无悔人生。影片能够给予观影者正能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高远的决心和勇气。

西藏的孩子们都很纯朴善良,我们要学习他们用双手去实现梦想,他们的心灵都很纯洁。

西藏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们努力学习。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弘扬青年理想,传递正能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电影《世界屋脊的歌声》讲述的是青年学生吴小远由一名去西藏送教具的志愿者最终扎根西藏,教书育人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曲折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细节,展现出主人公与藏族师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奉献人民过程中创造出无悔人生,在世界屋脊上谱出一曲 “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声唱响中国梦”。

雄伟壮丽的泰山和雪域高的自然风光巧妙融合,描绘出一幅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卷。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社会正能量。讲述的是代表单位赴西藏送教具的青年小伙吴小远几经波折成为一名志愿者进藏支教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在与藏族师生的交往中从一个帮助者、帮教者同时也变成了受助者、受教者。以诚信、感恩、奉献社会为主题展开故事,同时故事感人肺腑,将贫困山区儿童学习、生活状况表述的入木三分,能够以正能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高远的决心和勇气。

世界屋脊 唱响国歌

见过洛桑旺久的人,都忘不了他那双大眼睛。他用这双清澈的眼睛看雪山、看草原、看高原的蓝天。第一次看到宽阔的柏油马路时,他刚刚过完14岁生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西藏。他来到了北京。

洛桑旺久是来天安门唱国歌的。2013年7月,一个电影摄制组来到他就读的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完小,一个长着大胡子的叫王文杰的导演,要在学校选21个孩子,在浪卡子拍一部藏族孩子学习用汉语唱国歌的电影。洛桑旺久成了电影中的小演员。

洛桑旺久在电影里饰演的人物叫丹增。丹增就读的小学由于没有汉语老师,眼看着就要被撤销。危急关头,从山东来送教具的小伙子歪打正着留下来成了孩子们的老师,教他们用汉语唱国歌,不仅让他们在地区的唱国歌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学校也保住了。影片的最后,老师还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带着孩子们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唱国歌。

剧组住在县城里的羊湖宾馆,每天早上,小演大耐员们的'家长把孩子们早早地送到宾馆,暮色将至,再接回家。“不少孩子的父母是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孩子送来了,对剧组工作人员痴痴地笑笑,黝黑的皮肤衬着皎白的牙,那意思是孩子就交给你们了,一百个放心,善良和朴拙都写在脸上。”副导演吴思说。

拍摄完成的影片叫《世界屋脊的歌声》。影亩宴片的最后,孩子们站在雪山下唱国歌,接着一个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空镜头闪回。“计划里没有让孩子们到北京的安排,剧组没有这笔预算。直到片子制作完成,我们突然联系到一笔经费,电影的结尾,孩子们真的可以到北京唱国歌了。”王文杰说。

年根儿底下,北京的风从来不温柔。拍摄当天,孩子们是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批客人。天边微微露滚耐春出霞光,国旗班走进广场,升旗,敬礼,奏国歌。洛桑旺久和他的小伙伴们,大声地唱。天安门广场真大啊,怎么都听不见自己的声音,雪山在唱,草原也在唱,都唱着国歌,从西藏到北京,从浪卡子到天安门,那么辽阔的天地,小小的心思都飞起来了。

回到浪卡子,孩子们成了学校的明星。课间,他们被同学们簇拥着。“讲讲北京吧,北京都有啥?”“有长城,长城好长好长!”“有水立方,那是办奥运会的地方!”

王文杰说,他相信这部电影和这趟旅行会改变孩子们的一生,这种收获是电影拍摄之初无法预料的,但可以想见的,他们会把这样的快乐和理想传递给更多小伙伴。

世界屋脊的歌声观后感2:

《世界屋脊的歌声》是一部充满了正能量的电影,讲述一名志愿者的故事,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声唱响中国梦”的主题升华。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世界屋脊的歌声,电影看完之后,被剧中人物深深打动,感受到了伟大的正能量。电影播映之后,响起数次掌声,看到吴小远(剧中人物)支教成功的情节时,许多学生留下了眼泪。

剧中,吴小远因为自身的现实困境一次又一次地失信于孩子们,但是洛桑校长和学生们却始终不离不弃。吴小远从一开始的被动留下,阴差阳错成为一名志愿者进藏支教的故事。在与藏族师生的交往中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被孩子们的行为所感动,成为一名志愿支教者,最终在他的帮助下,孩子们实现了到天安门唱国歌的梦想。

《世界屋脊的歌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在景物烘托上也是巧妙,雄伟壮丽的泰山、博大精深泰山文化与雪域高原纯净圣洁的自然风光巧妙融合,描绘出一幅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画卷。

该片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集藏族同胞们的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声唱响中国梦”主题最好升华。

留在脑海中的歌声

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朋友的空间,就像是心里最温软的地方被醉在完美的声线里——牵扯出无限的美好回忆。淡淡的音调交错,一如在宣纸上氤氲散开的墨。

幸福的日子里,就像水晶城堡一样透明——完美无瑕。那段日子里,只因有你的陪伴。一切,都交织成世间最美的一幅水墨,一段歌谣,一阕词,一首歌。

“落月下舀一杓天崖/风刮泪无瑕/思念在雨间潇洒残雪中斟一杯牵挂/曲罢愁无涯/爱恨在心底交杂”

交错的细线逃离不了分开的轨迹,而后天各一方,咫尺天涯。不必经历太多爱恨,太多伤感离别,声音便能带给你最最晶莹的眼泪,滴在心间,慢慢扩大,扩大,终成一片浩瀚的海,淹没太多心绪。

“想种一朵无瑕窗外篱笆/雨要怎么下/离别时的晚霞风还在刮//谁为谁牵挂/想画一抹无瑕墨怎么洒/笔该怎么下/我送你的年华还留着吗/记载我俩的无瑕”

在内心积淀的忧伤,让幸福空洞而遥远。痛苦孕育痛苦。孤独孕育孤独。寂寞孕育寂寞。生命孕育生命。别离孕育别离。我几乎再也不会运用语言,不知是不是在故作姿态。偶尔沉浸在曾经的过往里,不知是滋润了记忆,还是淋湿了心灵。

此时窗外的雨正下得尽情,耳边依旧是《无暇》,心中也依旧是无暇吧……就让一首《无暇》,送给我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一直陪我前行的朋友们。交错的声音里,听得见吗,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