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片頭
片頭就是電影的開頭,要想製作好一部電影的片頭要學習剪輯方面的知識才能做好。
B. 電影片名前的場面叫什麼
序幕( xù mù) 意思 ①有時也稱「引子」、「楔子」等。敘事性文學藝術作品情節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原為戲劇名詞,指某些多幕劇置於第一幕之前的一場戲。通常用以交代人物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事件發生的遠因等。 ②比喻重大事件的開端:戰斗的序幕拉開了。例句:某某比賽定於近日拉開序幕。 ③在小說中,序幕又稱破題、交待、引子等,用於小說情節中矛盾沖突展開之前作者對小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社會背景、主要人物及其關系的交待和說明,一般採用介紹的方式,也有的以描寫環境破題。 序幕在戲劇的作用: 1、作品帶有敘述的性質 2、作品帶有回憶的性質 3、賦予作品某種特殊的情調 4、設置懸念,吸引觀眾
C. 請問電影片頭一開始出的那些製作公司的畫面/片段具體叫什麼
片頭片頭片頭片頭
D. 你看過的電影最美好的開頭是什麼
我看過最美好的電影開頭,就是忠犬八公,這部電影是採用回憶時的想法開頭,講述了一隻叫做八公的狗和他的主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電影開頭展現出非常唯美的畫面,然而好景不長,八公的主人因病去世了,而八公卻一直在主人下班的地方等著他,我認為這個電影講述的並不是一隻狗對主人的思念,還有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需要陪伴的,大家都非常珍惜美好時光,即使這段時光已經過去,大家也都會非常懷念。

E. 關於電影的開頭
場記板
場記板 (SLATE)
上面以粉筆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上緣還附有一段拍扳,上塗黑白相間條紋,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這塊長方形條紋板叫做「場記板」,英文名稱叫 sla te,上面用粉筆寫了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上緣附有一段拍板,一端可以開合,能夠拍出清脆的響聲。場記板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拍攝每一段膠片的標記,便於後期剪輯時識別。
F. 好評!為什麼好多電影開頭都有這樣子的畫面它叫什麼,要詳細資料
你看那些字母,這是一家電影公司的名稱和標記。電影裡面有這個,說明電影是他們拍的,製作的。該公司介紹如下: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20th Century Fox即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Twentieth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1934年至1985年稱為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電視節目發行和製作公司之一,它是新聞集團的一個子公司。總部坐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紀城。
二十世紀福斯[1]的真正靈魂人物是達瑞爾·扎努克,這個熱衷於製作巨片的電影大亨給二十世紀福克斯打上了鮮明的印記,一說起福斯,人們就會想起《最長的一天》、《音樂之聲》和《泰坦尼克號》這樣大獲成功的鴻篇巨制,當然,也有《埃及艷後》這樣的票房臭蛋和1979年令人生畏的《異形》系列。而在搖搖欲墜的六十年代之後,當澳大利亞的傳媒業巨子魯伯特·默多克伸手得到了接力棒,這家公司也進入了一個長達三十年的穩定期,並支持年輕的喬治·盧卡斯拍出了《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在1989年索尼收購哥倫比亞之前,1985年,澳大利亞的報業大亨默多克收購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一的20世紀福克斯,將瀕臨破產的20世紀福克斯變成了自己新聞集團(News Cor.)旗下的一家電影子公司。在新聞集團的運作下,20世紀福克斯死而復生,不僅恢復了昔日的輝煌,而且從此進入了長達20多年的穩定發展期。
G. 電影開頭的聲音叫什麼,有自由女神
那應該是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旗下的片子
現屬索尼旗下的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標志上那個高舉火炬的女神數十年來在每一部哥倫比亞出品的電影之前亮相,但這個神態庄嚴的女神的真身——模特兒兼演員艾美麗·巴克勒(Amelia Bacheler)。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這個深入民心的標志製作於一九三六年,當時艾美麗只獲得二十五美元的報酬,卻令她成為電影史上曝光率最高的演員。
H. 每個視頻固定的開頭叫什麼
片頭。
片頭指放在電影片頭字幕前的一場戲,旨在引導觀眾對以後故事的興趣。通過一定的敘述或剪接精彩片段,以故事大致情節為主,穿插自身特色所在的手法,以吸引觀眾。
隨著電影電視的發展,片頭的種類越來越多,所涉及的方面的越發的廣泛。除了最初的電影片頭而言,現今還有廣告片頭、電視欄目包裝片頭、電視節目宣傳片頭等等。如今,各種企業網站在打開時都會跳出網站片頭,他們大多用FLASH或After Effects等後期軟體來製作,用此方式來體現公司或者集團的形象,很多企業會在公司網站片頭上寫上自己公司的宗旨或者以一段大氣的視頻來展示自己公司最獨特的一面。
I. 電影最先開始叫什麼
就叫電影。下面是電影的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利亞的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圍繞「馬奔跑時蹄子是否著地」發生了爭執,斯坦福認為,馬奔跑得那麼快,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應是騰空的,而科恩認為,馬要是四蹄騰空,豈不成了青蛙?應該是始終有一蹄著地。兩人爭執不下,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
於是兩人就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作裁判,可麥布里奇也弄不清楚,不過攝影師畢竟是攝影師,點子還是有的,他在一條跑道的一旁等距離放上24個照相機,鏡頭對准跑道;在跑道另一旁的對應點上釘好24個木樁,木樁上系著細線,細線橫穿跑道,接上相機快門。
一切准備就緒,麥布里奇讓一匹馬從跑道的一頭奔到另一頭,馬一邊跑,一邊依次絆斷24根細線,相機就接連拍下24張照片,相鄰兩張相片的差別都很小。相片顯示:馬在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科恩贏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