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武戲電影怎麼拍的
擴展閱讀
劉德華電影警察片段 2025-07-03 10:25:28
好萊塢日本女電影演員 2025-07-03 10:07:37
最新抗美援朝電影2021 2025-07-03 09:42:35

武戲電影怎麼拍的

發布時間: 2022-06-18 08:44:20

1. 演員的誕生的明星導師章子怡主演的英雄幕後是怎樣製作的

2000年張藝謀拍完《幸福時光》後,決定拍一部武俠電影,他花了三年的時間來籌備此片。最初籌拍時想改編金庸與梁羽生的作品,但沒有成功,於是決定自己編。劇本落實之後,張藝謀開始物色演員,請來了梁朝偉飾演殘劍,張曼玉飾演飛雪,陳道明飾演秦王,章子怡飾演如月,甄子丹飾演長空。但是,最後一個無名,也就是《英雄》一片最主要的演員張藝謀不好請誰來演。飾演無名的這個演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武術功底,還要有巨大的市場號召力。之所以要有號召力的人物來演,因這部片子是一部國際水準的電影,張藝謀想把這部電影推向國際市場。曾經想過由成龍來演。但當時張藝謀考慮到成龍和無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性格不符合,最終邀請了李連傑擔綱主演,出奇招把重情重義的李連傑夫婦感動得了,李連傑決意「自降身價」,出演《英雄》。


2. 武打片都是吊威亞,是起重機吊起來的嗎

常見的「威亞」是由電動馬達驅動的起升「威亞機」。

3. 戰爭片,爆破效果是怎麼做的,尤其是把人炸飛的那些片段

威亞一帶,要飛多高飛多高。(威亞:威亞,英文(wire)即鋼線

多年來,影視武戲導演利用威亞技術的力學原理特點,廣泛運用於影視動作特技之中。出神入化的空中飛人、翻騰、打鬥等特技動作,在鏡頭里展現的微妙至極,人物傳奇色彩渲染的栩栩如生,讓廣大電影電視觀眾盡飽眼福。 )
當然爆破基本上沒有太大威力,只是煙火多而已。
還有就是可以做點特效。

4. 你覺得拍一個射箭的微電影需要注意什麼,為什麼

短片我覺得首先不能超過5分鍾,太長了人們沒耐心看,所以情節要緊湊;應該以武戲為主,文戲能省則省,而且最好不要有台詞,陪背景音樂,即使需要台詞,也可以用默片出字幕的方式展現,因為業余演員念台詞很尷尬,而且你要考慮音效問題,現場錄音雜音多,後期配音要耗費人力和預算;有限的預算不如投入到攝像和後期剪輯處理上,處理出特別的風格,比如射箭的犀利和冷峻,顯得更有逼格。傳統弓博大精深,器材、動作十分龐雜。你一個不小心,就有博士高手挑刺,最後說你不專業。其實呢,標準是啥專業又是啥最後,也是你預想中犯的錯誤,那就是傳統弓——傳統武術——玄而又玄。凡涉及武藝,傳統,到最後都會跑偏到世外高人點撥,主角大徹大悟的俗套劇情。答案里練弓習武的不少,大家自己想想「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技藝的純熟是不可能跳過辛勤汗水的,你要是設計個良師益友的角色我覺得大家可以接受。你非要來個風清揚,一下又把射箭和大家的距離拉遠了。其實我覺得,射箭拿出來拍電影。競技反曲過於枯燥,傳統弓又有點一團亂麻。復合弓是個不錯的角度。當然既然拍復合弓就不要在室內窩著了。那玩意狩獵利器,射靶子太屈才了。你要是一定要涉及感情戲的劇情,不如考慮全班出遊迷失森林干糧吃完,男主一把復合上打山雞下射野豬,帶領全班走出大山。然後在山中的某天晚上,篝火旁男主女神四目相對……後邊發生什麼都很正常。雖然劇情很俗,但是起碼說的通。業余拍出來的武戲通過剪輯配樂,還能出點效果,你能想像業余演員也業余攝影拍文戲的場景么

5. 威亞是什麼啊是拍戲時候用來吊的鋼絲么

威亞,英文(wire)即鋼線。(本產品及配套產品產於德國,引進香港)。

多年來,影視武戲導演利用威亞技術的力學原理特點,廣泛運用於影視動作特技之中。出神入化的空中飛人、翻騰、打鬥等特技動作,在鏡頭里展現的微妙至極,人物傳奇色彩渲染的栩栩如生,讓廣大電影電視觀眾盡飽眼福。

近年來,影視威亞技術有被巧妙的運用於舞台表演空間,並發揮的相當出色。在大型文藝晚會上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深受晚會製作人和導演以及廣大電視觀眾的青睞。

從揚州的「熙春台」上《天涯共此時》一幕,「常娥奔月」那靚麗的月下倩影;到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綉中華》一幕,「百花仙子」那雍容華貴的空中姿態;乃至桂林山水《灕江花月夜》一幕「七仙女下凡」時,那婀娜多姿的神韻;以及在北京的「彩虹頒獎」,上海的「國際時裝模特大賽」等大型文藝晚會上,那柔美的空中舞蹈造型,無不體現出威亞特技在舞台上的美觀,在當今舞台藝術創新意識與合作上的默契感。

威亞特技的操作技術,在大型人文與自然露天舞台表演空間,可使空中表演者完成下列舞蹈動作:

(一) 多變化中的舞蹈藝術造型的空中飛行;

(二) 鋼線系表演者的腰部曲體或直體 前、後空翻數周;

(三) 鋼線系腰直體旋轉數周;

(四) 翻騰動作與舞蹈造型結合動作;

(五) 空中打鬥與造型結合動作

(六) 各種空中動作、舞蹈造型與現場布景、煙火、地面動作的默契配合。

影視威亞特技技術自運用以來,之所以採用幕後的專業人員操作手段,是因人為動作靈活多變,應變力強,節奏好,安全系數高。而機器與人力操作相比較,顯得比較死板,應變力差,節奏不好把握,一旦出現機器故障,空中演員的安全難以保障。在此,強大的製作班底、優異的演出團隊為打造優良的演出效果提供了保證,這是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從興趣愛好到擁有一顆事業心,多年來在影視、演出行業,日以繼夜辛勤工作,不斷學習不斷創作,使他們不僅擁有扎實的技術基礎,豐富的製作、操作和空中表演經驗,在歷次的影視拍攝和大型舞台文藝晚會演出中盡顯過人技能,受到影視製作人,導演,舞台製作人、央視導演們的信賴和賞識。

6. 功夫電影,怎樣一路走來

中國武術電影,其實一直在糾結中國武術到底能不能打的問題——更極端地說,是拳法能否打過槍法的問題。徐克的電影里喊過「咱們的功夫再好,也敵不過洋槍」,也喊過「你有科學,我有神功」,武功以曖昧不明的方式,成了中國電影百年歷史中的一股暗流,甚至改變了世界電影的走向。

1

功夫片和武俠片的區別在哪裡?

曾經有過這么一種回答:功夫片是拳腳多,刀劍少;武俠片則是刀劍多,拳腳少。

這種說法,初看有點強詞奪理,其實有自己的道理。拳術是中國武術的核心,而刀劍更多地以工具的面目出現,它是人身體的延伸。而武俠小說和電影為了創造一個異彩紛呈的武林,拔高了刀劍的位置。刀劍可以豐富故事,可以作為人物的標簽,因此武俠天生與刀劍親近。但電影里的俠客多用刀劍,少用拳腳,難以展現真功夫,這是一種投機取巧。

1905年,第一部國產電影《定軍山》面世,這是一部被搬到銀幕上的京劇武戲,舞刀弄槍無不按照戲曲形式忠實上映。此後,電影中的武打場面來源固定為兩種:一是戲曲舞台,二是劍仙小說。演員們穿著舞台上的戲服在銀幕中用掌心祭出飛劍或者雷電對打,程式化而荒誕。

直到五十年代,關德興主演的《黃飛鴻》系列,終於開創了另一分支。《黃飛鴻》的班底大都是現實中的武師,展現在銀幕上的拳術也頗原汁原味,擺脫了戲曲舞台的套路,摒棄了神怪小說的玄學,開始真正強調南拳的實戰性。

(作者:暗號)

7. 拍戲中的文戲武戲什麼意思文戲怎麼找替身,替身做什麼

文戲以唱工、做工為主. 武戲以武功為主的戲,與「文戲」相對.
文戲替身,又稱文替。為加快拍戲進度,經常A、B兩個組同時拍,文替替主演拍全景戲或有背影的戲。

8. 怎樣拍攝戲曲攝影

戲曲這門古老藝術,載歌載舞,博大精深,常使人迷戀得意醉神迷。作為一個戲曲攝影發燒友,具備基本的戲曲常識、扎實的攝影基本功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拍好戲曲圖片的基礎。一組好的作品,也涵蓋了攝影者對戲曲作品的理解、表達和升華……
若要表現動感,使被攝主體出現一定的模糊程度時,可以將快門速度適當放慢,以取得虛化的畫面效果。這種因運動而產生的主體模糊。如拍攝舞龍,用1/60秒可拍到影像略虛的龍體,而用1/15秒,則龍體虛成一片,獲得動感強烈的畫面效果。拍攝旋轉的舞蹈動作,如需表現清楚時,應採用1/25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稍慢一點的舞蹈轉速,或頭頂不動身體旋轉時,可用1/125秒或1/60秒的快門速度,使轉動的裙擺略虛,產生動感,若取1/30秒或以下的快門速度,則動感會更強烈。
每一次拍攝之前,應先了解劇情,掌握情節變化,對於演出過程中的高潮,需要重點拍攝的人物、場面以及武打、舞蹈動作等等要有初步概念,比如武戲中扎靠武生、武旦的旋轉動作極為精彩,其一般都在出場時或一番打鬥後才開始的,而且在旋轉之前,演員會有一個稍稍的停頓調整過程,這時候就給了攝影師一個充足構圖准備的時機,如果有條件,最好是在拍攝前能看一遍演出。做到了這些,可以確保把演出過程中的精彩場面不失時機拍攝下來。
其次就是一定要選擇好拍攝點,一般選擇稍微側面的位置最為理想。離舞台的距離,在第五至六排的位置上拍攝,因為這個視角正好與舞台檯面保持平衡,不會使拍出來的照片視角過仰。
在藝術表現上,劇以傳統京劇的「唱念做打舞」為立足點,廣泛融合話劇、歌劇、詩劇、舞劇等多重藝術元素,其大氣凝練的舞美設計和如夢似幻的燈光運用是該劇的兩大亮點。劇中大量觀眾耳熟能詳的辛詞的成功運用、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舞台美術、京劇音樂與交響音樂的完美交融,虛實結合的燈光設計和時空轉換以及靚麗多姿的舞蹈表演,無不是對傳統京劇的一種創新,具有濃郁的人文情懷,展現了濟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沖擊。

9. 拍電影的幾個問題

兄弟你說的是電影?首先一個專業的導演每個鏡頭都是自己把關的,關於你說的分組拍攝,在電視劇里會經常見到,比如A組拍攝文戲由導演親自拍攝,B組拍攝武戲由武術指導負責拍攝。

在拍攝動作電影時也會由武術指導拍攝,一般總導演都會在。

多預算的問題,多預算在拍攝速度上不會太明顯,拍攝進度上說,你錢多了,可以多幾個機位同時拍攝,這樣是會節省一些時間。但你要是加預算的話沒准導演會要求多拍幾天呵呵,可以多拍一些素材,導演一定喜歡資方加資!

10. 《霹靂布袋戲》是如何拍攝的

《霹靂布袋戲》是套在人手上拍攝的。就是牽線木偶,然後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加大與精緻化、改進操偶方式等等。拍攝的時候錄像機的焦距拉得比較近,戲中的場景大部分都是搭室內景的,小部分都是用電腦合成的。

表演手法

1、布景演進

從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規模布景、單一操偶師地道,演進至今有大型布景、隱形地道、動畫合成背景,甚至實景拍攝。然而重視正義與道德的朴實價值觀仍能在劇中見到。

2、木偶改良

木偶的眼睛部分,從早期的筆畫眼演化為玻璃眼;毛發部分,就傳統的塑膠假發演進為真實的植發;尺寸與造型方面,戲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與擬真化。

雙手從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手指只能彎不能動的木手,演進到五隻指頭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膠活手;雙腳從不能彎曲的傳統布腿,改良為裝設關節後可以飛踢或跪坐的活腳等等。

近年開始引入「BJD」系統的娃娃製作技術,便是所謂的「可動關節人形」的高度擬真技術。日本著名的Volks公司就是早期的「BJD」市場先驅。隨著「可動關節人形」的成熟進步,市面上開始出現大量的「BJD」娃娃,霹靂也有開始學習的傾向。

3、操偶革新

除了基本的文、武戲、甩偶等等,更加入了電影特有的吊鋼絲效果。又如在層次布景里,操偶師得面臨看不到戲偶卻得演活戲偶的狀況,甚而應需要潛水拍攝等。2000年上映的電影《聖石傳說》里,操偶師為了拍攝主角傲笑紅塵和劍如冰乘船的畫面,而潛水操偶,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