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中的藝術戲劇包括什麼
擴展閱讀
文學經典名著電影 2025-07-04 12:38:22

電影中的藝術戲劇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7 03:30:32

1. 電影藝術中不屬於戲劇藝術的有那些

電影是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藝術是呈現在舞台上,而電影藝術是呈現在銀幕上。正因為這樣它除了電影文學劇本外,還需要分鏡頭劇本,此外要有攝影師、攝影機、剪接、洗印等一系列科技上的東西,這都是戲劇藝術所沒有的。

2. 什麼是戲劇藝術

綜合藝術的一種。有兩種含義: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首先在歐洲發展繼而在世界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中國稱為話劇.廣義還括東方一些國家、傳統舞台演出形式,如戲曲、歌舞伎、古典戲劇、朝鮮的唱劇等。

3. 請問戲劇的分類有哪些

戲劇的分類一:

①戲劇按作品內容的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悲劇 指描寫主人公因和現實環境的沖突,或因本身的過錯而失敗、受難以致毀滅的一種戲劇。悲劇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劇的戲劇沖突表現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進步理想或所從事的正義事業,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為強大的現實勢力阻撓而不能實現,最後以主人公的失敗、受難或毀滅告終;或主人公雖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嚴重缺點,但他要實現的某種希望還有合理因素,卻因受到惡勢力的打擊而失敗、受難或毀滅。

喜劇 一般以諷刺和嘲笑丑惡落後現象,從而肯定美好的進步的現實和理想為其主要內容。喜劇的矛盾沖突包括先進、美好的同落後、丑惡的事物之間的對立和沖突,也包括丑惡與丑惡之間、先進與先進之間的某種沖突。喜劇的本質是對舊事物的諷刺和否定,對新事物的歌頌、贊美和肯定。如莫里哀的《偽君子》、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

正劇 因兼有悲劇和喜劇的因素,也叫悲喜劇。正劇由於兼有悲劇和喜劇的特點,能夠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擴大和增強了戲劇反映生活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如《白毛女》、《丹心譜》、《西安事變》等。

②按表演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和舞劇等。

③按作品所寫的題材,可分為:歷史劇、兒童劇。

④按容量大小和結構形式,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

戲劇分類二:
1)按表現形式分:話劇(如《雷雨》),歌劇(如《白毛女》),舞劇(如《絲路花雨》),啞劇等;
2)按劇情繁簡和結構分:獨幕劇,多幕劇(如《雷雨》);
3)按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分:歷史劇(如《屈原》),現代劇(如《雷雨》);
4)按矛盾沖突的性質分:悲劇(如《屈原》),喜劇(如《威尼斯商人》),正劇(如《白毛女》)
5)按演出場合分:舞台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戲劇文學有關知識
戲劇文學指各種具體樣式的劇本.與其他文學作品不同的是,創作劇本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供閱讀,而是為了演出.像關漢卿,莎士比亞,這樣偉大的戲劇家,用畢生的精力寫的幾十部劇本,莫不如此.因此寫作劇本的規律,必須受舞台藝術規律的制約.戲劇文學的特點是:第一,要凝練地反映生活,以強烈的戲劇沖突,把人物,時間,場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間和時間內,使舞台的小天地,盡量地容納下人間的大天地,將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經過濃縮,以較短的篇幅,較少的人物,較省的場景,較單純的事件,藝術地再現於舞台之上.第二,劇本中的語言,主要是人物語言(台詞),必須是個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發自於心,吐之於口的語言.讓觀眾通過對話見出人物間性格的交鋒,產生動作感,從而展示出劇情.第三,要有集中的沖突.只有沖突才能推動劇情的發展,沒有集中的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文學不是小說那樣的敘述體,而是代言體,只能讓人物出場以自己的方式去說話,人物的性格對立和沖突才能形成,才有"戲".第四,劇本的結構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劇情的發展和結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勝,令人莫測,增強戲劇效果.戲劇文學的分類法是多樣的.從內容性質分類,有悲劇,喜劇和正劇(悲喜劇);從表現手法分類,有話劇,歌劇,舞劇,歌舞劇,詩劇;從結構形式上分類,有獨幕劇和多幕劇;從題材上分類,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等.
話劇,歌劇,舞劇 戲劇文學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類,有話劇,歌劇,舞劇.話劇的特點是以對話為主要表現手段.對話必須是規范化的文學語言,要通俗易懂,便於觀眾接受,適於反映生活.歌劇是一種聲樂和器樂綜合而成的戲劇形式,所以也稱歌劇為樂劇.有的歌劇只有歌唱,沒有獨白和對話,有的則是三者兼而有之.歌劇的唱詞和音樂十分重要,歌詞的語言應是詩的語言.舞劇是把舞蹈,音樂和戲劇結合在一起的戲劇藝術.它的特點是:劇情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員的舞蹈動作(還有音樂語言)來表現的.劇中的舞蹈分情節舞和表演舞兩種:情節舞用來表現戲劇情節,表演舞用來描繪劇情發生的時代和環境的特徵

4. 什麼是優秀的影視戲劇作品,有哪些

中國最出名的戲劇有《鍘美案 》《 空城計 》《智取威虎山 》《紅燈記 》《沙家浜 》 等。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 ,這是包公故事裡一個很有名的段落,講述了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的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後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該故事被改編為戲劇和影視作品,戲劇有京劇、秦腔、豫劇、海豐白字戲、海豐西秦戲,也是潮劇經典劇目之一;影視有93版《包青天》第一個單元故事等。
《空城計》是傳統京劇的經典劇目,敘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軍15萬攻打諸葛亮駐地西城。當時,諸葛亮所部精銳俱已遣出,西城空虛,只有駐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敵眾,萬分危急。諸葛亮定空城之計,以城門大開,從容不迫,若無其事地登上城樓觀山賞景,飲酒撫琴。司馬懿兵臨城下,見諸葛亮端坐城樓,笑容可掬,焚香彈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計,疑有伏兵,不進而退。再次復回攻城,遇趙雲抵擋而收兵。
《智取威虎山》,1958年,上海京劇院據曲波小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並參考同名話劇改編,最初由上海京劇院一團創演於1958年夏。同一題材的劇目,還有北京京劇團的《智擒慣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智取威虎山》等。
《紅燈記》,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耿巧雲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京劇《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作為主要執筆者,在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的《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5. 戲劇的分類

戲劇分類
木偶
木偶是在幕後由演員操縱用木偶表演的戲劇形式。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起源於5世紀的中國、印度等文化古國。進入20世紀出現了新趨勢,發揮木偶的特點,演一些"人"的演員無法表演的戲,產生了多樣化的演出形式,如手套式、托棍式、提線式三者綜合演出;真人與木偶同台演出;演員當看著觀眾的面操縱演出;台下觀眾與台上木偶混合演出及放映電影與木偶劇混合演出等。

皮影
皮影用皮製或紙制的平展玩偶演出的戲劇形式。它藉助燈光把由人操縱的玩偶影像投射在半透明的屏幕上,供觀眾欣賞。它在許多國家中盛行。雖在表演形式、影人造型、音樂舞蹈及劇目內容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操縱為其表演方法,具有傀儡藝術的特點。國外皮影戲最早由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傳入歐美各國的,並與宗教活動有關,後來發展成一種娛樂性的戲劇藝術。中國皮影戲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種類較繁雜。傳統劇目有《萬仙陣》、《松朋會》、《天仙送子》、《半夜雞叫》、《三打白骨精》、《鶴與龜》等。

多幕劇
按形式規模劃分的戲劇類別之一。大幕啟閉兩次以上者,即稱多幕劇。歐洲戲劇在17世紀以後開始分幕。一幕之內又可分成若干場。幕標志著劇情發展的一個大段落,而場則表示大段落中時間的間隔或場景的變換。在現代戲劇中,幕與場的界限已不明顯,多場景、無場次的劇目中,時空變換顯得更為自由。

獨幕劇
與多幕劇相對應而言。要在一幕內完成的小型戲劇。劇中一般人物較少,情節線索單純,從一個生活側面反映社會矛盾,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戲劇故事。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契訶夫的《求婚》、J·辛格的《騎馬下海人》、格雷戈里夫人的《月出》以及田漢的《名優之死》、丁西林的《壓迫》、洪深的《五奎橋》等,都是獨幕劇的代表作。
話劇
戲劇種類之一,中國的一種特殊稱謂。在歐洲,一般將發端於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舞台演出形式稱之為戲劇,並與歌劇、舞劇、啞劇相區別。它從20世紀初傳到中國,最初稱之為新劇、文明戲、愛美劇等。1928年戲劇家洪深提議定名為話劇。它綜合文學、表演、導演、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文藝成分,而以說話(對白、獨白、旁白)為主要表現手段;演員的表演則是以說話和動作來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斗爭。隨著時代的發展,話劇的題材、體裁、風格、手法和藝術形式,也在不斷豐富發展。

歌劇
以音樂因素和戲劇因素為主,綜合詩詞、舞蹈、美術、建築等其他藝術因素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從廣義上講,中國的戲曲藝術也具有歌劇的性質。近代西方歌劇,是指16世紀產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的演唱劇,後衍變成義大利歌劇,即正宗的西方歌劇,並形成了各種風格和樣式。如法國的大歌劇、喜歌劇,義大利的喜歌劇、輕歌劇,德國的樂劇以及現在歐美流行的音樂劇等。西方歌劇基本上屬於音樂作品,不以戲劇情節為表現目的,因而創作以作曲家為主。如威爾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柴可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比才的《卡門》、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等。中國民族歌劇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包括40年代在延安出現的《白毛女》。新中國成立以後,向戲曲和地方戲借鑒中,逐漸形成了既區別於傳統戲曲又與西方歌劇有一定差異的民族歌劇。代表作有《蘭花花》、《小二黑結婚》、《竇娥冤》、《洪湖赤衛隊》、《江姐》、《蒼原》等。

舞劇
以舞蹈作為主要手段,綜合音樂、舞台美術及舞蹈演員共同創造。其編導則是一出舞劇的組織者、整體藝術形象的創造者。芭蕾舞是西方舞劇藝術的典範,最早從民俗舞蹈、社交舞蹈進入了宮廷和城市舞台,在不斷的革新中形成嚴謹規范的藝術形式,具有高超的表現技巧。代表作有《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巴黎聖母院》、《堂吉珂德》等。中國芭蕾舞台上,已創作、上演過自己的劇目有《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民族舞劇以中國古典舞蹈和民間舞蹈為基礎,並不斷革新和吸收國外舞蹈藝術的遺產,已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作品有《寶蓮燈》、《絲路花雨》、《嫦娥奔月》、《木蘭飄香》等。

啞劇
不用台詞而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它要求演員有高超的形體語言,去表達戲劇思想和意蘊。啞劇最早起源於古代人的生活活動。現代啞劇主要產生於19世紀法國啞劇表演大師德布洛,創作了一個獨特的人物形象比埃羅及其一系列啞劇作品,引人矚目。現代啞劇有獨角戲也有集體啞劇,都有完整的情節。卓別林(英)、馬爾索(法)、莫爾肖(奧地利)為代表人物。中國戲曲中含有大量無聲表演。作為獨立啞劇出現始於80年代,有王景愚等人的創造。

戲劇
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在歐洲各國發展起來繼而在世界廣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國稱之為"話劇"。廣義可包括東方一些國家、民族的傳統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等。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系。它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它與歌舞有著血緣的關系。但東西方的發展過程中,又呈現淡化歌舞、強化戲劇性因素或反之的、或相間融的不同形態,構成了人類戲劇的主脈。戲劇的本質,按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表述的,一切藝術都是模仿。"模仿"說一直有著廣泛的、深刻的影響。近代出現的"觀眾"說、"意志沖突"說、"激變"說、"情境"說等,都是人們對戲劇藝術自身規律的一次次的再認識、不斷深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戲劇的形態兼有多種的藝術成分,包括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舞蹈等,是一種"綜合藝術"。同時,每一種藝術因素在綜合整體中起著不同的、不對等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以演員的表演藝術居於中心、主導的地位,它是戲劇藝術的主體。表演藝術的手段,即動作,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因此,以演員表演藝術為本體,對多種藝術成分進行吸收與融化,構成了戲劇藝術的外在形態。戲劇演出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相融、受舞台法則制約的特殊的集體藝術。

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戲劇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種類:

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等;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不過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類是悲劇、喜劇和正劇,其中悲劇出現的時間早於喜劇:

悲劇:沖突的實質:「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
悲劇的審美價值:「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喜劇:審美價值:「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正劇:將悲劇和喜劇「調解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較深刻的方式」。

中國的戲劇又分為:
1、 崑曲
崑曲,又稱「崑腔」、「昆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 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 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3、 晉劇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4、 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語言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崑腔、皮黃、梆子等聲腔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成。音樂為板腔體、曲牌體兼用。劇目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5、 川劇
川劇,四川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四川及其周邊地區。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部分組成,各有其劇目。川劇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詼諧幽默,富於生活氣息。主要劇目有傳統戲《玉簪記》、《柳蔭記》、《活捉王魁》等,新編戲《死水微瀾》、《變臉》、《金子》等。
6.秦腔

河南:豫劇 大平調 四平調 宛邦 月調
山東:呂劇
河北:河北梆子
山西:晉劇
安徽:黃梅戲 花鼓戲
廣東:粵劇
浙江:評彈
北京:京劇
東北:二人轉
陝西:秦腔
上海:滬劇

6. 影視藝術中包含了哪些藝術種類

1、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2、電影與戲劇的結合。戲劇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融文學、美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爐,由語言、動作、場景、道具等組合成為表現手段。

通過編劇、導演、演員的共同創造,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強烈、集中地再現於舞台之上,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戲劇中發生的事件一樣,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藝術感受。

3、電影與文學的結合。電影、電視藝術從文學中吸取了敘事的方式和結構,對於電影來說,文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與此同時,文學的各種體裁都曾經直接對電影產生過巨大影響。

4、電影與繪畫的結合。電影從繪畫中吸取了構圖和色調,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

5、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電影與音樂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成為電影概括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尤其是廣為傳唱的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7. 戲劇藝術的特徵是什麼

(1)劇場性

戲劇是在場劇里演出的。戲劇藝術這種創作的條件和具體的樣式便形成了它的一大特性:劇場性。戲劇的中心要素是演員的表演。表演的依據是劇本,表演的處所即劇場。表演是給人欣賞的,欣賞者即觀眾。故演員、劇本、劇場、觀眾便是戲劇的四要素。

(2)假定性

假定性是戲劇藝術的又一特徵。假定性這個概念是從外國戲劇理論中借鑒來的,有時又譯為‌「約定俗成」、‌「程式化」、‌「象徵性」等等。任何藝術都有假定性,但戲劇藝術的假定性更為突出。因為戲劇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出的時間和空間都有極大的局限性。

(3)綜合性

戲劇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門獨特的綜合藝術。一出戲,不僅要有劇本、演員、布景、燈光、服裝、道具,而且還往往有音樂穿插其間。這里就包含了文學、表演、舞蹈、美術、音樂乃至武術、雜技等各種藝術因素。因此,戲劇藝術需要各類藝術家們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由具備組織、指揮才能的導演來完成整台戲劇演出的創造過程。

(4)扮演性

戲劇要通過演員扮演角色,用語言和動作的方式來表現生活。演員要將自身化為劇中的人物,並以這個人物的身份和面貌去思想、去行動,去創造出一種與演員自身毫不相乾的‌「劇中人生活」。戲劇表演藝術的創造者(演員)、創造材料(劇中人)和創造結果(藝術形象)是三位一體的;戲劇表演的創造過程與觀眾的欣賞過程是同步進行的;戲劇的表演是以動作和語言(即對話)為其表現手段的。

(5)集中性

戲劇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空間位置局限在舞台上,舞台三面是封閉的,敞開一面對著觀眾,迴旋餘地很小,戲劇表演只能在這個極有限的空間內進行。觀眾看戲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極為興奮,持續時間不可能太長,因此,戲必須在二、三小時內演完。

(6)沖突性

沖突性是戲劇最鮮明的特點。戲劇要求有尖銳集中的矛盾沖突。所謂矛盾沖突,是指構成作品情節的人物性格間的矛盾和沖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受舞台的時空限制,不允許徐緩從容地展開情節,要求組織尖銳的矛盾沖突,迅速地展開情節。

(7)電影中的藝術戲劇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戲劇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融文學、美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爐,由語言、動作、場景、道具等組合成為表現手段,通過編劇、導演、演員的共同創造,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強烈、集中地再現於舞台之上,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戲劇中發生的事件一樣,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藝術感受。

戲劇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照作品容量的大小,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按照作品題材不同,可以分為歷史劇、現代劇、兒童劇等;按照作品的樣式分類,又可以分為悲劇、喜劇、正劇三大類。

在世界戲劇史上,這三種類型具有很大影響。悲劇和喜劇均在古希臘時代就取得了極大的成就;相對而言,正劇是出現較晚的戲劇類型,自從文藝復興之後逐漸發展,但是直到18世紀,法國思想家狄德羅和劇作家博馬舍稱這種劇為「嚴肅劇」,並且大力倡導之後,這種取材於日常生活並具有社會實現意義的正劇才迅速發展起來。

悲劇是戲劇藝術的主要類型之一,常常通過正義的毀滅、英雄的犧牲或主人公苦難的命運,顯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偉大人格,悲劇是通過毀滅的形式來造成觀眾心靈的巨大震撼,使人們從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凈化。戲曲藝術:中國傳統戲劇形式總稱。我國各地有三百多個劇種,全國性劇種為京劇。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 電影電視劇藝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戲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8. 電影中的藝術戲劇包括什麼多選題

中的藝術戲劇包括很多的選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一些興趣愛好就可以了。

9. 電影中的戲劇性包括

什麼叫帶有戲劇性的?是電影結尾是是像上樓說的由戲劇改編的?搞笑的那就多了啊,周星馳的不都挺搞笑?如果他的你都看的差不多了,那介紹你個2007年的電影《天下第二》,也挺搞笑的,還有韓國電影《色既是空》也比較搞笑!

10. 在表演藝術中,戲劇和電影有什麼不同

電影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
戲劇是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電影和戲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電影是用畫面來表現內容的,運用的是蒙太奇表現手法,是「視聽語言」藝術。戲劇則是運用舞台來表現內容,運用對話設置劇情沖突,場景只能用布景來轉換,舞台的空間很小,戲劇屬於文學范圍。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藝術,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藝術,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極強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而戲劇是指通過舞台演出而訴諸觀眾感官的藝術形式,其中心是演員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稱為「舞台藝術」或「演員藝術」。圍繞著演員的表演,戲劇包含著文學因素、音樂因素、美術因素、舞蹈因素等多種因素,是一種綜合藝術。在戲劇作品中,人物與人物之間,由於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開的矛盾斗爭叫戲劇沖突。戲劇作品總是由一個沖突的提出、發展和解決而得到完成的。戲劇沖突的成功與否是戲劇的關鍵,所謂戲劇性正是由於戲劇沖突解決得獨特、新穎、有豐富內涵而形成的。由於受演出的時間、空間和觀眾的限制,戲劇的矛盾沖突應當更集中、更簡練、更尖銳的反應現實生活中的矛盾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