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仕女圖電影結局女主為什麼死
因為她為愛犧牲了。
《仕女圖》是由李遙波、劉騏嘉執導的愛情片,石雪婧、何其煒參加演出。該片於2020年1月3日在騰訊視頻獨家上映。該片講述了趙家之女趙織織陰差陽錯與男主段子矜相愛,而後又發現兩家勢不兩立,無法走到一起的虐戀故事。
2019年6月10日,由企鵝影視、桔子醬影視出品,藍風映畫、洋芋影業聯合出品的甜虐愛情電影《仕女圖》在橫店開機,製片人劉玉潔,導演李遙波、劉騏嘉,主演石雪婧、何其煒、許和琪、謝璐瑤等出席開機儀式。
影片評價
《仕女圖》以女主的視角展開,以柔美的愛情故事結合家國情懷,講述趙家之女趙織織陰差陽錯與男主段子矜相愛,而後又發現兩家勢不兩立,無法走到一起的虐戀故事。
故事不僅僅是講述愛情,更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成長與犧牲。全片以心動、感動、傷痛等方式極致處理了人物間的情感關系。以兩個人的愛情貫穿整個故事,以情感帶動故事。同時,在畫面處理上以柔美、極簡的大色彩運用來體現唯美的視覺風格。
⑵ 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的電視劇
從古代穿越到現代的電視劇各國的都有很多,比如《千歲情人》、《子是故人來》、《巴不得爸爸》、《千年之愛》、《任醫》、《九五之尊》、《魔幻手機》、《穿越時空愛上你》等。
一、《千歲情人》
《仁醫》是韓國MBC電視台自2012年5月26日起播出的周末特別企劃連續劇。改編自村上紀香的同名漫畫,翻拍自2009年日本TBS電視台播出的同名連續劇《仁醫》。由韓知勛、全賢鎮編劇,韓熙、吳賢鍾導演,宋承憲、朴敏英、金在中領銜主演。
該劇主要講述了一名21世紀現代社會的外科醫生穿越時空回到150年前的古代李氏朝鮮末期,利用其掌握的現代醫術改變歷史進程的故事。該劇一共出口海外45個國家,並且登陸星空衛視「亞洲風劇場」內地獨家播出。
⑶ 求一部電影,講的一個人進入了畫里
美夢成真
100%准確,樓主採納前請注意回答時間
值得欣慰的是,克里斯發現他專屬的天堂就位於安妮的油畫中。在這個彩繪而成的天地間,克理斯欣喜若狂,因為眼前雄偉壯闊的景象充滿了他和愛妻安妮共有的回憶、編織的夢想。然而沒有安妮為伴,克里斯總覺得天堂里還少了什麼似的。另一方面,喪子喪偶的安妮獨活在人世此刻也悵然若失,以往在他畫作中隨處可見的巧思和創意,都隨著克里斯的亡故,離安妮而去。
⑷ 電影 畫皮 結局
翰林學士王安旭,與妻子陳月慧住在門高宅深的「玉瓊苑」,此乃皇上所賜的狀元府。王安旭在官場上不但很有才名,還有畫名,他所繪的仕女圖,以妻子畫眉所用的黛綠及胭脂作顏料入畫,因此畫中的美人都栩栩如生!達官貴人,皆以求得王安旭的畫為榮。
王安旭妻子陳月慧是名聞京城的官家小姐,父親官至翰林御史,不單才貌出眾,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但由於所嫁的夫君倜儻俊逸,才華舉世無雙,總是招來了不少女子的青睞,弄至月慧成了善妒、疑心病重之人,終日神經兮兮的!一次,見近身丫頭紫嫣對旭含情而笑,月慧即借故冤枉丫頭偷其玉釵,沒想到這丫頭個性倔強,竟投井自盡以示清白!
自從丫頭紫嫣死後,月慧在家中遇到連串怪事,例如,梳妝台上的東西經常被搞亂;最喜歡的衣裙不翼而飛;剛綉好的圖案翌日會變成另一個花樣;更甚者,月慧常在半夜聽到凄然的鬼哭聲...慧起初仍安慰自己,一定是自己在疑神疑鬼。
未幾,連屋裡的下人都暗地裡竊竊私語,說在水井中見到鬼影,月慧越想越心驚,漸漸地,眼內經常閃現幢幢的鬼影,讓她懷疑是投井的丫環陰魂不散,告知旭,旭反指慧疑心生暗鬼!
一日,慧對鏡梳妝,描眉時,突見銅鏡中自己的一張臉竟然沒有五官,只有一張空白的臉!慧吃驚再細看,卻見鏡中的白臉,變成了一塊燒得熔爛的鬼臉,慧嚇得魂飛魄散!其實慧所見到的一切怪事,並不是丫環的鬼魂作祟,而是梅的鬼魂回來報復。
旭為求令慧心安,請來和尚打齋超度丫環亡魂!做完法事,家中似乎安靜了些!
一日,出使西域的御史史達明凱旋歸來,史乃月慧之表兄,慕名旭之畫功,前來求旭為他畫一幅美人圖,旭婉拒,史即出示一張畫「紙」給旭看,旭瞄了一眼,覺得此「紙」並無特別之處!但史請旭用手輕撫此「紙」,旭伸手一碰,覺現此「紙」細滑如脂,柔軟如棉,細膩得彷如少女的肌膚!旭覺得奇怪,問史這是什麼「紙」?史回答這並非紙,而是「人皮」!是他在西域時從一個波斯商人手中購得!史認為要是用這張「紙」勾畫美人,一定會栩栩如生!旭於是答應為史作畫!
旭對著那張人皮紙,下筆,不知道為什麼,腦海里總是閃現出梅的模樣...
旭終於完畫,畫中人有點像梅,但比梅更勝三分,看到畫中人楚楚動人的模樣,旭很喜歡,旭偷偷地把畫藏起來,史幾次詢問,旭都推說仍未畫好!慧奇怪旭明明完畫,為何不肯交出,及後發現旭經常「輕撫」畫中人出神,非常嫉妒,於是暗中把畫送去給史!
史收到畫,見畫中美人有閉月羞花之容,竟也愛不釋手,對畫喃喃自語,謂此生要是能得到如此美人,寧願折壽,至夜闌人靜,仍對畫自飲,昏睡間,看見畫中美人現身,自稱是畫中仙人,感謝史讓旭把自己畫在紙上,向史敬酒,史大喜過望,喝個不停...翌日午時,當史醒來,發現畫不見了!
旭得知慧把畫送去史家,非常無奈,沒想到翌日,史竟找上門,謂那畫不見了,問是否被旭取走,旭否認,二人百思不得其解!
某夜,下著滂沱大雨,旭喝完喜酒,乘馬車歸來,於離家不遠的轉角處,見一白衫女子,打著雨傘,挽著包袱,哭得凄凄慘慘,狀甚可憐,旭捲起車簾探個究竟,與女子打個照面,只見女子梨花帶淚,美得讓人屏息,但是,這一張臉孔,與先前他所畫的美女竟然長得一模一樣!旭嚇得慌忙逃走!(別以為旭是因為見到畫中人,驚嚇過度,實則是該名女子與梅三娘長得很像,旭以為見梅鬼魂才慌忙逃去!)
旭半夜遇見畫中人,忐忑不安。向史打探失畫之事,史說當晚自己喝到半醉,畫中美人突然現身,自謂是畫中仙人,感謝史的大恩,向史敬酒!旭於是安慰自己,也許當晚遇見的並非梅的鬼魂,說不定是畫中仙女呢?
同僚朋輩常投柬邀旭出遊、聚會,旭每次必請得慧的允許方才赴約。一日,朋友邀旭游湖,慧准其往。
旭和友人泛舟湖上,驚見畫中仙女(梅)竟在另一畫舫上,兩舟擦身而過,旭為之心動!
一日,慧請旭入宮為即將遠嫁西域的公主畫像。原來公主乃慧之表妹,慧母之親妹所生,公主慕名求畫,希望在遠嫁之前留像給母,以作安慰。但旭入宮,還未動筆,公主卻因一點小事發脾氣不畫了,旭只見了公主一眼,但就憑這一眼,回家當晚即能把公主的肖像畫出,慧取畫進宮,姨母及公主對旭才華嘖嘖稱奇!
旭無法忘懷畫中仙女,再到湖邊尋找,終得見!旭探問其身世,女的託言是天上仙女,因看到旭所繪的美人太美,不能自持,仙魂竟然走入畫中,現在仙魂被困在「紙」內,成了肉身,無法返回天上!旭半信半疑!女的還說如今成了凡人之軀,竟無處容身...旭漸漸放下戒心。二人互訴愛慕之情,於是旭請梅跟自己回「清林別院」,那是旭讀書作畫的地方,暫且安置。
時正值梅花盛開,梅看著這一景緻,百般滋味,旭甜言蜜語,擁梅入懷,二人纏綿,現實與過去的纏綿交織,擬幻擬真!旭講出「望梅止渴」的成語,以代表對過去自己所喜歡的一位女子的思念...梅困惑,竟然質疑旭或許不是當日殺害自己之人,感受到旭的深情,淚水潸潸而下...
旭表現對梅一片痴情,梅再度深陷!
旭把梅收藏在別院,惟恐月慧發現,行事小心緊慎!適值慧的姨母要旭替其畫觀音像,旭於是借口要在別院專心作畫,經常留宿別院!說也奇怪,旭發現用於繪畫的顏料經常不見了。
然齊人之福不能久享,慧終於察覺旭行徑神秘,遂潛入別院窺視,發現梅的蹤影,但隨即飄忽消失在瞬間,慧心中疑惑,質問旭,旭狡辯搪塞過去。翌日,慧借故突擊書齋,但無所獲!
一日,旭到侯府賀壽,侯王爺請來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要道士變法讓大家開眼界!道士推卻不過,於是在紙上畫了八仙,再令八仙從紙上紛紛現身,向侯爺賀壽!舉座驚嘆!
旭驚見道士作畫成物,請教之,道士笑言乃游戲之作!道士細觀旭,指旭身上有鬼氣,必是遇上了鬼物!旭表面支吾,但心中仍有所憂!
旭心中起疑,於是當晚,暗中潛回書齋,窺探梅——只見一位長發披肩的女子,身上穿著梅的衣物,一手扶著臉皮,一手拿著畫筆,一筆一勾,把眼睛眉毛嘴巴細畫一番,畫好後,往臉上貼!女子剛好轉過頭來,一看,正是梅!旭嚇得拔腿奔跑回家!
旭從此不敢再踏足別院,慧見旭神色不妥,探問,旭仍隱瞞!當晚,旭足不出戶,整夜不敢入眠,嚇了一身冷汗。翌日清早,旭即前往找那位道士,向道士求救,道士給旭兩道符,吩咐旭一道貼在房門,另一道則隨身攜帶!
梅在別院久候不見旭至,於是登門找旭,見房門貼著靈符,吃驚,想旭可能已經發現真相,惱怒,隨即施法,把符燒掉,但同時梅也被靈符所傷,因為旭身上有護身符,梅無法親近!
旭以為道士所賜的靈符能夠護身,稍為安心,但梅的鬼魂終日仍在旭家徘徊鬧事,令慧感到屋內陰魂不散,一日,慧梳妝時,又在鏡中見到自己五官盡失,只剩一張白臉,終忍無可忍,斥喝哪裡來的野鬼,為何三番四次捉弄她?梅反叫慧去問旭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慧質問旭,旭詭辯一番,不盡不實:旭稱和慧相識前,曾在杭州結識一名妓,只是一夕情誼,但對方苦纏,追至京城,並以上吊要脅旭娶之,旭不理會,結果對方果然上吊自縊!
慧半信半疑!
慧突然覺得自己對於旭的出身及過去,所知甚少,每次問旭,旭總是含糊其辭。
一日,梅鬼魂借機上了慧身,設法哄旭將身上的靈符除去,旭不虞有詐,除了護身符,梅遂現身將旭抓走!
旭被梅禁錮在清林別院,被逼與梅朝夕共對!
慧為救旭,找來道士,在別院作法!沒想到梅因累積怨氣太深,厲害無比,道士也無招架之力,梅並以旭之性命相脅,如慧再帶妖道魔僧前來搗亂,即先殺旭!更叫慧不要為這一個負心漢傷心,因旭只貪其家世,非為愛慧!
旭竟然套出梅的弱點,梅因為生前被火燒死,懼火,旭設法縱火,熊熊大火吞沒整所清林別院,梅雖為厲鬼,但仍然無法克服火光,終不敵!旭乘機逃走。
梅被道士鎮壓在七重塔內,哭求道士手下留情,皆因自己生前被旭殺害,才化成厲鬼前來報仇,希望道士助自己沉冤,還一個公道!道士甚同情之,遂將藏梅鬼魂的七重塔收在銅鼎山內。
事情件好象告一段落!旭對慧極力補償,但慧始終不安!
沒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旭是一位真正的機會主義者!
機會又來了,公主遠嫁不久,喪夫而回!公主召旭作畫解悶,日久生情,公主表示願意下嫁旭,惜旭已有妻室,自己堂堂公主怎麼可以做人妾侍...
若能娶得公主,攀升為駙馬,晉身皇室,那麼人生、仕途將會更上一
層樓,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旭開始厭棄慧,思前想後,旭設計殺害慧,步步逼進,幸慧逃脫...
慧逃至銅鼎山一山洞內,躲藏起來,旭在洞外堆上柴草,點火燒洞,更以大石封洞,欲活活燒死慧!慧在無路可逃之下,發現放置在洞內的七重塔,塔內傳出梅的聲音,於是慧打開塔蓋,放出梅,梅終殺旭!
慧燒傷,梅笑言可以教慧畫皮...
⑸ 我看了《唐伯虎點秋香》華夫人被打的吐了好多血,是少女的我感覺很惡心,大家看了這個片段有什麼感受嗎
有一種喜劇叫作周星馳喜劇,有一種悲劇叫作唐伯虎悲劇,把周星馳與唐伯虎結合,因此有了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看了電影你會笑,看過歷史你會哭的。
唐伯虎的藝術形象,如何從精英化下沉為大眾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想到風流才子我們首先都會想到唐伯虎,尤其是從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到黃曉明版《唐伯虎點秋香2之四大才子》,人們對唐伯虎的形象逐漸固定。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是一個豁達、開朗、灑脫的大才子,其實影視劇版的唐伯虎,大多出自明朝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
在這個典故中,唐伯虎看到華學士家有一個漂亮的丫環,為了能夠得到這個女婢,唐伯虎費勁心機應聘到華府擔任書童,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博得這名叫作桂花的女婢的芳心,於是攜帶桂花逃走。
得到消息後的華學士十分生氣,就親自到唐伯虎的家裡對峙,然而華學士又沒有證據,不好直接就說唐伯虎擄走他家的婢女,因此就說唐伯虎長得有點像他們家的僕人華安。
本來華學士以為唐伯虎不會承認,結果唐伯虎承認了此事,表示自己與桂花是真心相愛,請求華學士能夠成全,華學士敬重唐伯虎的才華和人品,並沒有追究,兩個人相視一笑,還成為了朋友。
這個典故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傳播於馮夢龍等風雅名流之間,他們通過坊間的一些傳聞,將唐伯虎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工,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鬱郁不得志,因此他們就將唐伯虎打造成一個渴望得到知音交流的人物形象,這時的唐伯虎應該算作是文人士大夫的唐伯虎。
然而,到了清朝中期的時候,唐伯虎被用於各種說書場合,為了說書效果,吸引大眾前來聽書,唐伯虎形象逐漸低俗化,這個唐伯虎不但庸俗,而且下流,尤其喜歡獵艷,然而這樣的唐伯虎卻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平民大眾的唐伯虎。
在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中,再次對唐伯虎的形象進行的重塑,整體而言,電影裡面的唐伯虎有其落寞想要尋求知音的上層精英形象刻畫,也有其追奇獵艷,放誕不羈的底層流氓形象影子。
集雅俗之大成,周星馳版的唐伯虎成為一個特有形象而深入人心,後世人們在想到唐伯虎的時候,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周星馳那張充滿喜劇風格,賤的不能再賤的嘴臉。
不看歷史,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唐伯虎的悲情
大概是由於唐伯虎給人的形象太過於離經叛道,因此在教科書中並未收錄唐伯虎的作品,倒是藉助於那些影視作品,使得人們對唐伯虎的詩詞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那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被當作灑脫的代表,被人們所熟記。
其實,如果基於唐伯虎的悲慘人生經歷,就會發現,這首詩雖然憧憬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卻也十分悲涼。
在周星馳電影開篇的時候,介紹唐伯虎的時候說:「唐寅聰明絕頂,號稱詩畫雙絕,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為當時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擁有八位天資國色、溫柔賢淑的嬌妻,恍若神仙美眷,羨煞旁人啊。」
唐伯虎的母親見唐伯虎悶悶不樂,因此說:「家財萬貫,妻妾成群。你應該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了,不是嗎?」
人生的所有追求大概都是如此吧!
唐伯虎給人感覺其實也是這樣的,歷史上唐伯虎出生於一個富商人家,因為天資聰穎,家庭條件好,其人生應該是一帆風順才是,年少的唐伯虎雖然不是出身書香門第,卻志在科考,16歲時在科舉競爭最為激烈的江南地區,取得蘇州地區童試第一名,因此而名震蘇州,一時風光無限。
唐伯虎18歲的時候,娶了蘇州徐氏為妻,夫妻恩愛有加,生下一子,科考得意,家庭美滿,這樣的人生,估計誰都羨慕。
人生的機遇說來也奇怪,有的人一生的好運都集中在了前一段,而有的人一生都集中在後半段,唐伯虎應該就屬於前段,而且所有的好都集中在了24歲之前。
到唐伯虎24歲之後,所有的不幸開始接踵而至,唐伯虎父母、妻子、兒子相繼去世,喪父之痛、喪母之痛、喪妻之痛、喪子之痛加在一起,讓一個不到三十歲的男人白了頭。
唐伯虎的家境也一落千丈,最讓唐伯虎愧疚的是,在父母去世後給妹妹成親的事,因為沒有錢給妹妹置辦豐厚的嫁妝,只得將妹妹草草嫁人,然而不久之後,妹妹卻在婆家自殺了。
中國古代厚嫁的女人在婆家能夠抬得起頭,唐伯虎大概也愧疚於自己的無能,而讓妹妹在婆家吃了苦。
在影片中,唐伯虎曾說:「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太刺激了……」也正是真實歷史中唐伯虎的寫照。
可以說,那種「家財萬貫,妻妾成群」的美好生活,只能是一種嚮往了。
滿腹才華,卻無緣科舉的唐伯虎,究竟有多悲涼
在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彷彿有點生在福中不知福,在唐伯虎的眼裡,這八位老婆並非「溫柔賢淑」,而是成天爛醉如泥,嗜賭如命。
其實,擁有八位老婆是一種虛構,而存在的老婆,是真的「現實」。
世人皆知唐伯虎的名句:「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換完了酒錢自然開始喝花酒了「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真正成天爛醉如泥,嗜賭如命的其實是現實中的唐伯虎!
唐伯虎作為大文人,其文學繪畫都具有極大的成就,然而在影片中他的老婆(現實)卻把他的代表作《百花爭艷圖》用來墊桌子,把《唐寅詩集》用來墊桌腳,把《百鳥朝鳳圖》中的鳳凰拿來頂替麻將中的小雞。
這些都是懷才不遇的寫照,好的作品誰都希望它是「十萬+」,是受萬人吹捧,名利雙收,只是唐伯虎的作品不被認同,只能放縱聲色,麻醉自己。
那麼,大才子唐伯虎為何會懷才不遇呢?
唐伯虎16歲就取得童試的第一名,28歲鄉試第一名,按照這種趨勢,參加科考不中狀元,也能輕松考中一個進士,做一名朝廷命官,也許唐伯虎的人生際遇真的會得到改變。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這場科舉,唐伯虎一下子被現實埋進了塵埃里,在人生唯一一次進京趕考後,唐伯虎就捲入科考案,被廢除考生資格,此後再也無法參加可靠。
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唐伯虎遇到江陰巨富子弟徐經,徐經看重唐伯虎的才華,因此邀請其一塊北上,由於古代趕考路途艱辛,結伴而行也是正常的事情,據說古代的山賊都有規矩,一不搶妓女,二不搶趕考的書生,因為他們都太難了。
到達北京之後,按照當時的規矩,徐經與唐伯虎帶著厚禮前往拜訪會試主考官程敏政,想要謀點印象分。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考試成績還未發榜,程敏政的政敵就以此舉報程敏政賣題給徐經和唐伯虎。
雖然此時後來被證明是子虛烏有,但是捲入此案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波及,程敏政為此憤恨而亡,徐經拚命上訪,唐伯虎也很苦,被罷黜為吏,喪失考生身份,以後再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等於斷送了唐伯虎的科舉生涯。
古代讀書人都是以科舉為目的,所謂「學而優則仕」是所有學子的夢想,唐伯虎雖然滿腹才華,卻深深的敗給了現實,而且再無法翻身。
電影里唐伯虎打敗寧王,歷史里唐伯虎給寧王打工
在虛構的影片中,唐伯虎作為華府中的一員,以一己之力挫敗寧王,保住了華府,然而在現實中,卻要狗血得多。
寧王在影片中出場的次數不多,卻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人物,是寧王招募唐伯虎,唐伯虎不想去,出去躲避風頭,才有了遇到秋香,然後混入華府的劇情。
寧王隨後出現,想要鏟平華府,唐伯虎為感動秋香,接二連三的挫敗寧王勢力,從而得到秋香的芳心,最終將「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呈現出來。
事實上,在電影中,唐伯虎打敗了寧王,在歷史上,唐伯虎卻只配給寧王打工。
寧王在造反之前,曾經徵召天下名士前來府中效力,此時,沒能做成官的唐伯虎到了寧王府里尋了一份差事,大概在這段時間里,也是唐伯虎在不幸的後半生中,唯一過得還算開心的一段日子。
在寧王府中,唐伯虎被奉為座上賓,每天不僅可以吟詩作畫,還有工資拿,這種上班族的日子想想都讓人興奮。
大概影片中,唐伯虎在華府那些開心的日子,就是歷史上唐伯虎在寧王府的日子。
只不過寧王卻是一個野心家,他徵召天下名士不只是寫寫畫畫,而是要為他歌功頌德,以備他將來造反之用。
寧王朱宸濠造反,在明朝歷史上算是影響力比較大的,因為明朝藩王造反,除了這次,上一次就是朱棣造反了,而朱棣造反的時候,曾答應過第一任寧王朱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結果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就翻臉了,不但沒有答應許諾的事情,還被朱棣想盡辦法削藩。
因此,寧王一支對朝廷始終抱有二心。
在朱厚照即位後,「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輕其身。」讓朱宸濠看到造反成功希望,因此,進行了長時間的准備。
此時唐伯虎在寧王府中任職,可以說是深陷泥潭了,在預感到寧王想要造反的時候,唐伯虎就想要抽身,結果寧王不許,唐伯虎於是充分發揮了自黑精神,為了能夠開溜,唐伯虎甚至「佯狂使酒,露其丑穢」。
臉都不要了,才被寧王放了出來,僅僅五年過後,寧王造反,被路過的王陽明僅用三十五天就平叛,算起來,唐伯虎差點成了王陽明手下的俘虜。
但是,人們並不想看到唐伯虎這不堪的一面,因此周星馳電影中,當看到唐伯虎挫敗寧王,還是很高興的。
晚年放盪不羈的唐伯虎為求生計,賣春宮圖,找槍手
在唐伯虎的諸多頭銜中,繪畫排第一,書法排第二,作詩排第三,在現在唐伯虎的很多畫作都被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畫作拍賣價格之高,令人咋舌。
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多次表現唐伯虎的繪畫技術,第一次是開篇祝枝山找唐伯虎作畫來還債,第二次是寧王來「發飆」的時候,奪命書生與華夫人打架的時候將皇上御賜的唐伯虎畫作《春樹秋霜圖》扯壞,於是唐伯虎短時間內極限創作而出。
其實,真實歷史上,唐伯虎晚年由於經濟困難,一直靠繪畫來賺錢糊口,趕上明朝中後期發達的商品經濟,使得唐伯虎的畫作還有一定的市場。
當時 「最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第」的江南來說,文人士大夫普遍縱情聲色,安於享樂,那些新興的商人階級附庸風雅自然是差了一點,但是玩起花樣來自然自然是別出心境。
唐伯虎雖然科舉落地,但是在江南一帶名聲還是有的,唐伯虎36歲的時候,就曾用賣畫所得在蘇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
在以商品經濟以市場為導向的背景下,想要畫作大賣,必須要跟上市場的風向標,當時市場上最熱的題材就是仕女圖,所以,唐伯虎也緊跟市場潮流,為了畫好仕女圖,甚至經常出入青樓之地尋找題材。
唐伯虎以青樓女子題材而流傳至今的作品包括《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是當今唐伯虎傳世畫作中,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作品題材。
比較有意思的是,唐伯虎在畫作大賣,接活太多自己又完不成,竟然讓找槍手替自己作偽,大有現在皮包公司攬活後又轉手讓其他人來做。
相比於一般成名的畫家代筆都找自己的徒弟,模仿自己的手筆,結果唐伯虎找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師周臣,周臣也是著名畫家,其畫作在當代拍賣會上並不遜色於唐伯虎,只不過當時可能並不受歡迎。
當然,在繪畫成就上,唐伯虎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面對這個出色弟子的邀請,周臣反倒十分樂意,只要來活就用心畫,而且作為唐伯虎的老師,在模仿唐伯虎的筆跡上也有一定造詣,所謂知子莫若父,用在這上面也有一定適用性。
師徒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倒是給當代唐伯虎的鑒偽帶來一定難度,這個畫到底是唐伯虎畫的,還是其老師代筆的?
結局:電影過於美好,歷史過於蒼涼
在周星馳電影中,周星馳成功點到秋香,最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故事,然而就像童話故事裡面的美好,沒有講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後的生活。
歷史上唐伯虎靠作畫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然而由於肆意揮霍並沒有多少積蓄,後來他的第二個老婆還帶著錢財跑了,致使唐伯虎的經濟狀況更為不佳。
在晚年的時候,唐伯虎由於身體狀況逐漸變差,作的畫也逐漸沒有了市場,只能靠著朋友的接濟維持生活,在54歲的年紀就帶著貧困離開了人世。
唐伯虎的人生,前半生有多美好,後半生就有多蒼涼,總體而言,人們並不容易接受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反倒是希望唐伯虎真的是一個灑脫的人物,一生放盪不羈,沒有牽絆,可以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