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0部經典教師題材電影,最高9.3分,《老師·好》6.7分墊底
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向敬愛的教育工作者致敬,影視作品中也有許多深情獻禮教師的佳作。今天,讓我們一起探尋那些評分高達9.3分的經典教師題材電影,感受他們對教育力量的深度描繪。
評分9.3分:《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法國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和讓-巴蒂斯特·莫尼耶聯袂主演,講述了一個音樂老師的非凡旅程。他走進一群叛逆少年的世界,用音樂和愛心點燃了他們心中的火花,詮釋了教育的力量超越了常規,9.3分的贊譽是對這個故事無盡的贊美。
9.0分的《死亡詩社》
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死亡詩社》是一部激勵人心的影片,彼得·威爾的導演手法深入人心。影片以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師與一群渴望突破的學生的碰撞,揭示了教育的真諦——挑戰權威,追求自由思考。
8.9分的《地球上的星星》
阿米爾·汗執導的《地球上的星星》以溫暖的視角講述了印度一位教師與一個特殊學生的動人故事,展現了教育如何通過理解和關愛,打開心靈之窗,8.9分的評價是對這部影片深刻人文關懷的肯定。
其他經典影片
- 《心靈捕手》的8.8分,羅賓·威廉姆斯和馬特·達蒙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看到了教育如何幫助一個天才少年找到自我;
- 《黑色的風采》的8.6分,阿米特巴·巴強主演,講述了一個失明女孩在老師引領下的成長奇跡;
- 《生命因你動聽》的8.5分,理查德·德萊弗斯的音樂教師角色,讓人領略到音樂的力量;
- 《蒙娜麗莎的微笑》7.8分,朱莉婭·羅伯茨的演繹,挑戰了傳統教育模式,傳遞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 而《一個都不能少》7.6分,張藝謀的農村教育題材影片,深刻探討了貧困與教育的交織。
最後,我們來到了《老師·好》,這部於謙主演的青春校園片,以6.7分的成績,雖然評分稍低,卻以其真實的情感和對教師角色的深情塑造,喚起了無數觀眾對校園時光的回憶和對教師職業的敬意。
每部影片都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教師與學生的紐帶,它們不僅記錄了教育的輝煌時刻,也勾勒出那些感人至深的師生情誼,讓人銘記在心。
❷ 所有關於老師的電影,我最喜歡這10部
明天就是第35個教師節了。教育強大在於老師,電影中也留下了許多印象深刻的老師形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十部關於老師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
10.《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8歲的問題少年伊夏在美術老師尼克的引導下,慢慢成長的故事。伊夏並非只會搗亂的學生,他熱愛畫畫,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尼克老師鼓勵他、包容他,讓我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可能性。
9.《一個都不能少》描繪了14歲少女魏敏芝代課教師的堅韌與承諾,面對困難,她堅守諾言,最終贏得了尊重。本片展現了教師的力量與責任,贏得了國際大獎,卻只改變了女主角的命運。
8.《自由作家》講述了24歲老師艾琳如何利用日記幫助困境中的學生改變命運的故事。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強調了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力。
7.《生命因你動聽》講述作曲家格蘭·霍蘭在教學中發現與學生相處的方法,用音樂教育學生。影片以溫情貫穿,展現高尚師德與家庭幸福。
6.《蒙娜麗莎的微笑》通過女主角凱瑟琳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探討了50年代女權思潮與教育的關系,展示了教師對學生的正面影響。
5.《浪潮》通過模擬獨裁實驗,批判了獨裁與社會風氣,展現了影片的深思與張力。
4.《音樂之聲》以瑪利亞與孩子們的互動與成長,展示了音樂的力量與自由的追求,留下經典歌曲《哆來咪》與《雪絨花》。
3.《心靈捕手》講述心理教授尚恩幫助問題少年威爾釋放天賦與自我探索的故事,展現了耐心與理解的重要性。
2.《放牛班的春天》以音樂為媒介,講述教師克萊門特如何改變問題學生的命運,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與對問題學生的關懷。
1.《死亡詩社》通過文學教師約翰基汀的教育理念,批判傳統教育模式,鼓勵學生自我思考與個性培養。
這些電影展示了教師對學生成長的深遠影響,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教師節這一天,讓我們向所有教育者表達敬意,並向曾經教育過我們的老師說聲「老師,節日快樂」。關注公眾號後,可以找到更多相關資源。
❸ 教育工作者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三篇)
2019《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
由張亞海導演,穆婷婷、譚凱、鞏漢林、王姬主演的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9月6日在 北京師范大學 舉辦首映禮。導演張亞海攜主演穆婷婷、譚凱、王姬,小演員徐梓涵、宋心鈺、李涵陽、胡雨慈,以及電影主題曲演唱者米粒等主創現身首映禮和北師大的師生進行互動。據悉,《一生只為一事來》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影片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影片眾主創在現場分享了此次拍攝的點點滴滴,北師大的師生非常活躍積極,現場氣氛十分融洽。影片即將於9月9日全國公映。
眾星加盟獻禮教師節 北師大學生歡樂提問
《一生只為一事來》自立項以來就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活動現場,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 北京師范大學 校長董奇,為發布會致辭,倡導大家學習發揚「支月英精神」,並預祝電影能得到各界觀眾的喜愛。作為一部獻禮「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的電影,選在 北京師范大學 舉行首映禮,其實是別有深意的。 北京師范大學 是全國師范最高學府,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鄉村38年的鄉村女教師,她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以及央視「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稱號。影片選在北師大首映,既是為了向即將步入教師行列的學生們傳播「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也是為了向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當歌手米粒和小演員宋心鈺一起為現場來賓演唱完感動人心的主題曲《若說》之後,支月英老師以及影片眾主創走上舞台向北師大的師生問好。現場師生非常積極踴躍的和主創進行了互動。在被問到影片拍完之後的收獲和感悟時,穆婷婷表示:飾演支月英老師是自己的榮幸,影片的拍攝就是一場心靈的洗滌之旅,以後會時刻用支老師的精神鞭策自己。譚凱在被問到是不是生活中也像電影里一樣是「霸道總裁」時,譚凱表示其實自己生活中是一個很平易近人的人,只不過角色的要求讓自己不得不有時候表現的比較嚴肅,譚凱的回答引發現場觀眾鼓掌和笑聲。
王姬支月英真情流露 感動現場師生觀眾
廣為觀眾朋友們熟知的演員王姬飾演了片中「支月英」的母親,在被問到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和片中一樣的情況,會怎樣面對時。王姬老師一度哽咽,表示支月英老師這樣的人太偉大了,身為一個母親內心肯定是柔軟的,但是擔心歸擔心,還是會支持自己孩子的選擇。支月英老師在被問到如果青春再重來一次,會怎樣選擇時,她毫不猶豫的說還是會選擇支教鄉村,做一名普通的老師。支老師的回答感動了現場每一個人,贏得了北師大師生的熱烈掌聲。影片主創用行動表達了自己內心對人民教師的尊重與致敬。真情流露時刻,感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觀眾。
2019《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心得
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根據「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原型改編的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講的就是她駐守山區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昨天(6日),該片在 北京師范大學 舉行首映禮,影片主創和人物原型支月英的到來,讓現場變成了一次向教育工作者的集體致敬,無論是台上嘉賓還是台下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該片由張亞海執導,穆婷婷、譚凱、鞏漢林、王姬主演,將於9月9日教師節前夕全國公映。作為一部獻禮「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的作品,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38年的鄉村女教師,她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以及央視「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稱號。影片選在北師大首映,既是為了向即將步入教師行列的學生們傳播「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奉獻精神,也是為了向所有教育工作者致敬。
在歌手米粒和小演員宋心鈺一起演唱影片主題曲《若說》之後,支月英登台亮相,將首映禮氣氛推向高潮。支月英語帶哽咽地說:「黨和國家給我太多榮譽了,它屬於奉獻在鄉村教育一線的廣大教師群體。」她表示,電影內容都是真實的,之前一直不敢看,怕勾起很多回憶,但現在她覺得,這些都是「金色的回憶」。
當被問及拍攝收獲和感悟時,飾演支月英的演員穆婷婷透露,她第一天去劇組時就對山裡生活、支教老師和當地孩子有了嶄新的認識。「我去支老師的學校看,發現她對孩子們就像媽媽一樣,不僅管學習,還要管生活,一個孩子發燒了,她還要帶他看醫生。難以想像這些年她面臨的困難!」她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感動更多人,關注山村兒童的教育問題。
觀眾所熟知的演員王姬在片中飾演支月英的母親。當被問及如果自己遇到和片中一樣的情況會怎樣面對時,王姬表示:「我女兒選擇的職業也不是我喜歡的,但只要她願意,我都支持。我相信支老師沒有家人的支持,也堅持不了這么多年。」一旁的支月英補充道,她母親雖然嘴上不支持,行動上卻一直支持,「她的支持是我堅持的動力。」她還含淚表示,自己在山裡那麼多年,媽媽只來看過自己一次,甚至因為距離太遠,她沒能趕回家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這也成為她一生的遺憾。
2019《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影評
還記得「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中的支月英嗎?當時關於她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一生只為一事來》就是根據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1980年,剛滿十九歲的支月英年少青春,懷揣支教夢想,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山高路不通的江西省奉新縣邊遠貧困的泥洋小學,擔任一名鄉村女教師的故事。
支月英說:當時別人都說她「傻」,但是山裡需要她這樣的「傻子」。需知,38年來,正是這名「傻子」用自己的愛心和努力,幫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深山, 以最質朴的信念堅守著初心與大山的希望。這位不服輸的「傻老師」用自己一生的堅持,告訴董大山他們什麼叫作「希望」,而在當她失落迷茫時,孩子們又成為了支撐她走下去的動力。
影片中,支月英沒有被大山深處難以想像的艱苦條件擊敗和退縮,也沒有被搗蛋的學生、勸解的家人等各種外在因素而灰心或改變,支月英時刻記著「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這句話。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支月英老師這些傻傻的行為卻是對*「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精神的身體力行。相信影片也是在藉此機會向全社會傳遞廣大教師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正能量。
在中國,專門展現老師光輝形象的電影並不多,很多影片都以「野蠻教師」、「麻辣教師」、「瘋狂教師」、「恐怖教師」等為噱頭,只為博得更多觀眾的眼球。而《一生只為一事來》這部專門在教師節前一天上映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社會對教師群體的聚焦,它不煽情,卻讓我們淚流滿面,因為我們終於又回憶起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老師們,他們是多麼親切、溫暖。
現在的社會對教師要求很嚴格,但凡老師有丁點做得不好就會遭遇被打被殺被投訴被下崗等下場,可是平心而論,在眾多的教師中,99%的老師都是認真負責的。當然,這99%的老師中卻很少能像支月英老師那樣,在貧瘠的山區堅守,從青春年華守到滿頭白發。
《一生只為一事來》也並沒有極力去展示支月英是多麼的大公無私、仁愛偉大,也沒有說她的學生最後很有出息,她教育得極好。影片就那麼樸素簡潔地放映著山區的山和水,放映著孩子們惡作劇地給老師下巴豆,放映著孩子們突然知道了自己原來是那麼喜歡支老師的,放映著支老師與學生如意一起睡在簡陋黑暗的學校宿舍,放映著一次又一次盛開的小紫花……原來,最樸素的表達就是最動人的話語。
支月英老師的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所謂教師,就是那個默默花數十年時間去種樹成林的人;所謂老師,就是那個「一生只為一事來」,甘於平凡與淡泊的「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