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我的留學生活電影
擴展閱讀
日本整理收納電影 2025-05-26 01:21:02

我的留學生活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5-25 21:15:13

A. 關於出國留學的電影

紀錄片「留學生」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
《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新宿事件》
《暗物質》
《秋天的童話》
別了溫哥華
愛在哈佛
小留學生

B. 中國留學生在日本 的電影

不是電影吧,是一部長篇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一共10集。說的是上世紀90年代(1995年前後)日本留學生的故事。
本人2001年留學,個人感覺紀錄片製片人為達到收視率,博得關注,特意取材的留學生都比較特殊。另外,近幾年媒體強烈炮轟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第一集主角韓松,30多歲的已婚青年(30好幾又有家庭放著國內好工作不幹來日本圖什麼?如今他們人在新宿居酒屋拉客,去年年末在新宿看見他了),他的生活是最苦的。他為什麼苦?估計除了自己生計以外還要養活國內的老婆孩子。4.5貼的小房子我也住過,絕沒有他的那麼寒酸。相反陳麒的生活更真實,上學,打工,回家開電視,喝飲料。
王爾敏,一個人來日本還哭鼻子,跟蹤采訪半年後就不再采訪了,很簡單。王爾敏考上可千葉大(很不錯的國立),住的是留學生宿舍,估計還能拿到獎學金(那時候國立大學留學生少),這么好的條件不會博得眼淚和同情。

C. 電影 我們的留學生活 的觀後感

看片的時候,同桌指著張素穿的一件衣服說:「這件衣服我小時候也有。」看,她和我們是這么近。她和我們受過一樣的教育,從小就被灌輸著對於「考第一」的憧憬,和我們一樣對日本有復雜的情感,甚至,和我們有同一款式的衣服。所以我能體會到她的小小尷尬、小小憂愁。她在上學的路上自言自語,在同學們的簇擁下忽然落淚。我都懂。這是小孩子的自尊、敏感……即便長大,偶爾想起,也會痛一下。
不喜歡她。是因為她又離我那麼遠。自尊、強勢、勤奮、獨立……這是19歲的我寫出的詞語。如果是兒時的我,大概會用一些與之相近的貶義詞。小時候反感一切拍攝成人眼中「好孩子」的影片,有時並不是不認同他們的人生,只是討厭媽媽那句:「你看看人家。」是呀,你看看人家,小小年紀就要與父母共同承擔一份憂愁。陌生的國度、陌生的語言和一夜之間消失的優越感,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也是一份不輕的擔子。
可不得不說,張素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且不提所謂中日友好的其樂融融,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孩子,就是一份十足的幸運。到日本的第一夜,張素因為旅途勞頓,很早就睡了,可身心俱疲的父母卻一夜未眠。是的,她也有她的憂愁,屬於小孩子的憂愁,發作時排山倒海,一覺過後就又是個清爽的早晨,有媽媽做好的美味早餐,還有在門口等待她一起上學的小朋友。除了一覺即消的憂愁、好好學習和小朋友們好好相處,她再無其他的負擔。這段童年的異國經歷,對於張素來說,是應該用「收獲」「見世面」之類的詞來形容的。
第二次看這部影片,我更關注的卻是張素的爸爸。這個35歲的北方男子,是整部影片中笑得最少的人。他說的最多的詞是「擔心」,甚至在全家團圓之刻,擔心還大過歡喜。5年前,他三十歲,人近中年,已有妻兒,獨在異鄉為異客。中國人說「三十而立」,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中轉點,也是壓力最重的時候。他選擇奮斗,為了全家人的幸福。卻在團聚兩年之後,因為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再度和家人分離。我忘不了他下班回家路上,坐在地鐵里的神情。這個曾經也是名意氣風發的大學生的男人,已經有了一張典型的日本中年上班族的臉,疲憊、壓抑。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影片後的感想,主題是成長。是張素的,也是我的。第一次觀看時,如果讓我寫觀後感,大概只有兩種可能:第一,迫於淫威,寫一篇歌功頌德的高大全文章;第二,實話實說, 寫一篇尖酸刁刻的批判詞。而此刻,如果媽媽仍然坐在我身邊說:「你看看人家」,我大概也只會笑笑:「是啊,我9歲時,整天在想的還只是如何少交一次作業。」盡管很沒出息,但我覺得這就是成長,可以用淡然的口氣向別人講述那些往事,快樂的,悲傷的,自己卻從未忘記當時的感覺,激動抑或是痛。絕不恥笑自己的幼稚,因為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如今我依舊不喜歡影像里那個永遠9歲的強勢小姑娘,但已可以淡然的用年長者的口氣說:「好樣的。」

D. 求幾部關於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經歷的電影

我自己的德意志.

過慣了優越舒適生活的肖揚從上海來到慕尼黑留學。辦理入學手續那些日子,肖楊遇見了在上海時的鐵哥們張大寬。為慶祝肖楊入學,大寬特意張羅了一次同學聚會。聚會上,和不學無術虛度光陰的張大寬及其女友於樂比起來,肖楊顯得雛氣十足而讓人喜歡。聚會還沒有結束,大寬和於樂趁肖楊不注意,偷走了肖楊自上所有的錢。
身無分文的肖揚當晚就被房東許曼趕出門外。流落街頭的肖揚本以為可以求助於遠在上海的父母,誰知此時爸爸因貪污受賄被檢察機關起訴。孤獨、無助、飢餓和恐懼同時向肖揚襲來的時候,肖楊想起了大寬。始終無法聯繫上大寬,嚴峻的現實把身無分文露宿街頭的肖揚「逼」上自謀生路的絕境。放下在父母身邊生活時的嬌慣和顏面,開始尋找工作的那些日子,肖揚吃盡了苦頭。及至精神崩潰邊緣,肖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到酒吧做鋼琴師的工作。這份工作解決了他暫時的困難,更給肖揚帶來了機會。許曼一次路過酒吧,被酒吧里傳出的琴聲所吸引。發現演奏鋼琴的是人肖揚,許曼將他領回了家。以先前落在家裡的DV作抵押,許曼收留了肖揚。從這以後,肖揚邊上學邊打工。一個人身處異國的艱辛,肖揚在諸如刷飛機、送外賣這些最低級的勞動中體會得真真切切。
艱苦的環境給了肖揚堅韌的意志,更培養鍛煉了肖揚感恩別人的心靈。當打工賺來的錢解決生活還有些許存余的時候,肖揚在許曼的鼓勵下,逐漸走向獨立和自強。不僅如此,肖揚還善意地騙取媽媽的寬慰。就在肖揚的處境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大寬的故伎重演又一次改變了肖揚的生活。大寬偷走了許曼准備捐給教堂的錢。在債主和移民局的追查下,無路可走的大寬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著意志頹廢的大寬,肖楊再一次收留了他。萬念俱灰的大寬決定回國。臨行前,大寬希望肖揚能幫他找到女朋友於樂。送走大寬,肖揚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深深影響著許曼,使許曼逐漸走出感情的陰霾。尋找於樂的日子裡,肖楊散發了大量的尋人啟事。一天,當肖揚路過一個廣場,廣場上一尊模擬的雕塑流下了眼淚。肖揚不曾知道,模擬雕塑里的人就是於樂。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CE%D2%D7%D4%BC%BA%B5%C4%B5%C2%D2%E2%D6%BE

E. 求關於中國人在外國奮斗的電影或電視劇!!

《我自己的德意志》

F. 請問有什麼關於留學生或國外生活的電影電視劇或紀錄片

紀錄片《留學生》《浪花一朵朵:紐西蘭中國小留學生生存備忘錄》,

G. 講述中國姑娘在日本學習打工的堅強生活的電影

《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 系列片

H. 推薦關於中國留學生的電影吧。。

大連台拍過一部記錄片,叫<在日本留學的日子>

I. 推薦幾部講述(大學)留學生生活的電影唄

以前流行《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曾獲過國際大獎.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我自己的德意志》 《新宿事件》 《暗物質》《小留學生》《無法忘記你》
其他還有《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秋天的童話 》《北京的西瓜》《櫻桃》《風雨哈佛路》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楊,這種電影我都不太建議你看,看了後你會對國外的生活失去信心,的確在國外也不容易。
關於紐西蘭的我沒找到,希望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