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和我的家鄉:《最後一課》的這個細節,你注意了嗎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喜劇電影,其次也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其中讓我最為深刻的是范偉老師主演的《最後一課》。

然而,手機鈴聲扯斷了老范的幻想與現實的聯結,兩個時空也再次被撕裂。鏡頭以老范的主觀視角為引導,重新走過為學生冒雨取顏料的道路,最終回到了當下的時空,曾經姜小峰的黑色塗鴉,已變成斑斕的彩色教室。可以說,《最後一課》是五個故事中最具水準的一部,它通過個體記憶與心理困境,精妙地展現出鄉村的發展和變化,即完成了主旋律的訴求,也捕捉到了人物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連接。
『貳』 《了不起的她》歷時很久終於開機,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
《了不起的她》歷時很久終於開機,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堅強的女人,與一群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老師。帶領著100多個女孩逆天改命的感人故事。故事原型就是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桂梅校長的感人事跡。
張桂梅老師走進大山,幫助深山的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她是這些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束光。她平凡的身軀裡面有著不平凡的靈魂。她背後點點滴滴的感人事跡,將會通過電影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也希望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
『叄』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篇1)
中國首部關注留守兒童和鄉村代課老師的公益電影《一個人的課堂》發布會在北京天健賓館舉行。這部影片由北京時光動力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江西世紀風文化傳媒聯合出品。近日,片方將發起免費請百萬師生看電影活動,呼籲全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
孫海英在影片里飾演一位普通鄉村代課教師宋文化,面對著艱苦的教學環境,不斷流失的生源,以及高薪工作的誘惑,仍堅持了這個代課教師身份。而童星王乃訓飾演了一個父母外出務工,由奶奶照顧的留守兒童,他也是電影里西甲小學最後一名學生。據導演李軍林介紹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是他的長片電影處女作,能夠邀請到孫海英老師出演宋文化是他這部影片的第一個驚喜。導演介紹,他是通過微博發私信邀請孫海英老師參與演出,孫老師看罷劇本,當即答應自降片酬出演。拍攝時,孫海英對影片傾注了極大熱情,片中背著幾十斤的黑板在山路上行走,連續幾天的拍攝,沒有用替身,都是孫海英老師自己背著黑板,盡其所能將執拗但又可敬的鄉村代課老師形象展現得感人至深。主演韓三明憑借電影《三峽好人》榮獲十四屆智利電影節影帝,他的加盟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此次電影發布會上,片方將發起的“免費請百萬師生看電影活動”,中國現有6000多萬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受教育問題仍面臨諸多困難,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導演李軍林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留守兒童現狀,關注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在發布會上,李軍林導演說:“我們社會應該多多關注留守孩子、留守老人、代課老師,他們不是社會的陰暗面,如果遺忘和拋棄他們,我們的內心才是社會的陰暗面,我們必須面對這個社會問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篇2)
《一個人的課堂》給了我很大啟示,直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以“為培訓中心代課,只來了四個學生”這件事,回憶了在上大學二年級時,使他刻骨銘心的一堂課:一個有堂選修輔導課的周末下午,學校組織活動,同學們都不願意去上課,“我”也不例外,正准備去參加一場年紀足球賽,但一著急,忘了拿球鞋,只好又回到教室。教室里只有一位白發老者,他看我走到座位上去,以為我是來上課的,便一字一句地對“我”說:“一個人,這課我也要上,不能辜負你。”我被他這話釘在了板凳上。這位教師一絲不苟地講著課、聲音洪亮,每一言、每一語都是那樣懇切、虔誠。講完課,望著他那蒼蒼的背影,“我”被他的誠懇,對別人的尊重所深深地感動了……
這是一位如此優秀的教師呀!就算是一個人在上課,他的課講得仍然那麼認真。他的虔誠同樣使我感動不已。是呀,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和不滿,我們都不應該辜負別人的信任,真誠地對待生活,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就拿我來說吧,我一直是班上的好學生,老師經常讓我去幫助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一開始,我很不樂意,覺得那樣做耽誤了我的時間和精力。於是,我心不在焉,他們有不會的題,我只管把我的作業拿去讓他抄抄,為什麼這樣做,我也不講。後來,我看了這個故事,才明白要真誠地對待一切,這不但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呀。想到這里,我的心裡總是有抹不掉的愧疚。
直到今天,那位老師的話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時刻刻提醒我:做事不能辜負別人的信任,誠懇地對待一切,真心為別人做好每一件事!尊重他人也就等於尊重自己,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篇3)
周四一二節課是古老師的語文課例研究與分析,在這個課堂上,我們接觸到很多著名教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錄,接觸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古老師也盡力將我們帶離“年輕的老教師”這個窠臼,古老師告訴我們,新型的課堂不能再一言堂,應該把時間交給學生,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與灌輸者轉變為一個課堂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古老師還說試教與實習階段是我們最自由的階段,沒有社會功利,沒有上級壓力,我們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設想來上課,上自己最理想的課。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現實呢,總是要與理論有所沖突,而且這種沖突是馬上就顯露出來了的。
三四節課就是我們的微格教學課,我們的微格教學是七八個學生一組,一個人上去講課,其他人在下面充當學生聽課,理論上來說,這是很好的`,可以上我們最想上的課,也可以鍛煉我們的教師技能,可是,微格教學是一種模擬教學,模擬貴在相似,老師這個身份是個人可以自己掌控的,但學生就不一樣了,這需要別人的合作,要別人的自覺。在我們的課堂里,不論什麼老師上什麼課,總是很少學生會認真聽老師講,大學生們都太有主見、太有個性了(這些,有很多是立足於無知的,因為無知,所以沒有敬畏)。真正的教師在上課都要玩手機的學生,在自己的同學模擬老師的課堂上,能把學生這一角色扮演到多逼真的地步?因此,不管是誰在講課,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課堂,一言堂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因為沒有學生可以呼應他,一個老師,六七個學生,一個低頭刷微信,一個埋頭打游戲,一個睡覺,兩個聊天,另一個做自己的事,還有一個在發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除了自己講自己的以外,還能怎樣?也許,課不吸引人是一回事,但是,現在的大學生興趣是很缺乏的,不管對什麼都顯得興趣缺乏(除了對八卦),因此,在小學生、中學生的模擬課堂里,要吸引大學生的注意與興趣是相當難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相互合作一下的話,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觀,就可以出現古老師說的那種理想狀態了,問題在於,這個關鍵的就是我們缺乏的,正如一個老師時常在感嘆的“現在的年輕人太有主見,太沒協調性了”,這個協調性就是我們很缺乏的。
『肆』 跋山涉水去上學的電影叫什麼中國
跋山涉水去上學的電影是《一個人的課堂》反映的就是這種貧困山區兒童與老師之間朴實溫馨的故事。影片中的鄉村代課教師宋文化將留守學生視如己出,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名學生,也依然背著黑板去上課,執拗地堅守在自己奮戰了36年的三尺講台,對農村教育不離不棄。他用言傳身教演繹了一個鄉村教師的師道尊嚴,詮釋了一代農村知識分子對職業的信仰與堅守、責任與擔當。
『伍』 中國五部教育孩子的電影
中國五部教育孩子的電影有如下:
1、《一個都不能少》
是一部關注中國農村教育的電影。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山區,孩子們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教育。一位女老師在得知學生退學後,一直勸學生學習。影片選用的演員均是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他們以真誠質朴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這部電影通過講述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深刻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貧困對教育的影響。它提醒人們要關注農村教育的現狀,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
2、《背起爸爸上學》
是我國一部由趙強、於芮、江化霖和顏丹晨等人主演的教育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生長在山區里的孩子,因為自己父親身患疾病,選擇一般照顧父親,一邊上學的勵志故事。
3、《草房子》
是我國一部由曹文軒同名小說《草房子》改編而成的教育類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住在草房子裡面的桑桑和他爸爸,一起在這個小山村裡面讀書、玩耍的故事,該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兒童片。
4、《遙望南方的童年》
是一部根據真人實事改編而成的電影,講述了一位鄉村小學教師易明堂為幫助農村的留守兒童開設學堂時所遇到的一系列艱難問題。這部電影的情感能夠引起人的共鳴,因為它是根據真人故事而改編的,所以更能夠引起人們對留守兒童學習的關注和理解。主人公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學習,做了許多努力。這部電影通過真實的故事情節和感人的故事描寫,向觀眾展示了留守兒童在困境中的堅持和努力,讓觀眾深刻體會到「遙望南方的童年」這一主題的含義。
5、《走路上學》
是我國一部由丁嘉力和阿娜木齡兩人主演的教育類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和目前相依為命的兩姐弟,為了去山的另一邊上學,而不得不每天都走著危險的細繩索道,這部電影成功改變了該山區的跨山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