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特首部電影Manahi是什麼意思
"Keif al Hal" 中的女主角,她來自約旦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網4月28日援引紐約時報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製作一部大成本電影,預計於今年夏天製作完成,主要講述一個家庭在現代化與傳統習俗上的選擇道路。
這部電影名為"Keif al Hal" (英文為"How's It Going?"),據稱這還是沙特的首部故事片。對於沙特來說,這部電影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在沙特還沒有一家合法的電影院。
據悉,該電影由一名沙特王子資助,影片不僅反映了社會問題,還意圖促進沙特電影業的發展。但一些建設中的電影院據說仍未得到有關部門的經營許可。
這部電影的製作公司屬於沙特億萬富翁阿爾瓦立(Al-Walid bin Talal)。這部電影的劇本由一名埃及人撰寫,並委託一名加拿大人拍攝。
目前沙特也製作了一些電影和肥皂劇,一些有條件的家庭也能收看音樂和電影頻道。
2. 沙特現在有戰爭
目前沙特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戰爭。
3. 薩特的所有作品(一定要全)
薩特生平著作年表
(選自高宣揚著《薩特傳》,1986年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
1905 讓·保爾·沙特六月二十一日生於巴黎第十六區米涅阿德街(Rue Mignard)二號一個海軍軍官家庭。
1906-1911 沙特的父親海軍軍官讓·巴蒂斯特·沙特,因患腸熱病去世後,沙特母子隨外祖父母居住在默東(Meudon)。
1911 隨外祖父夏爾·斯威哲移居巴黎勒高爾夫街(Rue Le Goff)二號。
1912-1913 沙特開始讀福樓拜著作《包法利夫人》等,並開始練習寫「小說」:《為了一隻蝴蝶》、《賣香蕉的商人》。
1913 就讀於蒙台涅中學。
1915 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學。學年末老師評語:「全面優秀」。
1916-1920 母親改嫁海軍工程師芒西後,隨母親及繼父移居拉羅舍爾市。沙特入該市中學。
1920 沙特重返巴黎亨利四世中學。
1922 沙特獲中學業士畢業文憑。
1922-1924 在路易大帝中學讀大學預科,准備考巴黎高等師范學院。
1923 發表小說:《有病的天使》(L』Ange morbide)和《貓頭鷹耶穌——一位外省教師》(Jesus la Chousette, professeur de Province)。
1924 與保爾·尼讓、雷蒙·阿隆和達尼爾·拉加斯一起考入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攻讀哲學。
1928 在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畢業,得哲學博士學位。
1929 在准備考取中學哲學教師資格文憑時,遇西蒙·德博娃,從此結下終身之交。考試通過,題目為:《自由與偶然》;沙特名列第一,西蒙·德博娃第二。十一月,開始為期十八個月的服役,當上氣象兵。利用業余時間,集中考慮偶然性問題,並寫小說:《關於真理的傳說》和獨幕劇《艾比默黛》。
1931 二月,服兵役期滿,拒絕當士官生,遂復員任教於勒阿弗爾中學。六月,出版《關於真理的傳說》(Legende de la verite)。年底,開始寫論偶然性的論文,此為《惡心》初稿。
1933 九月,繼雷蒙·阿隆之後,到柏林法蘭西學院,作為官費研究生,攻讀胡塞爾現象學。
1934 在柏林完成《惡心》第二稿。寫出《論自我的超越性》。九月回到勒阿弗爾中學,繼續任教。
1936 出版《論想像》(L』Imagination)。沙特、西蒙·德博娃與奧加爾開始過「三重奏」的共同生活。後德博娃依據「三重奏」生活的失敗經驗,寫出小說《女賓》(L』Invitee)。七月初,爆發西班牙內戰。十月,沙特在巴黎東北部的拉昂中學任教,德博娃在巴黎莫里哀中學任教。
1937 沙特在巴黎巴斯德中學任教。《論自我的超驗性》、(Essai sur La Transcendance de l』Ego)在巴黎正式出版。
1938 三月,出版《惡心》(La Nausee),獲輿論界好評。七月,寫出小說《一位要人的童年》(L』 Enfance d』un shef)。
1939 一月,發表小說集《牆》(Le Mur)。撰寫論胡塞爾、莫里亞克、納波科夫,德尼斯·德魯茲芒、夏爾·莫爾乾和福克納的論文。九月二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全國總動員,應征入伍,前往南錫報到,後隨軍駐阿爾薩斯地區,並利用閑暇寫《懂事的年齡》和《存在與虛無》。十二月,發表《關於感情的理論概論》(Esquise d』une theorie des motions)。
1940 四月,《牆》獲民眾小說獎。六月二十一日,沙特與馬其諾紡線的其他法國守軍,未經交戰,一起被俘。關押在德國特列夫戰俘營。在營中,為神父們授海德格哲學課,並在聖誕節時,編導話劇《巴里奧那——神之子》(Barionaou le Fils tonnerre)。
1941 三月底,沙特自戰俘營獲釋。任教於巴斯德中學,結識瑞士畫家吉亞柯美迪。與默里奧·彭迪合辦「社會主義與自由」知識分子抵抗組織。因法共不予以支持,該組織不久自行瓦解。夏,騎自行車旅行各地,會見吉特、馬爾羅等人。九月在孔多塞中學任教。寫劇本《蒼蠅》。
1942 發表一部份日記,寫完《蒼蠅》劇本。
1943 年初參加法國全國作家協會,並為法共領導的地下文學刊物《法蘭西文學報》撰稿。四月,出版《蒼蠅》(Les Mouches),六月二日,首次演出。夏初,出版《存在與虛無》(L』Etre et le Neant)。天主教哲學家卡普里爾·馬塞爾首先使用「存在主義」一詞。
1944 發表論布里斯·巴連和弗蘭西·彭日的文章。三月,在馬塞爾·莫列家參加關於犯罪問題討論會,與喬治·巴戴、馬塞爾等人爭論。五月,在卡繆的陪同下,認識頹廢作家熱內。《密室》(Huis clos)首次上演。八至九月,寫巴黎解放的報導文章。九月,建立《現代》雜志編委會,馬爾羅拒絕參加。與海明威相見。年底,發表文章回答法共對存在主義的批評。卡繆委託沙特以《戰斗報》記者身份訪美。此後不再任教。
1945 《密室》出版。長篇小說《自由之路》之第一部《懂事的年齡》(L』Age de Raison)和第二部《延緩》(Le Sursis)同時出版。一月十二日,作為《戰斗報》和《費加羅報》記者前往美國,直至五月為止。認識多羅列(M. Doleres V),見羅斯福總統,參觀好萊塢。夏,與德博娃一起訪問比利時,參加天主教出版社組織的狂熱。十月十五日,《現代》雜志第一期出版。十月底,在「今日」俱樂部組織「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討論會。年底,再次赴美。
1946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死無葬身之地》(Morts sans sepulture)、《可敬的妓女》(La Putain respectueuse)、《關於猶太人問題》(Reflexions sur la question jutive)和《戲演完了》(Les Jeux sont faits)出版。五、六月,前往瑞士參加學術討論會,在洛桑遇安德列·哥爾茲。不久,前往義大利。《現代》雜志編委會內部發生嚴重分歧,雷蒙·阿隆離開編委會。七月,《現代》刊登沙特著《唯物主義與革命》(Le Materialisme et la Revolution),第一次探討馬克思主義。法共指責沙特的唯心主義。沙特譴責戴高樂派。十一月,前往荷蘭,起草《什麼是文學?》。開始與阿爾伯特·卡繆爭吵。
1947 發表《境況種種》第一集(Situation I)、《論博德萊》(Baudelaire)和《戲劇》第一集(Theatre I)。二月,《現代》開始連載《什麼是文學?》(Quest-ce que la literature?)四月,著文為亡友尼讓申冤,駁斥法共誹謗尼讓的言論。五月底,參加論卡夫卡的討論會。六月二日,在法國哲學會發表《自身意識和自身的認識》(Conscience de soi et connaissance de soi)。支持讓·熱內為「七姐妹星文學獎」候選人。九月,參加電影學術討論會,會上發表《戲演完了》劇本。十至十一月,在電台主持《現代雜志評論節目》,反應強烈,後被取消。沙特與雷蒙·阿隆和柯斯特勒爭吵。十一月,由沙特、卡繆、汝塞等簽署的《現代》和《精神》兩雜志編委會的國際呼籲書發表。
1948 發表《骯臟的手》(Les Mains sales)、《境況種種》第二集以及電影劇本《嚙合》(L』Engrenage)。二月,前往柏林參加《蒼蠅》演出儀式。與汝塞等人建「革命民主聯盟」、奉行「第三條路線」。四月二日,《骯臟的手》首次公演,極為成功,但受法共方面猛烈攻擊。五月,支持建立以色列國。十月,梵蒂岡將沙特著作列為禁書。十一月抗議美國方面歪曲《骯臟的手》的內容,使之成為「反蘇」宣傳。年底,沙特開始研究道德問題。
1949 出版《自由之路》第三部《心靈之死》(La Mort dans l』Ame)、《境況種種》第三集(Situation Ⅲ)和《關於政治問題的談話》(Entretien sur la politique)。一、二月,盧卡奇訪法,沙特與盧卡奇爭論。五月,與作家莫利亞克爭論。夏,訪中美各國,再次遇海明威,多羅列相陪。十月,辭去革命民主聯盟職務。年底,在《現代》雜志連載《自由之路》第四部的一部份。
1950 放棄對道德的研究,轉向歷史與經濟問題,鑽研馬克思著作。一月,與默里奧·彭迪揭發蘇聯集中營的設置。六月,朝鮮戰爭爆發,因政治意見分歧,與默里奧·彭迪發生爭論。
1951 紀德逝世時,著文哀悼。六月七日,《魔鬼與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首次公演,《骯臟的手》拍成電影。
1952 發表《聖熱內——喜劇作家受折磨的人》(Saint Genet, Comedien et martyr)。一月,總統奧里約接見沙特。沙特就亨利·馬丁拒絕前往印度支那打仗而被捕一事,提出抗議。沙特為論述亨利·馬丁事件一書作序。七月,《現代》發表《共產黨人與和平》(Commuistes et la Paix)的第一部份。八月,發表《致卡繆書》(Reponse a Albert Camus),與卡繆的友誼從此斷絕。十、十一月,發表《共產黨人與和平》第二部份。此後四年,沙特大部分精力耗用在政治問題上,與法共關系改善。十一月,邀畢卡索、卓別林到米雪爾·維安家做客。十一月五日,同法國作家協會簽署反對冷戰的聲明。十二月,參加維也納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到西德弗萊堡參加學術討論會並會見馬丁·海德格。
1953 一月,到法蘭西學院參加默里奧·彭迪首次開課儀式。三月,再次與莫里哀爭論。默里奧·彭迪正式辭去《現代》編委職務。七月,到羅馬改變大仲馬原著《金恩》。十月,為《亨利·馬丁事件》一書寫序。十一月,《金恩》(Kean)首次上演,年末,擬出寫自傳的計劃。
1954 一月,參加大會抗議「歐洲國防委員會」(C.E.D.)的成立。二月,到比利時參加東西方作家會議,遇布萊希特。五、六月,為攝影集《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寫序。與雷諾工廠談伏契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參加柏林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第一次訪問蘇聯。回巴黎在《解放報》和《團結報》發表訪蘇觀感。夏,到義大利見陶里亞蒂。十二月,被任命為法蘇友協副主席。發表《金恩》(Kean)。德博娃的《一代名流》(Les Mandarins)發表。
1955 六月,《涅克拉索夫》首次上演。參加赫爾辛基世界和平運動大會,再遇盧卡奇。默里奧·彭迪發表《辯證法的冒險》批評沙特。九、十月,訪問中國。年底,著文盛贊新中國。拍攝電影《沙勒姆的巫婆》(Les Sorcieres de Salem)。
1956 與伽羅第探討比較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研究福樓拜。一月,抗議法政府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政策。參加在維也納召開的歐洲文化協會,與默里奧·彭迪爭論。五月,在巴黎大學發表《意識形態與歷史》(Ideologie et histoire)。七月,認識阿爾列特·埃爾·卡伊姆(Arlette El Kaim),十月,匈牙利事件爆發,沙特對《快報》發表聲明,譴責蘇聯,辭去法蘇友協職務。十一月起《現代》雜志連載《史達林的幽靈》(Le Fantome de Staline)。
1957 支持波蘭等東歐國家的共產主義,在波蘭雜志上發表《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Existentialisme et marxisme)——成單行本出版時改名為《方法問題》(Questions de methode)。開始寫《辨證理性批判》,為哥爾茲的《叛徒》(Traitre)寫序。多次抗議政府在阿爾及利亞的非正義戰爭和非人道鎮壓措施。
1958 集中寫《辨證理性批判》。與哲學家讓·瓦爾(Jean Wahl)參加「辨證法與異化」討論會。五月,上街遊行反對戴高樂重新上台。接受約翰·胡斯頓(John Huston)要求,寫關於佛洛伊德電影劇本。
1959 支持弗朗西·尚松領導的支持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地下聯絡網的活動。九月,《阿爾及利亞的被監禁者》首次公演,獲得成功。前往愛爾蘭與約翰·胡斯頓創作關於佛洛伊德的電影。
1960 《辨證理性批判》(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re)出版,一月四日,卡繆死於車禍,沙特著文哀悼。二月中旬,訪問古巴,與卡斯特羅關系密切。見格瓦拉。五月,赴南斯拉夫,受鐵托元帥接見。八月,在「一百二十一人宣言」上簽名,支持在阿爾及利亞前線造反的法國士兵。沙特從巴西寄信給審判尚松聯絡網的法庭,表示支持尚松聯系網的活動,引起戴高樂派分子反對。
1961 五月四日,默里奧·彭迪去世,《現代》雜志發專刊紀念。七月十四日,沙特住處被炸。七月底到十月,到義大利,會見弗朗茲·法農,並為其書《世界的受苦人》(Damnes de la terre)寫序。十二月,與哲學家伽羅第、羅傑(Vigier)和伊波利特爭論辨證法問題。年底,到羅馬參加葛蘭西學院組織的「論主觀性與馬克思主義」的討論會重新研究福樓拜。
1962 一月七日,沙特住處再次被炸。二月,遊行反對法西斯勢力。三月,在比利時參加關於阿爾及利亞問題的討論會,並向電視電台發表談話:《論法國的法西斯主義》。三月十四日,被選為歐洲作家會議副主席。六、七月,再次訪問波蘭、蘇聯、受赫魯曉夫接見。七月,在莫斯科參加作家會議,發表論文化的非軍事化的演說。
1963 至一月中旬,在莫斯科忙於籌建國際作家聯盟,八月五日至八日,在列寧格勒參加歐洲作家聯盟,發表論小說的演說。發表《字句》(Les Mots)。十一月,訪問捷克,認識作家安東寧·黎姆(Antonin Liehm)。參加《阿爾托納的被監禁者》在布拉格的演出儀式。
1964 在義大利出版《哲學與政治》(It Filosofo e la Politica)。出版《境況種種》第四、五、六集(Situation Ⅳ.Ⅴ.Ⅵ)。四月,在巴黎參加教科文組織的論齊克果的討論會。五月,在羅馬參加葛蘭西學院組織的「論道德與社會」的討論會。六月,訪蘇,為《字句》的俄譯本寫序。八月,著文悼念意共領袖陶里亞蒂。十月十五日,得知將獲諾貝爾獎金的消息。十六日,致信諾貝爾獎金委員會,表示謝絕。十月二十二日,瑞典皇家科學院不顧沙特的拒絕,仍然決定向他頒發獎金。十二月,在互助大廳參加關於文學問題的爭論會。
1965 出版《境況種種》第七集(Situations Ⅶ)。《特洛伊城女人》首次公演。拒絕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講學訪問,沙特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不到敵人那裡去,」以抗議美帝在越南的罪行。八月,赴蘇聯訪問。十月,在歐洲作家聯盟會議上發言,論述作為「先鋒隊」的作家使命。年底,支持密德朗作為總統候選人。
1966 《現代》雜志發表論福樓拜的部份內容。五、六月間,訪蘇。七月,接受羅素的邀請,同意成立國際戰犯審判法庭,調查發動越南戰爭的戰犯罪行。九、十月間,訪問日本並發表知識分子的演說。十一月,在倫敦參加國際戰犯審判法庭的組織會議。十二月四日,到波恩參加論戲劇的討論會。
1967 二、三月間,赴埃及訪問並參加討論會。與納塞爾會見,訪問巴勒斯坦難民營。三月下半月,訪問以色列,與列維·埃斯科爾(Levi Eshkol)會談。四月十三日,致函戴高樂總統請求允許國際戰犯審判法庭在巴黎召開。戴高樂復信拒絕。五月,該法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開庭,沙特人執行主席。五月末,拒絕參加蘇聯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隊莫斯科公審不同政見作家西尼亞夫斯基和達尼爾表示抗議。《現代》雜志發專刊論以色列與阿拉伯問題。支持在波利維亞被捕的法國作家雷吉斯·德伯雷(Regis Debray)。十一月至十二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國際戰犯審判法庭第二次審判大會。
1968 一月,患動脈炎,未去哈瓦那參加文化會議。三月,參加支持越南抗美斗爭的大會。去南斯拉夫休養。五月六日,支持學生造反;十二日,對盧森堡電台發表講話,支持學生造反;二十日,到巴黎大學參加造反的學生們組織的討論會,並與學生領袖柯恩·邦迪談話。批判法共的消極態度。六月,與雷蒙·阿隆發生激烈爭論。七月,對西德《鏡報》雜志譴責法共背叛五月革命。夏,在義大利支持對威尼斯電影節的造反行動。八月二十四日,譴責蘇軍入侵捷克。十一日前往捷克,參加《蒼蠅》和《骯臟的手》的公演儀式。
1969 一月三十日,母親去世。二月,與米謝·傅柯等人遊行,反對開除巴黎大學三十四名學生。反對教育改革。五月,發表聲明支持托洛斯基分子阿蘭·克里維因(Alain Krivine)參加總統競選。夏,訪義大利、南斯拉夫,繼續寫論福樓拜的著作。十一月,與莫利亞克等要求釋放在玻利維亞被捕的法國作家雷吉斯·德伯雷。十二月,在電視台接受記者采訪,談越南問題。抗議蘇聯將索忍尼辛開除出作家協會。
1970 為捷克作家東寧·黎姆的《三代人》作序,表示與蘇聯最後決裂。四月,《人民事業報》負責人勒唐代克和勒伯利被捕。沙特自第二十期起接任社長,並任《我控訴》、《一切》、《革命》等報刊的領導職務。六月十九日,因《人民事業報》上發表的文章,沙特被指控犯有誹謗罪。六月二十日及二十六日上街叫賣報紙,受警方拘禁質詢,旋被釋放。九月,為勒唐代克和勒勃利案出庭作證,宣布:「如果他們有罪,我比他們更有罪;假如他們是無辜,我也比他們更無辜。」年內,應邀訪問越南。
1971 五月,出版《家庭中的白痴》(L』Idiot de la famille)的第一、二卷。在《我控訴》雜志上發表《論人民的正義性》(Sur la Justice populaire)四月,因古巴逮捕詩人赫伯多·巴迪亞,與卡斯楚斷交。
1972 出版《家庭中的白痴》第三卷及《境況種種》第八、九集。二月,到雷諾汽車廠講話,被警衛人員趕出。三月,參加被殺害的毛派分子奧凡奈的葬禮。四月,致信給海德堡大學學生組織,指出資本主義已「病入膏肓」。十月,發表《我們控告共和國總統》(Nous accusons le Preisdent de la Republique)。十二月,與一百多名知識分子聯合發表《新的種族主義》(Le nouveau racisme)。
1973 出版《境況劇》(Un Theatre de Situations)。二月,接受西德《鏡報》雜志記者采訪,為西德「赤軍」活動辯護。在《現代》雜志發表《選舉——屁眼兒們的詭計》(Election Piege a cons)。同記者談《在法國的毛派》。五、六月份,雙目瀕於失明,無法看書寫字,但繼續開展社會活動。《解放報》創刊。
1974 出版《造反有理》(On a raison de se revolter)二月,弗朗西·尚松發表《生活中的沙特》(Satre dans sa vie)五月,因視力嚴重衰退,辭去《解放報》領導職務。拒絕參加總統選舉投票。五月二十六日,在沙特家組織關於《造反有理》討論會,赫伯德·馬兒庫斯前來參加,沙特第一次與馬爾庫斯會面。夏天,開始向西蒙·德博娃講述生平事跡。十一月,接受電視二台建議,准備《二十世紀七十五年歷史講座》。十二月,去西德斯圖加特市監獄探視被捕的西德赤軍領袖巴德爾。十二月,訪問礦區列文(Lievin),控告礦主不負責任導致礦井內發生不測事件。
1975 六月二十一日,七十歲生日,《新觀察家》發表米謝·貢達訪問記,以《七十歲自畫像》為題連載三期。六月二十九日,發表致捷克哲學家卡列·柯西克(Karel Kosik)的信,支持他的政治觀點,譴責捷克政府追隨蘇聯當局迫害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九月,中止歷史講座電視節目,沙特批評政府的無理干涉。
1976 出版《境況種種》第十集。《沙特自演》(Sartre par luimeme)電影拍成。二月,與其他五十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聯合簽署聲明譴責蘇聯當局逮捕米海依爾·斯特恩醫生。十一月,在以色列駐巴黎使館接受耶路撒冷大學授予之榮譽博士。
1977 發表《權力與自由》(Pouvoir et Liberte)、《沙特與婦女》(Sartre et les femmes)、《論音樂的談話》(Entretien sur la musique)及《自由與權力並不是並列而行的》(Liberte et pouvoir ne vont pas de pair)。二月,反對德美霸權主義,發表《社會主義支持者與歐洲的建設》(Les militants socialistes et la construction de l』Europe),七月,布里茲涅夫訪問期間,沙特會見流亡法國的蘇聯持不同政見者。十二月,在《世界報》發表《致以色列朋友》,號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對話。巴黎伽里馬出版社發行一部由沙特自導自演的影片《沙特自傳》(Sartre par Lui-meme)。
1978 在埃爾·卡伊姆陪同下,去耶路撒冷,會見被佔領地區巴勒斯坦知名人士。六月,反對政府禁止德籍學生領袖柯恩·邦迪延長在法居留權。
1979 六月,與雷蒙·阿隆一起為越南難民向總統請願,要求政府救濟越南難民。十一月,《晨報》刊登《沙特論左派:絕望和希望》一文,認為「政黨是右派搞起來的,左派應該通過群眾運動發動起來。」年底,蘇軍入侵阿富汗,沙特嚴厲譴責蘇聯侵略。
1980 《新觀察家》連載沙特訪問對話錄:《希望,在今天……》(L』espoir, maintenant…)。同時,刊登沙特另外兩篇談話錄:《博愛與暴力》、《猶太史和排猶主義》。三月二十日,因肺水腫入巴黎勃魯塞醫院。四月十五日晚九時病逝於醫院。享年七十五歲。四月十九日出殯,數萬群眾前來哀悼。火化後,骨灰入蒙巴納斯公墓。
1981 巴黎伽里馬出版社將沙特的小說作品(Jean-Paul Sartre, Oeuvres romanesques, Gallimard , Paris ,1981),作為法國經典作品系列的一部分,編入「七姐妹圖書系列(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中,表明沙特小說已被法國文學界公認為「文學大師級的經典作品」。這部書為研究沙特的小說及其創作思想提供了完備的資料。同一年,西蒙·德博娃發表她與沙特的對談錄《告別禮》(Simone de Beauvir, La cerimonie des adieux, 1981)
1983 沙特的義女整理和發表了沙特生前未完成的論道德的著作:《為一種道德而寫的筆記》(Sartre, Cahiers poour une morale: 1947-1948, Gallimard, Paris , 1983)。這本書是沙特在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四八年期間思索道德問題的○星筆記。沙特當時本來打算系統地闡明他在《存在與虛無》一書中所奠定的論理學原則,但是未能完成。在這本書中,顯示出沙特的存在主義道德的核心概念是自由。同一年,伽里馬出版社出版了沙特的《奇特的戰爭筆記》〔Sartre, Les carnets de la Drole de guerre(1939-1940), Gallimard, 1983〕。
1984 伽里馬出版社出版了兩卷集的沙特書信集:《致河狸及其他人的信札》〔Sartre, Lettres au Castor et a quelques autres (depuis 1926), Gallimard, Paris, 1984〕。同一年,沙特關於佛洛伊德而寫的電影劇本《佛洛伊德劇情概要》〔Sartre, Les scenario Freud (1958) , Gallimard Paris, 1984〕出版。
1985 沙特的義女整理並出版了沙特未完成的遺著《辨證理性批判》第二卷(Sartre, 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 Tome Ⅱ:L』Intelligibilite de l』Histoire , Gallimard, 1985)。這本書是沙特在一九五八年撰寫但未完成的作品。沙特本來計劃寫兩大部分,即共時的總體化過程和歷時的總體化過程。在沙特看來,既然歷史是由於稀有性而在緊張的領域中產生和發展的,所以,關於歷史的可理解性的問題,也就是關於歷史中的斗爭的可理解性的問題。
1986 沙特的朋友熱內(Jean Genet)和沙特的最親密的朋友西蒙·德博娃先後逝世。西蒙·德博娃的遺體入葬於沙特的墓穴中。
4. 沙烏地阿拉伯最近一百年有沒有發生過戰爭
現代的沙特建國就是在戰爭中進行的
從1902年開始,當時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就從敵對的拉希德家族(Al-Rashid)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得。
在1913年至1926年間,阿卜杜勒·阿齊茲相繼征服了內志(納季德)和漢志(希賈茲)兩部分領土。
——這都是通過戰爭實現的,一戰中沙特實際上站在英國一邊,對奧斯曼作戰,乘機奪取了很多土地(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就反映了這段故事)
中東戰爭,沙特並沒有實質參戰,僅提供一些資金和武器。
另外,1991年的海灣戰爭,沙特與伊拉克作戰,伊拉克軍隊曾突擊沙特邊境城市並發射飛毛腿導彈。
5. 全球公認十部最好看狙擊電影
全球公認十部最好看狙擊電影:
1、《兵臨城下》
這次的故事發生在約翰·蘭博和一群戰士的旅程中,他們來到了一個飽受戰爭蹂躪的緬甸,拯救了一個被殘忍的泰國士兵綁架的基督教救援團隊的生命,電影中的狙擊手在所有的戰術性戰斗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確保出現了一些在電影史上被描述過的最優秀的狙擊手。
6. 推薦幾部好看的戰爭電影吧,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都可以最好是美國的.
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
編劇:馬克·鮑頓Mark Bowden
肯·諾蘭Ken Nolan
斯蒂文·澤利安Steven Zaillian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主演:喬什·哈奈特Josh Hartnett
伊萬·麥奎格Ewan McGregor
製片: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發行:哥倫比亞公司
級別:R
類型:戰爭
上映日期:2001年12月28日紐約/洛杉磯
2002年1月18日全美公映
官方網站:www.sony.com/blackhawkdown
■劇情簡介
1993年10月3日,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頭。
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游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雙重使命:為當地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里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
意外發生了,由於准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包圍。更遭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軍隊擊落,其中一架黑鷹上的全部官兵當場死亡,另一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里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隊,一方面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
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一小隊美軍彷彿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他們與索馬里軍隊發生了激戰,結果美軍有18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里軍隊有上百人陣亡。一場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突擊行動,變成了15小時的漫長煎熬。
經驗豐富的三角洲部隊老兵和年輕的游騎兵部隊官兵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彌補了彼此之間的隔閡,領悟到戰友之間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誼,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深入敵後》Behind Enemy Lines
編劇:大衛·維洛茲David Veloz
扎克·潘Zak Penn
導演:約翰·摩爾John Moore
主演:歐文·威爾遜Owen Wilson
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
級別:PG-13
類型:動作/戰爭
發行:20世紀福克斯公司
上映:2001年11月30日全美公映
官方網站:www.behindenemylinesmovie.com
■劇情
有能力、有干勁的年輕上尉克里斯(歐文·威爾遜)出發執行他復員前的最後一次任務。他和隊友兼好友邁克飛越波斯尼亞上空,按慣例進行地面拍照時,不幸被擊落。正在克里斯發出呼救信號時,邁克被塞族秘密軍事領袖殺害了。克里斯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努力向拯救地靠近。路上,他無意中發現了被塞族屠殺的穆族人的大片墓地。他意識到自己和邁克在飛機上一定無意中拍到了這個秘密,這也是他們被擊落、邁克被謀殺的真正原因。
美軍指揮官瑞格特上將(吉恩·哈克曼)希望盡一切力量拯救克里斯,但卻受到北約司令官出於政治考慮的阻撓。時間一點點過去,克里斯的情況越來越危急,瑞格特決定孤注一擲。
《太陽之淚》(Tears Of The Sun)
中文名稱:太陽之淚
英文名稱:Tears Of The Sun
別名:獵日風暴/戰鷹一號/英雄淚
資源類型:HDTVRip
發行時間:2003年
電影導演:安東尼·福奎阿 Antoine Fuqua
電影演員: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莫妮卡·貝魯奇 Monica Bellucci
科爾·豪瑟 Cole Hauser
尼克·齊蘭德 Nick Chinlund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類型:戰爭/動作/驚悚
級別:R(戰爭、暴力鏡頭及粗口)
上映日期:2003年3月7日
發行:索尼影片公司
官方網站:www.sonypictures.com/movies/tearsofthesun
劇情簡介:
這次,剛剛在《哈特的戰爭》中塑造了一名二戰軍官的布魯斯·威利斯再次披掛上陣,飾演一位忠誠英勇的美國海軍下屬「海豹」特種突擊隊的隊長沃特斯。由於出色的軍人素質和對命令的絕對服從,沃特斯被海軍秘密授予了一項使命——率一支精乾的「海豹」分隊前往奈及利亞的叢林,營救一位支援當地醫護工作的美國醫生萊娜·康德里克斯(莫妮卡·貝魯奇)。
在沃特斯的帶領下,海豹小分隊順利地在非洲叢林腹地搜尋到了正在為當地難民們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的萊娜醫生,就在突擊隊員們按照命令營救她回國時,計劃突然生變,萊娜堅持要把正在她照看下的70位難民一起帶出邊境,否則她誓死也不會離開這里。
看著堅定地選擇了和自己的病人生死與共的女醫生,沃特斯不得不面對他軍人生涯中第一次命令和良心的沖突,是奉命強行帶走萊娜醫生一個人去復命?還是讓自己的部隊帶著這幾十個老老少少身染疾病的難民、走入叛軍盤踞、且充滿著種種未知危險的原始叢林?當軍人的天職和道德發生矛盾時,哪一個更重要?
《鍋蓋頭》
片名:鍋蓋頭
英文名:Jarhead
導演:山姆·門德斯 Sam Mendes
編劇:小威廉·布羅爾斯 William Broyles Jr.
主演:傑克·吉倫哈爾 Jake Gyllenhaal
傑米·福克斯 Jamie Foxx
彼得·薩斯加德 Peter Sarsgaard
盧卡斯·布萊克 Lucas Black
克里斯·庫珀 Chris Cooper
丹尼斯·海斯伯特 Dennis Haysbert 類型:劇情
級別:R(暴力與性內容)
片長:127分鍾
發行:環球 Universal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11月4日
《鍋蓋頭》劇情簡介:海灣戰爭再回首
1990年夏,第一次海灣戰爭烽火欲燃。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員,經歷了兩年的艱苦訓練,年僅20歲的狙擊手安東尼•斯沃福德(傑克•吉倫哈爾 飾)肩上扛著100磅重的裝備輜重、手上拿著狙擊步槍、滿懷對於戰爭的憧憬和成為英雄的渴望,隨部隊一同開往了沙特,在荒漠中靜候著進攻伊拉克的命令下達。斯沃福德的祖父參加過二戰、父親經歷了越戰、叔叔曾在軍中服役,前輩的戎馬生涯深深影響著他,暴力、性與男子漢氣概對於許多青春懵懂的男孩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因此斯沃福德早在14歲時就夢想著成為海軍陸戰隊員,他堅信「成為了男人就要去打仗,男人和戰爭總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戰爭並非理想中那樣充滿著英雄主義的浪漫色彩,在沙漠中等待任務分配的漫長6個月幾乎把斯沃福德與戰友們的所有意志消磨殆盡,而斯沃福德在為國家「服務」的同時,他的女朋友卻拋棄他投入了一個旅館服務生的懷抱。戰爭的序幕漸漸拉開,斯沃福德經受著煩惱和恐懼的折磨,他的戰爭經歷雖然短促,卻也好幾次面臨生死關頭,他曾經想到過自殺,也曾崩潰得拔槍對著戰友,他被伊拉克人射傷過,也被另一支兄弟部隊誤射過。在戰爭的尾聲,跋涉了10多公里的斯沃福德親眼目睹了戰敗的伊拉克軍隊被屠殺後的恐怖情景:有的士兵屍體被燒成了灰燼,有的還保持著生命中最後時刻的姿態……斯沃福德與戰友們發覺,戰爭遠比想像要來得殘酷,他們開始反思,作為一個美國人、一個男人、一個士兵,到底意味著什麼?
《追擊神鷹一號:絕命追蹤》(The Hunt for Eagle One: Crash Point)
【原 片 名】The Hunt for Eagle One: Crash Point
【中 文 名】追擊神鷹一號:絕命追蹤/追擊神鷹一號續集
【出品公司】索尼 Sony
【出品年代】2006
【首映日期】2006年6月27日(美國)
【MPAA級別】R 級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816527/
【IMDB評分】4.1/10 (28 votes)
【國 家】美國
【類 別】冒險 / 動作
【導 演】Henry Crum
【主 演】馬克·達卡科斯 Mark Dacascos .... Marine Lt. Daniels
傑夫·費伊 Jeff Fahey .... Colonel Halloran
魯特格爾·哈爾 Rutger Hauer
Gary Kasper
薩克·麥高恩 Zach McGowan .... Jackson
特里薩·蘭德爾 Theresa Randle .... Capt. Amy Jennings
Joe Suba .... 2nd Lt. Seth Cooper
【內容簡介】
麥特·丹尼斯中尉帶領一支聯合攻擊小組兩棲作戰去抓捕隱藏在菲律賓叛軍出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與此同時,艾米·簡寧上尉去執行另一項相關任務 -抓捕一個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頭領,行動中她乘坐的直升機被擊落在恐怖分子地盤的腹地。丹尼斯中尉必須帶領他的小隊冒險去解救Jenning上尉並摧毀恐怖分子的生化武器......
7. 沙特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或電視劇
逆世界
話說看這部脖子有點酸
在上下顛倒的兩個雙生世界中,人們像生活在平行世界中一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幹涉。法律規定任何人不能和另一個世界的人溝通,更不能試圖跨越到另一個世界去。活在下層世界的亞當(吉姆·斯特吉斯飾)與生活於上層世界的伊娃(克爾斯滕·鄧斯特飾)在他們各自生活的世界的山頂相遇並互生好感。但不幸一次意外,令伊娃失憶,從此忘記了亞當。
亞當雖對伊娃念念不忘,亦無法在山頂再碰到她。直至多年後的某一天,亞當無意間從電視中見到伊娃 ,霎時喚醒了這份埋藏心底的感情。對伊娃仍痴心一片的亞當,決心憑借他的科學天份,闖入天梯,取得高科技儀器,沖破空間引力界限,與伊娃再談一場逆轉天地的戀愛。他們的距離雖然並不遙遠,但他們的相愛卻註定遠不僅僅是你情我願那麼簡單。
8. 關於阿拉伯槍戰的電影
鍋蓋頭
子頭」(Jarhead),海軍陸戰隊員的代稱,更應該是年輕人的專利。在變成老油條之前,他們都
劇照
劇照
還不過是血氣方剛不諳世事的毛頭小伙。按照「慣例」,或許該待在家裡,時常看望一下有病的姐姐,與媽媽一起做小蛋糕,早餐與爸爸進行枯燥的談話,閑來無事考慮著上大學,放學後偷偷與女朋友一塊「學習」……應該與其他所有毛孩子一樣,過著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生活。
不過,當他把發型剪成罐子狀,把自己變成「綠色人種」時,他的一輩子註定要走上另一條路了。
「罐子頭」是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最形象的稱呼。影片根據安東尼·斯沃福德兩年前最暢銷的海灣戰爭回憶錄改編而來,通過一個有幸平安地從海灣戰場上歸來的陸戰隊士兵之口講述了美軍作為多國部隊的主體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遭遇和所見所聞。
1991年初,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在即,美海軍陸戰隊在駐沙烏地阿拉伯軍事基地接受著各項
劇照
劇照
殘酷的戰前訓練。僅有短短三年從兵經驗的斯沃福德(傑克·吉倫哈爾 飾)作為特種偵察排中的狙擊手在這里忍受著從未想像過的各項訓練,以及對西亞乾燥環境的適應性磨煉。狙擊手與普通的步兵不同,經常要接受更加嚴格的考驗。而對於他們即將面對的敵人,他們幾乎一無所知,甚至對此次無故的遠征西亞也毫不理解。軍士長賽克斯(傑米·福克斯 飾)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對士兵、對自己都有著鐵一般的嚴格要求。此次戰爭中,就是由他來負責代領這個特種偵察排前往科威特戰區執行一項特殊任務。而在出發前,他將還像以往甚至超過過往的每一次訓練強度來訓練當前的這些士兵們。因為,塞基斯心中也很清楚,此次美軍遠征海灣地區有著特殊的意義,並且,他們面對的敵人是
劇照
劇照
生活在這片沙海多年的特殊軍人,對他們來說生死未卜毫不為過。斯沃福德的戰友特洛伊(彼得·薩斯加德 飾),意志堅定、生性好戰,是特戰小隊中的中堅成員。有了這樣的戰友,斯沃福德似乎在戰場上也多了一分安全感。
賽克斯率領的偵察排一行悄悄從沙特潛入了科威特境內執行偵察任務。全副武裝的偵察兵和狙擊手們身負著數百磅重的槍械、彈葯以及各種偵察裝備,在茫茫沙海中前行。他們所面對的是隨時可能遇到的敵軍士兵,沙漠里是44度的高溫天氣,地上的溫度自然更高一些,焦躁不安的士兵們想像著會遇到殺敵的場面,在經過一個一個場景後,除了看到滿地的已經被導彈和空軍解決掉的敵軍焦炭屍體和遭遇油田燃燒造成的惡劣環境,好久也見不到一個活著的敵人……終於任務來了,就在要扣動扳機的那一刻,飛機對敵人的投彈襲擊取代了他們用步槍狙擊射殺的任務。從頭到尾偵查排就沒殺掉一個活著的敵軍,最後的他們只能朝天放槍來宣洩一些心中的不滿。這部電影很平淡很真實,就是一個從親歷士兵口中講出的故事。
9. 求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電影
這個可多了,說電影之前先給你推薦兩部真實描寫伊拉克戰爭的美劇吧~!
分別是《OVER THERE》(超級真實)和《殺戮一代》(劇中裝備竟然用的都是中國產的山寨仿品,我很是無語。。。。。。)
下面是電影,你不用找別人了,我這兒是最全的
首先是關於伊拉克的:
《標准流程》(講美軍虐囚的事兒,比較悶的片子)。
《伊拉克惡狼谷》(這個片子對美軍裝備的表現垃圾到極點了)。
《血染王國》(講在沙特境內的美國安全顧問也像在伊拉克一樣面臨生命威脅)。
《謊言之軀》(萊昂納多主演,揭露有關伊戰的一些政治家謊言的片子,相當贊!)。
《護送錢斯》(非常寫實的駐伊美軍遺體返鄉流程描寫)。
《戰略特勤組》(這個主要描寫在美國本土的事兒,只能說跟伊戰有一點兒關系吧,可以不看)。
《綠色地帶》(這是一部絕對要看的片子,非常棒,裝備表現還不是很到位,但是非常精彩!講得是美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搜索處置小組的隊長發現了美國政府聯合媒體及伊拉克部分前高官編造的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
《奪金三王》(里邊兒全是明星,比如喬治克魯尼什麼的,風格比較輕松搞笑,描寫第一次海灣戰爭的)。
《生死豪情》(丹澤爾華盛頓主演,講的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美軍右勾拳奔襲行動中,丹澤爾扮演的M1坦克車長在與伊軍T72交火過程中下令誤擊了友車,從而深陷司法調查起訴案件的事兒)。
*有一個與生死豪情同時期拍的名字我忘了,講得是美軍空軍直升機運輸部隊中的一個小隊在海灣戰爭中為救被圍困的友軍而被伊軍地面火力擊落,機組成員中的隊長是個女的,在墜機地點建立防線後經過一天一夜的堅守最後死在墜落點,而倖存歸來的幾名隊員在被問責過程中對女隊長的死因都是三緘其口,甚至演變出多個死亡過程的版本。。。)。
《波斯灣戰役》(講的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美軍右勾拳行動)。
《鍋蓋頭》(非常專業的第一次海灣戰爭題材電影)。
《拆彈部隊》(只能說在劇情上比較真實的反應了駐伊美軍EOD的工作情況,但是裝備表現和演員表演的美軍專業素養還不到位,給個A-吧)。
《拯救女兵林奇》(真人真事改編,值得一看,不過最後落入弘揚美國拯救精神的俗套)。
《前進巴格達》(描寫的是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第一階段戰事中單日美軍戰死人數最多的一天,全片交火兒都比較激烈,裝備表現在所有伊戰片中算不錯的了,不過瑕疵還是有的)。
《拒絕再戰》(描寫伊戰部分非常到位,專業)。
《第四戰隊》(講的好像是駐伊MC的事兒,要不就是ARMY,記不清了)。
《星條旗永不落》(描寫伊戰歸來的美軍士兵戰從新融入美國社會的)。
《殺戮之後》(真實伊戰歸來士兵訪談錄,紀實性質的)。
《撲克王-美軍活捉薩達姆實錄》(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敘述活捉薩達姆全過程,真實畫面)。
關於阿富汗的:
《堅強的心》(安吉麗娜朱莉主演,是講在巴基斯坦被基地組織殺害的記者她妻子面對噩耗的故事)。
《BROTHERS》(講兄弟倆其中一個是USMC,在阿富汗服役的過程中被基地組織綁架,其妻子和兄弟得到的消息說他已犧牲,結果沒想到在一次美軍的圍剿行動中意外發現他還活著,於是他要面對的是已經彼此互生愛意的其妻子和兄弟)。
《節選修訂》(有關美國國會議員制定關於阿富汗法案的事兒)。
《2008時間炸彈》(講駐阿富汗MC的)。
《獅入羊口》(阿湯哥主演,講美軍在阿富汗圍剿行動過程中偷偷低空滲透到伊朗 境內,伊朗軍隊發現並射殺了美軍從而演變成一長國際危機的事兒,阿湯哥扮演全程操縱這件事兒的議員)。
《血戰沙漠》(這個牛了,講的是一隊CIA到阿富汗執行滲透偵查任務,被外星人全部殲滅。。。CIA的裝備表現極其真實)。
《阿富汗騎士》(好萊塢大腕兒級人物麥德遜主演,講的一隊PMC到阿富汗山區執行任務被山區里的惡靈纏身的事兒,其中對PMC裝備的表現還算專業)。
《戰栗岩役》(講阿富汗山區關於幽靈的古老傳說被美國人撞上了)。
《戰地巨蟒》(美軍一個小隊在阿富汗山區執行任務時被一個地心怪物追殺的事兒,劇中對美軍的裝備的表現差勁到了極點)。
還有一些非常垃圾的我就不說了。
需要說的是這些僅是關於美伊和美阿戰爭的的,還有很多其他地區由美國介入的戰爭題材電影以及關於蘇阿戰爭題材的電影也相當贊,其中不失一些經典之作,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再聯系我,希望我的回答你還滿意!
10. 沙烏地阿拉伯有什麼電影
瓦嘉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