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新電影《百團大戰》
主旋律電影,公映前一天部隊放了一場。本來是有期望的,看完又失望了。作為勝利紀念日的獻禮片,無疑是花了大價錢的,可總體來看,相當平庸,和多年前的大決戰系列差了幾個等級。在此不拿歷史問題入論,評價如下,盡量客觀。
1.未能嚴格遵循歷史。
片中服裝道具製作精心太過,八路軍游擊隊清一色的簇新軍裝。張自忠的33軍西北軍出身,卻有一水的德械。逼格統統高了幾級。
岡田支隊闖入黃崖洞是誤打誤撞,片中成了蓄意為之,這么拍有特殊意義?
另外,一個黃埔四期生跑到八路里當連長,匪夷所思。他的同學張靈甫這時當團長,老同學段德昌紅軍時期就當團長。另外,黃埔四期畢業生里也沒有這位姚姓連長。導演編劇杜撰歷史已到了無所顧忌的程度,諸如此類。
2.八一廠的導演沒有基本軍事常識
黃崖洞兵工廠製造平射迫擊炮確有此事,可電影里就變成了火箭筒(發射迫擊炮彈),實在很有想像力。
一個未經任何訓練的兩人車組開著剛繳獲的坦克參加戰斗並斬獲一個擊毀戰果,難度堪比手撕鬼子。
關家腦戰斗八路軍土工作業部隊在日軍陣地下方開展作業,直線距離目測不到300米,作死。另外,開展此類爆破作業需要成噸的高能炸葯,當時邊區的自造土炸葯都沒有批量生產,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
電影中的日軍飛機⋯⋯不忍直視。
其實,關家堖戰斗中根本沒有這個爆破,劇組直接把國軍松山戰役的橋段拿來用了,呵呵。
老彭在關家堖千鈞一發呢,左權參謀長拿來一雙帶血的布鞋(啞巴犧牲留下的),然後倆人傷感了好一會。尼瑪,兩位革命統帥在一線一分鍾時間千金難買,導演一雙破鞋把打仗變成了兒戲,真心牛逼。
其實,關家堖是場軍事冒險,我軍損失慘重,日軍全身而退。跑題了,說電影。
3.台詞空洞垃圾,人物感情莫名其妙
彭左共事,拍成了基友調情,導演革命不是這么乾的。
彭總說話陰陽怪氣,沒有一點橫刀立馬的威嚴,總是冒出莫名其妙的口號和說教,導演你這么按文革戲路拍戲,老總若在得斃了你。
看得倉促,只記得這些了。
㈡ 請問有哪些涉及「奴隸」的電影
這都是知識點,我的天吶!
(2011·荊門)電影《農奴》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藏族奴隸娃子強巴從過去被迫裝啞巴到解放軍的幫助下開口說話的不平凡人生經歷。電影《農奴》主要歌頌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