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導盲犬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院兒童觀影規定 2025-10-17 18:52:21

日本導盲犬電影

發布時間: 2025-10-17 09:23:00

A. 日本出的一部關於狗的電影

《導盲犬小Q》!(很感人的電影,當初看了哭得稀里嘩啦的~~)
《導盲犬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和秋元良平的小說《再見了,可魯》。書中的可魯確實曾經存在,生卒年為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一隻聰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在人世間走過了12年的歲月,日後它的故事被記錄、被傳播。然後是除了他的主人和作者之外的更多人被感動。據說,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只小狗的傳記。時間證明,這15年的付出的確有所值,因為在出版後的一年多時間里,這本書已經被認為是21世紀「感動1億亞洲人心」的超級暢銷好書和21世紀亞洲「賺得淚水最多」的一本書。
導盲犬小Q是一隻流著拉布拉多血統的狗。它一出生就顯示出與其他狗的不同,在他的身上有一個特別的胎記--像一隻展翅的小鳥樣的棕色記號。由於它的出色素質,出生不久的小Q被主人選為導盲犬,這是小Q的第一次離別。
因為小Q太小,必須在人類的家庭中生活一段時間與人類培養出感情。所以他被放到養父母仁井夫婦家,仁井夫婦給它改名為小Q(即鳥的羽翼的意思)。在與養父母生活一年,這期間是小Q最為開心的日子,仁井夫婦對小Q非常的疼愛,還送給小Q出生以來的第一件禮物,一個棕色會發聲的玩具熊,小Q在睡醒後發現放在自己窩前的玩具熊,非常的好奇,叼起來玩個不停,雖然開心,但很快就到它與仁井夫婦分離的日子,一年後的一天,訓練營的多和田來接小Q了,分別的那一天仁井夫婦帶著小Q去散步,他們與小Q走了很長時間,他們希望那段路永遠沒有盡頭,這樣小Q就能永遠和他們在一起,可是這是不可能的,看到訓練營的車停在自家的門前,他們只能把小Q交給了多和田先生,小Q被帶上了車,車慢慢的開走了,小Q在車後窗用自己那雙純潔的眼睛看著車外慢慢變小的仁井夫婦,他還不明白,為什麼仁井夫婦不要自己了,那是小Q的第二次離別,離開養父母前往導盲犬訓練營。在陌生的環境里,小Q展現出與其他狗不同的素質。訓練的日子是很苦的,但小Q堅持了下來,在臨近畢業時小Q認識了它的第一個「主人」盲人渡邊先生。渡邊先生是個頑固的傢伙,天生不喜歡狗,認為盲公竹比導盲犬可靠得多了。但一次巧合的領路後,渡邊先生的思想開始轉變,他開始嘗試接觸導盲犬。但是由於渡邊先生的固執,第一次畢業測試沒有通過,渡邊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麼。在隨後的訓練里,渡邊不再固執己見,不久渡邊先生就帶著小Q畢業了。渡邊先生把小Q帶回了家裡,渡邊對小Q的感情日異加深,可是好景不長,由於年輕時體力的嚴重透支,嚴重的糖尿病加腎衰竭使渡邊先生病倒了,他只能呆在醫院里,此時的小Q只有回到往日的訓練營,那天被多和田先生帶走時,小Q依然用自己那雙純潔的眼睛看著病床上的主人,它是多麼希望自己的主人快點好起來,帶自己出去玩啊,當看到渡邊先生堅難的揮手與小Q告別時,心裡真是無限的難受,小Q被帶回了訓練營後只能看到新的導盲犬與主人一起接受訓練,它這時非常想念自己的主人渡邊先生,小Q這一住就是三年。某一天,渡邊先生突然出現在訓練營,因為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所以很想來看看小Q這個朋友,想再讓小Q為自己領一次路。雖然只行走了30米就因為渡邊先生的身體而無法行進了,這回是小Q最後一次為渡邊先生領路,小Q又面臨著一次離別……不久渡邊先生病逝了,在追悼會中小Q望著棺中的渡邊先生,小Q只是覺得他睡的真安詳……
隨後小Q在訓練營度過了隨後的七年,七年後,退役的小Q又回到了當初給它起名字的養父母仁井夫婦家裡,看著以前熟悉的布玩具小熊,小Q感覺是那麼的熟悉。
回家後的小Q身體開始不好了,帶他去檢查才得知原來小Q患上了白血病,仁井夫婦非常的難過,但也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它,讓它的痛苦少一些,他們陪在小Q的身邊,但小Q的病情在不斷的惡化,在小Q過完12歲生日後的第25天,它又夢見了小時候……小Q永遠的走了,它並不痛苦,因為它有愛。

B. 誰知道有個日本電影說的是一條小狗在車站旁等他的主人,有天主人死了,但那小狗還是每天都去車站那等,

《導盲犬小Q》是韓國的吧。這個小狗等主人的電影是《八公犬的故事》。來源於一個真實故事。
電影講的是:秋田縣出生的小狗被住在東京的上野教授收養,取名小八。小八最喜歡跟上野教授外出散步,它習慣每天到涉谷站迎接主人。上野十分疼愛乖巧活潑的小八,可惜有一天,上野教授在上班途中中風去世,從此它便成為流浪犬。雖然小八得到上野教授朋友收留,可是它卻仍然每天跑到涉谷站,守侯它那永不回來的主人,風雨不改,直到凍死接頭。

另外講述八公犬的由來:

忠犬八公(也作八千公,日語:忠犬ハチ公)(1923年11月10日-1935年3月8日),日本歷史上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忠犬。其品種為秋田縣大館市的秋田犬。

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農學部教授上野英三郎開始飼養該犬,並取名為「八公」。每天八公都會將上野教授送到家門口,還經常在傍晚的時候到澀谷車站去迎接主人下班。

1925年5月,上野因病猝然去世,然而八公犬並不懂人事,依然每天到澀谷站去等候主人的歸來。直到最後死去。也有一種說法是,八公到車站並非去等待主人,而是為了得到車站前的烤雞肉串而已。(八公死後,對其進行解剖的結果表明,其胃裡發現有烤雞肉串的殘渣)

與上野英三郎相熟的牧隆泰(曾任台北帝國大學教授),寫了些關於八公故事的細節補充,諸如八公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以及一些辟謠的真相:

1.上野先生死後,八公由小林菊三郎收養。而小林家附近就是澀谷車站的站長吉川家。吉川會帶八公到站長室,也會給它吃東西。

2.八公因為太大隻,伙食費很高,所以有時難免吃得不是很好或很夠。而車站旁烤雞店老闆常會喂它吃東西。這也是它每天去車站的原因之一。

3.最重要的是,上野英三郎是駒場農科大學的老師,方向不同,並不會每天去澀谷站坐火車。事實上在八公與上野先生相處的十七個月中,每天它都是在家門口送迎主人的,有時會跟著主人走一段到學校,但並不是到車站。

故事實上八公的故事並非完全真實。

經過媒體的報導,等候主人的八公犬的故事感動了人們,大家都稱呼它為「忠犬」。1934年4月,還在澀谷車站前為八公樹立了銅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銅像的揭幕式。此後,銅像附近的車站入口就被稱為「八公入口」。

大館站前八公犬像二戰中,由於金屬資源的短缺,八公的銅像被熔化。現在樹立在原址的銅像是在1947年8月重建的。另外,在其出生地的大館市車站前也有同樣的一座銅像。

1935年3月,八公因患絲蟲性象皮病而死亡。死後屍體被製作成標本,保存在國立科學博物館。另外,據說上野教授的住宅就在現在的東急百貨店總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