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森林》——「世外桃源」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地吃過一頓飯。仔細品嘗每一粒米,想像它們是怎樣在每一個雨天吮吸露水,在每一個燦爛的日子裡沐浴陽光。然後他長成了一粒成熟的稻穀,變成白白胖胖的大米,最後蒸過熱騰騰的桑拿,汗涔涔地來到你面前,害羞地等著你品嘗它,渴望你的贊揚。
很早就聽說這部安靜美好的電影,但因為一直感覺自己很浮躁,所以不能完整的看下來,最近我才好好的把《小森林》這部春夏秋冬系列好好的欣賞完。
在沒看以前,以為是單純的美食影片,而其實是讓我們明白食物的來源。
片中的主人公叫市子,因為母親過早離開她的身邊,使得她及早的承擔起養活自己的任務,或許是母親從小言傳身教,市子對於生活並非是「小白」,在她手裡,似乎食物都是有靈性的,即使簡單的食材經過她的處理也會變得不一般。
真實的鄉村生活也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可是因為一顆七竅玲瓏心,對生活的熱愛與思考,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夏秋篇
1.火爐烤麵包
2.果醬
3.鹽烤魚
魚湯
4.西紅柿
西紅柿意麵
我和市子一樣對西紅柿都無比鍾愛,嘻嘻……每年夏天,媽媽會給我做好多好多柿子醬,然後冷凍起來,可以一直封存留到來年,想想就很滿足。因為有柿子醬,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吃飯了,我可以用它來拌飯,拌面,西紅柿雞蛋湯,我最喜歡用它來做西紅柿炒雞蛋,即使不吃飯我也可以飽飽的吃一盤呢。
5.芹菜
市子一直試圖尋找媽媽的做法,其實也是想念媽媽了吧。
6.西洋鴨
我一直不懂鴨子為什麼要在稻田裡游耍嬉戲,以為是夏天太熱了,也要像人洗澡一樣,要解暑降溫,這回我才明白是這樣的。
即使在家裡也可以做出味蕾盛宴。
7.核桃
核桃搗碎可以做成美味的核桃飯,曾經我一度相信核桃補腦,為此我吃了好多在高三拚命用功的時候,後來我無意中看到這樣的消息:研究發現,長期吃核桃等堅果能改善一些與大腦功能相關的指標,和人們所期待的核桃「補腦」功能並不是一回事情。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直接的研究證據表明,吃了核桃之後,就能短期內提高人的智商,或者提高考試成績。我當時為自己這樣幼稚的舉動悄悄的發笑了。
聽上去,真是清新又唯美。可是事實上,這部影片並不是許多小清新和文藝青年喜歡的那樣超脫凡俗的生活。恰恰相反,小森林最珍貴的便是它的「人間煙火」。城市裡的小清新們看了電影,對那樣悠然的生活心嚮往之,想著山間的水流、樹下的野果、風吹麥浪和冬日暖陽。小清新們嚮往的是安妮寶貝筆下,穿著棉質長裙,赤腳踩在地板上,遠離喧囂塵世,歲月靜好的女子。可是市子不是這樣。我們的市子說過,自己是個鄉下姑娘,能勝任的只有體力活兒。我們的市子自己劈柴,自己下地,自己收割莊稼,自己騎車在鄉間小道上穿行,去幫紅點鱒魚「搬家」賺取一些零用。她辛勤勞作,因為要靠這些吃飯,而非什麼風花雪月,歲月靜好。因此可貴的,是她在辛勤生活之餘,保留的那一點「心思」。比如借著爐子的余溫做一隻烤麵包,用山中的雨草花做成黏糊糊但美味可口的野菜丁拌飯吃。而她在水稻田中不停彎腰去除雜草,起身時一個大後仰緩解腰背的酸痛,那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在鄉村生活的大人小孩都會融入到自然中,在這里,真正體會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人們沒有抱怨辛勞和繁重的勞作,也並不循規蹈矩生活,總會講許多看似不起眼的農作物變成餐桌上的美好回憶。
秋冬篇
在冰天雪地也有一樣的美,下過雪的世界格外的寂靜,一切都沉睡了……
1.白磚蛋糕(自定義)
這是市子小時候媽媽給她做的蛋糕,說這是聖誕的顏色,可是我總認為聖誕的顏色應該是亮晶晶的黃色,或許是和我從小喜歡黃色蠟筆有關吧,所以總會把最喜慶的節日安上我最愛的顏色。
長大後市子自己做了屬於自己的蛋糕
2.蘿卜
顏色搭配很有食慾,總覺得做菜像是畫畫,單調不大會引起人的注意,色彩均衡協調配色才是最具感官的小世界。
3.凍柿子
曬柿子的時侯畫面很漂亮。
4.烤飯團和蛋卷
覺得市子真的手好巧,好想認識她。這里每一幀都是可以珍藏的圖片。
原來洋蔥還可以這么吃,因為自己一直很排斥洋蔥,吃完嘴裡有一股洋蔥味兒特別難祛除,在這里,洋蔥也可以這么別致。
5.干炸蔬菜
火候把握的剛剛好。一口咬下去,脆脆的。
6.土豆
新鮮煮出的土豆趁熱吃
也可以做這樣吃
除了西紅柿,最愛還有土豆,在雲南,土豆叫洋芋,大街小巷,會有許多小販賣炸洋芋,其實,家家戶戶都會做,可是由不住的還是會買他們做好的,感覺他們做的更有煙火味。
7.
有時候會感嘆食物的神奇,就像是一個個魔術,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奇。
每次看市子吃東西,滿臉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是的,自己動手,食物會格外的不一樣,因為誰說食物就是輕易可得的了。看著電影中的畫面,不經意間,你就能體會到一粒米一棵蔥需要經歷多少風雨。你能感受到,食物是來自大自然的恩賜,只有善待食物,才能被食物善待。因此,突然可以理解為什麼不管在動漫還是電影里,每餐開動之前總要說一句「我開動了」,不論是一桌人還是一個人。
是對來年的祈福也是對自然的敬畏。
後來媽媽來信了,
因此,市子選擇了回到東京,不再逃避。可是這時與回到小森之前的她已經截然不同。土地饋贈給人們的,不只是食物。
影片結尾,依然是市子迎著風騎車的畫面。我又想起了影片的開頭,從第一眼,我就知道我會愛上它。那是夏秋篇的開頭,市子穿著簡朴的工裝,騎行在鄉間小道上。沒有文字,沒有情節,僅僅只是騎車在小道上穿行,兩邊是匆匆的綠樹。配樂輕快,心情也飛揚。不管生活變得怎樣,至少還有長長的可以兜風的下坡。
愛和生活,本身就是藏在一蔬一飯之間的吧。認真吃好每一頓飯,就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了。
市子在電影的最後找到了自己的愛人,一起回到了小森。
以後市子可以有人陪伴,有人吃她做的菜,有人幫她做農活,有人聽她想做新的料理的想法了。
2. 《小森林》最美好的事情都發生在這里
電影《小森林》
最美好的事情,
都發生在這里。
下雨的周末,適合窩在家二刷《小森林》。
每一幀都是治癒,每一處都透著恬靜,邊看電影邊聽著窗外的雨聲滴答,隔著屏幕彷彿都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稻草的清香。
由於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女孩市子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家鄉——小森村。
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是個靜謐祥和的小村莊。小森村的四季充滿了畫意。春有初綻的粉櫻和新綠的嫩芽,夏有山間溪水流淌過綠油油的稻田,秋有層林盡染紛紛披上了金黃,冬有凜冽的飛雪漫天飄揚。
置身詩意的大自然,慢下來深呼吸,小森緩慢流淌著的四季,能讓市子放鬆下來。
市子和小森村的人們,以農耕為生。大自然和時節主導著這里的一切,小森的風物隨之流轉,人們也跟隨著四季的更迭辛勤勞作。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隨意播種就能長大的西紅柿,需要時時拔除雜草、施肥防蟲的水稻,把蘿卜埋在地下以儲存過冬天。
淳樸的生活,簡單的日子,《小森林》里的返璞歸真,正如陶淵明筆下詩意的田園詩歌,平平淡淡卻怡然自得。
市子在田野間耕種勞作,也追隨季節採摘山間果實,並將親手耕作的豐收成果和大自然的恩賜做成一道道美味佳餚。
核桃飯,鹽漬蕨菜,胡頹子果醬,烤紅薯等,市子餐盤里的美味隨著時節的流轉悄然變化。
面片湯,酸米酒,爐燒麵包,伍斯特沙司等,市子把平平淡淡的生活烹飪得豐富多彩。
聖誕蛋糕,納豆年糕,炒青菜等,媽媽失蹤已久,回憶和再現媽媽的拿手料理,市子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和記憶中的媽媽保持交流。
雖然不明白媽媽為何不辭而別,卻也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讀懂了媽媽藏在料理中的關懷。
對料理製作的熱愛和認真,更是媽媽留給市子的寶藏。
幸運的是,獨居的市子還有好友的陪伴和鄰里的幫助。
一起分享糖栗子,一起分享烤紅薯,給市子傳授農耕秘訣,小森和住在小森的人們,陪伴市子靜靜地走過了春夏秋冬。
喜歡《小森林》,並不是倡導我們都要回歸田野,而是因為它治癒著人們疲於奔碌的生活,我們能從中獲得片刻的寧靜和平和。
正如市子倔強地不搭西紅柿棚,因為搭棚意味著她選擇在小森安居下來,是直面人生還是在逃避,市子還沒找到回小森的最佳答案。
嚮往小森的生活,並不意味著想要長居鄉野,而是希望撫平焦慮,希望學會悄悄成為自己,希望學會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呼吸里。
3. 說說《小森林》
這是一部食物與生活的電影。日本版分冬春和夏秋兩部,韓國版就只是一部,適合吃貨安安靜靜地看。食物不見得都喜歡,但是看著植物從土裡一點點生長出來,開花結果最後被做成食物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是對生活對生命的尊重。
兩部電影雖然不是一個國家拍的,但畢竟內容一樣。女主對城市生活感到迷茫後回到鄉下的村裡,整個人回到了最原始的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原版日本拍的電影里女主家鄉的名字叫做小森,這大概就是電影名字的來源了。
兩個電影比較一下,韓版的感情戲更多,相比於日本原版的電影中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像很多韓劇慣用的感情路線都很清晰。親情主線為支柱,愛情友情路線則比之日版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想主要說說韓版的那部。
關於電影主角,可能更多的是每一種帶有生命的植物。從演員主角來說,顏值是沒得說,演技也基本在線,柳俊烈一笑感覺整個人就化了,雖然有些造型算肆尺不上賊帥,但用萌丑帥萌丑帥的來形容不為過吧。
女主回鄉一年,耕種、收獲、吃。食物的製作過程以及女主的吃相讓人感到心裡很安寧,比網上泛濫的吃播真是好太多。天或欺人,地不欺農,四季變化,細心對待土地就會有土地的饋贈,「等到春天的時候全都會發芽」,人最原本的生活不就依賴於此么。
電影的親情線是女主和春脊女主母親的,女主在烹飪食物的時候經常就會有小時在同一個屋子裡女主母親做食物的片段。食物將貫穿時間,將母女兩人連接起來。許久未聯系的母女因為一張土豆麵包的製作方法又變得親近,這就是食物的魔法吧。
女主有兩個一起長大的朋友。隱約的愛情線展現出來,主要的還是友情。女主剛回來的時候男主送來一隻小狗。一句「帶有溫度的生命都能成為依靠」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給孤單的女主帶來了陪伴。男主和女主有相似經歷,男主經歷城市的迷茫後回到了鄉下,選擇了田園生活。沉甸甸的蘋果,看上去就酸酸甜甜的西紅柿,這樣的生活看起來也不錯。女主回家後,三個朋友經常一起吃飯,有一段男主到女主家吃飯,經典台詞又一度出現(圖七到九)。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小微妙,瞬間的心裡感受到的美好真是妙不可言,像是山泉一樣涼柔。
女主還有一個女朋友,兩人之間吵架和好也與食物有關。食物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滿足人的味蕾和胃,更與人的內心,人的精神相聯系了,這是食物給人的另一種感動。
電扒雹滲影的結局女主處理好了在城市的生活,最後准備回到鄉下的家裡長住了,關於女主母親和女主與男主之間的關系沒有明顯表明,但也給了提示,結局溫和。
整部電影畫風清涼,美到呼吸一口都好像能感受到那種清新的空氣。畫面更像是動漫里的場景,美感真是不用說。適合找個安靜的午後看,挖著冰鎮西瓜,或者就著什麼涼快的水果看這部電影。電影很下水果,水果也很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