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絕唱的配音演員
擴展閱讀
國外挑戰游戲電影 2025-07-19 03:34:58
好看的動漫電影大戰 2025-07-19 02:49:06
天下父母心全集電影 2025-07-19 02:42:55

日本電影絕唱的配音演員

發布時間: 2025-07-19 01:00:12

❶ 童自榮的代表作品

《配音王子童自榮》
作者:蘇秀
童自榮「文革」中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他主動要求分配來我廠。他生得清秀,一臉智慧相,卻並不聰明,但極其用功。他在上戲學的台詞讀法,並不適合電影配音的要求,按他習慣的讀法有舞台腔不行,但台詞含混也不行,這使他一時無所適從。於是下狠心,每天堅持練習電影台詞的讀法,終於改變了過去的習慣。這樣大概堅持了兩三年。文革後配的《未來世界》使他脫穎而出。隨後他又配了法國片《佐羅》中的佐羅(阿蘭·德隆主演)、《黑鬱金香》中的黑鬱金香、《水晶鞋與玫瑰花》中的王子、日本片《絕唱》中的少爺(三浦友和扮演)……這接二連三的熱門影片中神奇、俊美的形象,使他贏得了無數觀眾的青睞,特別是一些少男少女觀眾簡直把他當成了心目中的偶像。傳達室的信插中他的觀眾來信最多,而且多是中小學生的筆跡。
他的聲音很漂亮,也很突出,因而戲路不廣。有些觀眾甚至認為他只適合配佐羅一類角色,其實並不完全如此,他在香港片《少林寺》和《少林小子》中為李連傑扮演的人物配音,我覺得還是很貼切的,並沒有一點佐羅味兒。
他不但剛進廠時用功,一直都是非常用功的。常常是在大家閑聊的時候,他也在一旁念台詞。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把台詞背得特別熟,以便實錄時再獲取一些即興的東西。可他不是這樣,他總是把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一個字都不錯。
還有一點他也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1989年,我和曹雷為上海電視台譯制《快樂家庭》,由他和王瑋、楊曉配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小童不大有喜劇細胞,出戲較慢,楊曉出身於上海滑稽劇團,自然對喜劇台詞敏感,在錄音過程中,楊曉有時竟忍不住指手劃腳地指點起童自榮來,開始我很著急,怕小童自尊心受不了,爭吵起來弄得大家不愉快——因為八十年代末期童自榮早已是聞名全國的配音演員了,楊曉則是個剛進廠不久的晚輩,可沒想到小童竟然不羞不惱,就像接受導演意見一樣虛心聽取、努力去做,真是個好樣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演員很好的戲德,只要對戲有好處,不管意見來自什麼人,都認真接受,能做到這樣沒有一點面子觀點,真太不容易了。 《看到童自榮先生》
作者:肖復興
在電視里看到了童自榮先生,他在接受記者的訪談,很感激對記者說你還能夠記著我。也是,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天王巨星的多,知道他的已經很少了,在新的商業時代里,包括童自榮先生在內的很多過去的明星,已經被無情的遺忘。時尚的明星和插科打諢的笑星,越來越占據電視的屏幕,誰還在乎一個一直是躲在幕後的配音演員。
在電影配音演員里,我最喜歡兩個人,一個是邱岳峰,一個便是童自榮。喜歡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聲音獨具特色與魅力,在新時期開始的年月里,他們以他們的聲音讓正在打開國門的八面來風拂動人們的臉龐,讓那麼多的外國電影講著中國話不脛而走。可以說,在那個特定的年代裡,童自榮先生和他的同伴們一起用聲音塑造著歷史。
只是如今電視里的童自榮顯得有些蒼老,甚至那樣的傷感,與當年他配音的英雄佐羅的形象反差大得讓我恍如隔世。聽他講現在為一部電影配音,而且是每場戲都要出場講話的主角,只有四、五百元的報酬而已。為了給遠在國外讀書的女兒積攢學費,他不得不屈從給人家當主持演節目,那錢也少得無法和如今當紅的明星相比。最讓我不堪卒聽的是,為了一場他鍾愛的朗誦會,他騎著自行車到處磕頭作揖求爺爺告奶奶,其實要的一點可憐的贊助費,不過十萬元而已,卻到處碰壁;童先生如同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為了他心目中的藝術獨愴然而泣下;昔日的佐羅幾乎淪落為討要小錢的乞丐一般。
童自榮先生今日的冷落與失落,讓我想起另一位藝術家,和童先生相似的命運。那是1822年,30歲的羅西尼拜訪了52歲的貝多芬。那時的貝多芬窮苦潦倒,而那時的羅西尼卻正在富得流油,他有20多部歌劇在整個歐洲到處上演,每部歌劇、每次演出,都要付給他高額的稿酬,僅僅到英國的一次巡迴演出,他就拿到了1705萬法郎如此可觀的酬金。
強烈的對比,如貝多芬這樣一代音樂的巨匠就這樣悲慘地蜷縮在維也納的角落裡而被人遺忘,讓羅西尼實在看不下去。在一次梅特尼希公爵舉辦的豪華晚會上,羅西尼向這些腰纏萬貫的貴族們提議為凄涼的貝多芬捐一些錢,在場的這些貴族竟然都一言不發。整個紙醉金迷的維也納就是這樣的嫌貧愛富,這樣的勢利眼,這樣的容易健忘。他們早已經忘記了曾經對貝多芬的崇拜,如此移情別戀地在新人的身上。他們寧可在羅西尼身上大把大把地拋灑金錢,卻冷漠地不肯施捨貝多芬一文錢。
在一個小品搞笑著屏幕、丑星成為電影的主角、孩子唱情歌以為童謠的藝術時代,童自榮先生還天真地生活在過去的夢中。他可貴地保持著一個屬於過去年代藝術家的清貧與清高,他不大看電視,只是愛坐在陽台的藤椅上聽收音機。看著那把藤椅和收音機都已經老式破舊,我的心裡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那一刻收音機里傳出的是什麼聲音,是音樂?是電影?還是朗誦?我知道,一輩子和聲音打交道的人,對聲音最敏感,也最鍾情,在聲音里,他會和自己的青春與夢想重逢。

❷ 劉廣寧的特色

劉廣寧嗓音優美甜潤,語言純正流暢,善於通過音量、語調和語言力度的細微變化來表達復雜的感情,尤其在塑造溫柔、善良、天真、純潔的姑娘這類具有形態美和心靈美的角色方面。有其獨到之功,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墨西哥影片《葉塞尼亞》中的路易莎、《冷酷的心》中的莫尼卡以及日本影片《絕唱》中的小雪這類人物,經她貼切、傳神的配音,生動感人。配音演員所接觸的角色來自不同的國家,屬於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民族氣質和特徵,這就要求配音演員必須具備語言的可塑性,具備比較廣的戲路子,善於塑造各種類型的人物和不同色彩的性格,把人物的時代、地域、民族的特徵表現出來。在日本影片《吟公主》中,由劉廣寧配音的吟公主在語言方面具有明顯的古典色彩。低沉的語調、平穩的談吐、緩慢而堅定的節奏,不僅表現了古代日本婦女的普遍特徵,而且突出了吟公主為追求幸福而無所畏懼的堅韌性格。而在給日本影片《戀生死》中的夏子和《白衣少女》中的亞沙子這兩個人物的配音中,她的語言明朗、健康,音調自然,節奏輕快,充滿著青春的朝氣和對生活的熱愛,給人以強烈的現代感。在印度影片《大篷車》中,由劉廣寧配音的「小辣椒」妮莎也是一個善良的姑娘,卻有著十分鮮明的直率、熱情、單純、潑辣的性格,她那典型的吉卜賽式的「野性」特別令人難忘。
電影譯制工作的特性決定著配音演員只能在別人創作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因此,「還原」、運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性格化地塑造人物,是配音演員必須遵循的藝術准則。多年以來,在塑造路易莎這類典雅、高貴、文質彬彬和富有教養的上層社會的婦女方面,劉廣寧已掌握了一套配音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塑造下層社會的女性方面,她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日本影片《望鄉》中的青年妓女阿崎和法英聯合攝制的影片《苔絲》中的苔絲,是兩個被污辱、被損害的女性,劉廣寧的配音,感情深沉、語調純朴,成功地表現了貧家女的氣質,將人物的痛苦、不幸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生動細膩地再現於銀冪上。而在英國影片《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劉廣寧的台詞表演又有截然不同的韻味,影片中的傑吉是一個反面人物,一個殺人兇手。原片演員沒有把這個人物演得臉譜化,而是集熱情、溫存、真摯、兇殘、狡猾、果斷、機警於一身,充分表現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面對這樣難度高、幅度大而又一反自己戲路子的角色,劉廣寧從掌握人物的內心依據和行為邏輯入手,細致入微地、多側面地進行了語言塑造,結果不僅出色地體現了這個人物,還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有所突破。
劉廣寧在譯制工作崗位上度過了二十二個春秋,參加了近三百部影片的配音,在約六十部的影片中擔任了主要角色,而其中不少成功之作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的文藝春天裡創作的。長期的藝術實踐形成了她的配音藝術的特色:吐字清晰,聲音悅耳,細膩深邃,注重性格色彩和生活氣息。她除了給影片配音外,還參加廣播劇的演播和電視劇的配音。
此外,她對青年人的創作,給以熱情的幫助和輔導,活動范圍日益廣泛。直至2013年,她仍保持著以往的刻苦努力的精神,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在學習、在鑽研、在實踐,為在影幕上塑造更多更好的聲音形象而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❸ 配音演員劉廣寧今年高壽呀

據中國配音網消息,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劉廣寧2020年6月25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享年81歲。其子潘爭表示,因疫情原因喪事從簡,以後再安排追思會。

劉廣寧曾獲第五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配音演員獎,其參與配音的影片(劇)及錄制的廣播電視文藝作品多次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和白玉蘭獎。

轉自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