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十部經典電影
1、《敦刻爾克》(2017):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國和法國的盟軍在敦刻爾克被困,面臨德國軍隊的全麵包圍。通過海、陸、空三方的英勇奮戰,近40萬的盟軍士兵最終被救援。《敦刻爾克》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讓觀眾深刻感受到那段歷史的緊張與刺激。
2、《血戰鋼鋸嶺》(2016):基於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名美國軍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卻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激烈戰斗中,勇敢地拯救了75名受傷的戰友。這部電影以其感人的故事和戰爭場面的真實性,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評價。
3、《狂怒》(2014):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年輕的新兵如何在坦克戰中成長,並與一支最強的坦克小隊一起經歷生死考驗。影片以緊張刺激的戰爭場景,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
4、《兵臨城下》(2001):這部美國製作的主旋律電影,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與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的激烈較量,特別是兩位頂尖狙擊手之間的巔峰對決。影片以真實的歷史背景,再現了這場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5、《莫斯科保衛戰》(1988):這部電影以六小時的長度,全面再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英勇斗爭。影片以其宏大的敘事和真實的戰爭場面,被視為二戰經典巨作。
6、《逃離索比堡》(1987):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0多人在波蘭索比堡集中營的驚險逃亡。這次逃亡是二戰中最大和最成功的集體逃亡之一。
7、《從海底出擊》(1981):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U型潛艇在英吉利海峽對英國海軍的襲擊。影片通過緊張的海戰場景,展現了艇員們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挑戰和自我修養。
8、《虎!虎!虎!》(1970):以紀錄片的形式,真實再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的突襲。影片通過真實的戰爭畫面,讓觀眾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意外性。
9、《大逃亡》(1963):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百多名戰俘在集中營中策劃並實施了一次大膽的逃亡行動。這部電影以其精彩的群像表演和刺激的逃亡情節,成為了二戰電影的經典之作。
10、《最長的一天》(1962):通過英軍和德軍的雙重視角,詳細還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諾曼底登陸的當天所發生的事件。影片以其詳實的敘述和震撼的視聽效果,被認為是記錄歷史性一天的重要作品。
Ⅱ 日本電影絕唱中的戰爭是二次世界大戰嗎
不是
《絕唱》是我兩年前看完的一部電影,雖然故事內容大致上還記得,但其中很多細節都已經記不大清了。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來寫觀後感,原因有兩個,一是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電影都不大感興趣,看到的僅有的幾部也大多沒什麼意思;二是當年看完這部電影,確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電影講述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少爺園田順吉愛上了傭人小雪,老爺園田先生極力反對兩人的感情,面對家庭的壓力,順吉和小雪選擇了私奔。沒有婚禮儀式,只有朋友送的小禮物,他們的生活充滿著艱辛,但十分幸福。然而,一紙徵兵令又讓兩人分隔兩地。夜夜思念遠在戰場上的順吉,小雪不幸患上了肺結核,日夜操勞讓本來瘦弱的她雪上加霜。偶遇吉原,原本以為可以聊慰一下孤苦的心靈,可是吉原帶給孤苦無助的小雪的卻是致命的精神打擊。戰爭結束了,小雪病入膏肓,卻還堅持在約定的3點鍾唱起《伐木歌》。她一直堅持,等著他回來,而順吉對小雪的病一無所知···順吉終於還是回來晚了,他把婚禮與葬禮一起舉行,雖然用花轎抬回來的是一具屍體,但他只是想要告訴所有人她是他的妻子。新婚之夜,順吉抱著小雪在櫻花樹下唱起《伐木歌》··· 其實,對於看過許許多多愛情故事的我們而言,這個故事俗套的不得了,但是,我必須承認,我被這個俗套的故事感動了。我深深記著這部電影的兩個細節,一個是兩人約定的《伐木歌》,整部電影好幾次唱到這首歌,第一次在送別園田順吉上戰場時,小雪為丈夫送行時唱了這首歌。最後一次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新婚之夜,順吉抱著死去的小雪唱了這首歌。這是一首悲傷基調很濃的歌,我個人不是很喜歡,但是這絕對是一首能發人深思,令人感動的歌。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成為經典,也許影片的配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另一個細節是腳步聲,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跟我一樣感到不可思議,小雪總是能聽見別人聽不到的順吉的腳步聲。第一次是影片開頭,順吉與父親吵架後來找小雪,小雪遠遠的聽見腳步聲,像一隻青鶴一樣跑了出去,順吉追了去,商量之後,兩人決定廝守終生。第二次是小雪被迫遠嫁津山時,少爺來找她,她像一隻青鶴一樣跑去接少爺,兩人緊緊相擁,決定私奔。第三次是也是最後一次,在影片的最後,病危的小雪聽到從戰場上歸來的丈夫的腳步聲,奄奄一息的小雪在心底的呼喚:順吉,順吉,走快點兒,再快點兒,讓我能最後看你一眼„看到最後這一幕時,我不禁在心底罵田園順吉:你還在優哉游哉的做什麼?走快一點啊,你老婆快死了,你不知道啊?走快一點啊!現在想來好傻,但當時就天真的希望小雪的病能治好,然後兩人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一樣,幸福快樂的過日子
Ⅲ 求一部日本的電影動畫片,關於世界大戰的
螢火蟲之墓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 這是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的第一句台詞。
螢火蟲之墓的海報(2張)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氣息奄奄地躺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歲短暫生命的終點,這是在戰敗月余後的日本。 恍惚間,少年彷彿看到了他死去的妹妹節子,看到了那個飛滿螢火蟲的夏天。 那時候的哥哥和妹妹是幸福的,裝滿糖果的小鐵盒、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哥哥拉著妹妹的手在夜晚奔跑以及妹妹銀鈴般的笑聲都成了即將發生的悲劇的無情鋪墊。 空襲開始了,媽媽在轟炸中不幸離世。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將媽媽死去的消息瞞過年幼的妹妹。在空曠的廣場上,哥哥強笑著賣力地為哭著要找媽媽的妹妹表演單杠,夕陽下兩個瘦小的身影顯得那麼的單薄。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哥哥試圖將所有的悲傷扛起,決定在紛亂的廢墟上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吧。 兄妹倆只能去投靠親戚。然而,戰爭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人們彼此冷漠。越來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來越少的米飯暗示著他們必須離開了。哥哥終於決定帶著妹妹搬走,去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是,在唱著歌快樂離開的時候,他豈能料到因那戰爭而不可逆轉的悲慘命運。 螢火蟲再次飛舞,兄妹倆的厄運卻不斷降臨。飢餓和疾病不斷的打擊著這兩個可憐而年幼的孩子,為了讓妹妹不再餓肚子,哥哥只好趁飛機轟炸之時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每當在人去樓空的屋子裡找到一些食物,他都會無比的興奮。影片為這段生活賦予了更多的筆墨:廢棄的家園,荒涼的原野,恬淡與殘酷相間,冷漠與溫情並存。 在漆黑的廢棄山洞中,哥哥將螢火蟲捉進蚊帳,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夏季悶熱的深夜裡明明滅滅。哥哥將熟睡中的妹妹緊緊抱住,生怕一鬆手就又會失去。然而,戰爭本身就意味著失去。 螢火蟲的一生只有一個夜晚,一切都在夏日微醺的風中逝去。 妹妹早已知道媽媽不在了,並以那麼小的年紀理解了死亡和墳墓的含義。一捧捧螢火蟲的小屍體,從節子手中滑落,混入泥土,化作塵埃,哥哥彷彿看見了媽媽那同樣脆弱的肉體燃成灰燼的樣子。「為什麼人一難受就會死呢?」這是妹妹流著晶瑩的淚水對哥哥唯一的詢問。死亡的噩耗一次又一次地擊打著哥哥幼小而堅強的心靈,這時滾過面頰的淚水,也許是為了媽媽,也許是為了螢火蟲,也許只是為了生命不堪一擊的脆弱。 螢火蟲,只能活一個夜晚。在美麗的夜裡,它盡情地展示著無窮的魅力,然後在黑暗中悄然墜下。惡劣的環境使節子嚴重的營養不良並且起了濕疹,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葯品……年幼的妹妹終究沒能逃過飢餓和疾病的雙重摺磨,在一個凄涼的夜晚虛弱地死去。 節子死的那天也是在一個滿天都是螢火蟲的夜裡。她含著笑,在最美的風景中去找那隻有在夢里才能過的幸福生活。 看到這里時,我的淚水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當螢火蟲再次亮起的時候,那個裝糖果的小鐵盒子,那個有著銀鈴般笑聲的名叫節子的小女孩,那個山腳下門口搭有鞦韆的防空洞,那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所有的一切都讓人感到一種窒息的悲涼與心痛。 在戰爭面前,一切都那麼的殘酷,一切都是那麼的徒勞,一切都是那麼的不近人情。哥哥為了妹妹和自己能夠生存下去已經拼盡了全力,他可以去偷,他可以去搶,可他仍然不能留住唯一的至親。絕望伴隨著夜晚降臨,當火焰漸漸熄滅,幽幽的螢火蟲為孤單的哥哥唱起最動人的旋律,紛紛揚揚升騰著的螢光在最遠的天空結成溫暖的笑臉。那是戰爭奪走的他所有的親人和生活的全部…… 再見螢火蟲,再見那漫天飛舞的美麗,哥哥和他的妹妹在溫馨的螢光里安睡在這螢火蟲的墳塋中,永遠微笑的、幸福的,安睡著。沒有母親面目全非的屍體,沒有父親永沉大海的死訊,沒有被夷為平地的家園,也沒有指桑罵槐的親戚的白眼……再沒有人可以打擾他們,再沒有人可以打擾他們的安靜——這用生命換回的安靜! 那一刻, 是落櫻如雪般帶走的轉瞬即逝的青春韶華.....
Ⅳ 求二戰時期比較好看的戰爭電影。10部以上,多多易善!!謝謝!!
1.《西線無戰事》(1930年出品)以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為背景,描述一群德國士兵在法國戰場上的遭遇。影片通過主角的視角,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摧毀。
2.《北非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聚焦於德國將領隆美爾的軍事生涯,描繪其在北非戰場上的戰略部署和指揮才能,影片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對隆美爾進行了客觀的評價。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士兵在泰國修建桂河大橋的故事。影片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性格沖突和心理變化,同時對戰爭的反思也發人深省。
4.《最長的一天》(1962年出品)以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為背景,展現了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的艱難與挑戰。影片運用多國語言和大量的演員陣容,力圖還原當天的戰爭場面。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圍繞庫爾斯克戰役,講述了蘇聯與納粹德國在坦克戰術上的較量。影片製作精良,對戰爭的描述既有深度又不乏娛樂性。
6.《大不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聚焦於1940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影片採用了大量的空中攝影和特效技術,力求還原當時的空戰場景。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講述了美國將領巴頓的軍事生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影片在塑造人物的同時,也對戰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8.《虎!虎!虎!》(1970年出品)詳細解析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因後果。影片在視覺效果和敘事結構上均達到了一定的藝術高度。
9.《中途島海戰》(1976年出品)以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為背景,展現了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役。影片製作精良,演員陣容強大,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與情感的盛宴。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士兵在法國執行一項營救任務的故事。影片以其高度的真實性和情感力量,獲得了觀眾和二戰老兵的一致好評。
Ⅳ 一部電影是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片名我不記得了只記得一些內容 很多老外都被日本人關著 一個老外逃跑跳下
桂河大橋
導演:
大衛·里恩
主演:
威廉·霍爾登
看點:
二戰人性DavidLean經典士兵東南亞
地區:
美國 / 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