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荒誕現實主義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影評
在印度,女人的地位長期低落,她們被視作生育工具,而非人。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揭示了這一社會現實。
影片開始於一場生產場景,一位女性艱難地分娩出一名男嬰。當得知孩子是女嬰時,父親的喜悅瞬間轉為失落。在村莊的荒野上,父親將女嬰投入裝滿牛奶的木桶中,最終確認她已死亡。這一殘酷場景反映了印度社會對女性生命的漠視。
在印度,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惡魔的化身,生下女孩被視為詛咒。傳統習俗使得人們喪失理性思考,認為女性地位低下,是家庭的負擔,需要盡早除掉以減少嫁妝開支。這種觀念導致女性數量銳減,男性過剩。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色情表演也不得不採用男扮女裝的形式。男性們在村口影院尋求慰藉,電視機里的畫面讓他們暫時忘卻生活的苦澀。然而,慾望的發泄往往伴隨著道德的崩塌,人性的陰暗面逐漸顯現。
為了滿足男性對伴侶的需求,一些家庭不得不讓未到婚齡的男孩扮演女孩角色,進行所謂的婚禮儀式。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揭穿,婚禮草草收場,男女比例極度失衡。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家庭內部矛盾頻發,甚至爆發了爭奪大戰。父親與四個兒子合謀殺害了小兒子,鄰村則因女人生子而組團搶奪新娘。最終,一場械鬥導致五口之家被滅門,而鄰村也死傷慘重。
在影片中,唯一展現出的女人形象被珍視嗎?答案是否定的。她依然被當作商品,價格被哄抬,最終仍難逃物品的命運。對女性觀念的改變,是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關鍵。
當人們看完這部電影,或許會慶幸自己身處相對自由的國家。然而,我們與那些飽受壓迫的世界僅一步之遙,不自知罷了。中國傳統社會同樣存在將女性視為從屬、依附、工具的觀念,這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初夜權、溺嬰等陋習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是封建禮教與傳統觀念的產物。女性的生育權、生存權被嚴重侵犯,人權觀念在社會中受到挑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性地位的提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兩性平權、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是實現平等的關鍵。在現代社會中,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和尊重,共同推動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
『貳』 印度好片《沒有女人的國家》,到底講述的是什麼
講述了一個可悲可嘆的事實。講述了印度女人的悲哀和無奈,這個電影我看得很壓抑,因為作為一個女人,遇見那種事情讓人真的很壓抑。
『叄』 摔跤吧爸爸原型事件真實人物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這部影片講述了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8月20日,在雅加達亞運會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的決賽中,來自印度的維內什6比2擊敗了日本選手入江雪,為印度隊奪得了一塊亞運會金牌。這是印度在本屆亞運會上獲得的第二塊金牌,也是第一塊女子金牌。
不過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維內什(Vinesh)正是電影《摔跤吧!爸爸》里阿米爾·汗飾演的電影人物原型馬哈維亞的侄女,也就是吉塔(Geeta)和巴比塔(Babita)的堂妹。
讓女兒練習摔跤的原因
電影中在馬哈維亞無望有兒子時,兩個女兒居然有一天痛打了男孩,所用的力量和招式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現實的馬哈維亞決心讓女兒練習摔跤的重要因素,其一就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印度女子舉重運動員卡爾納姆·馬勒斯瓦里獲得了印度女子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首枚獎牌,這讓馬哈維亞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其二,他自己原來的教練拉姆也開辦了現代印度的第一個專門訓練女性摔跤選手的訓練中心,致力於改變男女比例在印度摔跤運動的失衡現狀,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訓練成為了摔跤運動員。這讓馬哈維亞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女兒們的命運,也能讓自己多年的美夢成真。
『肆』 印度有哪些社會問題
說到印度電影,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近些年來在中國影院上映的印度電影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
《知乎》
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持續火爆除了它具有印度特色,比如一言不合就跳舞。更重要的是,印度電影勇於反映印度的一些社會問題。那麼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來看,印度究竟有哪些社會問題。
01教育問題
印度跟許多國家一樣,有私立學校也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在印度是主流。
印度的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可是無論有錢還是沒錢的印度人都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公立學校。
印度實行的是「自願性教育」,有些貧窮的家長甚至不讓小孩子去上學,讓他們在家裡做家務甚至送去做生意。可這一切在印度都是合法的。
那麼印度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讓我們在電影《起跑線》的鏡頭里來一窺究竟。
《起跑線》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對暴發戶夫妻,他們有錢但是文化水平不高。
《起跑線》
他們同天下父母親一樣,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不輸在起跑線上。
他們出錢又出力送女兒去參加各種培訓班,希望女兒能被最好的私立學校錄取。不過他們卻屢屢失敗。
最後不得已他們為了騙取窮人的錄取名額,一家人搬到了平民窟。開始上演了一幕幕的鬧劇。
私立學校環境優美,基礎設施甚至不亞於五星級酒店。全空調教室,純歐式食堂。連游泳池都是恆溫的。
《起跑線》
學校功課安排多樣化,進行的是不完全以升學為目的的教學。
《起跑線》
他們不提倡死記硬背。平時都是通過唱歌跳舞來學習知識,非常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
《起跑線》
試問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哪個家長不擠破了頭把孩子們往裡面送啊!
反觀公立學校基礎設施尚待完備。有的孩子上學沒有凳子就坐在毯子上。一個老師就要負責班裡孩子全部的教學科目。
《起跑線》
基本的衛生問題都讓人很堪憂。學校廁所的條件非常差。
《起跑線》
印度公立學校的學生很少,教師也非常稀缺。而且這些上公立學校的孩子百分之百都是出自平民窟的孩子。
教育的兩級分化,導致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而富人的孩子依舊是富人。這使得印度的階級矛盾越發的嚴重。
02語言問題
在印度,英語的普及度非常高。人人都以會說英語為自豪。
英語在印度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那麼如果印度人在印度不會說英語會被別人怎樣看待呢?讓我們從這部勵志大片《印式英語》來看看吧。
《印式英語》
女主莎希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不會說英語。
她被丈夫嫌棄。
女主每天在家做沉重的家務,等待丈夫回家。
可是丈夫卻不願意跟她說說話。
《印式英語》
女兒也嫌。
學校開家長會,女兒寧願騙老師媽媽病了,也不願讓她出現在同學面前給她丟臉。
《印式英語》
有一次莎希口誤錯把「爵士」說成了「查茲」。
父女倆相視一笑,彷彿莎希是個外人似的。
《印式英語》
莎希為了幫親戚籌備婚禮,獨自來到了美國。她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想受到家人的尊重。她偷偷的報名了英語培訓班,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英語口語練好了。
當她在婚禮上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時,立刻引來了眾人的矚目。尤其是他的丈夫,簡直驚呆了。
《印式英語》
因為英語,她受人排擠;也因為英語,她受人尊敬。多麼諷刺?
一個人的價值難道就體現在他所使用的語言上面嗎?這讓人反思。
03女性問題
眾所周知,印度是個重男輕女的國家。
根據最新人口統計數據,印度全國平均男女比例是1000∶927。首都新德里的男女比例僅為1000∶819,而名流薈萃、富人雲集的新德里南部地區則是全印男女比例差距最大的地方,男女出生性別比達到了1000∶762。
一個男女比例如此失衡的國家,會發生一些什麼荒誕的事情呢?
讓我們從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來猜測一下吧!
《沒有女人的國家》
在影片的開頭就是一個殘忍的殺人鏡頭。一位父親親自將他剛出生的女兒放進了牛奶里,淹死了她。
《沒有女人的國家》
他這是謀殺!
在電影的這個村莊里,人們生下兒子就當寶貝養,生下女兒就殘忍的拋棄或者殺害。久兒久之女性越來越少。
村裡的男性娶老婆成為了一個家裡的頭等大事。財主老王五個兒子,各個光棍。後來財主老王用五萬元和五頭牛買了一個女孩子到他家裡來。這貌美如花的菇涼就同時嫁給了他五個兒子。
財主老王甚至自己獨享了女孩的初夜和第二夜,剩餘的五天就讓兒子們平均分配。
《沒有女人的國家》
這簡直不可思議啊!
然而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到惡心、痛恨的是,整個村莊的男子不約而同在牛棚里強奸了女主。
《沒有女人的國家》
印度是一個強奸大國,在2012年印度發生了一件震驚了全球的「公交車輪奸」事件。全球人民開始關注印度強奸案的頻頻發生。
根據一項公開的調查表示,印度有百分之五十一的男性和百分之五十五的女性認為:
家庭暴力在某些情況下是合理的。
引用知乎上一句奧巴馬的言論「不尊重女性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不尊重女性的國家是遲早要滅亡的,不尊重女性的人是不配被稱作人的。」
每個國家都會有相應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但我們仍然欣慰印度敢於直視社會問題,並用電影的形式來痛訴這些狀況。
印度電影在振奮人心的同時,也在悄悄的改變著這個世界。
勇於直視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期待印度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