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摩伽印度電影
擴展閱讀
王雙寶最新電影叫什麼 2025-05-02 02:30:33
電影經典台詞大全英漢 2025-05-02 02:24:29

摩伽印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4-23 13:55:49

⑴ 一面金代摩羯紋銅鏡考

這是一面金代的摩羯紋手鏡,直徑11.1厘米,桃型帶柄,圖案為一龍首魚身雙翅的摩羯紋,盤曲於波濤翻滾的海面之上,天空中雲紋繚繞精美桃型棱邊壓在柄上,這與金代鏡子的形制相同,而不像宋鏡那樣,鏡緣的突邊與鏡柄的突邊連接起來,柄的壓邊形式同金鏡相同,而桃型的鏡形則是宋鏡喜用的形式。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面金代的古銅鏡,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銅鏡中摩羯紋圖案的來歷。
摩羯,亦稱摩伽羅,為梵語譯音。在印度神話中,其形象為一種獸頭、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動物,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著翻江倒海的神力。
我國關於摩羯最早的文獻記載一般都出自由外國僧侶所翻譯的佛經里。一般認為,摩羯紋是於公元世紀末(東漢)隨佛教的東進而傳入中國的。長有雙翅的鯉魚,這是魏晉時摩羯魚的造型。此後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根據《洛神賦》所作的傳世名畫《洛神賦圖》圖中對摩羯的形象更是有具體直觀的呈現。在北魏的石窟中也發現有摩羯紋飾;北周莫高窟窟的西王母(帝釋天妃),圖中有卷鼻巨齒、雙翅魚尾的魚形摩羯。後來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和此後的遼代,摩羯融入龍首的特徵,摩羯紋飾的應用更為普遍。作為裝飾題材,摩羯在石槨、金銀器、陶瓷器上都有表現,遼三彩陶器中還有摩羯形壺。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紋有作主題紋飾出現的,也有作輔助紋飾,與水波、蓮荷、荷葉等組成帶狀紋,以襯托嬰戲主題紋飾。且多見於耀州窯瓷器。其往往裝飾在青瓷碗的內壁,頭上長角,長鼻上卷,魚體魚尾的魚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蓮池中盤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對游。
從遼代開始,摩羯的翅與鰭變得小而貼身,整體造型與現實魚類更為接近。在這一時期,摩羯開始以實物造型的方式出現,這點可以從出土器物來一窺究竟。比如在內蒙古赤峰出土的遼三彩壺、哲里木盟庫倫旗五號墓出土的白釉摩羯形水盂等。
摩羯紋發展到南宋時期,去本源化的程度越加的顯著,頭部已無印度摩羯那長鼻上卷、鼻下兩卷須、口大張、獠牙外露、長舌的特點。這一時期中國化的魚形摩羯形象在瓷器中應用廣泛,如耀州窯中較多見。
摩羯紋發展到金朝,明顯受漢文化影響較多。金代銅鏡中以摩羯紋為裝飾題材的很多見,在金鏡中,中國式魚龍長著臃腫的身體,身上長有強有力的翅膀,一般與海水紋相結合。這時期,虛構的摩羯紋飾,推陳出新,變得更加流行。佛教文化對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影響深遠,這可以從金代摩羯紋的變化和運用中窺見一斑。西夏時期,大概是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摩羯造型與印度、中亞地區的摩羯像頭部還非常接近,但是鼻子的長度有所縮短,頭部隱約能看到中原龍的形態,身體部分仍保留魚身的形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彩繪壁畫,年代大約屬西夏時期,彩繪中的摩羯長著像龍一樣的大長頭、尖耳、魚身,胸鰭寬大像翅膀一樣,有尾。
到宋以後,魚龍合體的中國版摩羯形象與原生的印度版怪獸摩羯形象己經逐漸完成了更替。此外,摩羯原本與龍無關,但是傳入中國後,其形象逐漸龍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均有魚龍形佩飾。正是符合這種形象的圖案。
摩羯在印度就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因此它隨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水中之神魚和龍融合也就順其自然了。隋唐時漢化的魔羯造像保留了印度摩羯的長鼻上卷的特徵,從中還可以依稀看到印度摩羯的身影。遼金以後,那個標志其來源的長鼻子也逐漸變短,並慢慢消失,這時龍頭鯉魚身的中國摩羯已經完全成型。
根據觀察,我們很容易發現摩羯紋在這一時期的演變規律。唐朝早期的摩羯和印度及中亞地區的摩羯一樣沒有翅膀,從唐代中期開始,金銀器上才出現了有翅膀的摩羯紋飾及摩羯造像,例如:在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太乙路所出土的摩羯紋四曲金長杯就出現了有翅膀的摩羯紋。還有就是這時摩羯的頭頂上開始出現分叉角,可以說此時摩羯的形象與早期傳入我國的摩羯造型相比更為豐滿。可以說這種長出龍角、魚身、雙鰭翅的摩羯造像已經被中國文化整合,並被中華民族重新理解,賦予了更多新的內涵。可以說,摩羯中國化的基本形象在唐朝時期已經基本形成。
明清兩朝,摩羯造像與摩羯紋飾都已很少見到。從現藏於首都博物館的幾件明清時期飾有摩羯紋的器物來看,其形象的變化使之與印度原生摩羯形象的差距已經特別明顯了。雖然還保存著龍首、魚身、雙翼模式的摩羯基本造型形象,但是與歷史上的摩羯已相去甚遠了。在宋代的許多梅瓶上,飾有魚龍紋飾,在明代發展變化成一種叫做應龍的形象。該造型是當時最具明代特色的海獸造型。至清代,摩羯造像漸趨消亡,典籍文獻中對摩羯也甚少記載了。摩羯紋在傳入初期與中國化後呈現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剛傳入時,與印度本土風格差別不大,摩羯紋樣式的變化,不僅僅是一種裝飾風格的改變,這種改變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審美觀念的變化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