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的第25代武烈天皇電影叫什麼
《十代的性典》。
日本的第25代武烈天皇電影叫《十代的性典》主演是當時的著名影星若美文子及南田洋子。
十代在日語里就是十多歲的一代人的意思。
Ⅱ 一部日本武士的電影,是明治天皇前期,裡面有一個美國上尉,幫助武士階級與維新派戰斗,有誰知道名字嗎
最後的武士
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是1876至1877年之間,當時正值日本國內沒落武士階層風起雲涌的暴動時期。武士曾是日本封建歷史上的特權階級,到了江戶末期(德川幕府時期),武士階層開始產生分化,下層武士的生活急劇惡化,許多不得以而私底下從事農業和小商業,2002年山田洋次的《黃昏清兵衛》就是那個時期下級武士很好的寫照。不堪重負的農民不斷暴動,加上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打開日本國門以後,更讓人看清了德川幕府的嚴重危機,這才有以下層武士為主體的倒幕運動。
然而,倒幕成功後的明治維新,在最開始並未給予維新主力的下層武士們多少好處。相反,「士農工商、賤民」的封建世襲身份制的廢除,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四民平等的同時,也取消了武士階層曾經享有的特權。此後幾年,「徵兵令」和「禁止復仇令」的頒布,進一步剝奪了武士存在的必要,本來就沒有什麼生活來源同時也不太會自力更生的武士們對此大為不滿。到了1876年3月,明治政府頒布了「廢刀令」,禁止民眾帶刀出戶,等於是徹底禁止了武士的權利,終結了武士的身份,也終於引發出一系列的武士暴亂。當然,這些內亂最後都被成功鎮壓。
本片主角之一勝本是以西鄉隆盛事跡有藍本改變的,事件在歷史裡面的稱呼是"西南戰爭"
Ⅲ 電影《甲午大海戰》主要內容解讀
影片從主角鄧世昌的童年講起,以尊重還原歷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1877年,一批少年學子懷著強國之夢登上海輪遠赴英國,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在那裡他們登上了最新式的軍艦,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並親自駕駛著清政府用重金購買的鐵甲巨艦駛回祖國。
而他們的同學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學生,同樣帶著強國之志,同樣駕著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向遙遠的東方駛去,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著他們,以加速同樣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
古老的紫禁城裡,年輕的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強國,但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統治者,公然在朝廷上「垂簾聽政」,整個中國充滿腐敗。
長崎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國一心發展海軍,尤其發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軍實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國,為了討好慈禧太後六十大壽,一座富麗堂皇的園林——頤和園已近完工,用來修建頤和園的錢竟是中國海軍的軍費!
「致遠」管帶鄧世昌是北洋艦隊中一個不嫖賭不貪私的艦長,右翼總兵劉步蟾的表妹早在英國時就愛慕他的一表人才,而鄧世昌堅守著傳統的忠孝倫理,不為其所動。
這次小妹從英國帶回一個喜訊,英國願將一艘最新式的軍艦賣出,但眾人的喜悅很快化為泡影:朝廷因修頤和園早已無錢購艦,而修築頤和園的費用足以買上二十艘新式軍艦。當日本知道這一情況後,天皇再次帶頭捐款,搶購下了這艘新式軍艦,並命名為「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是為甲午戰爭,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並在旅順進行了滅絕全城的大屠殺,全城只剩下36人。而此時的北京頤和園里卻是一片歡歌,慈禧太後的六十壽典進行得如火如荼。
1895年1月14日,日本在明知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的情況下,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將釣魚島改名為尖閣諸島,歸為己有。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被慈禧派往日本求和。李鴻章屈辱地踏上碼頭,昔日威風的總理大臣如今卻低頭俯首的哀求對手,卻不知日本早已破譯了中國的電報密碼!
而且自己的國力也早就空虛,打不下去了。歷史就這樣把中國推向了更加苦難的深淵。日本要求中國割讓台灣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又提出了賠銀兩億五千萬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通商口岸等一系列條件。
李鴻章憤然離去,卻被日本民眾襲擊,子彈打入臉部。不久後身在醫院的李鴻章收到軟弱腐敗清政府的答復,同意日本提出的全部條件。
4月17日,李鴻章顫抖地在恥辱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關條約》。直到五十年後,中國以三千五百多萬人的犧牲換來日本在二戰中的無條件投降,台灣及附屬島嶼才回歸祖國。
又過了六十七年,一艘海輪駛過平靜的海面,一幅當年少年學子的照片飄落大海。而在那深藍色的海底,靜卧著一艘鐵甲艦的殘骸。
(3)日本天皇時期的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簡介:
1、鄧世昌
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北洋水師中軍中營副,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將致遠快船管帶。
2、李鴻章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Ⅳ 日版紂王武烈天皇的電影叫什麼
《十代的性典》。根據查詢個人圖書館官網顯示,日版紂王武烈天皇的電影是《十代的性典》。是島耕二執導的劇情片。
Ⅳ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關於日本歷史上的女帝的電視劇或電影
石原里美《大佛開眼》,講日本第四十六、四十八代天皇——孝謙(重祚後稱為稱德女帝)的:
http://tieba..com/f?z=863530650&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8%D5%BE%E7&pn=0
日本現在的皇族譜系中共有八位十代女性天皇,這8位10代女性天皇是:
推古天皇(公元59212月8日--628年3月7日在位,日本第33代天皇);
皇極女皇(公元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日本第35代天皇),重祚後史稱齊明女皇(公元655年正月3日即位,661年7月病勢,日本第37代天皇);
持統女皇(公元690年正月1日--702年12月22日病勢,日本第41代天皇);
元明天皇(公元707年7月17日--715年在位,日本第43代天皇,後讓位給女兒,自稱太上天皇);
元正天皇(公元715年9月2日即位,日本第44代天皇,於公元724年讓位給自己的兒子首皇子,即孝謙的父親);
孝謙天皇(公元749年7月2日--758年8月在位,日本第46代天皇),孝謙退位又重祚後史稱『稱德天皇』(公元764年10月--770年8月4日亡,日本第48代天皇,時年53歲);
孝謙(稱德)之後直到德川幕府時代日本才出現另兩位女性天皇即:明正女皇(1630--1643年在位,日本第109代天皇)和後櫻町女皇(1763--1770年在位,日本第117代天皇)。
有關日本女性天皇史的內容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地址,從29樓開始看:
http://tieba..com/f?kz=35149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