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有哪些出名的影視演員
1、阿米爾·汗(Aamir Khan),1965年3月14日出生於印度孟買,印度寶萊塢演員、導演、製片人。
㈡ 印度老電影有哪些
《靈魂奔跑者》、《偶滴神啊》、《地球上的星星》、《心歸何處》、《人生不再從來》。
1、《靈魂奔跑者》。
《靈魂奔跑者》囊括2014年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6項大獎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特效、最佳男歌手等4項提名。
2、《偶滴神啊》。
影片講述關於一個不相信神的古玩店主Kanjibhai因地震店面坍塌,面臨破產,妻離子散,求告無門,從而告神,上訴法庭,遇見神且神幫助他打官司,最後相信神的故事。
3、《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由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八歲男孩和他所讀寄宿學校的美術老師的故事。影片於2007年12月21日上映。
4、《心歸何處》。
講述了三位主人公Akash、Sameer與Siddharth在各自尋找愛情與友情的道路上殊途同歸的感人故事。
5、《人生不再從來》。
由赫里尼克·羅斯漢、阿布依·多爾、法拉汗·阿克塔爾等主演。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公路之旅、關於三個男人友情的故事。
㈢ 印度卡普爾家世
拉傑·卡普爾(Raj Kapoor ,1924年12月14日~1988年6月2日)。印度電影明星、導演、製片人。生於印度的一個演員家庭(其父卡普爾(Prithvi Ra Kapoor,1906——1972是從默片到40年代時期印度第一演員)。自幼隨父出演電影、戲劇,當場記以及後來當副導演,使他積累了很多經驗。1948年執導處女作《火》。描寫作為舞台監督的凱瓦爾在印度獨立時代的生活與工作經歷。影片一炮打響,給當時的印度影壇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影評界稱這是美國黑色影片與德國表現主義影片混合的視覺風格。
1949年執導《雨》。描寫兩個道德觀與性格完全不同的青年,在對待愛情問題上,各自不同的因果關系。他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手法,用光影與音樂寫成了一篇浪漫的詩篇,受到青年們熱烈歡迎,震動了印度影壇。1950年他在孟買郊區創建了拉傑·卡普爾電影製片廠。1951年創作了《流浪者》,為印度電影贏得了巨大的國際榮譽,於1953年被評為戛納國際電影節金獎作品,暢銷世界各國。從此拉傑·卡普爾成為國際知名導演。該片描寫強盜為報復法官,將法官的兒子擄走培養成小偷,法官的兒子背負著血統論,無法擺脫噩運。法官的女兒麗達用真誠的愛情為他辯護,挽救了他的人生。在印度新電影的浪潮中,他又創作了3部傑作《擦鞋童》(1953)、《賊先生》(1955)、《在夜幕下》(1956)。《在夜幕下》拉傑邀請森若米特拉執導,自己主演。影評家稱這是拉傑作品中既通俗又寫實,寓意深刻的好作品。該片獲得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大獎。1964年拉傑製作第一部彩色影片《合流》。描寫3個朋友之間的愛情、友誼與自我犧牲的故事,並採用了印度電影很少見的歐洲外景。該片在印度連映5年,創下印度電影票房史的最高紀錄 。
1970年完成了他耗費6年心血攝制的《我是一個小丑》。這是他對自己藝術人生進行總結的自傳體作品,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長的一部,長達3小時。但是一般觀眾當時未能讀解其中深厚的涵義,票房冷落,拉傑非常悲哀。晚年他執導了《鮑碧》(1973)、《愛的升華》(1978),再次回歸創作《火》與《雨》時的浪漫熱情,以此獻給自己的母親——印度。
㈣ 印度電影<流浪者>的導演是誰
1. 普利特維拉·卡浦爾,別名Prithviraj Kapoor,是一位印度寶萊塢演員和導演。他出生於1906年11月3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
2. 普利特維拉·卡浦爾在寶萊塢有眾多代表作品,如《有一個姑娘》、《莫卧兒大帝》和《賊先生》等。
3. 他執導了電影《流浪者》,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正義與冤屈的故事,他在片中飾演大法官拉貢納特。
4. 普利特維拉·卡浦爾的兒子拉吉·卡普爾(Raj Kapoor)也是一位寶萊塢演員和導演。他在1972年5月29日去世,享年66歲。
5. 除了電影導演和演員身份,普利特維拉·卡浦爾還活躍在戲劇界,為印度的電影和戲劇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